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222900000064

第64章 迁安风物(1)

从迁安县城东行十里,地势便缓缓升起,形成了一片坦荡的台地。故乡唐庄的大片耕地,就散落在这片台地上。在这片台地上,无论你站在哪里,只要放眼向南望去,都可以看见夏官营东南不远,那座呈标准圆锥形的团山,以及团山山顶耸立的文峰宝塔。

据史书记载,文峰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塔高七丈有二,塔体为砖土实心构筑,十三层斗拱托檐,钟铃悦耳,挺秀而雄伟。

站在文峰塔畔西望滦河,但见河床宽阔,水面平缓,两岸村庄掩映在一片浓绿的杨柳深处。滦河对岸一道青色的山峦,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冀东的大地上,这便是迁安与滦县相接的龙山。

相传每年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太阳从东方升起时,团山上文峰塔的塔影,正映在滦河西岸龙山的龙山头上。这“棒打龙头”的传说,为迁安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而淳朴善良的迁安人,却乐此不疲地讲述着这个故事,代代相传。

春天来到迁安大地的时候,在台地上栖息了一冬的上千只灰鹤便开始躁动了。对着天空中掠过的雁阵,灰鹤们不时挥动着双翅引颈长鸣。终于,在一个阴郁的早晨,巨大的鹤群欢愉地鸣叫着离开了台地。它们在台地和唐庄上空舒缓盘旋一周后,便径直朝燕山深处飞去。

南方吹来的暖风,被燕山阻挡在迁安大地上。在这样的季节里,人们经常会看到一股股连天接地的大旋风,在田野河滩和村庄上空肆无忌惮地游荡。旋风所到之处,地面上的枯枝败叶,村庄里的草筐烂席,会被瞬间卷起并旋转着直向苍穹。迷信的村姑少妇一旦与这旋风遭遇,都会拼命地朝它吐着唾沫,以避邪气。

大地解冻了,四周一片泥泞,在等待播种的季节里,庄稼人开始忙着打坯换炕了。

冀东农民睡的都是土坯砌成的火炕。所以早春时节,人们都要将旧炕拆换一次,拆下的炕土,是庄稼人种地时上好的钾肥。而打坯造炕,便成了早春的第一件农事,也是对我来说很感艰难的一件事。

首先,要将两车黄土,和成适合造坯的泥。这是桩泥水之间的力气活。其中有许多经验和教训。至于打坯,对我这个身高一米八二的城里人来说,更像是一种体罚。我见过立春、银河、唐桂岩、唐桂满打坯,那简直是一种街舞般的享受。他们打的土坯从规整程度上讲,比我差多了。但因此他们反而挖苦我:“你打砖坯盖楼呀。”他们自有他们的道理:“土坯越规整,烧炕时挂得烟灰越少,这样的炕土,肥力自然就小。”看来,庄稼人的经验,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冀东地区春天的第一场透雨,大都发生在阳历四月中下旬。那雨是灰绿色的,往往伴着沉闷的雷声,将远处的燕山,渲染在一幅淡淡的水墨长卷里。

从头天夜里开始,队长唐贵和副队长唐桂林,就在生产队驻地忙碌起来了。面对雨情,他们商量着先种哪块地。会计兼仓库保管唐子诚打开尘封了一冬的库房,开始往库房外搬那些早已选好的花生种。

透雨过后的第二天清晨,当南街那几棵高大的响杨树上的黎雀还没叫的时候,村庄上空便竞相响起了十个生产队上工的钟声。

全队的男女老少挤在生产队的院子里,听着唐桂林的调动,掌犁铧的唐子仪、唐桂金和唐明顺各领一个组。其间有牵牲口的孩子,点种的老人或壮年人,掂粪的一群小伙子们,拉簸索的姑娘们及拉磙子的孩子们,每组起码要十几个人。人物齐备之后,一声令下,便浩浩荡荡地向村外出发了。

