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9700000029

第29章 地方戏,民间娱乐这样自我传承(1)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使得审美习惯、表达方式、方言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风貌,因此,中国戏曲在全国各地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形式,即形成各种不同的戏曲剧种。

据统计,中国的地方戏剧共有360多种剧种,随着历史的前进,以及时代的变更,一些戏曲剧种逐步走向了没落,甚至消失,但同时也有一些剧种得以新生,发展壮大。

评剧,评估论今的说唱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大约形成于1910年前后的唐山,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广为流行。评剧原先的形式单调,是在民间的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后在兆才等艺人的改革下,不断吸收了冀东的民间音乐素材,创造出了行当使用的唱腔。因伴奏乐器主要是以全套的河北梆子为主,故得名“平腔梆子戏”。另外,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其中,如小白玉霜在解放初期出演的《九尾狐》、《小女婿》,以及新凤霞出演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等,都受到观众们的广泛欢迎。

1.现代剧目见长“莲花落”

评剧在我国众多的地方剧种中,具有较大的影响。莲花落即称“落子”,是一种长期在民间流行的说唱艺术,评剧就是在莲花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早在上世纪末,河北唐山一带的贫苦农民在农闲时便通过说唱莲花落谋生,在1890年前后,则逐渐出现了演绎莲花落的专业艺人。而后,东北民间歌舞“蹦蹦”传入关内,河北的莲花落艺人便随之迅速借鉴吸收了这一艺术,开始编排演唱出了如《安安送米》、《丁香割肉》、《王二姐思夫》、《王二小赶脚》、《杨二舍化缘》、《王大娘锯大缸》等一类剧目,得到了当地农民的普遍喜爱。随后,这些艺人由农村开始进入到了工业城市唐山,唐山的工人,其中特别是以煤矿和钢铁工人为主,成了这一剧种的早期热心观众,积极支持着这一剧种的发展壮大。但是,它直到了辛亥革命前后,才得以形成为较完整的戏曲艺术。此时的舞台已被文明戏和话剧的演出所占据,它们都拥有自己的剧作者,但随着进步的民主思想的传播,文艺圈内也刮起了民主之风,这就促使了评剧这一新兴的剧种得以进一步发展,逐渐产生了如成兆才等的第一代剧作家。

成兆才,原为莲花落艺人,其在艺术上具有积极的革新创造精神,在新时代思潮的影响下,他将自己的剧作由莲花落变革成了蹦蹦戏,随后又从蹦蹦戏演变成为了评剧,而其早期的剧目则成为了评剧的奠基戏,如《马寡妇开店》、《老妈开嗙》、《花为媒》、《卖油郎独占花魁》等。这位剧作家对于时代的变革相当敏感,他能准确把握艺术在时代发展中的革新需要,于是在吸收文明戏表现手法的基础上,编演了一批深受群众欢迎的时装戏,如《枪毙小老妈》、《黑猫告状》、《安重根刺伊藤博文》等,充分而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生活,其中尤以1919年所编写的《杨三姐告状》最为出名,其演出经久不衰,成为评剧的经典代表剧目之一。

并且,成兆才等人将河北梆子的全套乐器吸入到了自己剧作的表演当中,演唱时用本嗓,遂将莲花落演变成了“唐山落子”,随之将这一新剧种命名为“京东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演员主要有月明珠、金开芳等。北京在辛亥革命后,改称北平,“京剧”也因此被改称为“平剧”;此时,以成兆才为首的“平剧”已发展到了天津等地,随之便与由京剧改称而来的“平剧”形成相互对歭之势,于是则更名为“评剧”,以传达“评古论今”之意。

评剧吐字清楚,以唱工见长,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中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不乏亲切的民间味道。由于它的形式活泼自由,能充分而全面地将当代人民的生活予以表现,因此在城市和乡村中都有大量的观众。评剧唱腔属于板腔体,兼有慢板、垛板、散板和二六板等多种板式。解放后,评剧在音乐、唱腔以及表演方面的革新都取得显著的成就,特别是在男声唱腔上有了新的创造,消除了之前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端。

