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贺拔胜再次举起大槊向高欢猛地刺去,然而他胯下的坐骑却突然马失前蹄,把他掀翻在地。
原来他的马已经中箭身亡!
射箭的是高欢的外甥——武卫将军段韶,他的头脑显然比刘洪徽更好使,他知道贺拔胜武功盖世,身手不凡,要射中他绝非易事,不过,人会躲箭算你能,马会躲箭不可能。
因此他瞄准了贺拔胜的战马。
关键时刻,头脑如此冷静,段韶后来成为一代名将也绝非偶然。
等到贺拔胜从地上爬起,随从给他牵来备用马,高欢等人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贺拔胜忍不住长叹一声:今天我没带弓箭,这真是天意啊!
的确,以贺拔胜那举世无双的箭术,高欢肯定是在劫难逃。
而这一次追杀高欢未果,也让贺拔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他的家属此时尚在东魏,战后高欢为了报复,把他的几个儿子全都杀掉,贺拔胜听说后,忿恨交加,一代骁将不久就郁郁而终。
曾经叱咤风云的贺拔三兄弟也从此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让人唏嘘不已。
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
虽然高欢的中军被西魏军击溃,但东魏军毕竟人多势众,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惊慌后,逐渐稳住了阵脚,随后他们在斛律金等人的指挥下开始反扑,猛攻西魏的左军,赵贵等人抵挡不住,竟然选择了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走为上。
赵贵的撤退导致了战局的逆转。
由于西魏军在前一天刚刚受到重创,损失了好几万人,现在左军再一撤,人数上的劣势就更为明显,对军心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
而东魏军则因此士气大振,刚刚逃过一劫的高欢立即下令全线反攻。
宇文泰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不到最后关头,他绝不轻言放弃,他依然在指挥西魏军的中军和右军顽强抵抗东魏军的反扑。
但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功夫再高,也怕菜刀;斗志再强,也怕人少。西魏军毕竟兵少将寡,毕竟不是钢筋铁骨,毕竟也会感到疲劳,因此到了傍晚时分,整整厮杀了一天的西魏军在体力上已经到了极限。此时他们搏斗基本靠手——刀箭没了;行动基本靠腿——马没了;呼吸基本靠喘——太累了;精神基本崩溃——信心没了。
他们再也无法坚持下去了,终于开始全军溃败并且很快就一发不可收拾。
宇文泰不仅有理想,他也有理智,在这种情况下,他再顽强也不能勉强,再不甘心也只能死心,他知道事已不可为,只好无奈地下令撤兵。
高欢怎么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他下令东魏军全军出动,追击宇文泰。
西魏大将于谨和独孤信收集残兵,在路边举起白旗向东魏军投降。
东魏军对此不疑有诈,加上此时正忙于追击西魏军残部,自然来不及举行受降仪式,更来不及解除于谨等人的武装。
等他们过去后,于谨和独孤信突然率军从后面杀出,东魏军猝不及防,顿时一片混乱,宇文泰等人这才得以趁乱全身而退。
西魏大将若干惠所部此时已经脱离了大部队,成了一支孤军,大批东魏军紧紧追赶。若干惠看到难以摆脱追兵,便干脆不跑了,他竖起大旗,吹响号角,同时命令炊事兵埋锅造饭,说:长安死,此中死,异乎?——死在长安还不如死在这里,不管他,吃饱了再说。
东魏军看到这种架势,怀疑有伏兵,反而不敢追了。若干惠因此得以率军安全返回。
高欢连夜率军一鼓作气一直追到陕州一带(今河南陕县),此时部队已经人困马乏,便暂时在此地宿营。
行台郎中封子绘(封隆之之子)对高欢说:当年魏武帝曹操平定汉中后没有趁势进军巴蜀,以至于他抱憾终生。现在正是我们完成统一大业的最好机会。大王切莫迟疑,否则将后悔莫及。
高欢对此深表赞同,于是马上召集诸将开会商议。
然而将领们纷纷对此投了反对票:我军连续作战,人马疲惫,不可远追。
深受高欢父子信赖的相府功曹(丞相府秘书长)陈元康则力排众议:这是灭掉西魏的天赐良机。机不可失,咱们一定要乘胜追击。
武将们还是反对:你们文人怎么知道打仗的辛苦?你们在后方啃着香肠,我们却在前线血洒疆场。我们实在太累了……而一向小心谨慎的高欢这时也有了新的顾虑:如果我军在追击的时候遇到西魏的伏兵,那麻烦可就大了。
陈元康还是胸有成竹:咱们上次在沙苑吃了败仗,他们尚且没有埋伏。更何况这次他们是惨败,逃命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设有埋伏?这次咱们如果不穷追猛打而是放虎归山的话,肯定是后患无穷啊。
