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72200000020

第20章 中国农业保险制度均衡、非均衡及其演化(5)

(一)政府主导型农业保险制度供给

“在任何关于长期变迁的分析中,国家模型都将占据显要的一席”,“国家规定着产权结构。国家最终对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而产权结构的效率是导致经济增长、停滞或经济衰退。”“国家作为制度的供给者、实施者和对制度变迁方向、规模起决定性的作用,国家构成了(政府)制度变迁的三支柱之一。国家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国家提供宪政秩序、法律制度等基本的制度安排。国家作为一种垄断性的制度安排具有其他的竞争性制度如市场、企业所不具有的特征和优势。”国家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它在制度变迁中具有特殊的角色定位。国家属于自然垄断的范畴,国家具有强制性、垄断性以及规模经济的天然优势。所以,国家一旦形成,就能利用其优势干预和推动制度变迁,对制度变迁发挥着独特的、举足轻重乃至决定性的作用。

国家及其政府“垄断暴力潜能”上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决定了国家及其政府主导的农业保险制度供给和创新就成为农业保险供给的主要方式,决定了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方向、过程和路径。国家(政府)具有追求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国家及其政府供给和创新农业保险制度的收益包括获得农业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经济收益与获得广大人民尤其农民支持,实现社会稳定、巩固社会统治的政治利益。在中国特定政治传统下,在政府目标函数的效用偏好排序中(在特定历史时期),政府对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治统治的政治利益的重视要强于对纯经济利益的看重。社会经济稳定发展不仅可以保障政府财政收入最大化,而且也是确保政府获得人民的最大支持和拥护、维护政治统治合理性、合法性的经济基础。而作为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机制,农业保险制度可以确保政府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双重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由于政府所具有的“暴力潜能优势”,政府在认识到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成本时,会动用高效率的行政组织,集中力量迅速启动农业保险供给和创新,推动农业保险制度迅速变迁,通过制度的“正反馈机制”和“制度网络效应”等机制,在规模报酬递增作用下,实现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在广阔空间的扩散,形成有绩效的制度演化路径。

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传统塑造了民众对政府的高度认同、顺从和政府的强大政治权威,这种特殊的政治文化传统是有效降低农业保险制度的行动团体和各利益集团在就制度变迁进行协调、谈判并达成协议的交易成本的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在这种政治文化传统下,所形成的一定集权式政治制度安排和强大政治权威是农业保险演化方向、路径和速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当这种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实现有效的耦合和互动时,能有效降低农业保险制度供给、创新的成本,并通过报酬递增、正反馈机制和制度网络效应实现制度创新迅速扩散,打破均衡,实现制度非间断性变革,实现农业保险制度变迁收益的内部化和最大化。这种制度收益包括通过农业保险制度与农村金融制度、土地制度、农村公共产品机制等制度间有机耦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强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实现小农生产制度根本变革,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民福利最大化,稳定农业基础,实现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经济收益;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基础上,实现民富国强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从而获得最大多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以确保政治统治的合理性、合法性,实现政治利益最大化。

但是由于有限理性、信息不完美、机会主义,政府也存在失灵,尤其是制度失灵。因此,并不能保障农业保险制度能始终处于有绩效的演化路径,从而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低效甚至无效的制度“锁定”就有可能存在。尽管国家对社会经济的长期繁荣负责,国家权力构成了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国家又是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衰落、停滞的一个重要根源,这就是有名的“诺思悖论”(North Paradox)。

首先,国家及其政府不仅是推动农业保险创新和供给的重要力量,也是导致农业保险停滞的重要根源,中国农业保险演化的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点。在一个不确定的未知环境里,国家(政府)关于农业保险制度环境的认知和信息也是有限和不完全的,这种信息不完全所导致的认知偏差,尤其是对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认知偏差、对政治经济利益的认知偏差,会导致政府的错误行为选择和决策:当存在制度创新潜在收益时,不启动制度供给,当制度陷入锁定状态时,不能及时进行认知和行为决策修正,摆脱制度无效和低效的锁定状态。

