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95000000028

第28章 李渔诗学思想的审美文化阐释(2)

第二节 深浅隐显,各随所宜而发

李渔的诗歌创作基于自己的自由自在的本性,以抒发真情实感为审美理想,以广泛反映人生经历的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在艺术表达方式上,无论雅俗、深浅、隐显、只要性情所至,情有独钟,则信笔而写,各随所宜而发。特别是李渔的至性是擅于张扬自我,疏纵披猖,从不邯郸学步,诗歌创作往往出脱俗套,追求创新,显示出了鲜明独特的创作个性。其中,李渔追悼乔姬、王姬的诗歌抒发的是真情实感,表达的是感人肺腑之言,充分显示了李渔在爱情方面不乏人性、诚挚、丰富而细腻的一面。李渔除了自己创作的诗歌之外,还有为他人的诗集写作的序跋,这些序跋或者阐明独特的审美情趣,或者涉足诗学的抽象理论,尤其是诗歌声韵领域,而且“不屑屑依附古人成说”【13】,具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创造性艺术思维方式,从中可以透析李渔诗歌创作追求的审美文化价值理念。

一、世情三昧天性语

李渔为他人诗集作的序跋,是李渔诗歌创作追求的审美文化价值理念的显性层面。例如,李渔为天台叶先生写作《今又园诗集序》,将赞扬叶先生“始终奉母”、孝心可传与“诗之清真高迈,掩映古今”【14】相提并论,藉人品衬托诗品;为石庵的诗集《覆瓿草》作序,曰:“石庵,君子人也。事亲孝,事兄悌,其为吏也廉,其为友也信;……其人如此,其言可信。大率清真超逸,自抒情灵,不屑依傍门户”,【15】一方面肯定石庵具有儒者的仪范,另一方面又赞赏石庵超越儒者的独特诗风;为钱照五、冯又令夫妇的诗集《和鸣集》作序,盛赞“人有雌雄,才无牝牡”【16】,两人德才兼备,相濡以沫;均体现了李渔关于诗歌与人生的看法。至于李渔自己的诗歌创作,同样折射出其人生态度,无不体现了李渔崇尚至性、情真、自然、创新的个性化艺术特色。

诗歌创作是李渔人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李渔的诗歌创作当中,所谓“至性”就是随己本性,毫不掩饰地袒露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而这源自李渔的本性当中,广泛交朋结友崇尚真心是李渔人生信仰的一大特点。

李渔没有一官半职,一生却结交了很多朋友,仅有文字记载的就达到800余人之多。这些朋友的社会地位非常复杂,上至位高权重的宰相、尚书、大学士,下至三教九流、手工艺人,遍及十七个省,二百余州县。例如,李渔居住在金陵长达二十年,经常以文会友,以戏会友,与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有着广泛而频繁的接触,交游面极广。例如:李渔为任职江宁织造、《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撰写过对联,与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成为忘年交;与《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一见如故,相见恨晚,互赠诗词;在苏州百花巷、金陵芥子园内,李渔经常与他的文友、戏友一起观摩戏曲、切蹉技艺。清初的吴伟业、钱谦益、龚鼎孳等“江左三大家”,王士祺、施闰章、宋荔裳、周亮工、严灏亭、尤侗、杜濬、余怀等“海内八大家”以及“燕台七子”、“西泠十子”中的多数文学艺术界的名士都与李渔有过交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渔无愧于中国古代布衣文人中交友数量最多、交际层面最广的人。通过结交众多的朋友,李渔有机会自由地往来于朝野上下、汉夷内外、文人士大夫和广大市民百姓之间,因而增加了不少社会生活知识,懂得了许多人情世故炎凉,更为自己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生动、真实的素材。

值得注意的是,李渔交友恪守人道,深明“君子朋而不党”,“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胶如漆”等古训。李渔在《交友箴》中写道:“饮酒须饮醇,结交须结真。饮醇代药石,交真类松筠。交友非细故,并四成五伦。譬遇非其主,岂肯自称臣。郑重父母字,不敢呼他人。夫妻非野合,昆季由天亲。如何独朋友,浪交无别甄。择友良不易,求真常得伪。初以管鲍投,后忽张陈继。及署翟公门,失足悔焉济。劝君莫攀嵇,劝君莫附吕。李郭虽同舟,未必心相许。劝君休刎颈,劝君休剖心。盟血未干口,干戈常相寻。交道戒纷纭,交情忌稠密。神交千里通,面交九嶷隔。宁寡无****,宁淡无胶漆。慎此出门交,庶几良友得。”【17】在这里,李渔表达了自己结交朋友奉为基本圭臬的就是“真”。“真”就是朋友之间交往必须是真心实意,而不是虚情假意;必须是真善的谦恭君子,而不是伪善的势利小人。《交友箴》写作于李渔的青少年时期,艺术手法采用的是铺陈直叙,此后成为李渔毕生的交朋结友的座右铭,也成为李渔为人处世的本性品格的大写照。无怪乎钱谦益称赞《交友箴》说:“理至词宣,征品征学”,与此同时,吴梅村亦针对《交友箴》不无感慨地说:“世情三昧语。少年场何处得来?”【18】

