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9700000012

第12章 南戏北曲演义的戏曲前奏(9)

昭君投江后,元帝思念万分。一个深秋的夜晚,落叶飘零,秋风萧瑟,深宫清冷,元帝看着眼前的孤灯、昭君的画像,痛定思痛,失去昭君的悲伤与凄楚油然而生。思念疲惫,渐入梦境,梦中昭君从匈奴逃脱,几番挣扎,又遭番兵抓捕,于是元帝急声呼唤,昭君却无动于衷。元帝随之惊醒,眼前的却只有孤灯半盏,幽幽灯光映着昭君的画像,窗外孤雁哀鸣,阵阵寒风,元帝的思念之情如江河泛滥。

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在历史上的确有过,《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都有过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汉,元帝将宫人王嫱(即王昭君)许配于他,并封其为阏氏的记载。但此后民间所流传的昭君出塞故事,却逐渐与历史事实相脱离,较多的悲情色彩被融入到故事当中:如相传晋代葛洪所作的小说《西京杂记》中,就将画工毛延寿因收贿不成,私自错画昭君像,而后被元帝发现,毛延寿与画工“同日弃市”的情节增加到了故事当中。另外,范晔在《后汉书·南匈奴传》中,又增添了昭君入宫多年却未得元帝宠幸,悲怨郁结,于是主动要求出塞和亲等情节,更多渲染了昭君的故事,对其遭遇表示出极大的同情。但无论如何,这一故事对促进当时的民族关系是起过积极作用的。从汉代的《昭君怨》以后,王昭君的名字逐渐走近中国古代文学,成为了知识分子、民间艺人的歌咏说唱对象。对于此类歌咏作品,有的是同情昭君的红颜薄命;有的是感慨昭君的离乡出塞,但大都以悲怨的情绪为基调。在唐代,通俗文学变文中有一种叫《王昭君变文》,讲唱的便是昭君出塞的事迹,其重点表现的是王昭君在异国他乡对故土无限感怀与思念,故而郁郁寡欢,以致最终愁病身亡。

另外,在宋代,歌舞曲“传踏”中,也有以王昭君故事为主题的。

正是在上述的史实、诗词、民间说唱等基础上,加之元代的特定历史环境,马致远进行了大胆的再创造,不受缚于史实,不落前人俗套,最终写成了一部帝王的爱情悲剧。首先,作者改变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将原有汉强匈奴弱,匈奴请娶昭君的史实,改成了汉朝势弱,不敌匈奴,匈奴强兵压境,强行讨要王昭君,元帝被迫将昭君送往匈奴。如此一来,就把一段民族和亲的佳话,变作了弱国屈辱的历史;其次,将待诏宫女昭君主动要求出塞和亲,改为了元帝妃子迫于无奈,离国出塞,行至边界,投江自尽,塑造出了一个深切爱国、甘于牺牲的女性形象;再次,将毛延寿的身份由画工改为地位显要的中大夫,写其因受贿未果,携美人图潜逃匈奴,背叛汉室,怂恿呼韩邪单于向汉朝胁亲。由此般改动可见,马致远的创作意图在于借昭君出塞的故事来表现现实生活,抒发他对沦亡的故国的深切怀念,含蓄而内敛地表达出其对元蒙统治不满的民族情绪。

在《汉宫秋》中,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自始至终都与民族关系、政治斗争、民族斗争相交织;始终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息息相连,正如《中国古典名剧鉴赏辞典》中所说:“《汉宫秋》是一个帝王爱情悲剧,更是一个民族悲剧。”作家将作品的主角设为那个昏庸、软弱的汉元帝——汉族政治的代表,对他是既有指责,也有同情。《汉宫秋》中的汉元帝软弱、昏庸而又风流,在他看来,现在“边塞久盟和议策,寡人高枕已无忧”,故为满足私欲,他派毛延寿去民间为后宫选美。当昭君得宠后,他便久不上朝,荒废朝政。当匈奴强兵压境,抢夺昭君时,他却无力反抗,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国家受屈,爱妃被夺。他的昏庸腐朽给国家和民族带来了灾难,自己也成了受害者,作者既同情他的无可奈何,又指责他的昏庸软弱,更是用欣赏的笔触,夸大表现了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执着与专一。