早期评剧只有男、女角色之分,而后发展形成了包括生、旦、丑的“三小戏”。之后,在梆子和京剧的影响下,又逐渐发展出了青衣、花旦、彩旦、小生、小丑、老生、花脸等行当。其表演艺术上,虽然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与程式,甚至曾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但仍主要以民间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为主。在运用唱、念、做、打等各种艺术手段上,评剧最为突出的要数唱功,早期的男旦演员月明珠和女演员李金顺等,都曾凭借其唱功而轰动一时。到了30年代初,著名评剧声腔革新家白玉霜产生,她发展了评剧的中音唱法,且大胆地运用了低腔,遂形成了“白派”。另外,与白玉霜同时期的刘翠霞则创造了高亢脆亮的唱法,遂而“刘派”形成;爱莲君则创造了疙瘩腔唱法,于是“爱派”也得以产生;此外,在北京与白玉霜相对峙的喜彩莲,还创造了华丽而清新的“喜派”唱法,这四名女演员在建国前被誉为评剧“四大名旦”。后继而起的小白玉霜,又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白派”唱腔。建国后,新凤霞出演了《祥林嫂》、《刘巧儿》、《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等新戏,在演出过程中又创造出了不少新的唱腔,且塑造了一批新型的妇女形象,被人们称作“新派”。新凤霞的唱腔富于华彩,声音清新甜润,玲珑婉转,她在与新文艺工作者的合作中,创造出了蜻蜒调、凡字调、送子调等新板式,进一步推动了评剧女声唱腔的丰富和发展,贡献显著。

善于表现现实生活,是评剧的一大重要传统。辛亥革命后,成兆才依据当地的时事新闻,创作改编出了如《杨三姐告状》、《黑猫告状》、《枪毙骆龙》、《安重根刺伊藤博文》等新剧目,基本上奠定了评剧以演现代剧目为主的特点。这些剧目的出现,为评剧在日后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此后,不少文明戏演员也都纷纷加入到评剧演出的队伍中来,并且带来了编演现代戏的宝贵经验,进一步也影响了评剧从多方面地反映现实生活。评剧在建国后,通过演出大量的现代戏,于不同的侧面将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展示在了人们面前,以讴歌社会主义新人,并且提出了一些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还试图寻求解决的方法。

(2)评剧皇后白玉霜

白玉霜,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河北滦县人,是著名的评剧表演艺术家。20世纪30年代,白玉霜与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被并称为评剧“四大名旦”,且有“评剧皇后”的美誉,是“白派”艺术的创始人。

白玉霜系莲花落艺人李景春之女,自幼随父亲走江湖唱戏,11岁学京韵大鼓,14岁改学评剧,于青岛、大连一带演出。而后,师从孙凤鸣钻研评剧,遂成为了孙家戏班的主角。起初,师父给取的名字叫“桂珍”,因此在早年报戏时用的是“李桂珍”一名,而后成名后,改之为“白玉霜”。

在白玉霜唱红后,她的母亲便拉班成立了玉顺评剧团,白玉霜自然成为了挑大轴名角。1928年,白玉霜在旧有剧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华北戏社,并于京、津一带活动达数年之久。而在1934年,北平市长袁良请当时红遍北平的白玉霜吃饭,却遭到了白玉霜的婉言谢绝,于是市长以“内容不健康,有伤风化”为借口,下令封杀白玉霜的戏,并将她驱逐出境。而后,白玉霜便来到了上海,她的艺术才华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1934年,白玉霜与钰灵芝、爱莲君在上海合演了《花为媒》、《空谷兰》、《桃花庵》、《马震华哀史》、《珍珠衫》等剧,又与京剧演员赵如泉合演了京评两腔的《潘金莲》以及电影《海棠红》等剧,此时白玉霜的演唱艺术不仅令上海的观众折服,在上海文化界也受到了广泛重视,使得文艺界对她刮目相看,于是白玉霜得以声名鹊起。此时,在《时事新报》上,曾刊登了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洪深、田汉的文章,他们称赞白玉霜出色的表演技艺,并誉之为“评剧皇后”;同时,也有报纸将她称为“评剧坤角泰斗”。1936年,明星公司将白玉霜主演的电影《海棠红》推上荧幕,随而轰动了大江南北,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白玉霜的知名度,也使得评剧的影响得以扩大。1937年后,白玉霜则长期在北平演出,也促使了评剧由年轻日渐走向成熟。

