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民新城——云阳
在三峡库区,云阳是县城搬迁距离最远,迁建内容最新的县城。自1992年开始移民搬迁以来,云阳新城走过十余年的发展历程,在承载老城厚重历史的同时,云阳,这座中国移民新城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与活力。
人们无论乘车、坐船,来云阳游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巍巍矗立的磐石城,如一头猛虎,雄踞于山巅之上。其下龙脊岭一起一伏,直达江心,若蛟龙翻滚。美丽的云阳新城就环绕在这虎踞龙蟠之地。
登临磐石城垣,整座城市尽收眼底。滨江大堤,宽平壮阔,护卫新城;三条大道,绕城而建,宛如三条巨龙盘旋于整个新城周边;座座造型各异的高楼,色彩纷呈,滚滚人潮车流,穿行其间;长江、双江两座大桥,似长龙卧波,交相辉映;花园、广场,星罗棋布,满目翠绿。整座新城犹如能工巧匠织就的一幅锦缎。
云阳新城依山傍水而建,到处都可见一级一级石梯组成的坡,连成的坎,石梯成为移民新城一道独特的自然景观。
外地人这样评价这座城市:什么都好,就是爬坡上坎受不了。而云阳人却是乐在其中,把新县城内的上千级台阶称为“登云梯”。1418步石梯,如一个大写的人字,从高耸的磐石城垂挂而下,一直曳到长江边上,大有凌空穿云之势,梯道两旁花木葱茏,入夜路灯高接星空,蔚为壮观,被誉为“亚洲第一梯”。它不仅是从江边到磐石城的捷径,更是人们登高望远、锻炼身体的绝佳去处。老百姓又称它为“万步梯”,似乎非“万”不能形容其雄壮。云阳在这里成功举办了数届全国登梯邀请赛,彰显出云阳人负重拼搏,不畏艰难勇于向上的精神。
攀登石梯是很艰苦的,有时会走得腰酸腿软,有时气喘吁吁,仰望那还在向上伸去的石梯,你会觉得自己很累,也很渺小。但是当你爬完石梯,回首低俯那些躺在你脚下的石梯,就会觉得很愉快,一种胜利者的愉快。
休闲有去处,游者有其所。近几年,随着新城建设加快,城区陆续建起了群益广场、杏家湾广场、两江广场、水库广场等多个市政广场,这些别具特色的广场,成了展示云阳亮丽美景的“窗口”和热门景点,被喻为城市的大客厅,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聚会、娱乐的理想场所。
占地1万多平方米的群益广场是新城的中心广场,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清新优雅,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来跳舞、练剑,伸胳膊踢腿地晨练。占地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杏家湾休闲广场,依势造景,广植花木,呈现的是一种别致的园林风格,人游其中,在怡然中自然多出一份典雅。位于展龙垭的两江广场是新城最大的一个市民广场,它以弃土场加压回填修建而成,是县委、县政府送给全县人民的一份厚礼,广场上儿童游乐场、音乐喷泉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新城市民增加了休闲娱乐的绿色空间。
绿,是城市厚重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共鸣,是城市曼妙风景与人文灵性的交汇。徜徉于云阳新城,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生态文化气息,享受到的是回归自然、归位生命的温情与呵护。
滨江公园是聪慧的云阳人利用三峡库区库岸防护大堤建设机会打造的一座绿库。公园占地548亩,背靠新县城,与新张飞庙隔岸相望,以纪念三峡移民为主题,由新风广场、风清广场、中心广场和移民广场组成。公园布景极富山乡韵味和三峡移民文化内涵。榕树、香樟、枫树,各种知名的和不知名的花草树木结伴而来,站成一道风景,与人环绕相拥、生生共荣,张扬起移民新城的千般风情、万种魅力。
滨江大堤保卫了城市,也美化了城市,是不可多得的休闲乐园。冬日的阳光,是抵挡不住的诱惑,到滨江路度一个晒太阳的周末,在花香鸟语渲染的氛围里,惬意地呼吸着清新的江风,是许多人不约而同的选择。
如果说新城的白天是绿的世界,那夜晚则是灯的海洋。每当夜幕低垂,新城显得分外妖娆迷人,数千盏闪烁的华灯,高低错落、远近互衬、动静结合、色彩纷呈,照得云阳新城流光溢彩,充盈着雍容华贵的美。