《汉宫秋》中的毛延寿,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民族败类。他趁选美之机,大肆搜刮民财,无丝毫国家观念,不讲民族气节,卖国求荣,贪生怕死。他秉持“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生前只要有钱财,死后那管人唾骂”的人生信条,因此,当王昭君不予贿赂,他便算计报复。在元帝得知真相后,他便叛主求生,献图以挑拨民族关系。宋王朝灭亡之际,许多文武大臣叛国降元,以谋取新朝的高官厚禄,因此,作者把毛延寿的身份由一个普通画工改为中大夫,并通过漫画式的手法,描绘出了他那欺上压下、奸邪贪佞、卖国求荣的丑陋嘴脸,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剧中的毛延寿,正是这类人物的代表,他最后所受的惩罚,正是元代人民爱憎的体现,也直接且强烈地表达了作家自己的心愿。

在《汉宫秋》中,汉元帝与昭君之间的爱情关系,始终都紧紧相连着当时的政治环境、民族环境。元帝的选美,毛延寿的公开受贿,标志着当时的政治明显走向了腐败;昭君得宠,被封明妃,导致以毛延寿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以致后来的毛延寿畏罪潜逃,投靠匈奴求命,并大肆挑拨汉匈矛盾,引发民族纷争。这样,王昭君的归属,就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和睦等重大政治问题紧紧相纠缠。马致远此般处理汉元帝与昭君之间的爱情关系是十分巧妙的:一是卖国求荣的毛延寿被指责为破坏汉匈关系的民族败类;二是把毛延寿当做了拆散汉元帝与王昭君爱情的罪魁祸首。如此一来,谴责与批判的矛头都指向了那个“叛国败盟”的叛徒,从而为那个昏庸软弱以致国家民族受难的汉元帝开脱罪责,且把他当做一个受害者,给予无限的同情。

《汉宫秋》中,王昭君是作者唯一肯定和赞美的人物。马致远以昭君出塞的故事为题材,保留了其基本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为使之更富于悲剧性,改变、增添了不少情节。王昭君在《汉宫秋》中,出身农家,淳朴正直,刚正坚强,由于不肯贿赂选官而被打入冷宫,弹指间寂寞十年。待得元帝宠幸后,被封明妃,却得宠不骄,且当匈奴大军压境,满朝文武手足无措,民族利益危在旦夕之时,她作为一个弱女子,竟深知“为国家大计”、“恐江山有失”,一心为解百姓战乱之苦,于是决然舍弃来之不易的宠幸与地位,出塞和亲,其高贵品质和爱国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昭君形象的最动人之处还表现在她行至灞桥,将汉衣留下;行至边界,祭奠投江等,其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真可谓天地可鉴。王昭君的遭遇尽管流露着无限的悲惨,但却深得人民的同情,其出塞和亲的故事,更是被作为民族和睦的佳话千古传诵。

(4)不善官场的郑光祖

郑光祖的生平事迹,并未留下多少记载,从与之同代的杂剧家钟嗣成的《录鬼簿》中,可得知他早年以习儒为业,后因补授杭州路为吏,但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官场生活很是艰难,常遭受诸多不满。为官后,他迁至南居,苏杭美景与歌女伶人,不断触发着他的感情。郑光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杂剧这一民间艺术的创作,在当时的声誉颇高,伶人都以“郑老先生”尊称他,他的作品也在众多伶人的传播中,广泛影响着民间,正是因为他与苏杭一带的伶人联系紧密,他死后,尸骨也是由这些伶人于杭州的灵隐寺中火葬。

文学戏剧界的学者曾考证,郑光祖一生共作18种杂剧剧本,完全保存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醉思乡王粲登楼》、《立成汤伊尹耕莘》、《?e81b梅香骗翰林风月》、《倩女离魂》、《虎牢关三战吕布》、《无盐破环》、《老君堂》、《辅成王周公摄政》、《翰林风月》。其中《立成汤伊尹耕莘》、《无盐破环》、《老君堂》是否确出于其之手,尚有待考证。《哭孺子》、《秦楼月》、《指鹿道马》、《紫云娘》、《采莲舟》、《细柳营》、《哭晏婴》、《后庭花》、《梨园乐府》等9种仅存目。另有《月夜闻筝》存残曲。其中,杂剧《倩女离魂》在所作中最为有名。除杂剧外,郑光祖还作过些许曲词,留存至今的有二曲套数,六首小令。这些散曲的内容,包括描绘江南的荷塘山色,以及对诗人陶渊明的歌颂,借景抒怀,抒情思乡。其文风无论是写景亦或抒情,都清新淡雅,流畅通达,动人婉转,在文学艺术上具有很高的的研究价值。

