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95000000027

第27章 李渔诗学思想的审美文化阐释(1)

第一节 应时而动,创作个性独特

李渔的诗学思想渗透于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之中。李渔的诗歌创作在清初诗坛上具有不容忽略的地位。李渔不仅创作了数量众多的诗歌作品,而且广泛涉猎诗歌理论,尤其是诗歌的声韵领域。李渔像注重普及和传播通俗文学作品一样,十分自觉地注重普及和传播诗歌的声韵创作技巧。其中,《笠翁诗韵》是突破古人的音韵规则,注重用已经发生变化并且普遍流行的时音构建新诗韵。《笠翁诗韵》虽然没有被后人广泛接受,但是,毕竟反映了李渔在文学创作方面与时俱进的创新思想,在一定意义上为后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开了近代诗韵革新的先河。《笠翁对韵》则成为中国古代儿童诗学启蒙的经典读物之一,创作个性独特,至今仍然有着积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旺盛的艺术生命力,在培养和锻练儿童的诗歌创作能力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一、诗歌作品数量丰赡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创作源远流长,历朝历代的诗歌总是处于正统文学的地位。相比较而言,清代诗人数量之多,超过以往各朝各代;清代诗人创作之富,也是以往历代诗人无法相比拟的。当然,从总体上来看,清代诗歌最富成就的时期是清初时期。而清初时期的诗坛大致上又可以划分为易代之际和康熙时期两个阶段。

明清易代之际的诗坛主要为遗民诗人和由明入清并且一度仕清的文人所把持。明清鼎革,激化了********与斗争,中原板荡,沧桑变革,唤起了民族意识与文人的创作才情,给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富有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的遗民诗人的沉痛作品,体现了易代之际诗歌的主旋律。遗民诗人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三大启蒙思想家及屈大均、吴嘉纪等为代表。他们的诗作具有抒发家国之悲和同情民生疾苦的共同主题,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坚强不屈的斗志,最富于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为清代诗歌的现实主义发展开拓了道路。由明仕清的诗坛名流以钱谦益、吴伟业和龚鼎孳为代表,人称“江左三大家”。这些仕清的文坛名流在诗歌里抒发了家国之痛,映照兴亡,寄寓了失节的忏悔。稍后的诗人及其作者,虽无强烈的民族思想和家国之痛,但是,也感叹时世,俯仰人生,写出了风格独特的诗篇。清代诗歌在艺术上不满元代诗歌的纤弱和平淡、明代诗歌的肤廓和狭隘,在艺术技巧上兼学唐、宋诗的长处,不断追求创新,改变了元明以来诗歌的颓势,出现了新的繁荣。钱谦益是当时诗坛领袖,对于明清诗风的转变起了关键作用;吴伟业擅长七言歌行,“梅村体”在叙事诗中独具一格,风行一代。康熙年间,随着清初六大家施闰章、宋琬、王士禛、朱彝尊、查慎行、赵执信的出现,真正的清朝第一代诗人走上诗坛。他们大多数成长或者出生于清朝,大多数人在新朝应举仕进,同时在地域上呈现南北对峙、遥相呼应的局面。

李渔由明入清,历经清初顺治、康熙两代,在诗歌创作方面应历史潮流而动,创作个性独特,取得了与众不同的创作成就。其所有诗歌创作的主要成就之一体现为诗歌作品数量众多。据《笠翁一家言诗词集》统计,李渔创作诗歌作品共计1084首。从诗歌体裁的分类而言,其中五言古诗作品68首,七言古诗作品48首,五言律诗作品190首,七言律诗作品298首,五言绝句作品181首,六言绝句作品9首,七言绝句作品290首。

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六言绝句诗歌作品极少,据宋代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其中收录七言绝句作品7500余首,五言绝句作品2500余首,六言绝句作品不满40首,六言绝句作品占全部诗集诗歌数量比例的4‰。当然,众所周知,唐人六言绝句作品肯定不止40首,据中华书局出版清人所编纂的《全唐诗》,其中有唐人六言绝句作品70余首即是。另据李渔同时代的好朋友吴梅村所创作的诗歌,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吴梅村全集》,一代诗坛的代表性人物竟然没有创作一首六言绝句。相比较而言,李渔创作的六言绝句作品占全部诗歌创作数量比例达到8‰。由此可见,李渔对诗歌体裁的运用不乏创作个性。这种创作个性实际上与李渔善于全面掌握并且区分诗、词、曲的创作个性与共性有着密切关系。