在评剧的发展史上,白玉霜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女演员,其演出剧目丰富而广泛,主要有《秦香莲》、《秦雪梅吊孝》、《桃花庵》、《空谷兰》、《珍珠衫》、《李香莲卖画》、《花魁从良》、《马寡妇开店》、《双蝴蝶》、《玉堂春》、《潇湘夜雨》、《老妈开磅》、《豆汁记》、《赵芸娘》、《花为媒》、《马震华哀史》等。白玉霜的嗓音比较低,鼻音共鸣好,中低音宽厚圆润,音色纯正;为了充分发挥自己声音的长处,白玉霜大胆革新,创造出了以低弦低唱为主的演唱方法,使得其唱腔具有了婉转低回的特点。白玉霜的表演火辣、细腻、真切、传神,她力求通过表演来打动观众,而不以高音高嗓去予以迎合,且为了表现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她充分利用了自己宽厚甜润的好嗓子,将之前口语化的唱腔,发展成为了集歌唱性、抒情性为一体的音乐,并将唱腔的旋律予以加强,遂形成了宽厚洪亮、韵味醇厚、传神真挚的“白派”艺术。在她的唱腔中,于平稳中蕴含激情和力量,给人以深沉悲怆之感。另外,她把二胡加进了评剧的伴奏乐器当中,并在化妆、服装上也有许多创新。

豫剧,戏窝子里捧出来的剧

豫剧,于明末清初产生,初时以清唱为主,深受老百姓的喜爱与欢迎,因而群众基础广泛,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关于豫剧的起源,各家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明末河南传入了秦腔与蒲州的梆子后,当地民歌、小调与这二曲相结合,遂成豫剧;有的说那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小令的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还有的则认为是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众说纷纭,但其真实的来源已经很难考证。

(1)豫剧的起源与发展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梆子戏已开始在河南省流行。据当时碑文资料的内容记载,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于道光年间(1821-1850)河工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梆子戏早在道光之前,就已存在。另外,一些艺人间的传说也反映了这一史实。据一些老艺人追忆,在1912年前后,他们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并入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以及“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明清时代就已流行“河南讴”。

据艺人相传,蒋门、徐门两家是豫剧最早的传授者,其中,在开封南面朱仙镇的为蒋门,在开封东面清河集的为徐门,两者都曾办过科班。发展到后来,在开封一带形成了祥符调,在商丘一带形成了豫东调;而流入到洛阳的那支,则最终发展成为豫西调;流入到漯河的一支,则被称为沙河调。

到了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是大量地进入到了城市演出。在当时,开封较为有名的茶社主要有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同乐茶社等,他们均争相聘请河南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等登台表演,因此得以活跃一时。此后,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专门表演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等。且在农村一些地区,每逢迎神赛也必会有演出,所演的剧种则多属河南梆子。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乐、永民、同乐四个河南梆子剧场,开封于是云集了许多著名艺人,如陈素真、王润枝、马双枝、司凤英、李瑞云、常香玉、赵义庭、彭海豹等。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将“永乐舞台”改为了“豫声剧院”,且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陈素真所在的杞县戏班和赵义庭所在的山东曹县戏班均参加了该学社。豫声戏剧学社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废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并演出了由樊粹庭创作的《义烈风》、《霄壤恨》、《涂血》等剧目。1938年,抗战爆发后,学社便取“醒狮怒”之意,将其名称改为了“狮吼剧团”。

同类推荐
  •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经典印作技法解析

    吴昌硕是我国近代驰誉海内外的艺术大师。他在诗、书、画、印诸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并能融会古今,博采众长,破旧立新,各具面目,成为我国近代艺术史上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这四者中,人们公认他篆刻艺术成就最高,只不过印为小道,到晚年反被他的书画名所掩,他自己也曾说过“人说我善作画,其实我的书法比画好,而我的篆刻更胜于书法。”本书为“历代篆刻经典技法解析丛书”中的一本,分析了吴昌硕经典印作的技法和创作思想,旨在启发和帮助篆刻爱好者正确认识吴氏印风的演变过程及其艺术精华之所在,把握吴氏印风的本质特征,从而有目的、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
  • 石雕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石雕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 现代生活百科: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现代生活百科:毛笔书法学习与欣赏

    现存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书法艺术起源于何时?不过,我们可以从文字研究中得到某些启发。汉字最初叫做“文”,甲骨文写作,像经纬交错的织纹。上古陶器多以织纹作为美饰,因此“文”字引申出美饰的含义,如古汉语中的“文饰”、“文身”等。古人用具有美饰含义的“文”来给汉字定名,说明汉字从一开始就注意美饰,具有艺术化的倾向。并且也可以由此推断,书法艺术与汉字一样古老,书法艺术的起源与汉字的起源是同步的。
  •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名辨艺术与思维逻辑(修订版)

    本书主要研究名辩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名辩学之名与逻辑学概念理论,名辩学之辞与逻辑学命题理论、名辩之说与逻辑学的推理理论,以及名辩学之辩与逻辑学的论证理论等。
热门推荐
  • 重拾遗失的梦想