李渔崇奉交朋结友的真心实意,反映在诗歌创作上,就是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甚至无所顾忌地抒发自己的肺腑之言。例如,李渔在《雨晴喜客至》中写道:“茅斋风雨后,亦复有晴时。见客即为瑞,开樽敢后时。”在这里,李渔把朋友的来访看作是一种祥瑞,表达了一种纯真的欣喜之情。然而,从字里行间亦不难看出,在这种欣然的心情之后,李渔是在家庭生活拮据的情况下尽其所能而好客的。正因为此,李渔才以一种笃实诚意在交朋结友中得到人们的信任。对此,吴修蟾评价说:“笠翁于朋友一道,不翅性命,非止饥渴饮食而已。于此可见一斑”。【19】

李渔的情真本性还表现在所信奉的人生哲学上。李渔在《问病答》中写道:“偃卧积时日,与病成相知。粱肉等仇讐,药物甘如饴。滓秽日以尽,清虚欲天随。凡人孰无病,所忧在难医。驰逐耗元神,饕餮坏真脾。至性即受蚀,劲骨为之衰。浸淫入膏肓,弓蛇生忧疑。秦和袖国手,扁鹊何能为。即或苟且延,坐肉而行尸。我病在腠理,易笃亦易差。但能节嗜欲,自不致颠危。鬼神能福善,恶则非可私。天苟降之罚,调停安所施。死生一大数,岂为鸡豚移。予为孔子徒,敬神而远之。奥灶两无媚,长谢为君辞。”李渔在题下有注曰:“有欲为予祈禳者,故述此以告”。从这一首诗的内容可知,李渔是一位讲究实际的文人,也是一位信奉科学的文人,人生定位为“孔子徒,敬神而远之”,从根本上不相信世俗社会之外的神仙道场方术符咒可以祛病消灾。在艺术表达方式上,这一首诗采用了赋的写法,直言其事,情真理明,态度鲜亮,意志坚强。在语言表达方面,则雅俗融和、深浅兼备。有鉴于此,钱谦益评价说:“儒者天性语,不特自学问中来”,【20】此话可谓切中肯綮。

如果说《问病答》是李渔写自己的人生秉性的话,那么,《得家书》则是李渔写自己对家庭日常生活的感受。《得家书》云:“不得家书力,寒衣雪后来。老妻初病可,孤客小颜开。游倦琴书冷,归迟儿女猜。字中闻叹息,怨语若诙谐。”李渔一生结交四方,周游甚广,常常孑然一身在外,为了砚田糊口而远离家人,仅凭方寸家书传递信息,聊以慰籍。《得家书》就反映了李渔在雪后得家书的情境下交织着复杂而且真实的思想感情,其中,既有获悉妻子久病初愈的欢喜,又有旅途疲倦精神荒疏的遗憾,也有儿女期盼一再落空的歉疚,还有家中生活日见拮据的忧虑,更有超越现实化怨为谐的旷达等等。对此,周栎园评价说:“文生于情,情真则文自好。笠翁诗无字不真,是以独绝”,【21】可谓揭示了李渔诗歌创作的感情真谛。

二、匠心独造无常师

如果说《得家书》是李渔写自己对家庭日常生活的感受,那么《断肠诗二十首哭亡姬乔氏》、《自乔姬亡后,不忍听歌者半载。舟中无事,侍儿清理旧曲,颇有肖其声者。抚今追昔,不觉泫然,遂成四首》、《后断肠诗十首》等,则是李渔写自己对乔、王二姬的爱怜和追思的感受。这种感受完全是源自李渔善良的人性和情真的本质,纯粹是基于李渔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世界,深情所至,顺理成章,自然而然,无须常师。