六言绝句这种诗体,无论写哪方面的题材,其审美的艺术效果不但不逊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而且还有着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所不具备的韵味。人们通常都说,六言绝句类似于词,所言不谬。清朝的《钦定词谱》早已把唐代王建的《宫中三台》和《江南三台》、李景伯的《回波乐》、张说的《舞马词》以及无名氏的《塞姑》等六言绝句作品分别列入词谱之中。今人潘慎先生根据《钦定词谱》等典籍编撰的《中华词律词典》一书说道:对于“唐声诗”中五言四句、七言四句者,词谱不收。由此可见,前人早已把六言绝句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截然分开了。这里恐怕主要就是因为六言绝句与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韵味截然不同之缘故吧。六言绝句的写法实际上独具特色和技巧。如果把六言绝句的句式声韵与篇章结构一一对比,可见大致有两种状况:一是按照《三台》、《回波乐》、《舞马词》、《塞姑》词谱所定平仄填写。这几个词调,虽然都是六言四句,平仄却大不相同,可以说是一调一式,所以无统一轨辙。后人有的说六言绝句诗平仄很灵活,可能所指就是这一部分作品。二是不按词谱而按律绝体填写,上、下句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皇甫冉、李濂、郭武、陆秀卿等人之作品皆是。但是,不管哪种状况,句中平仄都多有突破者或者调整者。例如,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不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那样严格。当代研究六言诗的著名学者认为:六言绝句格律要求比七言绝句更宽,无平起平收、二四六分明、孤雁入群、孤平、三平脚等等限制。这个说法,是对古人创作实践的一大总结。他们还指出:六言绝句还有个比五言绝句、七言绝句更加严整的地方,那就是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多“散句”,两联皆“散句”者极多,而六言绝句却不然。六言绝句两联皆词性相对者极多,至少也要有一联词性相对,两联皆“散句”者特别少。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有《田园乐》六言绝句7首,每一首两联皆词性相对。后人称此体为《辋川六言》,历代都有模仿者。

为此,综观李渔创作的六言绝句可知,在诗的格律形式上讲究平仄和词性相对是李渔创作的六言绝句的最大特色。例如:《山居》(其一)

历少不知晦朔,云多那辨晨昏。此时混沌已绝,赖尔山家独存。

本诗平仄符号为笔者所加。前一联平仄完全相对,后一联平仄基本相对;在词性上,“少”与“多”、“晦朔”与“晨昏”、“绝”与“存”是反对,“知”与“辨”是正对,可谓联联对得规整。在韵脚上,“昏”与“存”押韵。全诗符合六言绝句的格律和音韵规范。其余8首概莫能外,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外,李渔创作的五言绝句也很有特色。程端伯感慨地称誉说:“诗至五言绝,难之难矣。笠翁诸作,曲而能直,浓而能淡,二十字如千百字,妙合在有意无意之间。此道昌矣!”【1】例如,李渔创作有《题画杂诗》共计12首,其中第一首写道:“舟泊悬崖下,无人挂绿蓑。想因诗思渴,沽酒入烟萝。”在这一首诗中,李渔采用叙事兼白描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幅主人公泛舟悬崖、披蓑饮酒、优闲雅致、清幽流香的逸趣图画。舟直崖竖,蓑绿烟白,画面构图纵横交错,色彩对比自然鲜明;人少水多,酒显诗隐,形象生动,意境悠远,雅俗双美,韵味盎然。因此,李仁熟评价说:“题画十二首,清响自别,妙处在工拙之外”,【2】所评可谓恰如其分。

二、诗学理论推陈出新

清初,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是清诗最繁荣的时期,李渔主要生活在顺治、康熙两朝。李渔留传于世的诗作有1000首以上,所创作的诗歌不乏佳构,同时代的人评价李渔诗作的特点是:“兴到景随,谁人道得出”,【3】“世之为诗者,必言汉魏,言盛唐,不如笠翁之自为笠翁之诗也。‘一家言’三字,即是定评”,【4】“信手拈来,绝似弹丸初脱”,【5】“妙在眼前语,人人欲说,人人说不出,惟笠翁能之”。【6】今人毛谷风先生选编、新华出版社出版有《历代律诗精华》一书,遴选清代184位诗人的佳作,李渔的诗作也荣列其中,可见李渔的诗歌在清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不容忽略的地位。