唐庄的土地,大多属沙壤,极适宜种落花生,因此,除台地上有水浇之便适于种麦之外,村南许多沙坡都是花生地。

铁犁插进潮湿的沙地之后,唐子仪弯下腰去,将棉裤的裤腿重新用绑腿裹紧。

“驾!”他轻喝一声,那头黑犍牛将头一低,大地立刻被犁铧划开一条温暖的浅沟。

唐东汉挎着装满种子的柳斗,低着头紧跟其后。他用右手抓起一把种子,一步一点地,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垄沟里,并随之将种子踩实在脚下。“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老人嘴里哼着自己编的小曲,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情。

随在点种人的身后,掂粪的四个小伙子,便依次抄起粪箕忙了起来。事先送好的粪,每堆之间十米左右。掂粪的人按粪堆分好四个人的位置,跟在点种人身后,将粪肥均匀地撒到垄沟里。在故乡的日子里,每到种地的时候,我都是掂粪的。这项工作技术性很强,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每堆粪,平均准确地撒在垄沟里,这需要经验,需要有责任心,绝不可浑水摸鱼。否则,花生一旦长起来,庄稼人一眼便可看出,哪里下的粪多,哪里下的粪少。

种落花生的日子,是庄稼人最兴奋的日子。因为生产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种地期间,社员不可偷花生,但可以吃。没有什么比花生更香的东西了。那丰满干燥的果实,嚼在嘴里,甚至可以品味到巧克力的芳香。

每逢这时,唐桂林就会说:“我心口疼时,吃几粒生落花生,就舒服多了。”一个时期以来,唐桂林的脸色一直不好看,有一次,他到地里检查工作时说:“我这肚子里胀得忒难受。”他问我:“你知道不,这儿是啥部位?”他用手指着右腹。我赶紧摇头:“不知道,你上医院看看呗。”回家后,我问母亲,母亲不无忧虑地说:“怕是肝脏。”

玉米和高粱出苗后不久,漫长的间苗工作便开始了,这是一件特别遭罪的事情,庄稼人把间苗称为“四棱叠”,一句话,就是跪在地上爬。下地时,人手一把手锄,人们蹲趴在地里,用手锄边锄松垄上的泥土,边薅掉已经长出来的杂草和弱苗。这项工作双腿必须具备相当的柔韧性,对于习惯盘腿上炕的姑娘们来说,困难要小得多,但对于像我和姐姐这样高身材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酷刑。

当然,为谷子间苗时,则不然。因为谷子间苗的速度通常要比玉米、高粱慢得多,你自可索性坐在地上慢慢地干,那滋味要比跪在地上爬强多了。

在无风的日子里,太阳将大地晒得暖暖地,四周安静得像人迹罕至的山林。

“唐浩,给大伙儿唱个歌吧。”一天,领头的唐桂权大哥实在感到百无聊赖了。

“唱个啥?”我问。

“啥都行,唱个外面的小浪调。”唐桂权眨着眼睛。

“唱一个!唱一个!”身旁的年轻人全都欢呼起来。

我清了清嗓子,陷入了惆怅。

在那遥远地方,那里云雾在飘荡。

微风轻轻吹来,掀起一片麦浪。

在亲爱的故乡,在故乡小河旁。

我和从前一样时刻怀念着你。

我在每日每夜里,时刻在把你盼望。

盼望远方……

“唐浩!”身后突然传来姐姐严厉的呵斥声,我回头看去,见她气急败坏地瞪着我:“你想找死呀?”

“我……”我沮丧地摇了摇头。

“没事呀,姐。”唐华在一旁劝道。在几年的农村生活的锤炼下,唐华已深谙乡村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知道何时进退,何时张弛。

“你懂个屁。”姐姐怒斥唐华:“这是苏修的歌。”

“没事呀,大姐。”身旁所有的年轻人都嗔怪地望着她。姐姐都气得快哭了:“没事儿,没事儿,一旦出事了,坐牢的是他!”

