登陆注册
23225100000028

第28章 名人剪影(3)

北京团市委和下属各级团组织在团中央的直接关怀下,经过仔细的工作,把能吃苦、勇于献身的61名青年(包括11名女青年),挑出来作为第一批队员,8月12日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他们的倡议书——新中国青年一代要为祖国贡献力量,到边疆去,开拓那些沉睡的土地。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立足于艰苦创业,不要国家分文投资,白手起家。

这一壮举得到全国人民支持,尤其是青年一代,他们就像支持抗美援朝的志愿军一样,热情洋溢的慰问信雪片般寄到首都,寄来的捐款十二万多元,还有他们能拿得出的认为对垦荒队员生活有帮助的东西。这是全国青年赤诚的心,给予垦荒队员以极大的鼓舞。

老作家郑加真在《大荒魂》中这样叙述着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1955年8月12日晚。北京城万家灯火。五名青年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王府井富强胡同6号的一个四合院——当时青年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的家。他们是胡耀邦同志请来商量组织‘北京市青年志愿垦荒队’一事的。这五名发起人中挑头的是杨华,瘦高个子,高鼻梁,两眼炯炯有神,这位23岁的共产党员是石景山区西黄村乡乡长兼团支部书记,早在两年前就提出要求到黑龙江去垦荒,可当时愿望没能实现。如今,毛主席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文中指出:‘三个五年计划期内,准备垦荒四亿至五亿亩。’团中央为此给中央农村工作部打了报告,准备组织青年开垦荒地。他闻讯后感到发起北京青年去黑龙江垦荒的时机到了。庞淑英是发起人中的惟一的女性,门头沟区石门乡团总支书记兼妇女队长,22岁,也是共产党员。另外三个发起人是南苑的李连成、李秉衡和东郊的张生。”

北京夏夜并不凉爽,胡耀邦同志热情地迎上前来,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招呼他们在院子里坐下。随即亲切地询问了每个人的情况,有什么困难,有什么具体要求和条件。杨华激动地汇报了他们五人合计的三条:第一,必须绝对自愿;第二,不要国家一文钱投资;第三,去了就不回来。这位年轻能干的乡长最后说到:“毛主席发出垦荒的号召,咱们首都青年应当挑这个头,不能让祖国十亿多亩荒地闲着睡大觉。苏联共青团员能在西伯利亚建设‘共青城’,咱们也能在渺无人烟的北大荒建设自己的村庄和家园。”

耀邦同志一边听一边夸奖他们发起组织垦荒队是“中国的一个有意义的创举,是高尚的爱国的行为、英勇的行为”。

8月30日上午,团中央召开了隆重的大会,欢送第一支青年志愿垦荒队。会上,胡耀邦同志打着有力的手势,热情地说到:“你们是光荣的第一队,因为你们肯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北大荒是很艰苦的,将会遇到难以忍受的困难,决心去了就要克服一切困难,在那里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三年后听到鸡叫狗咬孩子哭。”

会上胡耀邦书记亲授垦荒大旗,上书:“授予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落款“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傍晚,在雄壮的鼓乐声中,61名生龙活虎的队员背着背包步行去车站。北京市民夹道欢送,前门车站聚集了一千五百来人。著名作曲家瞿希贤将胡耀邦同志关于“向困难进军”的讲话谱成了歌曲,亲自到火车站演奏送行。

18时整,一声汽笛长鸣,墨绿色的列车徐徐开动了。车窗口闪着一张张激动的脸,车厢里飞出嘹亮的《垦荒队员之歌》:

告别了母亲,背起了行装,

踏上征途,远离故乡。

穿过那无边的原野,

越过那重重的山冈,

奔向遥远的边疆。

61名垦荒队员,一路上在欢送、欢迎的气氛中于9月3日到达黑龙江省萝北县。4日进入开荒点(萝北的老户和开拓者中的幸存者、闯关东的和解放后移民来建成的村落)五屯。8日开犁并准备剪彩,六部八副套子(每副犁套八匹马)的开荒犁一字排开,要剪彩照相了,一声吆喝,马没按照人的意图前进,而突奔狂跑起来,把扶犁手摔出十几米远,原来北京吆喝牲口和东北不一样,东北牲口听不懂,听到这异样的喊法都毛了。

有一次狼群包围了开荒队的帐篷。狼的嚎叫声是吓人的,狼越靠越多,听动静绵延几里之外,它们越靠越近,用爪子挠帐篷,队员们面面相觑。桦川青年魏富冲外打了两枪才镇住了,可狼并没有退走,大家只好坐到天亮。

