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566300000008

第8章 论语(2)

要怎样来实现“德治”的主张呢?孔子曾在不同的场合论述过他的一些设想。就本篇看来主要有:第一,以孝为德治之本。孔子在有人问他为何不从事政治的问题时,回答说在家实施孝道,“施于有政,是亦为政”(第二十一章)。在这里,他的意思是,将孝道推而广之,众人皆知孝,便从“齐家”达到了“治国”的目的。孔子还针砭时弊,认为孝不只是“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第七章)。这些思想日后被孔门弟子曾子继承和发扬。相传,曾子及其门人编著了《大学》和《孝经》,更明确地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思想。第二,提出了“举直错诸枉”这一主张。孔子在鲁哀公问政时回答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第十九章)在《子路》篇中孔子明确地提出了“举贤才”。如果贤才不在位,反而让不贤之徒得以掌权,孔子则斥之为“窃位”(见《卫灵公》)。如果这样,德治自然是实施不了的。

孔子对他长期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从而得出了一些精辟见解。这些见解正是本篇另一个亮点。首先,孔子反思其为学一生:他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世的中华学人往往从中得到启发与激励。

八佾[1]

(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2]?人而不仁,如乐何?”

(四)林放问礼之本[3],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4],宁戚[5]。”

(八)子夏问曰:“‘巧笑倩兮[6],美目盼兮[7],素以为绚兮[8]’。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9]。”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10]!始可与言《诗》已矣。”

(九)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11];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12]。文献不足故也[13]。足,则吾能征之矣。”

(十四)子曰:“周监于二代[14],郁郁乎文哉[15]!吾从周。”

(十五)子入太庙[16],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17]?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二十)子曰:“《关雎》乐而不淫[18],哀而不伤。”

(二十五)子谓《韶》[19]:“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

[20]:“尽美矣,未尽善也。”

(二十六)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注释]

[1]佾(yì):古代乐舞行列,一佾八人。八佾:为周天子专用的乐舞舞列,由六十四人组成。[2]如礼何:意为礼仪制度又有何意义呢?[3]林放:鲁国人,或曰孔子弟子。[4]易:治办周全。[5]戚:哀痛。[6]倩(qiàn):笑貌动人。[7]盼:眼睛黑白分明。这两句诗见《诗经·卫风·硕人》。[8]绚(xuàn):有文采。这句诗不见于今本《诗经》。[9]绘事后素:古人绘画,在白底上加上五彩色。[10]起:启发。予:我。商:孔子弟子子夏,名商。[11]杞:周之封国,相传为夏禹之后代。征:证明。[12]宋:周之封国,是殷代之后。[13]文献:古代文指典籍,献指贤人。[14]二代:指夏、商。[15]郁郁:丰富多彩。文:指礼乐制度。[16]太庙:指周公庙。

[17]鄹(zōu):又作陬,鲁小邑,孔子父亲曾任鄹大夫。鄹人之子,指孔子。[18]《关雎》:《诗经》之首篇,写一男子追求少女的忧思。关:鸟鸣声。雎(jū):鸠类鸟。

[19]《韶》:舜时乐曲名。[20]《武》:周武王时乐曲名。

[鉴赏]

中国历来就是世人所称颂的“礼仪之邦”。“礼”不仅仅是指那些具体的礼节仪式,还包括了古代社会的一系列相对应的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宗教、伦理等思想观念。总之,“礼”在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到了周代,礼仪制度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了。这在后世称为“礼经”的《周礼》、《仪礼》与《礼记》之中,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孔子一身都以继承中国的古代文化为己任。他对周代的礼仪制度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多次由衷赞叹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第十四章)孔子对周礼的赞美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十分具有创新意义的是,在当时,孔子还提出了纳仁入礼,将仁礼相结合的主张。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第三章)如果离开了仁德,只是空谈礼乐则自然没有任何意义。而这个问题的提出,在当时堪称是相当尖锐的。孔子倡导仁德,专门主张要纳仁入礼,使“礼”不仅仅是作为外在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有“仁”作为其内在灵魂,这样就进而产生了理性自觉的力量与人道主义精神。