在阶级斗争的不断打压下,姐姐早已成了惊弓之鸟。

由于体弱,生产队不久就安排父亲当大粪员了。对父亲来说,这其实并不是件坏事,工作时间及劳动强度都由他自己掌握,只需把唐庄一队各家厕所里的粪便掏出来,并挑到生产队驻地后的大粪场即可。

父亲是个极爱整洁的人,这期间,他不但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义务将所有社员家的厕所,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此外,一生关心乡村建设的父亲,这期间还经常走街串巷,了解农民的生活疾苦,了解农民及其子女受教育的情况,了解农村赤脚医生的工作情况。父亲曾深有感触地对我说:“我一生关注乡村建设,但最终只是在滦榆地区一个巴掌大小的地方,摆了个样子给大家看。尽管如此,当时我们已排除万难了。相比之下今天共产党改造河山的魄力,实在令人钦佩之至。所有我们想到的事情,他们几乎都在做了,不容易呀,你要知道,五六亿的农民呐。”

一九七二年早春,在县城赶集的时候,我看见一个庄稼汉正沿街叫卖一只灰鹤。那是一只伤鹤,宽大的左翅已被折断,灰色的羽毛狼藉不堪。一群赶集的乡下人围在那里,好奇地逗着它,我毫不犹豫地挤了进去。

“你这鹤咋儿卖?”我问。

“来买主了。”周围的人感兴趣地望着我。

“八块。”乡下人用手比画了一下。

“太贵了,再便宜点,我买了。”我说。

“八块还贵。”那乡下人揣着手:“买只母鸡还得四块钱呢,你掂掂这大家伙,还不抵两只母鸡沉。”

“便宜点卖了吧。”大家都希望这笔交易成交了。

“五块,我就抱走,再多我也没钱了。”我看着那乡下人。

他迟疑了:“打这家伙不容易呀,我在水渠里蹲了半宿。一枪下去。那鸟枪的火药差点儿崩着我眼睛。”他愤愤地说:“拿去吧,反正集快罢了。”

这是一只蛮有重量的大鸟,长长的尖嘴,一双机警的眼睛,那没受伤的右翅扑动着,扇起一股有力的风响。我连抱带轰地赶了二十里土路。好不容易才把它赶回唐庄。

母亲为灰鹤受伤的翅膀绑上了夹板,父亲则时常喂它。并长久地注视着它,那灰鹤通灵性,只要父亲从外面迈进街门,院子里的伤鹤就鸣叫着扇着右翅跑过来,父亲从字典里查到,它的学名叫“鹳”。

迁安城东的庄稼人,几乎都认识一个走村串巷的乡村摄影师,此人叫白景申,徐流口森罗寨人。白师傅个头儿不高,声音沙哑得近乎失声。他通常骑一辆白山牌自行车,车上驮着一台套着黑布的德国产的照相座机。一个沉重的三脚架,还有一卷画着“三潭印月”的背景布。每当农闲,白师傅就会出现在城东各个村子里。这时,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就会兴奋地相互告之。即将祝寿的老人家里,便会烧火造饭,白师傅的工作,很快便开始了。

这一次,父亲竟意外地请白景申先生,为自己和那只伤鹤留了张合影。

从父亲那忧郁的目光中,你能看到他坚定的信念。只是按动快门时,那鹤却低头了,因为地上有只蜘蛛在爬。

父亲一生喜鹤,他欣赏仙鹤那高贵的气质,欣赏群鹤从天空掠过时那壮观的阵容,他把这张与伤鹤的合影,寄给了仰山伯伯和祁伯伯,想必对父亲当时的心境,他们都一目了然。

唐华是个了不起的女孩子,与父母回乡时,她刚过十三周岁,而且从来没到过农村。但几年乡村生活的磨炼,让她很快适应了故乡的一切,每天从早到晚,唐华除下地劳作之外,还帮母亲做了大量的家务。难怪周围的婶子大妈无不夸奖说:“小华真是个心灵手巧干活泥腿的好孩子。”听老人说,有的儿女来到世上,是向父母要债来了,有的儿女来到世上,是替父母还债来了。唐华是典型的后一种,她用她一生的奉献,替父母还清了人世间所有的债务。

