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35100000010

第10章 辞职报告惹的祸(3)

这个表面上没有关联的事儿,背后影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阴谋的主使者,就是贼喊捉贼的吴三桂同志,他先是谎报清军,说康东兄攻打云南,然后又唆使苗族兄弟凯里叛乱。

吴三桂盘算着,甘大人一介书生,如何能对付彪悍野蛮的苗族同胞。然而,吴三桂错了,甘大人绝不是个软柿子,他是在战场上长大的,对付个土匪头子,那绝对是绰绰有余的。

甘大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净利落地消灭了凯里,这个结果让吴三桂发懵,他终于使出了最后一招,给甘大人去了封信,说康东已逃,就不烦您老大驾,您老要来就露馅了。

对于吴三桂的把戏,甘大人这个猴儿精的人当然清楚,但是,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带着自己的兄弟,回到自己的驻地贵阳,依旧安安心心地办公,直到那一天的来临。

经过这件事后,吴三桂记住了他身边,有个叫甘文焜的猛人。

尽管有甘文焜这个猛人在,自信的吴三桂还是认为,康熙不敢动他。

他没有相信刘玄初的话,写吧,就给康熙写封辞职信,刘玄初只有照办。吴三桂的辞职书寄送出去以后,刘玄初整日在家提心吊胆,而吴三桂仍然像无事人一样,笑他迂腐。

在得知吴三桂写了辞职书以后,耿精忠也写了一封,因为两个王都写了辞职信,你不写,是不是想造反啊,你若造反,就要被揍扁。家当最厚实的吴三桂都写了,你敢不写?

一下收到三封辞职信,康熙差点笑岔气,他以为,很多人都没有办好的事,自己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完全解决了。所有铲除鳌拜后的自信都告诉他,他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

康熙心中有了最后的打算,一起都辞职吧,把三藩撤了,自己就成就了一番伟业,清朝的列位皇帝都会记住自己的丰功伟绩,春秋史笔也会记住自己的丰功伟绩,他决定撤藩。

不仅要撤藩,而且要三个藩王一起撤掉,一个不留,免得养痈成患。

所以,在康熙收到两个王爷的辞职报告时,立即把这两份辞职报告下群臣讨论。讨论后的结果依然是两派:以米思翰、明珠、莫洛为首的主撤派;以索额图、图海为首的主和派。

主张撤的人,基本上就是户部那些官,因为吴三桂要的银子实在太多,每年要银子九百万两,而户部年总收入只有八百五十万两,全部给这位爷,还差着五十万两,不撤藩,户部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至于主和派,基本上是因为吴三桂与耿精忠,认为此二人写奏疏辞职,完全是应个景,你若真撤了他,他一定跟你急,一急就会跟你干仗,干仗你还不一定干得过他。

意见汇总到康熙案前,康熙说了句流传千古的话:今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

康熙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他在不久的将来,才会明白什么叫做冲动的惩罚。

很多史书,很多人,都不断鼓吹米思翰与明珠的果敢,而鄙薄索额图与图海的懦弱。

事实上是这样吗?至少在我看来,不是。

有理何在声高?米思翰兄,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户部大人总不能说没米下锅吧),把国家推到了战火的边缘;而明珠,是个实足的老油条,溜须拍马对他来说,屡试不爽。

康熙,二十来岁的年纪,血气方刚,根本就不知道事态的严重性。

永远记住,英雄不能用冲动来评判,英雄也不能用结果来评判,康熙这回,的确错了。

在这个撤藩的问题上,康熙策略上的失误,给大清国,给天下的黎民百姓,带来了八年的战火,然而,康熙至死,却也把这场战争当成了他彪炳千古的功业,清朝史官也是。

有人说,人生很复杂,其实,人生也很简单,人生无非是种选择。

有人说,经济学没用,其实经济学很有用,经济学教给一种选择:选择最经济的一种!