高欢沉思了很久,考虑到武将们的态度,向来体恤下情的他最终还是没有采纳陈元康的建议,只是派大将刘丰率几千人继续追击西魏军——这么少的兵力,显然只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他自己则率大部队向东返回休整。
高欢就这样失去了彻底灭掉西魏的最好机会,这让他后来一直后悔不已,甚至至死都耿耿于怀。
与敢于冒险的宇文泰相比,高欢的优点是谨慎和稳重,缺点是过于谨慎和稳重,少了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放手一搏的霸气。
刘丰很快就来到了弘农(今河南灵宝)。
驻在弘农的是西魏大将王思政。
他本是奉命前往接收虎牢的——去年死守玉壁的成功让他名震天下,因此宇文泰让他去镇守虎牢这个战略要地。没想到他刚赶到弘农,西魏军就已经败退回来了,宇文泰便让他守卫弘农,以掩护自己撤退。
但弘农城地势并不险要,而且缺兵少将,要守住谈何容易。
王思政向来胆大,他决定赌一把:他让人把城门打开,同时对将士们许诺:有我在,没什么好怕的。
他相信一个原则:爱露就别怕走光,爱赌就别怕输光。因此他只是解衣而卧,除此以外什么也没做。
手下人急了:敌人马上要来了,您倒好,一天到晚睡觉,床倒是吃得消,咱们可吃不消啊。
王思政只是笑而不答。
而来到城下的刘丰看到弘农城四门大开的情形,又听说守城的是诡计多端的王思政,加上高欢一再提醒他要小心行事,所以他不敢再往前进,犹豫了一番后便匆忙撤兵。
王思政这个赌徒又赌赢了一次,此后,他还会一赌再赌,直到赌无可赌。
宇文泰也因此得以安全返回关中。但因为这一战损兵折将,便上书西魏文帝元宝炬请求降职,元宝炬是个明白人,哪有员工给老板降工资的道理,自然是坚决不许。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邙山之战”。战役的进程可谓波澜起伏,高潮迭起。在短短的两天之间,戏剧性的转折多次出现,宇文泰和高欢相继遇险,两人都曾命悬一线,但都幸运地逃过一劫。
这一战的结果是宇文泰遭受了他一生中最惨重的一次失败,而高欢虽然最后获胜,但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至此东西魏之间四次大战,双方各胜两场,2:2,打成平手。用评书来形容,那就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用成语来形容,就是:旗鼓相当,势均力敌。
而这次邙山大战也是两位绝代枭雄的最后一次正面交锋。
而此时虎牢城还在西魏军手中,宇文泰派使者给守将魏光送信,要求他坚守虎牢。没想到这使者居然在路上被侯景截获。
机灵的侯景将计就计,把信的内容改为“请马上撤离虎牢”,再让人假冒西魏使者送进城内。
由于宇文泰在邙山落败,城内的西魏守军早已人心惶惶,接到这封信,守将魏光和高仲密等人如蒙大赦,连夜逃回西魏境内。
侯景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就兵不血刃地夺回了虎牢。
由于高仲密逃得极其狼狈和仓促,导致他的家人还都留在城内,最后他的妻子儿女一个不漏地全部被擒。
高欢考虑到渤海高家对自己贡献巨大,因此并没有牵连高家的其他人,只把高仲密一家问了死罪,但不包括他的妻子李昌仪。
因为高澄出手救了她。
听说李昌仪被抓后,高澄特意打扮一番穿戴一新,骑着一匹白马,以胜利者的姿态来到监狱,这个白马王子(高欢早就被封为渤海王)得意洋洋地对灰姑娘(灰头土脸的李姑娘昌仪)说:今日何如?——现在你还有什么打算?
丈夫逃亡、家破人亡,到了这个地步,李昌仪这样一个孤苦伶仃的弱女子还能有什么办法,显然摆在她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做高澄的妾,要么被高澄屠灭;或者说要么出台,要么上断头台。
也许求生欲和****一样,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为了求生,她只能无奈地低下了自己曾经高傲的头,拜倒在高澄的脚下。
然而在得到李昌仪以后,高澄似乎并不是很宠幸她。对他这样的花花公子来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到了就不会珍惜。也许高澄所追求的只是外遇和艳遇,只是新鲜感和征服感。对他来说,最让他迷恋的女人总是下一个。
而李昌仪这个大霉女,我觉得她的资历足可以担任“红颜祸水”协会的会长,用“乱世佳人”(祸乱世界的佳人)来形容她是再恰当不过了,在十几年以后她还会在北齐的宫廷里引起一场君废臣死的轩然大波。
为了得到一个女人引起了一次惨烈的大战,无数的士兵肝脑涂地,自己的父亲也差点就义,这个坑爹的高澄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悔意,他有的只是快意。
在他看来,只要是他想要的,他就一定要得到,不管是采用什么手段,也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
他就有这么一股狠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