    重拾遗失的梦想

    青春,该如何诠释,想挣扎却无法自拔,梦想在都市遗失
  • 孙子兵法的智慧壹孙子兵法与中华权谋

    孙子兵法的智慧壹孙子兵法与中华权谋

    本书将《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思想,古典军事理论体系,运用到了管理培训过程中去。内容包括:“国之大事商战谋略”、“存亡之道存乎一心”、“上兵伐谋战略为先”等共6个部分。
  • 诗经(中华国学经典)

    诗经(中华国学经典)

    《诗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写作手法,开创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历代诗人的诗歌创作不同程序地受到《诗经》的影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
  • 天使之吻

    天使之吻

    沈薇?奇海?奇乐?骑士家族?慕容漪?ta喜欢ta?还是说ta喜欢ta?哦混乱的思绪。单纯的小白兔?凶恶的大灰狼?管他呢!看了才知道。嘿嘿嘿
  • 以情深,以缘线

    以情深,以缘线

    八年究竟是多长的时间呢?是从法国到中国的直线距离还是从39楼向下看的距离呢?一个简单纯爱的故事,你是万众瞩目的明星,而我只负责让你更加的闪耀,但是却给不了你爱情。我们之间经过了太多的磕磕绊绊,我这一生最不想看到的就是你的为难,我们之间隔着三年的鸿沟,这就是错过。薄皓天,当年的奥漫早就死在了法国,所以我们之间早就没有了过去。——路子遥!路路,万千粉丝又能怎么样,我要是不过是一个你?——简单!漫漫,我这一生从来都没有后悔过遇见你,爱上你,但是终究还是太迟了。——薄皓天。
  • 邪王萌妃:邪王的童养媳

    邪王萌妃:邪王的童养媳

    一个不知名王朝的爱恋,一代穿越邪王猛追童养媳,一个不遵礼节的另类王妃。“本王告诉你,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呵呵,你就等着吧,满头绿的发亮。”一场不虐的爱情,必然会遭到一次又一次危险。生,又何妨:死,亦何惧。倘若天地不容你我,那么,我便翻了这天,覆了这地。
  • 一笑倾人国

    一笑倾人国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个女子年轻时,总有男子穿透光阴,因宿命的轮转出现在她的身畔,或者保护,或者深爱,或者伤害。他挟带着冲天的怨恨,誓要以权势洗清身上的屈辱,誓要以仇人的鲜血,祭奠亡灵。他只是市井中庸常的男子,打算娶一个心爱的人,平平安安渡过余生。他出生于皇室,不得已踏上争权夺利之路。
  • 倒计时的末世变身

    倒计时的末世变身

    主角死亡变身美女穿越位面。本书前面有点毒,可以从倚天开始看。在倚天屠龙记中学会乾坤大挪移,在画江湖之灵主中改变剧情,在生化危机中大显身手,在金刚中探索剧情,在异形大战铁血中联盟杀怪,在漫威中开安布雷拉,在加勒比海玩航母,在斩妹里面统领大军,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写不了。已穿越(倚天屠龙之魔教教主)(画江湖之灵主)(生化危机2)(金刚3之决战骷髅岛)(异形大战铁血战士)(漫威)(加勒比海盗1)(斩赤红之瞳)(我是传奇)
  • 绝色美女惹人爱:哥哥轻一点

    绝色美女惹人爱:哥哥轻一点

    刚刚进入..“嗯..嗯,哥哥,太..太大了,轻..轻点..”一个小时候..“哥哥,怎么又硬..硬了..嗯..快..快停事后..“什么?你又没带TT??下次再不带TT,我就找别的哥哥去了,反正喜欢我的高富帅多得是,哼”哎!每天和这些阳-壮-精-多-的奔三哥哥们“战斗”,而且,他们都为不饱啊!!!!呜呜呜某女泪奔。。
  • 九天玄月

    九天玄月

    孤女苏小溪从小和收养自己的爷爷在西山长大,一直过着安静适宜的生活,直到有一日,一群黑衣人为夺取九天玄月追杀爷爷,苏小溪才知晓爷爷是退隐江湖的高手,爷爷为救苏小溪而死,苏小溪侥幸逃命,幸得遇到了青羽山庄庄主顾翌晨,苏小溪身负深仇,想要为爷爷报仇,在她寻找复仇线索中,先后遇到了三个性格迥异的男子,并开始展开一段关于上古仙物九天玄月的恩怨情仇的故事……他,深爱她,却因为软弱而错过,一错过便是一生;他,以为她是曾经的她的替身,后来她却真的成为他无比重要的人;而她和他,第一次的遇见便知道,彼此今生只能忘记宿命,纠缠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