一街一型、一灯一品,点亮的是新城的夜,更是云阳人的心。彩泉伴着柔美的音乐,轻歌和着欢快的舞姿,一种祥和欢乐的气氛萦绕在新城的每个角落,穿越时空,让新城的夜、新城的人如痴如醉。
为让古城文化在新城延续,云阳巧借抗元古军寨——磐石城,规划出一条“龙脊岭文化旅游长廊”。
龙脊岭文化长廊位于云阳新城中心地带。由磐石城后寨门下至彭溪河与长江交汇处的双井寨,是一条长约5公里,平均宽约50米的山梁。它起伏逶迤,台脊相间,势若游龙。龙脊岭文化长廊已列为云阳县文化旅游重点开发项目,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融相处。龙脊石题刻、六缸石题刻、高阳节孝牌坊、云阳南城门、云安箭楼、文昌宫等11处代表云阳历史的文化遗迹被巧妙地安顿在这里,成为移民新城一道厚重的历史文化景点。
而遍布新城的一片片精美绝伦的民居、一幢幢风格各异的大楼,更是成为云阳一道独特的风景。四大家办公楼采用古典的四合院风格,气派而庄严。电信大厦、建行大厦、工行大厦,中西合璧,争雄斗奇,而广电大厦、三峡风则以别致新颖的外观惹人注目,风格各异的移民小区如摆放整齐的彩色积木,使得平平常常的移民小街显得生动起来,充满了祥和与愉悦。外地游客来到云阳,无不赞美新时代云阳人居环境的美好。
千年沧桑已然去,唯有今日更辉煌。行驶在纵横交错的新城大道,徜徉在美轮美奂的绿化广场,居住在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云阳人有理由满怀骄傲与自豪,憧憬更加美好的明天。
天下第一缸——云阳龙缸
在云阳县清水土家族乡,有一个神秘的深坑,四壁陡峭,当地人称之为龙缸。在长江中游的千山万壑之间,龙缸以其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景观、引人入胜的地球科学奥秘,彰显着无穷的魅力。美国友人克洛特游览云阳龙缸后,被它的奇、险、美深深吸引,称其为“天下第一缸”。从清水土家族乡政府驻地出发,十余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到达龙缸所在地。立足山冈,极目远眺,眼前豁然开朗。远处,一堵峭壁兀然耸立。峭壁之上,隐约可见一条栈道。据说,那是匠圣鲁班和徒弟赵小二较艺时,在一夜之间凿成的。峭壁之下,是有名的石笋河,一条百余米的石笋从河中突兀拔起,剑一般直指蓝天。左面百米远的山脊上,赫然陷下一个大坑,坑西靠山脊,东临峭壁,北连陡坡,南与另一奇观印月洞相依。这就是大自然的杰作——龙缸。
云阳龙缸是喀斯特风光的典型代表,《水经注》和《华阳国志》对龙缸的险、奇、绝都曾有详细记载。
将龙缸称之为“缸”是名副其实的,缸内基本成圆形,缸口直径在百米以上,底部略小。龙缸内壁如削,绝壁缝隙处松枝横卧,古藤倒垂,望之深不见底;缸底丛林终年碧绿,四季吐翠。林间百鸟争鸣,盘旋低飞,如处世外桃源。缸沿由峭崖拱成,最宽处2米余,最窄处不到40厘米。人站在缸沿上,一边是千仞缸壁,一边是万丈悬崖,脚下山岚弥漫,头顶白云飞渡,真是神飞魂动,扣人心弦。若是在万里无云的晴天,站在缸沿,还能看到从缸底冒起的一股紫烟,它缓慢升腾,宛如一幅彩带,又似一条飞动的金蛇。紫烟升腾之中,一种背脊雪白的山鸟成群结队在缸中飞翔,其景十分壮观。
石面右上方,一石斜飞突出,状如鹰嘴,人称鹰嘴石。鹰嘴石右侧的石缝里,一棵青松向缸内伸出,势若蛟龙腾空,呼啸欲上,使鹰嘴石更添几分奇峭。也只有大胆的游人才能爬到鹰嘴石上,或蹲或趴在石面上,抓住周围的岩缝,向缸内探出头去,领略缸内的无限风光。
龙缸外景点甚多,主要有“鹰岩试胆”“龙泉飞瀑”“龙凤戏蝶”“龙缸神雾”“嵌月洞”“锁口崖”“龙剑山”等,一景一画,一景一诗,美不胜收。
龙缸天坑景观组合有序,地表的石芽、峰丛、漏斗与地下的三层溶洞自成系统。
与龙缸相距不到半公里,是一大型石灰岩溶洞。有前后两厅,前厅呈圆形,面积4800多平方米,高40多米,雄伟轩敞。其间遍布纯白的钟乳石,极像龙王的起居用具,床、帐、镜、伞、壶、椅、凳样样齐备,造型生动。此外还有“天鸡报晓”“游龙”“飞瀑”等景观,似幻似真。后厅呈五边形,面积比前厅还大,能容上千人。洞壁呈波浪状,万顷波浪中,幻化出狮、象、龙、凤等形象,有的张牙舞爪、有的展翅欲飞、有的交颈嬉戏,千姿百态,令人惊叹。
从龙缸天坑北侧的悬崖,沿着一条极为狭窄的山路,经过约4个小时艰难的跋涉,便下至最令人心醉的神迷的石笋河景区。源于七曜山的流水在这里切割了巨厚的岩层,形成了极为幽深和神秘的大峡谷。大峡谷东岸,屹立着因溶蚀形成的巨型石笋。石笋高达200米以上,巍峨伟丽,雄险如削。石笋河就是因为它而得名。