李渔于康熙四年(1666年)受平阳知府程质夫所赠,纳乔姬,乔姬时年13岁,初呼“晋妹”;康熙五年(1667年)受兰州主人所赠,纳王姬,王姬时年13岁,初唤“兰妹”。乔、王二姬皆天资聪颖,能歌善舞,先后拜师学戏,王扮生乔扮旦,搭配角色则以其他诸姬,李渔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戏班。李渔的家庭戏班存在七年左右,为李渔的戏曲创作、戏曲搬演、戏曲理论总结、交朋结友、养家糊口做出了重大贡献。吴冠五回顾道:“忆壬子春,偕周栎园宪副、方楼冈学士、方邵村侍御、何省斋太史,集芥子园观剧,共羡李郎贫士何以得此异人”。【22】不幸的是,乔姬、王姬后来因病时隔一年先后去世。乔姬、王姬在世时,李渔与她们的关系十分融洽,乔姬、王姬亦能给李渔的家庭起居、精神世界和艺术生涯带来种种乐趣和阵阵温馨。乔姬、王姬去世之后,李渔悲痛不已,寝食无心,伤感之极,常常情不自禁,赋诗追忆,一片怜爱痛惜之意、一种凄凉悲恸之情发自内心,感人至深。

例如,李渔的《断肠诗二十首哭亡姬乔氏》第一首写道:“亲亡无复断肠时,肠断今朝合有诗。士与红颜多薄命,生偕逝者尽如斯。身违土壤心同穴,酒滴泉台泪满卮。从此不闻金缕曲,老来岁月任星驰。”【23】这一首诗写出了李渔痛定之余几近绝望的思想感情。宋荔裳评价说:“读笠翁断肠诗,缠绵凄恻,使人泣下。乔姬固难再得,而花晨月夕,令二八女郎按拍而歌此辞,常闻环佩珊珊,招魂复起也”。【24】李渔的《自乔姬亡后,不忍听歌者半载。舟中无事,侍儿清理旧曲,颇有肖其声者。抚今追昔,不觉泫然,遂成四首》其四写道:“弦有离思竹有情,欢歌亦作断肠鸣。当时坐听潜鱼跃,此夜愁看宿鸟惊。怪事凭空书咄咄,招魂倚棹唤卿卿。一声逗起千行泪,在座谁能不共倾。”这一首诗写出了李渔睹物思人情肠寸断的凄楚思绪。纪蘖子评价说:“惨出心苗,泪惊河注,不能再续”。【25】李渔的《后断肠诗十首》悼念王氏,其二写道:“角巾纱帽日笼头,俊雅谁称是女流。庄语有时难伉俪,诙谐无处觅娇羞。居平惯作夷光侣,此去应同范蠡舟。不但姬亡良友失,忍教双泪一齐收。”李渔在题下有序曰:“登场演剧时,乔为妇而姬为男,丰致翛然,与美少年无异。予利其可观,即不登场,亦常使角巾相对,伴麈尾清谈。不知者以为歌姬,予则视为韵友。伤哉此殁!茅堂左右虚无人矣。”【26】这一首诗描叙了李渔与乔、王二姬生前演剧观摩、对面清谈、亲密无间、情意交融的情形,美好甜蜜的回忆更加增添了李渔内心的悲伤痛苦。抚今追昔,潸然泪下,正是李渔真挚情感的自然外化,所抒所叙所议所倾尽在人情物理之中。

李渔的上述追悼乔、王二姬的诗歌与历代悼亡诗比较,具有与众不同的创作个性。众所周知,“悼亡”专指丈夫悼念亡去的妻妾而言的诗词。魏晋之前并无所谓悼亡诗。西晋时期的潘岳为悼念亡妻有《悼亡诗三首》,写对妻子去世后经久难泯的怀念,开悼亡诗题材之先河。齐梁期间的沈约、隋代的薛德音俱有同题为“悼亡”的悼念亡妻的诗。梁朝的江淹有《悼室人》十首。唐朝的元稹和李商隐的悼亡之作最有名,尤其是元稹有《遣悲怀》七律三首、《离思》七绝五首、《六年春遣怀》七绝八首,共计十六首悼亡诗。纵观历代悼亡诗的特点,一是多为诗人即兴抒情之作;二是夫妻之情是人世间最珍贵也是最隐秘的感情,古代的诗人们尚缺少将这一感情公开宣于诗词的习惯和勇气,故篇什比较少;三是因为悼亡诗词悼念的不是那些志存高远的士人之辈,而是与诗人久居一室的妻子,所以写来多亲昵之语,又多撷取妻子在世时的许多生活琐事,并采取与妻子死后人亡物在作比较的方式表达感情。李渔追悼乔、王二姬的诗歌,除了具有历代悼亡诗的共同特点之外,所不同的独特之处在于:一是数量众多,不厌其繁,追悼乔、王二姬的诗歌达到35篇之多【27】,占全部诗歌数量的3.2%;二是真情灌注各篇始终,主题集中,一气呵成,所咏对象乔、王二姬的地位不亚于正妻;三是题下撰有内容丰富的序言,旨在采用长篇散文的方式弥补短章诗歌字数受限的不足,因而思想表达更加详尽,情感抒发更加充分。就此而言,李渔追悼乔、王二姬的诗歌不无创新之处,艺术个性鲜明,成为后世研究李渔及其家庭生活、家庭戏班的珍贵文献资料。