“五四”青年节,垦区为各地垦荒队正式命名,北京垦荒队命名为“北京青年集体农庄”,简称“北京庄”。“北京庄”建在萝北县凤翔镇南十公里的北山脚下,当年盖起了七栋住房、一个大食堂、一个马棚,开荒1800亩,加上1955年秋开的3000亩,共产粮豆14万公斤,交国家7万公斤,收入1.5万元。

1956年6月8日,风格外暖,天格外蓝,胡耀邦同志风尘仆仆地专程来到北京庄。正在犁地的队员们闻讯后,卸下犁杖骑着马赶了回来。正在脱坯的队员沾满泥水的双手还没来得及擦,就被胡耀邦同志紧紧握住了。大伙像见了亲人一样,含着热泪簇拥在耀邦同志身边。在用野花装饰的简易桌子前,耀邦同志转达了团中央和北京市人民对垦荒队的问候。他挥动着手臂,声音洪亮地勉励队员们不向困难低头,再接再厉,成为北大荒的一代新人;当他了解到队员用柞树叶子当烟抽时,马上让随行人员把带来的香烟全部分给大家。他还举了早年南泥湾开荒的事例,要大家发扬光荣传统,把北大荒建设好,随后他又到哈尔滨庄、天津庄、河北庄、山东庄视察。临别时,他送给垦荒队员八个字:“忍受、学习、团结、斗争。”

在三年垦荒中,队员们牢记胡耀邦书记的教诲,过的是类似战时供给制的生活,一不挣工资,二不分红,就连生活津贴也没有。三年中每人除每年发一套棉衣、一套单衣和一双棉鞋外,每人还发过一顶廉价的狗皮帽子,还发过一件老羊皮大衣。每月11元钱的伙食,零用钱差不多都是家里寄来的,没有家的只能靠同志的帮助了,吸烟的同志卷柞树叶子代替,偶尔有支香烟总要大家分享。

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经过三年的奋战,这里已是初具规模的青年集体农庄了,实现了团中央的期望,这里听见了“鸡叫狗咬孩子哭”。垦荒队员的第一个新生儿起名叫“垦荒”。

1958年夏,十万转业官兵来北大荒。预备一师、预备七师来到萝北,使萝北走向了农场化,以五个青年志愿垦荒队和1956年山东来的垦荒队为基础,建起了青年农场,后改为向阳农场。

1985年5月1日,杨华等三十多位老垦荒队员,作为参加全国新长征突击手表彰会的特约代表,来到中南海勤政殿接受****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接见。

“杨华,你来了!”耀邦同志亲切地握住杨华那长满茧子的大手问候说。

“来了,您好!”

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一场面被《青年报》记者摄入历史镜头。

座谈会上,耀邦同志亲切地问老垦荒队员:“你们还记得那首《垦荒队员之歌》吗?”

“记得,记得!”老垦荒队员中记得的说:“我们就是唱着这首歌走进北大荒的,我们唱遍荒野、草原,一直坚持唱了30年。”

1985年8月30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向阳农场召开“纪念北京青年志愿垦荒30周年大会”。到会代表七百多人,会上宣读了****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委托中央办公厅给大会来的贺信,转交了胡耀邦为“共青农场”亲笔题写的场名,从那以后,向阳农场改名为共青农场。

1992年,杨华等五位当年的垦荒队员,受共青团北京市委邀请,参加建团70周年的纪念活动。5月4日下午15点15分,江****总书记、****副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人民大会堂,看望参加建团70周年联欢会的代表,杨华聆听了江****总书记的重要讲话。

我读梁晓声

我喜欢梁晓声的作品,不仅因为他是从北大荒的锦河农场起步搞创作的,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使许多读者产生共鸣。我第一次真正读他的作品是在两年以前。我的一个朋友送给我一本赵忠祥的散文集《岁月随想》。读罢梁晓声为此书写的那篇序言《领略赵忠祥》后,我对原来整天在屏幕上见面的赵忠祥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也看出梁晓声在给名人写序时掌握的火候。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最后那段话:

至于书中的“蛇足”,还是由愿意领略赵忠祥这一道名人风景的读者们自己去指指点点吧,可以不必由我充什么“导读”的。

有了这么一种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后,很想和梁晓声认识一下。这一天终于到来了。1997年末,农垦总局要搞一台“放情北大荒”春节晚会,我被派到外景队,和另外两位负责京、津、沪几位典型人物的采访任务。最后一站到北京,参加由北京知青组织的北京分会场的晚会,还要进行现场采访。到北京后我们听说第二天参加晚会的有李晓华、张抗抗、梁晓声等一些当年曾在北大荒工作过的名人,我就一心想见见梁晓声和张抗抗。

当天下午,我和负责摄像的林子彬商量好了,上街买两本梁晓声的书和张抗抗的书,好在会上让他们给签名留念,也算我们这次远行的一次偏得和意外收获。结果,一连走了好几家大书店,竟没看到一本梁晓声的著作,只买到张抗抗的长篇小说《****画廊》。