孔子的这一思想,不久被孔门的一些聪颖弟子领悟了。据本篇第八章记载,有次,子夏向老师讨教,具体讨教的是《诗经》中描写女子美貌诗句的涵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何谓也?”孔子答曰“绘事后素”。也就是说绘画是先有白底,然后加上五彩色。才思敏捷的子夏马上联系到仁与礼的关系说:“礼后乎?”换言之:在仁德修养的基础之上,加以礼仪的文饰。这正好合乎孔子所强调的“文质彬彬”,也就是文与质、礼与仁相结合的重要思想。因此孔子听了以后对子夏大为赞赏:“起予者商也!”

里仁

(一)子曰:“里仁为美[1]。择不处仁[2],焉得知[3]?”

(二)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4],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三)子曰:“唯仁者能好人[5],能恶人[6]。”

(四)子曰:“苟志于仁矣[7],无恶也。”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8],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9]?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10],造次必于是[11],颠沛必于是。”

(六)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12];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13],我未之见也。”

(七)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14]。观过,斯知仁矣[15]。”

(八)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九)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十)手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16],无莫也[17],义之与比[18]。”

(十一)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十二)子曰:“放于利而行[19],多怨。”

(十三)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20]?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十四)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十五)子曰:“参乎[21]!吾道一以贯之[22]。”曾子曰:“唯[23]。”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十六)子曰:“君子喻于义[24],小人喻于利。”

(十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二十二)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25]。”

(二十三)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26]。”

(二十四)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27]。”

(二十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二十六)子游曰:“事君数[28],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1]里:居住。[2]处仁:择居求有仁厚风俗之乡。

[3]知:同“智”。[4]约:穷困。[5]好(hào):喜爱。

[6]恶(wù):厌恶。[7]苟:如果。[8]不以其道得之:此句历来多有歧义,朱熹释为“不当得而得之”。[9]恶(wū):何处。恶乎:在哪里。[10]终食之间:一顿饭时间。[11]造次:匆促的时候。[12]尚:超过、胜于。

[13]盖:大概。[14]党:类别。[15]仁:同“人”。[16]适:亲近。[17]莫:疏远。[18]比(bì)适从、靠拢。

[19]放(fáng):依照。[20]何有:有何难。[21]参:孔子弟子曾子名参。[22]贯:贯穿。[23]唯:是。[24]喻:知晓、明白。[25]逮:及。[26]约:约束。[27]讷(nè):说话迟钝,此指谨慎。[28]数(shuò):烦琐。

[鉴赏]

《论语》第四篇着重论仁,整个思考过程层层深入,进入到了孔子思想体系之中的核心。因此理解本篇内容对理解整个孔子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开篇,孔子说:“里仁为美。”里含有居住的意思,难道孔子真的以为“择居”如此重要,是成为成仁之首么?有人引孟子所论函矢巫匠之术而据此认为孔子所强调的是“择业”,但是未必有很强的说服力。其实,这里还是顺第三篇而来谈礼与仁之间相结合的关系。荀子曾云:“仁有里,义有门。仁,非其里而处,非仁也。”

(《荀子·大略》)荀子用“里”、“门”来喻“礼”,以此来强调“礼”的重要。在这里孔子也是以“里”喻“礼”,而衬托出“仁”的重要。在首章既然提出了“仁”的重要性,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深入阐述。在往后各章主要展开了以下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仁与智的统一。孔子往往以仁智并举。在本篇开始就有多次记述孔子关于这方面的言论。孔子认为:“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有仁德之人必将自觉实现道德原则,有知识的人也会懂得怎样去实现道德原则。在这里,知识与道德是相互统一的。孔子认为,只有达到仁与智的统一,才是达到了理想的人格。此后,后学儒家也时常以“仁且智”来称颂孔子的人格。