《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全名《迷青琐倩女离魂》。剧作题材来源于唐代陈玄祐的传奇小说《离魂记》,后为宋代人改编成话本,金代人编作诸宫调,元杂剧初期的作家赵公辅也作有同名剧本。本剧在原剧基础上,改动了若干情节,如“三辈儿不招白衣秀士”着重表现了张母的门第观念,使得倩女终日忧愁,其与文举的婚姻也难以得到最终肯定;此外,她还担忧文举“得了官别就新婚,剥落呵羞归故里”。“门当户对”是封建婚姻的基础,岳父母大多嫌贫爱富,且得官抛妻的男子也不在少数,这都使倩女心神不定,成天眉头深锁,忧心忡忡。倩女的灵魂离开了躯体追赶爱人,是她反对封建门第观念的表现,以及追求婚姻自主的决心,这样的改编合理而新奇。

对于大多伟大的艺术家而言,尽管作品被世人历代传诵,经久不衰,但其自身的身世却常不为人知。郑光祖也如此,他在艺术之园中默默耕耘,并将一生所得全部奉献给了世人,随后悄然告白人世。

4.元代散曲的概况

曲,一般称为元曲,一称“词余”,亦称“乐府”,是金、元以来的一种新文体,可配合音乐演唱。元代约有散曲作家200余人,作品4300多首,其中,小令3850余首,套曲450余套。由于正统的文学观念对散曲的忽视,很少有人搜集编纂,故大多作品都散佚了。

元曲是“词”的续声,也是元代的新诗,对于元朝和中国韵文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元代的新诗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明初朱有炖的《诚斋乐府》最早提出“散曲”之名,不过书中“散曲”所指的是小令,尚不包括套数,直到明代中叶后,套数才被纳入到散曲之中。而到20世纪初,吴梅、任讷等曲作家的论著系列问世后,作为包容小令和套数的散曲概念,也最终被确定了下来。

散曲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究竟兴起于何时,难以考证。这相似于词的产生,词原为合乐的歌辞,而后因为文人参与创作,词变得日益精致典雅,逐渐脱离了单纯的音乐书面文学形式。宋金之际,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相继进入中原,随之而来的胡曲番乐与汉族当地的音乐相结合,从而孕育出了一种新的乐曲。而后,词逐渐和音乐相脱离,且只能与原有乐曲相适应,进而发展成了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散曲。明代徐渭曾在《南词叙录》里说:“今之北曲,盖辽金北鄙杀伐之音,壮伟狠戾,武夫马上之歌,流入中原,遂为民间之日用。宋词既不可被管弦,世人亦遂尚此,上下风靡”,他由此对乐曲的变化、词的衰落、“曲”的兴盛作出了精辟的表述,其与现实也大致是相符的。

元代散曲的创作大略以元成宗皇庆、延祐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散曲兴盛时期,散曲作家多在大都(今北京)活动,其社会地位高下不同,有如刘秉忠、杨果、卢挚、姚燧等地位显赫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也有如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等著名杂剧作家;还有如珠帘秀等教坊艺人。正是由于作家们所处的阶级地位多样,因而他们的思想感情各异,艺术素养有别,这使得前期的散曲丰富多彩,百花齐放,且作为一种新的诗歌形式逐步走向成熟。

然而,在各类作家中,如杨果、姚燧等有地位、有才名的文人雅士虽对这一新兴的诗歌形式感兴趣,但却只是于宴会应酬等场合小试才情,且多用以词的写法,尽管不乏精品,却不能充分展现散曲的特点。而民间教坊艺人的作品,题材上较为狭窄,艺术上也较为粗糙,加之作品流散过多,更无法探其全貌。因此,那些兼作杂剧的作家成就最为突出,他们的作品既能体现平易近人、自然淳朴的民间文艺情趣,如马致远的《秋思》套曲,关汉卿的《不伏老》套曲以及他们的小令等,在锤炼开拓下,提高了散曲的境界,促进散曲成长为了一种极具特色的诗歌体裁。