在面临两种选择的时候,必须抛弃一种,而使得总体利益最大化,经济学上叫做卡尔·希克斯效率。人生的选择也是这样的,必须做出一种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但是康熙没有做。

二十岁的康熙忘记了他爷爷对吴三桂他们所做的承诺,“子孙世袭罔替”,与“山河同永”。在康熙的政治策略当中,这都是鬼话,他相信一个判断:在利益面前,失信是常有的。

康熙以为他四十来岁的爷爷,比他这个二十岁的孩子更蠢。他以为他爷爷做出的如此承诺是脑袋突然发晕,他更以为,自己的刚毅果断,会在历史上留下永远值得称颂的话题。

康熙也忘记了宋朝的那个宋太祖,忘记了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康熙时常自我评价,我五岁便能识字,尤喜欢读历史,然而,他记的却是宋太祖的烛影斧声,忘记了杯酒释兵权。

历史留给人类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从不吸取历史的教训。

康熙皇帝更忘记了《孙子兵法》上的记录:各个击破!他始终自信地认为自己的实力,只要恩威并济,圣旨一到: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就会立地成佛,乖乖回家养老。

他不知道,吴三桂、耿精忠二位,是连佛祖都敢剁的人。

康熙同样忘记了,耐心,是成就大事人的必备品德。他听说过,勾践为了成功,苦熬了十几年,但是,轮到他自己,他却几年都不能熬。熬到六十岁的吴三桂死去,没有几年。

所有的一切,都因为康熙太年轻,太早地剁了鳌拜,以至于他有理由相信:时无英雄!

这一次,他会第一次领略到,世道很难,并不如自己想的那样简单。

在把所有一切都忘记以后,康熙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全撤了吧,一次性解决!

作出这样决策后,康熙以手诏的形式给吴三桂回信:王爷功劳卓著,为国操劳日久,六十余岁高龄仍操劳于边陲,朕实在于心不忍,览王奏疏,遵照王请,准予退休养老。

当吴三桂看到这封奏疏的时候,愣住了。他没有想到,自己为清朝卖命二十余载,最后清朝是这样的刻薄寡恩,他更没有想到,这个二十岁的皇上,居然是这样的心胸狭隘。

在这个六十二岁的老人心中,有的是痛苦,是无奈,但更多的,是懊悔与愤懑。他没有说话,把奏疏给他的幕僚,幕僚们一看这奏疏,一个可怕的念头,便在他们之中传开。

诸位将士一口咬定:这小皇帝太不够意思,要么裂地讲和,要么抡起拳头,揍他!

这样的议论之声不绝于耳。但是,吴三桂毕竟是个聪明人,他想了很多,他想到了自己投降过李自成,投降过多尔衮,现在,又要造反,他实在不想这样反复,留恶名于青史。

但是,不造反又能怎么办呢?

乖乖地带着自己这十多万弟兄回到辽东,甭说弟兄们不愿意,他自己也不愿意。哪怕就是到了辽东,也是处于别人脸色之下,康熙刻薄寡恩,到时候随便找茬剁了他,易如反掌。

名声是死后的事,历史是人写就的,成王败寇,是历史上的必然规律。但是,利益是现实的事,如果这时候还不下定决心,等待他的两个可怕的字,他已经知道——死亡!

他记得赵匡胤的那句名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六十二岁的吴三桂也下了决心:反他娘地!不就是名声问题吗,到时候找几个人,把历史涂改一下;不就是多反复几回的问题吗,反正已经反复过几回了,再反复也无所谓。

做人要狠,只有当你坏到无可救药的时候,胜利才会向你招手,吴三桂始终这样认为。

历史是这个逻辑吗?是这个逻辑,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其实,就吴三桂个人来说,此时反叛,是相当英明的。

造反,他还有一丝生存的机会,如果不反,撤到辽东,吴三桂一丝生存的机会都没有。康熙死后谥号虽然是圣祖,但是,他并不完全行的是仁恕之道,这一点,你马上就会明白。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康熙,他有时也会这样想。