其次,政治代理人(政府官员)的个人目标,并不总是与国家、社会的整体利益目标一致,因此,利益目标不一致可能会诱发政治代理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导致农业保险制度政策目标的冲突。国家(政府)仅仅是一种权力的抽象存在,这种权力意志的体现和实施依靠的是由作为政治代理人的官员所组成的政治共同体的政治行为来实现。作为政治代理人的官员,他们是有自己的意志和个人利益,而且官员的私利并不总是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相一致,作为理性人的政治代理人也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和目标(通常体现为政绩最大化、权力最大化)。当政治代理人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不一致甚至冲突时,官员就会产生机会主义的短期行为和寻租行为,导致农业保险制度内政策目标的冲突以及农业保险制度与制度环境的冲突,从而致使农业保险制度锁定于低效甚至无效的路径。

最后,由于“制度时滞”的存在,政府主导型制度供给演化路径可能是无效的。政府在认识到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潜在收益,经过协商的政治过程,形成统一意见,到制订政策、规则,再到启动农业保险制度供给和创新,这个过程存在一个制度供给时滞。由于制度供给时滞,加之政府的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完全,从而错失有利的制度创新时机,导致农业保险制度变革停滞。制度供给时滞的长短取决于政府行政体制的权力分配、行政效率、中央权威度、官员责任感和素质等因素。如果官员队伍素质高、责任感强、中央拥有高度权威、行政组织富有效率、合理的集权——分权体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能保障“有令即行、令行禁止”,缩短制度供给时滞,迅速启动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确保农业保险制度政策得到自上而下的有效实施和推行,加快农业保险制度变迁;如果中央权威下降、官员责任感差、缺乏有效的权力激励约束机制、行政组织效率低下,“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将导致农业保险制度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从而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制度“锁定”状态。

因此,政府主导型农业保险制度供给,可能保障农业保险会演着有绩效的路径演化,也可能会使农业保险制度陷入低效甚至无效的锁定状态。农业保险制度演化具有不确定性,具体的演化、发展方向取决于信息完美程度、制度环境、政府认知-学习能力、政府行政体制安排、政治代理人的约束、制度创新的成本-收益等因素。

(二)民间自主型农业保险制度供给

农民、保险公司、农业经济组织等民间主体是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次级行动团体,在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中,他们是配合、支持和帮助作为初级行动团体的政府获取制度创新收入而进行制度变迁的团体。但是,他们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参与变迁的,获取农业保险制度变革所带来的社会利益再分配的收益和福利。因此,他们是制度创新和制度供给的“准企业家”团体。农民、保险公司、农业经济组织等次级行动团体,他们为获得农业保险制度变革的潜在收益,在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收益大于成本时,在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目标驱动下,通过农业保险制度创新和供给,将制度创新的收益内部化和最大化,从而实现农业保险制度自主、自发演化,构成了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这种制度演化、变迁方式还处于从属地位。

首先,在政府主导型制度供给中,农民、保险公司和各种农业经济组织以次级行动团体的身份参与、支持和配合农业保险制度变迁,民间自主型农业保险制度供给从属于政府主导型制度供给。由于政府控制了绝大部社会政治经济资源,拥有农业保险制度变迁决策权、主导权,政府(中央政府)负责制订农业保险变迁的基本方针、规制和框架,决定农业保险制度演化的方向和路径,并构成对参与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农民、保险公司的有效约束,因此,政府主导了中国农业保险制度供给,政府主导型农业保险制度供给是我国农业保险制度供给的主要方式。在农民政府主导型农业保险制度变迁中,保险公司和农业经济组织等次级行动团体只能在政府制订的制度框架内支持、配合制度变迁,而没有或很少拥有与政府进行协调、谈判、拟订制度规则的权力和力量。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政府逐步放松了对社会经济活动的控制和干预,确立了保险公司、农民等微观主体的市场经济主体和创新主体地位,赋予了他们参加经济活动,进行市场交易的自主权,扩大了保险公司、农民等微观主体进行创新的选择空间和可支配的资源,推动了民间主导型农业保险制度供给,在局部地区、一定层面,民间主导型农业保险制度供给还可能占主导地位。