与此同时,李渔在诗学理论方面的贡献也是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尤侗在为李渔评选的《名词选胜》写作的序言中说:“笠翁精于曲者也,故其论词,独得妙解。……试与之言诗,笠翁当更进矣。”【7】事实恐怕未必确如尤侗所言,但是,李渔的诗学理论相比词学理论而言确实具有独树一帜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李渔独著有《笠翁对韵》一书。李渔仿照古代儿童启蒙经典《声律启蒙》,写作了旨在帮助人们尤其是儿童们作诗的韵书,取名叫《笠翁对韵》。《笠翁对韵》后来成为爱好诗歌,欣赏诗歌,创作诗歌的人们尤其是儿童们入门前必修的教科书。

《笠翁对韵》主要是通过创作精彩的例句来介绍诗歌的对仗技巧和声韵知识,所以又叫作“对韵”。《笠翁对韵》成为李渔诗歌创作与诗学理论相结合的独特形式,个性鲜明独特。在中国古代流传甚广的启蒙读物中,《笠翁对韵》出现得比较晚,但是,对于学习诗文声律与对仗的儿童来说,却是非常有实际作用的,因此也非常著名。中国古代以诗歌为代表的韵文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十分讲究词语的声律与对仗。这是因为汉字都是象形的方块字,不仅字字独立,而且每一个字都有自己的形状、读音和意义。所以人们在写诗作文时,为了让语言更美,很喜欢用汉字来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组合。久而久之,在诗文创作上便形成了一种规矩,古人叫它“对偶”或者“对仗”,俗称“对对子”。这里所说的“对”,就是对称、对应的意思,就像盖了一座房子,左边有一扇窗户,右边也会有一扇窗户与它对应相称,这就叫作“对”。中国文学创作中的“对对子”也是这样,在上下相对的两句中,字数和句法必然是相同的,所表达的意义也要相关,甚至在每个字的声调上也有相应的规则。古时候,只要儿童刚刚开始识字,就会有老师来教对对子的种种技巧,目的是为了让儿童练好写诗作文的基本功。《笠翁对韵》是为古代儿童写作的,可以帮助儿童增强写作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水平。这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笠翁对韵》所用来举例的诗句所使用的词汇十分丰富,同时还含有许多典故,可以大大充实儿童们的词汇积累。二是《笠翁对韵》所用来举例的诗句可以让儿童们学到一些汉语的声律知识,如果把它们应用到作文中,文章就会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诵读起来有一种音乐美。三是《笠翁对韵》所用来举例的诗句运用了许多绝妙的对仗,里面含有明喻、暗喻、拟人、夸张等多种新鲜有趣的语言修辞方法,这在一般儿童启蒙读物中里是很难见到的。如果儿童们能掌握并且运用这些语言表达技巧,写出来的文章也会妙语迭出,面貌一新。四是《笠翁对韵》的趣味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经过李渔的巧妙排列组合,“对对子”实际上已经接近于一种语言游戏,很容易为儿童们接受和掌握,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笠翁对韵》教给儿童们的,不是死板的知识,不是可以生搬硬套的条条框框,而是一种灵活、生动、快乐的语言修辞技巧,一种随机应变的语言应对能力。倘若儿童们通过《笠翁对韵》对“对对子”发生了兴趣,儿童们的思维将被锻炼得异常敏捷,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也会加倍提高。这种文学艺术素养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与训练,将使儿童们终身受益。像中国古代所有启蒙读物如《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一样,《笠翁对韵》由于浅显明白、通俗易懂,对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成年人自学“对对子”或者传承“对对子”知识也有很大的帮助。

清代道光已酉年(1849年),米东居士作《笠翁对韵·序》一篇,在比较当中对《笠翁对韵》予以了充分肯定,评价可谓确当。序曰:

夫珊树交柯,并垂金薤;琪花连蒂,齐擢玉英。羌相对于相当,原无奇而不偶。是以拈生花之管,最戒偏枯;裁织锦之机,须工对仗。盖必因难而见巧,始克推陈以出新。第东观之书既多未见,西园之册尤苦浩繁,即间有裁成对字者,如《渊鉴类函》、《分类字锦》、虞世南《兔园册》、白居易《六帖》之类,指不胜屈。然皆分类而不分韵,自非积学之士,未易驱遣如意也。求其尽善尽美,俾鼓珍者取携各便,属对者组织维工,善亦鲜矣。