丁药园曰:“(李渔诗歌)创造之奇,自开户牖,不欲假前人之斧斤”。【28】确实,李渔的诗歌创作匠心独运,善于不落窠臼,敢于突破创新,充分体现了别具一格的艺术追求。例如,李渔在《吴钩行》中写道:“把酒看吴钩,吴钩光陆离。不平事满眼,欲试宜先谁?”这一首诗体现了李渔作为一介柔性文人性格的另一方面,充满了豪迈凛然的刚性英雄气概,诚如陆左槭评价说:“能以寸管作千丈气”。【29】李渔素来推崇晋代田园诗人陶渊明,所著《闲情偶记》书名就借鉴自陶渊明的《闲情赋》,陶渊明也有“猛志固常在”的豪迈性格侧面,因此,从《吴钩行》当中不难看出李渔与陶渊明在人生志趣和性格方面等某些共同之处,而在真正实行“猛志固常在”时,李渔入世的态度和言行举止显然是比陶渊明更加积极有为的。

李渔在《自常山抵开化道中即事六首》其四中写道:“云雾山中虎豹眠,千年松子大于拳。自从柯烂无人伐,万丈高杉欲上天。”这一首诗以写景见长,主要艺术特点在于构思别出心裁,景象朦胧与清晰互渗,若隐若显;物象静止与运动互衬,蕴涵丰厚;画面写实与夸张互生,想象奇特;描叙时间与空间互交,纵横通达。故此,范文白评价说:“奇横隽永,唐集中不多见”。【30】至于杨际昌说:“李笠翁渔工度曲,诗则游戏耳”,【31】则是看到了李渔诗歌自由抒发的特点,而忽视了李渔诗歌不乏写景绘图与戏曲写意相互融通的优长,所见可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触及的仅仅是李渔诗歌的皮毛而已。

李渔在《楚宫词》其二中写道:“恨不真形与幻同,为云为雨逐飘风。眼前未必无神女,习见何如在梦中?”这是一首以典故为题材的诗歌,何省斋评价说:“用高唐事,能化旧为新”。【32】战国时楚怀王游高唐,梦与女神相遇,女神自荐枕席,后来宋玉陪侍楚襄王游云梦时,作《高唐赋》与《神女赋》追述其事。神女乃“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美貌仙女。此后,“巫山神女”常用以比喻美女。李渔在这里主要是借高唐神女的典故揭示一种审美的客观规律和艺术境界,即审美客体的真与幻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物象与具象的关系,审美主体凭借想象即“梦’把握审美客体,可以获得更佳的审美效果。实际上,李渔的这一层意思在词作《二郎神慢·和尤悔庵观家姬演剧,次原韵》中表达得更加清楚明白。李渔说:观剧“目睹何如想像”。【33】李渔还在散文里表达过类似的见解,说:“楚襄王,人主也。六宫窈窕,充塞内庭,握雨携云,何事不有?而千古以下,不闻传其实事,止有阳台一梦,脍炙人口。阳台今落何处?神女家在何方?朝为行云,暮为行雨,毕竟是何情状?岂有踪迹可考,实事可缕陈乎?皆幻境也。幻境之妙,十倍于真,故千古传之。能以十倍于真之事,谱而为法,未有不入闲情三昧者。凡读是书之人,欲考所学之从来,则请以楚国阳台之事对。”【34】因此,显而易见,李渔的《楚宫词》其二在一定意义上确实揭示了诗歌艺术的某种审美规律。