但是,农业保险制度供给与创新的交易成本(协商、达成协议和监督协议执行的成本)非常高,导致民间自主型农业保险制度供给低于帕雷托水平。由于“集体理性困境”,微观主体内部以及微观主体之间就制度创新、制度变迁达成一致意见存在高额的成本,这种成本高的以至于任何制度创新都不可能实现,即使一小部分“熊彼特式企业家”的农民或保险公司能认识到农业保险制度创新的巨大收益,并进行制度创新,但由于制度收益正外部性的特点,在农业保险制度创新过程中,其他经济主体通过“搭便车”,没有支付任何制度供给成本,却获得了制度创新的收益,从而会降低那些积极实施制度创新的“企业家”的激励,从而减少农业保险制度供给与创新。

其次,民间主导型农业保险制度供给只有得到政治权力中心的追认、支持,才能成为农业保险制度变迁的主导方式。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公民、企业等社会经济主体的自主权相对于计划经济时代已有了很大的扩大和增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合理分权改革也正在进行之中。但是,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对于涉及社会政治经济的任何重大改革还是拥有极大决定权,地方政府和民间主体的制度改革和创新只有在得到中央政治层面的确认、支持后才可能进行,任何民间和地方自主的制度供给创新也只有事后得中央政府的追认后,才能获得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合法性。笔者在四川进行农业保险试点调研时,基层地方政府、农民和保险公司都表达了强烈的制度创新意愿,地方政府希望能成立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在农业保险试点范围、试点品种、试点规模、资金支持和政策制订上,期望中央能赋予地方政府更大的自主决策权,保险公司在险种创新、承保、理赔、风险控制、技术创新等方面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更多支持,农民也希望拥有更多自主权等等,但是在现有的中央政策框架内,地方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民都受到了很大约束,对未经中央同意的任何农业保险创新尝试也存在种种顾虑。

另一方面,民间自主型农业保险制度供给和创新,由于其恰当的制度纠错功能和制度适应性效率,能保障农业保险制度沿着高绩效的轨道演化。分散化的制度供给主体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具有根据环境反馈的不断学习的能力,具有比政府主导型制度供给较高的效率,能有效地避免制度陷入锁定状态。当制度环境改变时,农民、保险公司会修正自己的认知,并通过不断学习,调整自己的行为选择和决策,实现制度的不断纠错,从而保障农业保险制度不断趋向高绩效的演化路径,避免制度演化陷入“锁定”。而这种环境——行为之间的互动、反馈机制,保障了农民、保险公司等制度变迁主体能适时修正自己的认知、调整行为和决策,从而确保农业保险制度变迁始终沿着有绩效的路径演化。可见这种民间自主型制度供给方式还是具有效率的,尤其是具有历时动态演化的适应性效率。

同类推荐
  • 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朱容博士所著的《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考察了区域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的相关关系,阐述了法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作用的机理,论述了建设法治区域的实践命题。书中系统探讨了区域特色经济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特殊区域经济开发、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区域发展的各重要领域如何进行法治建设的问题。全书包括相关范畴界定与理论回顾、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法治建设与区域特色经济、法治建设与区域核心竞争力、法治建设与区域经济开发在内的共8章内容。
  • 经济法理论与实训教程

    经济法理论与实训教程

    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的部门法。经济法是国家对社会的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经济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准则。
  •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读懂世界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面临不计其数的决策与判断,我们都希望能有一种终生受用决策依据和思维方法,面对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人人都希望懂得一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世界的经济危机,中国的经济崛起,在这之间,经济学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能为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梁小民教授以通俗、简介的语言,通过分析一个个经济事件,让我们一本书轻松读懂世界经济局势,让我们在面临某些问题时能够更加睿智、理性地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 跨国公司行为的政治经济分析

    跨国公司行为的政治经济分析

    本书从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的独特视角,深入分析了跨国公司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指出跨国公司是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交融的企业组织,在其直接投资中交织着政治行为,全面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直接投资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化弊为利的对策和建议。
  •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解读浙商——浙商如何基业常青