第两个问题是义与利的统一。开始时,孔子把义、利作为一对统一的伦理范畴,规定了原则与功利的关系,用来调节人与人间的关系。“义”所强调的是群体利益,“利”所强调的是个体利益。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第五章)。这些话表明,他并不完全排斥个体利益,相反,他承认私利为人之所欲。但是,私利不能背离仁道。他认为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如果无止境地“放于利而行”,偏离于“义”,必将招致“多怨”(第十二章),从而引发多种社会矛盾。究竟是将“义”摆在第一位,还是将“利”摆在首位,孔子认为,这是区别“君子”与“小人”的一个很好的试金石,也就是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十六章)。第三个问题是为仁在己。“君子”与“小人”,“好仁者”

与“不仁者”之间存在着根本区别。前者是“义以为上”,后者则是“利以为上”。在孔子看来,造成二者不同的基本原因之一是一个人是否真心努力为仁。如果以行仁作为自己人生的根本目标,就能从内心“好仁”而“恶不仁”。好仁者既然是以追求仁德为最高理想,那么就应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去影响那些“不仁者”,而不能受那些“不仁者”所左右。孔子说:“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从求仁的角度而言,最重要的是一个人主观上是否肯“用力”,而不是力足与不足的问题。因为,无论是谁,从根本上来说都有为仁的能力。这里面已经蕴涵了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思想。因此,之后的孟子对此加以发展,自然就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的命题。

公冶长[1]

(五)或曰:“雍也仁而不佞[2]。”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3],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六)子使漆雕开仕[4],对曰:“吾斯之未能信[5]。”子说[6]。

(七)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7],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8]。”

(八)孟武伯问[9]:“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10]也,不知其仁也。”“求[11]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12],百乘之家[13],可使为之宰也[14],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15]?”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十一)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16]。”子曰:“枨也欲[17],焉得刚?”

(十二)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18],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十三)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9],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20],不可得而闻也。”

(十五)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21]?”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十六)子谓子产[22]:“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同类推荐
  • 文论:文学评论经典

    文论:文学评论经典

    本书分为文学理论论著、诗词理论论著等两个部分,内容包括:《政治与文化论著——典论》、《第一部文学论著——文赋》、《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诗论专著——诗品》等。
  • 词学十讲

    词学十讲

    本书分十讲讲述词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其特殊形式、发展规律、曲子词的演化、选调和选韵、句度和韵位与表情的关系、对偶、结构、四声、比兴、欣赏与创作等,是作者毕生研究词学的心血结晶。
  • 解放抚顺

    解放抚顺

    抚顺——这座古老的煤都,是锒嵌在祖国东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的黑珍珠。在日伪统治时期,它饱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蹂躏,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

    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完美收录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80余篇上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材料,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丁立梅十年经典散文自选集,分为“幽幽七里香”“初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追风的女儿”“爱如山路十八弯”“时间无垠,万物在其中”“人间岁月,各自喜悦”等八辑,收录丁立梅经典散文和新作80余篇。丁立梅文笔细腻,清新温婉;作品清新,意境隽永。在看似平淡寻常的小场景小事件中,传递着爱与感动。带你细品用音乐煮出的文字,用文字感怀温暖的人生。上百篇文章被设计成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材料,连续十年被选作中考试题。作者简介丁立梅,笔名梅子。江苏东台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用音乐煮文字。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热门推荐
  • 买房的革命

    买房的革命

    在当今中国对于高房价的一片喊杀声中,本书可能是迄今唯一一本教人们如何脚踏实地战胜高房价的书。本书作者通过对中国社会发展大趋势的深刻洞察,用宏大的视野、科学的论证、真实生动的事例,深入浅出地揭示了中国高房价的历史成因、时代必然性和社会依赖性,并指引读者,放弃幻想和抱怨,用实际行动,走出“用观念革命跑赢高房价”的突围之路。贯穿本书中的人生智慧与财富理念蕴含了丰富而独到的见解,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 轩辕神宫

    轩辕神宫

    命由天定,运由心生。命,即是出生家庭,父母,样貌。等等,一切都不可改变。老天赋予你这一切你要有幸得之,珍之、惜之、爱之、信之,犹恐不及。运,则是生命的开始,从出生到死亡,这段时间则由你自己掌握。↓薛轩意识海中有一座神宫,为他修炼带来不可想象的助力。当有一天,薛轩心中诞生永不放弃的信念时,就是他攀登巅峰时刻。↓境界等级:炼魂、融魂、斩魂、神魂、真神法宝功法:凡品、灵品、耀品、真魂品、神品↓主角不会故意的去低调,低调也只能让你的敌人,更加肆无忌惮的去伤害你。也不会特意高调做事。配角,拥有一定智商,也会用脑子去想事情。
  • 林励变成了云敬之