李渔一生主要历经顺治、康熙两代,其诗歌创作和理论应历史潮流而动,成为亦文亦商传奇人生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取得了与众不同的艺术成就。当今,人们在把学术研究的眼光投向李渔的戏曲、小说等通俗文学之时,也应关注李渔的诗歌创作与理论。毕竟,李渔的诗歌创作与理论在清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不容忽略的审美文化地位和价值。

注释:

【1】程端伯《山中送客》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55页。

【2】李仁熟《题画杂诗》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55页。

【3】王安节《西溪探梅同诸游侣六首》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0,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3页。

【4】熊元献《卖琴》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86页。

【5】陈天游《赠吴兴郡司马于胜斯》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34页。

【6】李仁熟《题画杂诗》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57页。

【7】尤侗:《名词选胜·序》,《续修四库全书》(第140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819页。

【8】米东居士:《笠翁对韵·序》,《李渔全集》(第十八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43页。

【9】李渔:《笠翁诗韵序》,《李渔全集》(第十八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08页。

【10】何醒斋《窥词管见·第二十二则》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17页。

【11】冒春荣:《葚原诗说》,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591页。

【12】丁药园《窥词管见·第二十一则》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16页。

【13】钱谦益、吴梅村《交友箴》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页。

【14】李渔:《今又园诗集·序》,《李渔全集》(第一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0页。

【15】李渔:《覆瓿草·序》,《李渔全集》(第一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1页。

【16】李渔:《和鸣集·序》,《李渔全集》(第一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8页。

【17】李渔:《交友箴》,《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页。

【18】钱谦益、吴梅村《交友箴》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5页。

【19】吴修蟾《雨晴喜客至》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67页。

【20】钱谦益《问病答》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页。

【21】周栎园《得家书》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15页。

【22】吴冠五《后断肠诗十首》眉批,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16页。

【23】李渔:《断肠诗二十首哭亡姬乔氏》,《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04页。

【24】宋荔裳《断肠诗二十首哭亡姬乔氏》眉批,《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04页。

【25】纪蘖子《自乔姬亡后,不忍听歌者半载。舟中无事,侍儿清理旧曲,颇有肖其声者。抚今追昔,不觉泫然,遂成四首》眉批,《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13页。

【26】李渔:《后断肠诗十首》,《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17页。

【27】李渔还有一首悼亡诗七律《重过江州,悼亡姬,呈江念鞠太守》,参见《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11页。

【28】李渔:《笠翁诗集·序》,《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页。

【29】陆左槭《吴钩行》眉批,《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274页。

【30】范文白《自常山抵开化道中即事六首》其四眉批,《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05页。

【31】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二,郭绍虞选编:《清诗话续编》(下),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702页。

【32】何省斋《楚宫词》其二眉批,《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354页。

【33】李渔:《二郎神慢·和尤悔庵观家姬演剧,次原韵》,《李渔全集》(第二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85页。

【34】李渔:《闲情偶寄·选姿第一》,《李渔全集》(第三卷),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9页。

同类推荐
  • 玉女心经——大月亮诗选

    玉女心经——大月亮诗选

    此书诗作皆为生活感悟,和日常生活的诗性记录,追求简明通俗的叙事风格,不事雕琢、自然流畅、幽默诙谐,读来轻松自然,有亲切感。
  • 反直觉思考

    反直觉思考

    为什么你制定计划的时候信心满满,最后却总是完不成?为什么我们明知概率极低,却依然喜欢买彩票?为什么每一个决定都符合逻辑,最终却没有得到好结果?为什么“天才少年”非常努力,大多数都没有成功?为什么“专家”总被看成“砖家”,却依然是权威?为什么最聪明的人会犯一些最低级的错误?我们的所有思考都基于大脑的“默认设置”,使用的是百万年进化形成的“自带软件”,这种思维模式就是直觉思维,是我们所迷信的因果、逻辑、秩序,但它已经不能适应这个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要想做决定、做选择的时候不犯错误,我们必须掌握反直觉的思考方法。
  • 当代文坛点将录(五)

    当代文坛点将录(五)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借诗还魂

    借诗还魂

    大自然,包括怀抱着我的天地世界及我怀抱着的心灵世界——两个无极世界极像一对相知相爱相敬的情侣,它显现与涵蕴着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美,明暗不一,冷暖不同,欢痛有别,五彩斑斓,多层次多角度,多面多维,深到了心底,远到了心边,高到了心面。然而心边在什么地方呢?
  • 情书·名人·美文