偶检箧笥,得《笠翁对韵》一编,捧而读之,其采择也奇而法,其搜罗也简而该;其选言宏富,则曹子建八斗才也;其错采鲜明,则江文通五色笔也。班香宋艳,悉入熏陶;水佩风裳,都归裁剪。或正对,或反对,工力悉敌;或就对,或借对,虚实兼到。揆之诗苑类格、上官仪六对之法,无不吻合。洵初学之津梁,而骚坛之嚆矢也。爰付剞劂,公诸同好。庶几扬风扢雅,八叉手远迩比肩;擒藻扬芬,七步才后先接踵矣。【8】

李渔的《笠翁对韵》的确是推陈出新、填补古代诗学空白之著作,传播得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经久不衰、魅力常驻,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普及、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笠翁对韵》至今仍然在不断地编辑出版,或者重印再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赏识。

李渔还编著了《笠翁诗韵》一书,旨在推介不轻易依傍前人之谬误,要遵从今人之读音的诗歌新韵书。众所周知,唐人所用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照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宋人王文郁编著的《平水韵》,此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但是,早在格律诗还是主流诗体的时代,某些有识之士就提出了诗韵革新的主张。李渔根据时音编著的《笠翁诗韵》就明显有别于《平水韵》。毫无疑问,写诗要用韵,无韵非诗歌。今人写诗、诵诗,是供今人欣赏的,要用“今人语音”,不必完全依据旧时诗韵,尤其是今人发现有明显谬误的旧时诗韵,是李渔主张革新诗韵的基本立足点。李渔在序言中说:“使古人至今而在,则其为声也,亦必同于今人之口。……我既生于今时而为今人,何不学为《关雎》悦耳之诗,而必欲强效《绿衣》、《鹑奔》之为韵,以聱天下之牙而并逆其耳乎!”当然,李渔表面上说并不愿将他的韵书推广于世,申明为“一人自用之书”,原因是“非虑获罪于古,惟恐见诧于今耳”,【9】但是,实际上却将《笠翁诗韵》一书刊以问世。由此可见,李渔的思维方式是立足诗学本体,主张革新诗韵,同时,辐射广告效果,刻意欲擒故纵,将诗学著作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以期增加学术著作出版的商业利润,获得“砚田糊口”的最大收益。因此说,毋庸置疑,《笠翁诗韵》可谓不拘一格,与时俱进,富有突破创新的特色,开了近代诗韵革新的先河,成为近代诗韵革新的嚆矢,不失为中国诗歌音韵史上颇具独创意义的诗学理论著作。诚如何醒斋评价说:“《笠翁诗韵》大费匠心,得未曾有。不第诗学功臣,且是休文益友,人人当秘枕之。”【10】

冒春荣在《葚原诗说》中认为:“起句可不用韵,故宋人以来,有入别韵者,谓‘孤雁入群体’。然必于通韵中借入,……李笠翁以结句亦用别韵,谓之‘孤雁入群体’,此断不可为训”,【11】实际上是在形式上固守传统诗韵的藩篱,而没有真正把握李渔强调诗韵应当与时俱进的思想真谛。此外,丁药园在李渔的《窥词管见》眉批曰:“笠翁又有《名诗类隽》一书,继此而出。简首亦载《窥诗管见》数十则。有功诗学,大率类此。”【12】所惜该书恐已散佚,至今未能见诸于世。

同类推荐
  • 爱神木:黄三自选集

    爱神木:黄三自选集

    本书将收录的杂文分为“思源篇”、“念旧篇”、“感怀篇”、“游踪篇”、“事件志”、“书信录”六个栏目。
  •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

    《颓废主义者的春天》是作者近些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作品选集,作品散见于《读书》《莽原》《天涯》等刊物,主题涉及到人生、社会、历史、学术等诸多方面。《颓废主义者的春天》分为四个小辑,分别为《丰益桥笔记》《感谢的声音》《一些疑问,一些随想》《虚构的和真实的》。在一些篇章中,作者采取了机警的语录体;一些篇章中,作者就特定的文本、现象进行了深度评论;而在另一些篇章中,则展开了规模宏大的虚构和隐喻。
  • X字