晚会开始不一会儿,主持人就安排梁晓声发言。

“我是1974年离开北大荒的,屈指算来已经23年过去了。今天我们知青在一起,听说我们北大荒又获得了大丰收,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我和大家一样,非常怀念北大荒。此时此刻,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就想起我连队的那条小河,想起连队西头的小学校。魏国学老师当时是校长,我是小学教员。他已经于去年去世了。我是一个知青的时候,他和他的爱人对我像亲兄弟一样,爱护我,帮助我。前几天,他们的孩子还代表父母,又给我寄来了瓜子,给我寄来了榛子。收到包裹的时候,我的心又回到了北大荒,由此我想到几乎我们每一个知识青年当年在北大荒能够咬紧牙关度过十年,身边可能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好的老职工、好的老战士给我们许多关怀、照顾和爱护,而这种情感是我们永远也忘不掉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离开北大荒多年后,提起‘北大荒’三个字心里总是有一种滚烫的情感的原因。最后我想说:北大荒确实是我的,也是大家的第二故乡。”

会后,大家轮流照相,我看到梁晓声坐在第一排,有的主动与他照相,我也主动与他照了张合影。这时,别人也过来要与他照,他却一再介绍他左边的另外一位“荒友”。

看看梁晓声这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看得出在这副冷峻面孔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透着一种现代人不多的忧患意识。朴素的穿着打扮,看不出大作家、名人的风度,就像我当年跟着学徒的师傅。

我喜欢梁晓声的作品,还因为他出身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家庭,他是一位大孝子。他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没有忘记当年养育他的父母,没有忘记他的哥哥,以至于在文集前印上与家人的合影。他在给妹妹的一封信《过小百姓的生活》(1996年1月26日发表于《工人日报》)中嘱咐下岗的妹妹:“为了过好一种小百姓的生活而永远地打起精神来!”读了这封信,我感触更深,我目前虽然不敢和梁晓声比成绩和名气,可从家里的一些情况来看大体是相同的,两个妹妹一个弟弟一个姐姐,每家一个下岗的,有的也曾想让我帮助找一找人,可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办成一个。我也曾给弟弟妹妹写过类似的信,却没写这么好,没写这么深刻。所以,我把这封信复印以后,分别寄给弟弟、妹妹们。

从那时起,我对梁晓声的作品关注起来,《95随想录》、《自白》,还有最近买的《梁晓声话题》、《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等。我期望着看到他的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也为梁晓声曾在北大荒生活过而自豪、而骄傲。

“官员作家”韩乃寅

20集电视连续剧《爱在冰雪纷飞时》陆续在全国各省、直辖市有线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2000年9月22日在纽约出版的《世界日报》四版头题,发表了该报驻广州记者约翰·阿什看完电视剧后写的一篇2000字的题为《人性视野的知青故事又一佳作〈爱在冰雪纷飞时〉激起涟漪》的文章。对该片给予高度的评价。迄今已有山东、湖南、广东以及京、津、沪、渝等29家省、直辖市有线电视台买断了该剧的播放及本地区的发行权。上海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争得了出版发行权,出版的6000套光碟已销售完,追加的2000套又投入市场。一时间,原著长篇小说《远离太阳的地方》三部曲的作者,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韩乃寅的名字被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和小说读者所熟悉。

韩乃寅,自幼爱好文艺,在小学读书时便开始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初中毕业时的一篇作文《我的志愿》,被老师推荐到《鸡西日报》发表后,更增加了他实现自己当作家的理想和雄心。他听老师说,当作家的准备条件是要读完初中、高中、大学中文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掌握从事写作的语言基本功才行。他为自己制订了奋斗的目标,在读初中、高中的几年里,文化知识的学习在班里都名列前茅。同时,他常常练习写作。

同类推荐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托尔斯泰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托尔斯泰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古寺钟鼓声

    古寺钟鼓声

    知名作家张记书的作品集《古寺钟鼓声》知识性、新闻性的因素较多,作家是靠一种机智的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进而启迪读者的。《古寺钟鼓声》所收录的小小说,尽管也有意蕴深厚,余味悠长的作品,但多数作品给人一种泾渭分明的感觉,要么直截了当,作家的态度在作品中一目了然;要么作家把无解的生活原生态地放到读者面前,交给读者由读者自己定夺。小说艺术本就是一种留白艺术,是由作者与读者来共同完成的一种艺术。
  • 我是老三届:60年代的青春记忆