    情书·名人·美文

    在北京《京报》上,女师大学生为“驱逐校长杨荫榆”而向当时的北洋政府请愿的消息刊登了出来。但“驱杨运动”的初步结果,却是,许广平等6人被校方开除,在开除令里许广平被斥为“害群之马”,从此就得了一个害马的绰号。在学校的布告里面,校方公布了这几个人表现怎么不好,并把表现不好的内容寄给六个家长。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家长误解,认为自己的女儿怎么在学校里面不守规矩,不守纪律,不知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鲁迅就和几个老师联合起来写了一个声明。《情书·名人·美文》讲述了名人生平事迹和家庭婚恋。
热门推荐
  • 凤凰舞之胭脂泪

    凤凰舞之胭脂泪

    一剑仗天涯,红尘胭脂泪。
  • 女冥王的怨恨

    女冥王的怨恨

    普通女孩变成冥王?身边竟个个都是道士?在仇恨与爱恋的纠缠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 回到南宋当大侠

    回到南宋当大侠

    一个普通的在校男生,因为一次体育课的跳马训练,竟然穿越回到了南宋的临安城,在这里他竟然碰到了一系列的大侠,历史会因此改变么?......
  • 懒人美丽魔法传授

    懒人美丽魔法传授

    本书共分三章,内容涵盖美发、排毒、美体操、养颜食物、祛斑除痘、去“眼袋”等。
  • 玄天星帝

    玄天星帝

    九天星辰,垂落九条星河,世人修炼感应九重星河。他本是叶家废材,偶然间获得九玄天帝道统,从此逆袭。诛魔族,杀仙人,收服太古百族。横断六合,统御八荒。他最终走出了一条逆天神帝的道路……(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作品更新稳定:12:3018:00
  • 执行的效力

    执行的效力

    本书以心理学原理为基础,介绍如何进行人本主义管理,推进管理变革的实践。
  • 机敏谐趣(中华美德)

    机敏谐趣(中华美德)

    青少年时期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以后的道德观的树立有着极大的影响,因此,从青少年时期就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使之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本书通过故事告诉青少年孝、义、节、礼等传统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青少年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也重新认识了“中国的美”。这对外来文化充斥审美和阅读的今天,有着一种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中华文化,从浮躁到宁静的“回归”的意义。《中华美德》便是从数不胜数的美德故事中摘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从孝敬父母、文明礼貌、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热爱祖国、立志发奋、友善互助等方面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希望故事中的精华能够滋养青少年纯洁的心灵。
  • 戏语

    戏语

    人的一生可以分成很多阶段,例如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从生到死这个活程永不会改变。但是在一个神奇的世界中,进入的人经历一次生死是为一次轮回,十次轮回列为一世历程,结束则重新开始,在这个近似儿戏的过程中,一个人是该一直笑着游戏人生,还是人生如戏的倾情演绎,每个人都有他各自不同的选择……而这个故事中,人在成长中经历爱、恨、生、死、情、仇的牵绊,面对钱财、权力、美色、绝学、神功的诱人选择,又会如何演绎自己的一生,乃至一世,他们的选择会否在如此特殊的人生中,演绎出别样的味道?注:这个世界被命名为,《戏》!它的时代背景大致等同于唐朝,但是又揉合了许多宋、元、明时代的人物背景故事,但不包括清,敬请观赏。
  • 我们那些小日子

    我们那些小日子

    我们青春的那些小日子就如同成长路上的石子,无意中踢了一脚,你是小心翼翼捡起它,蹲下身哭得天昏地暗,还是再踢几脚,直至它滚进路边的阴沟里?······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那些回忆都不会消亡。江蓠说:“我既爱你,就必会免你惊,免你苦,免你无枝可依,免你四下流离。”夏言说:“让我爱上,你就别想逃开!”林西说:“圆圆,你是我的家人。”这是属于唐圆圆的记忆。——————————————————林小城说:“小西施,这里有个会抓鱼的熊你要不?”顾潮生说:“西西,不要对别人太好而委屈了自己。”唐圆圆说:“姐们,有啥大不了的,花谢了我开着,天塌了我顶着!”这是属于林西的记忆。
  • 邪女至尊

    邪女至尊

    一句等一下、让她在婚礼上穿越;父母受人追杀、生出自己移花接木;婴儿成为十八岁少女、引出一段风华;世界变成伪网游、不怕有着母亲前世记忆作为外挂阴谋成伦、爱恨情仇这是一个苦逼女主在伪网游的世界里,成为霸主收下众多美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