    林励变成了云敬之

    也许某天,会以某种方式相逢的吧。也许某天,是可以向你倾诉的吧。也许某天,是可以与你并肩而行的吧。也许某天,是可以与你紧紧相拥的吧。也许某天,是可以作为你的妻子的吧。在这个我眼可见,耳可听的世界里,你是,会一直陪着我的。
  • 圣兽契痕

    圣兽契痕

    环境危机越发严重,生存资源日趋匮乏。摆在人类面对的选项已经屈指可数。为了保存文明的火种,国际顶级物理学家们跨越空间找到了平行世界的地球。就在他们为这颗尚未遭到破坏的原始行星而欢呼雀跃时,却忽然发现恶魔已经悄悄跟随而来……
  • 吉安民俗

    吉安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的具体反映。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民俗是人类各级社会集团的共同生活里具有普遍性的重要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民俗与文化的关系看,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 最美毕业季

    最美毕业季

    青春是一群人的盛宴,一个人的狂欢!毕业之后,留下的或许是回忆,亦或许是遗憾,在无人问津的角落,拿出破败的心,反复舔舐,然后塞回,笑看明天!好书推荐《冥王来战:最强除妖师》、《盛世豪门:美女总裁养成记》
  • 落瞳谣:一世琉璃

    落瞳谣:一世琉璃

    犹记那年,白衣似雪,衣袂翻飞,与剑三分舞。醉翁之意不在酒,只是为了你惊艳回眸。你是否记得,那年梨花翻飞,与你相识梨树下。你是否还记得,那年刀枪剑戟,我为你兵戎相见无惧意。春去秋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命中注定,谁去谁离。若干年后,梨花盛开时,你还可会想起我?
  • 遗蝶之嗜血戾帝宠妻成瘾

    遗蝶之嗜血戾帝宠妻成瘾

    前一世她被杀手追杀,无可奈何之下,躲进了一辆高级的轿车,她遇到了那个男人,他痴情,温柔的笑,让她一见钟情,深深的爱上了他,心甘情愿的留在他身边为他效力,她以为她诚恳与执着的爱可以打动他,到头来只不过是她的痴心妄想;一场黑暗势力的较量,昔日的好朋友的背叛,深爱的男人的痛恨,残忍地将她推向万丈深渊,死无葬身之地。重生归来,自以为可以改变自己悲惨的命运,奈何,老天开了一场玩笑,依然是那场追杀,依旧是那般无奈的躲进了一辆轿车,唯独相遇的不是同一个男人罢了。问题是,这个男人的危险指数不下SS级,一言不合就让她腰酸背疼,四肢无力;她到底是逃出狼窝还是掉进了狼窝……。(宠文)
  • 宝贝儿,咱们再婚

    宝贝儿,咱们再婚

    谁能告诉苏倾,贿赂巡考员不把作弊的事情报给学校,是要以身相许的?直到从民政局走出来,手里捧着喜庆的结婚证的时候,苏倾看着旁边笑得一脸意味深长的男人,傻了。从此,宋城尧,在商界多了一个头衔“宠妻无度”。他说:我要给你A城最盛大的婚礼,却让她成了A城最大的笑柄。他说:你怎么就不明白呢,除了我,你不能嫁给任何人,任何。可是她却在和他离婚之后,执意嫁给那个青梅竹马的男人。原来一开始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已经布好的局。七天后,满城风雨,他和另外一个女人进出酒店。“宋城尧,我们离婚吧。”苏倾清楚的听见他说:“好。”再次相遇,宋城尧却誓要将她再次夺回身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阴官笔录

    阴官笔录

    我虽为灵官,但与常人无异;我虽是常人,但我能通天彻地;任你为妖为魔,我皆扫不平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