    X字

    周亚平是我们这个时代少有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今天,依然引领着我们时代最为“另类”的写作。作为曾经第三代的主将、中国语言诗派的创始人,他的诗歌性感,迷离,突然而又趣味万千。一句话,在周亚平那里,写诗是一种“开天辟地”、开端启新的语言能力,这样的能力正是我们这个吃喝拉撒睡的神经衰弱的世界所匮乏的,也是它所需要的。
  • 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

    那些温暖的乡野物事

    以乡村生活为背景,以系列随笔的形式对乡村的全景书写!并揉入大量乡村民风民俗,且主题相对集中,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文字质朴静谧,唤醒人们对乡村那种“无防”境地的心灵回归。
  • 走向天国第九台阶

    走向天国第九台阶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到天的那边去看看;风过大夏河;迷失在伊金霍洛旗草原上;《草原传奇》背后的推手;萨满师的青铜镜;北上呼和浩特;我还在路上等。
热门推荐
  • 佛若今昔依相依

    佛若今昔依相依

    醒来了之后却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了陌生的人。这人,性格能在多么!有时温文尔雅,有时冷如冰霜,有时毒舌腹黑,有时呆萌可爱,究竟那个是他?唉,最可悲的是,新婚前一夜,可怜的秦羽幻就这样被无情的扑倒了,主要是新郎又不是他好呗!后来她回去了,他又跟来。他是哪的,为什么穿到这来了?原来是缘分。躲也躲不掉。是福不是祸。命运爱你,千孤更爱你!
  • 天杀决

    天杀决

    吴凡,人如其名般平凡,普通的男孩子,因为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成为天顶山第三十八代传人,从此平凡,普通的吴凡,不在平凡,普通。新人第一次发文,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 仙之瞳

    仙之瞳

    穿越修真世界,自创功法,炼药,制符,炼器,阵法自有神瞳帮忙
  • 上古蜀王

    上古蜀王

    没有想到,仅仅是自己的一丝信念,却让欧余涛成为了最年轻的部落首领,迷茫,恍惚,矛盾,挣扎。可为了承诺,曾经的懵懂傻小子硬是披荆斩棘,杀出了大陆的一代帝王!而这一切的一切,还得从阳、玄、天、熊、山、云、灵七大氏族开始说起……
  • 大明之铁血江山

    大明之铁血江山

    如画的江山,历尽铁血的漫染;铮铮的铁骨,遍布刀剑的磨砺……这是一个讲述了光明与黑暗的对决,忠诚与背叛的考验以及亲情与大义的纠缠的故事。元朝末年,反元势力风起云涌,白莲遗孤周鼎跻身其中,历经血与火的洗礼,在战斗中成长壮大。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等各路义军反元、争霸,表面上高举明教光明的圣火,暗地里磨刀霍霍,窥视着同袍的软肋。面对着亲如兄长一般的朱元璋和韩林儿的碰撞,周鼎将怎样抉择……
  • 十七岁的天空不下雨

    十七岁的天空不下雨

    5年的青梅竹马,却已经被尘封,17岁时,他们再度相遇。能否再续前缘。神秘的身份,他,到底是不是我记忆中的那个他呢?
  • 穿越前世的爱恋

    穿越前世的爱恋

    她,是青雀的幼女,也是女娲的徒弟,为了让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五彩石幻化人形,她不惜泣血,却因此不得重生,并被贬人间,重修六道轮回。
  • 成都瓜娃

    成都瓜娃

    说描写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因找不到生活的出路而对人生玩世不恭。后由于家庭不幸和一个姐姐对自己的激励,加上对绘画艺术的天生热爱,后又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后终于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的故事。
  • 极品悍妻:邪王如此多娇

    极品悍妻:邪王如此多娇

    东龙国当朝大将军家新添一“男丁”,大名曰穆宁狂。全家人悉心教导,认真呵护,穆小爷相当聪慧,不负众望的精通了许多才艺。一岁学会抓奶龙抓手;四岁学会逛青楼;七岁学会作情诗;等到十岁,穆小爷学会了作画,然后以一幅众美男出浴图——名动四国!世人皆叹:一绝世神童,毁了!穆小爷(抠鼻状):神童?那是啥?能吃不?某王(一把搂过):我宠的,有意见?
  •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南方本)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南方本)

    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指的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农业部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和各省、市、自治区公布的无公害农产品的相关质量技术标准,严格地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规定,如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范等进行的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