唐华的悟性好,又不惜体力,从烧火做饭到挑水灌园。从养蚕喂猪到推碾拉磨。从纺线织布到赶集上店,家中所有劳务无不参与,而且毫无怨言。相比之下,我就要消极得多,也被动得多。

多少年之后,我问过唐华,对于我当时的消极与悲观,她是不是有满肚子的牢骚,唐华却笑了:“哥!我文化水平低,傻。你文化那么高,想得多,是可以理解的,人生识字忧患始嘛。”说着,她爽朗地笑了。

玉米苗长到半尺高的时候,农村进入三铲三耥季节。这一时节,壮劳力每天下地的工具,就是大锄。冀东的田间管理,较之辽东庄河来说,可要精细得多。玉米田里自间苗后,绝不会再让它长出一棵杂草来,这就需要庄稼人反复地用锄头疏松土壤,除去杂草。当然,在盛夏的阳光下,耪地是需要气力的。而且,稍有不慎,一株茁壮的秧苗便会被飞快的锄尖咔嚓斩断。遇到这种情况,真是心痛得不得了。

在故乡,绝大多数田间的四季农活,都有一个领头人,其称谓是“打头的”。社员们每到田间地头都要休息片刻,之后,“打头的”就会站起来把烟袋一磕,开始一天的劳作。只见他一边用大锄松土除草,一边顺垄前行,三五步后,第二个人始跟进并与前者保持一锄的距离。待一个生产队二十多个青壮劳力,全部以此类推进地之后,你会发现,这雁翅般的阵容竟如此整齐划一。且后者在用大锄替青苗松土除草之后,还需在向前顺锄的瞬间,将前者留下的脚印顺势抹平。“雁阵”过后,松软的大地几近天衣无缝。

初下地时,我被大家安排在阵尾,因为只要被编入阵中,就一定要跟得上全队的节奏。于是我时常被落得很远,时间长了,大伙儿给我起了个外号叫“慢火攻”。当然,这外号最终并未叫开,因为一年之后,我便被排到阵中了。当然,在享受承上启下的荣誉感的同时,我必须从早到晚保持在高强度竞技运动的状态下。在庄西台地上,有一块垄头近四里长的玉米地,每次去那里耪地,我都感到特别艰难。遇到天旱时,地表板结得像块石板。一锄下去,锄刃在石板上只能滑出一道印痕。再下一锄,石板虽被刨开,可往回拉锄却要使出破冰的气力。一天劳作下来,浑身都快散架了。

三遍铲耥之后,时近夏至节气,麦子眼瞅着就变黄了。一年当中,这是许多庄稼人盼望的时刻,也是许多庄稼人最要劲咬牙的时刻。因为麦收可以缓解入春以来口粮日渐趋紧的困难,而抢收小麦,也是一年当中最艰苦的农活之一。

同类推荐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最极致的梦想守望,最感人的命运独白,一片片还原爱情最真实的轮廓。口耳相传感动万千读者,犀利温暖的一支笔,揭晓岁月的秘密,写尽难以言表的青春回忆,被誉为“最好看的纸上纯爱电影”,引发集体共鸣,这不仅是一场真挚的心灵之旅,更是一面时光镜,让我们遇到年少时的自己。
  • 无奈的费叶

    无奈的费叶

    无为,原名赵亮。甘肃平凉人,定居广西北海。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周家情事》。广西作家协会会员!
  • 你若晴好

    你若晴好

    她是职场中被打压的小职员,她是富二代眼中打不倒的战斗小强,她是莫名其妙被黄袍加身的女老板,她是流落民间的富家大小姐,她是在爱情和仇恨中迷失的女人……她离奇的一生,只为爱!如果你知道职场战士杜拉拉,知道纯情山楂女静秋,看多了清穿宫斗,一定要来看看这部职场如宫斗、爱情如《干山暮雪》的虐恋都市剧。
  • 时光,恰好

    时光,恰好

    明明,是你先动了心;最后,却是我动了情。我宁愿从未遇见过你,现在也不必一直流泪想要忘记。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代表作之一,叙述了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他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这怪物不是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潜水艇船长尼摩邀请他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海、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许多危险;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知道的海底秘密公诸于世。
热门推荐
  • 反叛的车夫党

    反叛的车夫党

    俯视万物,无视天地,创造毁灭,掌心世界。。。
  • 妃子很忙

    妃子很忙

    “皇上,请用茶。”“……”“皇上,请用膳。”“……”“皇上,您不会说话吗?”“……”“皇上,请问,可不可以不要压着我?”“不。”
  • 邪恶鹿晗你等着!