吴三桂准备反的同时,他唯一牵挂的,就是他的大儿子吴应熊。如果自己造反,康熙会不会剁了自己的儿子?他派人去京城,想把自己的儿子接回来,然后就坚定不移地反。

然而,吴应熊却是个不开窍的人,他天真地认为:终守臣节,便可保全禄位。

来接他回云南的人只得叹气,叹气也没有办法,最后缠了很久,才把吴应熊的一个小老婆生的孩子吴世霖带回了云南。要是吴应熊知道几年后他会等到那一天,此时他一定会走。

皇恩浩荡,那是因为你对皇上他家有用。皇帝可以把自家的妹子嫁给你,可以给你高官厚禄,可以把你当自家亲戚一样哄着。如果你已经一钱不值,那么对不起,请你滚蛋。

甭管你是皇上他姑父还是姨父,反正皇帝永远只认识两个字——利益!

儿子没有劝回来,吴三桂倒不十分担心,并不是吴三桂料定康熙是个老实人,而实际上,是吴三桂认为康熙没有剁他儿子的种,如果剁了自己的儿子,康熙只有拼命到底了。

这个世界,自信是要的,但是,过于自信,是要不得的。

康熙在给三位王爷回信后,心里很着急,只要这三位主儿一日不挪窝,他就不敢放心。

着急是没有用的,必须付诸行动。于是,康熙派出礼部右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傅达理去云南,户部尚书梁清标去广东,吏部右侍郎陈一柄去福建,此行目的——撤藩!

北京到云南,几千里路,坐火车也得好几天。礼部右侍郎折尔肯,翰林院学士傅达理于八月份从北京出发,紧赶慢赶,于九月初七到达云南,驻在云南郊区的归化寺。

寺庙向来就是安静的场所,不然咋个拜佛。然而,自从折尔肯大人与傅达理大人住进归化寺以后,这归化寺就再也不能拜佛了,门外吵吵嚷嚷,唧唧喳喳,马上变成了菜市场。

以前门可罗雀的寺院门口,现在变成了门庭若市。

突然来这么多人,并不进香,也不拜佛,只为一个事,请愿。来的诸位兄弟异口同声:平西王爷吴三桂同志的确是个好人,待民如子,如此好人,怎么能让他离开云南呢?

没有见过世面的翰林院学士傅达理马上吓傻,如此多的人,要是真冲进来,一人一口唾沫,就足以把自己淹死,然而,礼部右侍郎折尔肯沉默着,对着众人他投上了凶恶的目光。

“吴王自请移家,你们谁敢保留!”一个坚定的声响,使得嘈杂变成了安静。

吴三桂他自己上书想走,你们谁敢阻拦?哪怕你们剁了我,吴三桂也非挪窝不可。

众人沉默了,想不到皇上派来这么个打死打残都不怕的人,还能说什么呢?

小时候,我的妈妈教育我,遇到坏人,千万别跟他斗,要跑;同样,我看过日本的妈妈教育孩子,遇到坏人,一定要跟他斗到底,死了也光荣,至少留住了尊严。

这个世界,对付恐吓的方法只有一个:斗争!你的胆怯救不了你,只能令敌人更加嚣张。遇到折尔肯这样抬着棺材来的人,沉默的是众人,而不得不开口的却是吴三桂。

只要智商不低于八十,都能看出,所谓请愿之流,实为吴三桂的总导演。

吴大爷想以这种方式,逼着二位使臣就范,吓傻了大学生傅达理,但是,这个不要命的折尔肯,却死活不买账。所以,吴大爷只得亲自出马,请二位使臣吃饭,云南巡抚陪客。

云南巡抚,请上场吧!

云南巡抚,朱国治,我们的熟人,不多介绍。这是他最后一次上场,请大家记住他。

饭局上的吴三桂很和蔼,不断劝酒,折尔肯大人、傅达理大人,还有巡抚朱大人也只是喝酒,然后吴大爷就跟这三位大臣介绍云南的风土人情、基本概况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折尔肯、傅达理,还有朱国治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等待着吴大爷说何日启程,然而,吴大爷始终没有说启程的话。折尔肯问:皇帝派我们来接您回辽东,您准备何日启程?