随着散曲的繁盛和发展,到了后期,散曲作家的活动中心逐渐移至杭州一带,且作家队伍也发生了新的改变,出现了一批如张可久、乔吉、贯云石、徐再思等主要精力、主要成就在于散曲创作的作家。他们勤于探究散曲的形式和规律,创作出了不少好作品,丰富了散曲的内容和数量。从发展趋势上看,此时的散曲继承和发扬了前期作品平易直白、活泼形象的特色,如睢景臣的《高祖还乡》、刘时中的《上高监司》等作品,都难得而极具特色,但在总体倾向上却趋于典雅端庄,没有了前期的活力。此间,关于曲学的评论与音律的研究著作也应运而生:贯云石的《阳春白雪序》是最早的散曲评论文章;而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对曲韵及曲的格律进行了研究,这对于杂剧和散曲的创作而言,都影响深远。

此外,一些散曲选集也陆续出现,其中以杨朝英的《阳春白雪》和《朝野新声太平乐府》最为有名,世人称之为“杨氏二选”。

同类推荐
  • 精选客家情歌三百首

    精选客家情歌三百首

    客家山歌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仅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社交手段,尤其是在爱情生活中,其功能具有隐秘和公开化的两重性。因为是唱歌,可以解释为艺术的虚构,因而有隐蔽性;但是,又因为是面对面的唱和,对方也可以理解为真情直露。作为娱情的手段和作为传情的渠道,是合二而一的。
  • 花儿与少年花儿美美走世界

    花儿与少年花儿美美走世界

    《花儿与少年》是国内第一档明星真人秀旅游节目,在节目中,五位美丽的中国女性:郑佩佩、张凯丽、许晴、刘涛、李菲儿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这五位女性,代表着中国女性美丽的五个侧面,节目的播出,让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燃起了“美美走出去”的渴望。“穷游世界”是年轻人的梦想,而作为女人,还要懂得在旅行中善待自己、宠爱自己,这样才能通过旅行让自己变得更美丽。这本书中,介绍了五位“花儿”的独门旅行秘籍,也从她们每个人的角度出发,揭示了女人在旅行中最美的那一面。同时,书中还独家收录了对五位明星和导演的贴身访谈,除了详解很多幕后“八卦”,更道出了一档优质真人秀节目的良苦用心。
  •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

    《美国电影艺术史》是一部全面阐述美国电影艺术发展脉络的著作,其显著特色在于将权威的美国电影理念与生动的好莱坞电影创作结合在一起,将清晰的美国电影历史与鲜明的电影艺术家个性结合在一起。将主流的商业电影表现与多元的美国社会文化及哲学美学背景结合在一起,打通专业性与大众性之间的壁垒,形成一种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之中汲取美国电影的文化素养。
  •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石雕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石雕

    本书内容包括:石雕概述、我国古代的石雕、工艺石雕精品鉴赏、建筑石雕精品鉴赏、宗教石雕精品鉴赏、石雕的收藏。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圆月的诱惑

    圆月的诱惑

    主角杨云涛是个从小就惧怕圆形的男孩,当他上了初中,在一个月圆之夜,竟然变成了一只狼。从此他就游走在人类和野兽的边缘,默默隐藏着秘密,直到大学。在这里他遇上了身为人类,却更像野兽的老大;娘娘腔的同学;还有致力研究神秘文化的美女。
  • 暗夜天骄

    暗夜天骄

    身为“源剑山庄”少主的沈傲本欲一心读书,在家逢巨变之后,仇恨的力量使他成为了一名杀手,从此杀手之路成为了他人生转变的新起.点,他能否站的更高,望的更远......(敬请期待,一切尽在本书)请欣赏片花:一个曾与世无争的少年,一场突然而来的变故。【开头】是仇恨令他放下了手中书本,转而拿起了复仇之剑。【无奈的神伤】当他走过了一段黑暗的人生路,他隐藏了内心的骄傲。【一路扶摇而上】荆棘遍地的道路,不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誓要与天相争。【暗夜即将过去】一次次的战胜自己,让他心中埋下了坚定的信念:暗夜之后,必有骄阳!【黎明中的曙光】———————————————————————————————————————(这是一个少年的辛酸成长史,不喜骚情者,慎入!)
  • 脱胎换骨