    我是老三届:60年代的青春记忆

    本书以70年代知青的爱情和劳动生活切入,以大散文笔法,回忆了作者当知青八年的艰难经历。对那个时代的一些人与事做了全新角度的描述,注重真实细节。回忆中所涉及的那个时代的知青之恋,极有特色,充满真诚,作品以非虚构的笔法再现真实情景,记录了知青一代坎坷、执着的感情经历。本书在展示知青一代沉重的生命足迹的同时,也展示了上一代人纯真、向上的精神世界。
  •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

    《伊利亚随笔》荟萃了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最出色的随笔作品,堪称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的瑰宝。在这些随笔中,兰姆以“伊利亚”为笔名,从日常作息、家长里短切入,将平生感念娓娓道来;随笔主题既与兰姆本人的独特经历水乳交融,又浸淫于广阔深挚的人道主义氛围,纤毫毕现地展示了英式随笔的至高境界。
  • 血火丹心

    血火丹心

    本书记录了全市4县3区的3000名公安民警、武警、消防官兵在地震中表现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热门推荐
  • 午夜灵异现场

    午夜灵异现场

    一个自称是‘死神’的人布下了一个缜密的圈套一步步的把我套了进去,然而真正可怕的是圈套背后隐藏的真相,那隐藏在人类黑暗历史与血腥本性下的真实世界。(午夜灵异现场每日午夜十一点更新恐惧)PS:本文血腥无下限,慎入
  • 网游三国之武将

    网游三国之武将

    幻想名将如云,谋臣如雨,结果成为谋臣的打手,混成了玩奸
  • 绯闻明星恋人

    绯闻明星恋人

    她是在亚洲界有一定名气的‘亚洲天后’,被爹爹逼迫来到花夏贵族学院,还得知了让自己觉得伤心的事情,那就是要婚约!‘哒~~!’妈妈咪啊!她的初吻不见了!那个变态的男生,怎么可以这样跑了呢!她找谁负责啊!她必须找到他,她就是钱雨雅,有着让大家看得嫉妒的脸喔!
  • 天道唯武

    天道唯武

    一个千年前最强者所布下的惊天棋局,一场涉及到远古神魔巫三族和远古凶兽的劫难,一个没落的部族如何能夺回往日的荣耀!只有铁血的历练才能成就巅峰的权力,才能重新去制定世间的秩序!
  • 倾世王妃拽忧伤

    倾世王妃拽忧伤

    她,一曲‘离华’,一舞,倾尽天下,倾世容颜沦为待驾阴谋,却只对他,抚尽一世温柔!她,一剑‘血红’一宫,名绝天下,身中奇蛊接受噬心之痛,却只因他,换的一剑穿心!
  • 她和他的四十倾城

    她和他的四十倾城

    在他和她度过的四十年华中,没有发生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他只是为她写过情书,接送她上下班,替她做一些日常小事,以及等她。从小时候到现在,她曾问过他:“如果我没有来,你会不会放弃?”他说:“我相信我爱你,我相信我等得起,我更相信你会回来。”所以,他和她很好,以前,现在,将来!(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涯伊人

    天涯伊人

    在她的梦里,总会出现一个男子的身影。终有一天,她见到了梦中的男子,不想他却爱上了自己的姐姐。一个不速之客的来访,让她原本生活富足的家庭突遭变故,走上流亡之路……千娇百宠不谙世事的大小姐,从此,在血雨腥风中开启别样的江湖人生……只是,所有人都猜中了开头,却无法预料到结局!
  • 鹿晗的超模女友

    鹿晗的超模女友

    (本书不支持任何cp仅支持本书cp)鹿晗在网上认识韩研夏时,韩研夏还是个小小的车模,因为韩研夏有作词的天赋、人长得漂亮、性格又好,鹿晗和韩研夏渐渐熟悉,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PS:男女』,后来,闹的有点不愉快。韩妍夏退出娱乐圈,五年后,韩研夏去上海发展,开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还去了国外,走了维密,在米兰开了自己的时尚展,鹿晗还傻傻的以为韩研夏不要她了,韩研夏在鹿晗过生日的时候赶了回去,鹿晗当场公布了他与韩研夏的恋情,韩研夏也没有否定……
  • 天行殇话

    天行殇话

    平行宇宙,灵界纷争,种族之战,灭世预言,生死由我,天惧神畏。
  • tfboys诺源之恋

    tfboys诺源之恋

    我们携手走过了这个纯白的花季,共同聆听花开的声音,却没有留下一丝污点,相信这份别样的感情,会如一杯青梅美酒,越珍藏越香醇。情殇,落寞了谁的年华。那年的你,在我的心中。此时的你,在我的梦里。时光荏苒,一季又一季,淡然度过。当泪水化作雨水,那一刻,谁的誓言还能轮回?望着眼前你含笑的容颜,我的泪还是落满了整个冬天,转身后,再也找不到丢失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