吴大爷马上打哈哈,一切都在准备着呢,但是收拾行李要些时候,我尽快。

就这样一句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把三位大人全给打发。折尔肯与傅达理回到了归化寺,朱国治也回到了云南巡抚衙门,吴大爷也没有什么异常,对三位大人依旧恭恭敬敬。

虽然吴大爷招待得不错,但是折尔肯与傅达理并不是来旅游的,他有个关系到大清国重大局势的任务,所以,这二位大人时不时,找理由,变着法地去问吴大爷何时启程。

而吴大爷也变着法地给二位大人这样的答复:我尽快吧!

时间一天天的过去,二位大人的心也一天天紧张起来,他们看到,吴大爷似乎没有要搬家的意思,倒想常驻沙家浜,然而,二位大人还是恬着脸去问:王爷,准备好了吧?

吴大爷的回答有了变化:家当都收拾得差不多了,就是差车船!

尽管吴大爷还没有谈起何日启程回辽东,但是,这个答复却让二位大人喜出望外。他们马上给皇帝上奏折,请皇帝速速给平西王爷预备搬家车马。康熙看到奏折立即照办。

康熙想的很简单:只要能请动你这尊佛,要什么,朕都可以答应你。

事实上,康熙还是小看了吴三桂的智力水平,吴大爷并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只是想在走之前再讹一笔车马费,虽然银子不多,好歹也能凑一点,到时候用这银子当军费。

家当都打包了,车马也准备了,二位大人兴高采烈去见吴大爷:王爷,可以启程了吧?

吴大爷回答:可以了,预计十一月二十四日准时启程。

与这二位大人一来二去的商量,不厌其烦,倒并不是因为吴大爷性格耐磨,而实在是吴大爷不得不多磨一会儿,因为制订造反策略,调动军队,调配粮草,都需要时间。

首先是造反策略问题,孙子说,庙算多者胜,吴大爷打小就读兵书,对于策略的重要性,他心知肚明。他召集他的谋士们开了一个造反策划会,商讨造反要咋个搞法。

与会人数很多,我就不列出他们的名字了,因为他们在未来八年内,都会全部完蛋。

首先商讨怎么造反的问题。

有人认为,将计就计,顺着朝廷意思收拾家当回辽东,走到半路上,再狠狠捅他一刀子,迅速北上,杀入北京,剁了康熙,然后自立为帝。

同类推荐
  • 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本书从古到今,以政治、历史、文化、科技等各界名人为本,讲述了121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有趣故事,使人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全面了解俄罗斯大国千百年来逐渐发祥、繁衍,相互对立、统一,盛衰兴亡、日益演进的复杂历史。
  • 邹容陈天华评传

    邹容陈天华评传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即“邹容评传”和“陈天华评传”。邹容与陈天华有着类似的悲剧人生,他们的英年早逝给后人留下无尽的遗憾。《邹容陈天华评传》通过对他们短暂人生历程的考察,描述了历史时代背景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对他们思想认识和性情特征的影响:他们的热情、他们的激愤和他们的无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邹容与陈天华的思想集中在二人的政治主张上。《邹容陈天华评传》以邹容与陈天华的民主革命思想为核心,论述了二人在排满革命、建立民主政体、造就近代国民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进步主张。他们的认识在当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 静静的山

    静静的山

    她是被誉为:“高山雪莲”的奇女子,登顶过7座8000米雪山,足迹到地球三极。她曾遭遇雪崩,经历12级风,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她出生在一个小山村,却是上市公司“探路者”的联合创始人。登山、创业之外,她更热衷于环保并从事公益事业。她是王静,飞雪静静。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杨凤田传