    邪恶鹿晗你等着!

    一次偶然,他们相遇了,相遇并不代表就是美好的开始,也有可能是残酷现实的开始……【各种读者,宝宝是第一次写小说,有些不懂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指教。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 北斗九皇隐讳经

    北斗九皇隐讳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鬼面王爷

    鬼面王爷

    21世纪的她,父不疼,母不爱,当踏上手术台,当她以为一切都已经结束的时候,再度睁眼,已是鸾凤朝三王爷。半张鬼魅,半张绝色,世人眼中的冷血鬼面,她一笑置之,云淡风轻后,是看透一切的琉璃眸子,步步惊心不及最爱的人伤她最深。“我以为我已经足够努力,努力到不会再失去任何东西,”她撩起头上的凤冠,对着他微微一笑,如同漫山遍野的石榴花,鲜红浴火,“原来我错了。”她被命运一次一次推进深渊,是欲火而生的在世阎罗,还是身负谜云的绝世瑰宝?吾愿此生不再见卿,这样方能不相爱不相恋不相思……
  • 云笑天

    云笑天

    想要看好书?我推存你们到起点或是创世,其他地方的书都不行。特别你们要注意新人新书,说不定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发现一匹黑马,这种沙中淘金的感觉是很美妙的。我不是要打小广告,我自己就喜欢看新人新书,毕竟每个人的写作风格中,我都可以吸收到很多经验,更能了解到每个作者的内心。
  • 鬼侍

    鬼侍

    茫茫尘世,群魔乱舞,我带着她荡平魑魅魍魉。还世间一个清平世界!我叫老狼,一把镇魂尺,一只女鬼伴我走天涯!(本故事纯属虚构,切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喜欢的朋友可以进群:312428582
  • 穿越千年当老大

    穿越千年当老大

    老大意外穿越到华夏国,阴差阳错发生了一连串让人捧腹大笑的故事,原本只想在扬州逍遥自在一世的他却意外的卷入政治斗争的旋窝,命运一步步将他推上风口浪尖,为了家人、兄弟还有心爱的女人,他最终选择了激流勇进。在社会争相攀附权贵的大背景下,在一幕幕争权夺利的斗争当中,在血雨腥风的战场上,他将怎样把握自己的命运,又将如何演义跨越千年的传说……
  • 殇晴

    殇晴

    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让桐晴心怀感激,因为爱,她选择了放手,默默地祝福心爱的男人永远幸福。可是,她用了十年的时间,却依然无法忘记这段感情……十年后,她与初恋男友再遇,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该何去何从?十年的婚姻生活,带给桐晴的又是什么?爱还是不爱?幸福还是痛苦……
  • 做人要有“心机”

    做人要有“心机”

    成功的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他不可能比你多,你也不会比他少,你唯一能胜过别人的地方就是你的“心机”。如果你缺少“心机”,就只能默默无闻、暗淡无光地走完一生。如果你不甘落寞,期待富有、高质量的生活,就一定要有“心机”。“心机”是做人的智慧和谋略,是助你通往成功的桥梁。化敌为友祸从口出忌功高盖主切忌自我炫耀你好我好大家好要善于“伪装”自己吃小亏是为了占大便宜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该退则退,该让则让巧用“含糊其辞”礼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脸人冤家宜解不宜结不必和小人划清界线学会爱你的敌人该说谎时就说谎做事要方,做人要圆防备突然升温的友情异性朋友更有安全感我为人人,人人才能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