    脱胎换骨

    在婚礼当天,林冬发现即将要成为自己丈夫的人公然的与其他女人眉目传情,甚至在新婚之夜一夜不归。直到知道后来她才发现在婚礼上勾引自己丈夫的那个女人居然是自己老板的妻子,而且他们结婚已经有一年之久。
  • 逆与顺,生与死

    逆与顺,生与死

    有人云:顺天而行,命甚久矣;逆天而行,不能长存。逆天者和顺天者,那数万年的仇恨,直至今朝,持续发酵。六代神灵,心怀天下;审判横行,大显神威;天使救世,圣雨赐福;鬼魂怨鸣,却有深情;魔王天降,好坏难分。是生是死,无从可知;是生是死,不由天定。逆与顺,生与死,一切只由心定。
  • 婚后婚前

    婚后婚前

    他,是众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偶然中在路边捡到她,她,是他眼中的灰姑娘,两人迅速步入婚姻的殿堂。又是什么让她远走他乡,三年后的她是回来重续前缘,还是上演恩怨情仇
  • 左蒙

    左蒙

    一座与世隔绝的监狱,一位从小被关押的少年。当少年处心积虑逃出小监狱后,却惊恐的发现整个世界其实是一个更大的监狱。自由,是他的梦想,可监狱没有自由。倔强如他,既然这个世界是座大监狱,那我便改变这个世界!
  • 网游之烽火战歌

    网游之烽火战歌

    只想找个姑娘,一天到晚做爱做的事。打打杀杀我不喜欢的,没有美女别叫我。神马,召小弟,一呼百应,邪恶地打击报复,占地盘、做最强玩家?有那时间,找俩美女玩儿且不更好?我会魔法关你屁事,耶和华那个基佬还会造人呢。找个姑娘也要跟万千玩家为敌?有没有搞错,又不是春哥,你们至于嘛。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这是游戏《觉醒》的使命?给每个男人一个漂亮姑娘就能拯救世界了。好吧,当我是懦夫,当我是无能吗?那么来吧!蠢货,游戏开始了!(推荐一个群,这是一个新人作者群,群号:5782673,新人作者们可以进去交流一下。)
  • 古武者

    古武者

    两千四百年前,地球出现异变,天地灵气减少,各派逐渐没落,最后隐匿不出世。古武宗现任掌门为了不让宗门传承断掉,让唯一弟子狱辰进入宗门禁地武神祠接受传承,狱辰接受传承时发生了意外,穿越到了异界大陆,在那个世界,狱辰开始了新的修炼之路。“劈天断地碎星辰,脚踏阴阳乱轮回。无边杀戮无路尽,武破虚空动乾坤。”——《武神。狱辰歌》
  • 就是不说我爱你

    就是不说我爱你

    她讨厌死他了!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也就算了。每天还得要她跟在他后面保护他,这……这也算了,最过分的是,她为他做牛做马,他却总向她老爸告状,害得她总是得底头认错。她上辈是不是真的有欠了他的?这是一场骄傲太子与泼辣武娘的爱情争夺赛!
  • 秦皇汉武:从秦汉帝国的经略之道看企业做大做强

    秦皇汉武:从秦汉帝国的经略之道看企业做大做强

    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帝王,他们从不满足于循规蹈矩地做个守成之君,而是把先辈留给他们的基业发展到极致,成为雄视百代的一代帝王。事实上,治理好一个国家、把一个国家做大做强和管好一个企业、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在道理上是相通的。一个人的经略智慧总是和他的经历联系在一起的,企业家要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有战略家那样的胆识贺谋略。本书共分为五大部分,前三部分纵论秦始皇的经略之道,后两部分解析汉武帝的雄才大略。秦皇汉武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帝王,他们从不满足于循规蹈矩地做个守成之君,而是把先辈留给他们的基业发展到极致,成为雄视百代的一代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