    杨凤田传

    本书讲述了寒门学子杨凤田从小聪慧好学、积极进取,由一名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奋斗历程,以及他执着刚毅、爱岗敬业、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介绍了他始终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理念为己任,先后参加、组织研制出歼8系列先进战斗机,填补了我国航空史上多项空白,大大增加了空、海军作战能力,为祖国的航空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事迹。 本书可供航空科研战线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学习。
热门推荐
  • 神城落月

    神城落月

    上古时代,凌驾于仙魔之上的神,以仙为奴,以魔为宠,进行了长达数十万年的压制……神为了保证自己的地位渐渐地以屠仙弑魔为乐……这一行为终于激起了仙魔的强烈反抗……那一战,打穿了天界,仙魔几乎尽数陨落……仙魔的血水染红了人间……开启了远古仙魔沉睡人间时留下的印记……就在这灭世的时刻,一股强大的力量逆天归来……在人间开辟了第二战场……最后远古仙魔合力,祭出了古老的祭祀“神城落月”仙魔战魂流放人间,将神主封印在九万九重天外……
  • 校草大人求放过!

    校草大人求放过!

    妹妹表白失败,借酒买醉。许流年为帮她讨回公道,不小心夺了校草的吻,又扒光他的衣服。校草大怒,威逼利诱让她成为他的专属小女奴,层穷不出的欺负她。最要命的是,明明说好的一个月,他却忽然反悔要她一生,还时不时的吻上她的唇……校草大人,说好的厌女症呢?
  • 至尊剑祖

    至尊剑祖

    诸天万道,万千天才妖孽争锋。东岭武帝,无上荣耀,战威震世。南荒佛主,佛法无边,一统万佛。西土道尊,玄学震世定乾坤。北海妖皇,不死之力撼九幽。异度魔神,魔威浩荡惊万古。林奇,从东岭中州踏剑而出,凝不死剑身,聚不灭剑魂,一剑出而天下惊。
  • 雨神是个女孩

    雨神是个女孩

    某歌星的演唱会由于接二连三的巧合,最终陷入舆论的风尖浪口。经纪公司经人介绍,找到了天生拥有特殊灵气的五行侦探解决问题。在一翻调查之后,五行侦探发现,接二连三的下雨事件,其实和一个女孩子有关……
  • 契约的轮回

    契约的轮回

    在将要死亡的时候,她听见了她的声音,得到了新的身体,并开始了新的生活
  • 望向北方

    望向北方

    我还记得那是夏天,一如既往的热,一个女孩带着一丝清凉闯入了我的世界,她罗裙素衣,在乡野间踏着单车,如银铃般悦耳的笑,清风拂过她的眉梢,我还清晰的记得她戴着一顶如君兰花般清秀的帽子,穿过碧绿的树林,望着还在窗口发呆的我笑,朝我挥手,喊我的名字。
  • 途巷

    途巷

    七百年来,出现过两个能称为王者的人,他们都未学过武艺,但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独身一人快意恩仇,最后死的蹊跷。现在,第三个人出现了,就是你!
  • 武林至尊:风玫瑰

    武林至尊:风玫瑰

    我将你捧在手心,只是想登上武林至尊的宝座。居高临下,说出那一句“我爱你”却只有自己信了。为了追求所谓的爱,我一步步走上你铺好的路。洞房花烛,与你的终身厮守,却似乎是一场求不得。天下第一,梅岭深处。情字何归?
  • 歌神在身边

    歌神在身边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以娱乐圈为背景,以豪门为衬托,歌神男主找回了失散十年的女主,一路相互扶持情比金坚期间爆出一连串错综复杂的豪门恩怨以及亲情友情爱情情仇交加的故事……这已经是本人修改的第三版简介了,简介无能掩面泪奔%>_<%
  • 东京喰种之地狱阳光

    东京喰种之地狱阳光

    在喰种与人类之间生活的确是一件悲惨的事情,故事从漫画作品东京喰种中金木被有马爆头穿脑开始发展,期待与原著不一样的结果吗?准备好迎接我们超可爱的金木小天使!本文系漫画东京喰种同人篇,剧情发展与原著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