石笋河柔美而不失惊险,清澈而多姿。河水在幽深的谷内,蜿蜒奔流。或飞泻成瀑,或积水为潭,或抛珠撒玉,或惊涛拍岸。峡谷内,河水对岩石的冲刷、溶蚀、雕刻形成造型怪异的奇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峡谷内体现得淋漓尽致。
神奇的龙缸龙洞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据传说,龙缸自盘古开天地时就有,里面盛满了水,龙王的幺女儿就住在这里。一天,有樵夫打柴经过此地,突闻有人呻吟,后见一曼妙女子坐在龙缸边沿,身受重伤,樵夫心地善良,将女子接回家中医治,两人日久生情。一天风云突变,狂风巨浪将女子卷走。原来女子正是龙王幺女,龙王得知其与凡人相恋,遂卷走龙女。樵夫追至龙缸,发现龙缸水空,苦等日久,便化做了山间的岩石。
神秘险峻的龙缸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探险者,但很少有人获得成功。据《云阳县志》载,此前仅有两人下到龙缸缸底。一人是当地清水村已故徐氏老人,为了到达缸底,老徐仅仅准备麻绳就用了一月时间。另一人是英国的地质探险家,1984年,该探险家独自下到缸底,一个来回用了一天时间。
一直以来,人们对龙缸的认识和了解仅限于探险家的只言片语。而龙缸底部的生态体系如何?古人是如何能到达缸底的呢?龙缸底东南方向的水平洞穴是否真的与龙洞相通?古人是否就是从龙洞进入缸底生活的?这些都成了未解之谜。
2007年3月,为了揭开龙缸内部那神秘的面纱,重庆市探险协会组队对龙缸天坑进行了为期4天的探测。这次探险活动,是中国人采用SRT技术首次下降到达龙缸缸底。为了全面了解缸内的情况,探险队员以顽强的毅力深入缸底,连攀带爬沿着缸壁仔细地考察了一圈,在坑内艰难地工作了近4个小时,采集了坑内各种植物标本,对坑内自然景观及人文遗迹进行了拍摄,并用先进的仪器对龙缸天坑进行了测量。
龙缸天坑,类似椭圆形,长轴距离304~326米、短轴距离178~183米。整个缸底类似于大的铁锅,周围高,中心低;最高处罗汉峰距坑底335米,最低处鹰嘴岩距坑底190米,这一深度位居我国第三,世界第五;龙缸天坑的坑壁坡度近于90度,这种直上直下的形态更是“当惊世界殊”。
沿缸口周围的缸底区域为崩塌的砾石、岩土,岩溶塌陷和溶蚀被确认为是龙缸天坑形成的主要原因。探险队员在下降落脚地点附近发现一架完全摔坏的光学相机。缸内可见多种鸟类,傍晚可闻及高速飞行的蝙蝠声音及多种爬行动物发出的细小声音。天坑东南角处有一个约5米高,2米宽的平洞入口;西北角约70米高处的缸壁有一股约30厘米粗的水流直泻而下,在缸底形成一小的水塘;在缸底西北角区域发现人工搭建的石桌、灶台及用石头垒起的直径1米多,深1.5米左右的圆坑;缸口东北边的岩缝中发现连续的藤蔓,由上至下直达缸底。
千百年来有关龙缸的种种传说,美丽动人;藏在缸底的秘密,日渐明朗。如今,龙缸那神秘的面纱终被揭开。2005年9月16日经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等审定,云阳龙缸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成为三峡库区继长江三峡之后又一处国家地质公园。
南三峡纪行之一:龙窟峡
在云阳县泥溪乡境内,有一处神秘绝佳、风景独特、全长12公里的大峡谷。峡内峰如刀削,溪涧通幽,林丰草茂。它就是云阳县长江南岸著名的风景胜地——南三峡中的龙窟峡。龙窟峡风景区与著名的火山峡、藏龙峡紧密相连,并称为南三峡,是云阳县一处藏匿深山人未识的旅游处女地。
10月的阳光,温馨中夹杂着丝丝凉意。从云阳县城驱车经云利路到泥溪乡,不过50多公里的车程。进入泥溪河中段的火山峡,清凉的峡谷风陡然飒飒而至,都市里许久不见的秋来惬意顿时灌遍全身。来不及感叹,同行的当地人就告诉你,最好的去处龙窟峡,就在前面了。淌过花石村前的泥溪河,就进入龙窟峡峡口。这时候,头顶的天空变得狭窄起来,苍翠欲滴的峡谷中,除了偶尔从峡谷半腰掠过的飞鸟,就只见溪水中摆着尾巴的成群的鱼儿。
在陶渊明的笔下,要进入“桃花源”,需要经过一个山洞。正如陶渊明文章中描写的那样,沿峡口上行不久,一个巨大的喀斯特溶洞出现在我们眼前,衔住了我们的去路。据当地人介绍,这里就是龙喉峡,是进入龙窟峡的第一道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