    资源小省造就经济大省,初步答案可以肯定为,是浙江商人创造了浙江经济的奇迹。然而,浙商的崛起又是凭着什么呢?浙商是浙江籍商人的简称,指的是出生于浙江区域内的商人群体。因此,要探究浙商崛起的原因,必须从浙商与其他区域内的商人群体的比较分析中来展开。为什么“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起步,“五低”起飞(起点低,知名度低,文化程度低,企业组织形式低,产业层次低)的浙商,会成为全国第一创富集团?资源不怕少、企业不怕小、身段不,咱低是他们的特色和优势。浙江的民营企业和国有经济的共生共荣,小企业和规模经济的统一,本土化和国际化的互动,专业市场和特色产业区等,这些现象不是浙商的首创,就是浙商做得最好。
热门推荐
  • 刘生觅莲记

    刘生觅莲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神传说

    武神传说

    春秋战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些故事中,一个名叫战鹰的少年走进了我们的视线......无数次历险,无数次靡炼,一个鲜活的武神形象在我们眼前冉冉升起。爱情与战争,正义与邪恶,孰是孰非,恩怨情仇,一切尽在宕荡起伏的作品之中。
  • 傻丫头误撞校草心

    傻丫头误撞校草心

    小雪与韩孝失散了十二年,可是,韩孝对小雪的感情依旧深情。当他们再一次重逢的时候,却不认识对方了,因为彼此都没有带着当年的定情信物。俩个人行同陌路不讲,而且还成了一对冤家。不过,都说了,不是冤家不娶头嘛……
  • 续白话聊斋故事(上)

    续白话聊斋故事(上)

    关于聊斋故事类的书,也有不少,我以前也看过很多,觉得很不过瘾,自己又看得懂文言,为何不自己来编写一部《白话聊斋故事》呢,便开始动手了。既然要写,都要写得和前人有点不一样,那本书的不一样在什么地方,首先,采用流畅生动的现代语言,还体现出了现代语言的美感,而不像很多少儿型的聊斋故事那样简单幼稚。其次,我也参考了各种已出本书了的,有关聊斋故事书的选编情况,自己再把《聊斋志异》通读一遍,尽量做到不遗漏优秀编目,把最精彩的聊斋故事,呈现给大家。再次,本书极尊重原著,而又富有个人特色,把故事写得娓娓动人,显出原著的韵味。改编《聊斋志异》的书很多,希望本书能脱颖而出,真正得到大家的认可与喜欢。
  • 夺命书生剑

    夺命书生剑

    魔祖蚩尤死后,魔族势力一天天扩大,沉睡了三千年一柄旷古仙剑,再次引起三界血雨腥风,为达目的魔王统治冥界号令人间诸侯夺取仙剑,为其统治三界,与魔尊、万妖王等联合对抗轩辕黄帝,由于冥界被魔王弄的鸡犬不宁,唯有婆罗门没有干涉,因怕古佛燃灯插手,轩辕黄帝知道仙灵剑乃天地吸取万物之灵所炼化上古神器,于是派使铸剑城白黎子前去助阵,一场生灵涂炭,天地人三界再次卷入恶战之中...
  • 轩辕雨录.

    轩辕雨录.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恩怨的地方,就是江湖。在江湖里,没有绝对的善,亦无绝对的恶。十五年前,血洗丹羽山,火烧藏经阁,巴山会群雄。萧索的名字,终究被深深刻在江湖的历史上。十五年后,一袭白衣,一柄长剑,一身傲视群雄的武功。苦命的少年,又将如何书写自己的历史?恩怨如风,终归是春花秋月,一场空梦!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 光决寰宇

    光决寰宇

    浩光荡尽天下伤,寰宇之中谁称王?随心难御痴情事,提剑一掣夺时光。中夏开篇,错综复杂的世界格局,一位被改写命格的少年……霸气出场,却因错估了人心,遭受重创,功体被锁。解封之路,是一场重头开始的修行,较之曾经,更为艰难。斗勇斗狠,转为斗智斗心,性格的转变,亦是对人性的重新认知。命中注定的佳人,因被改写命格,是否还能续缘?无叶花开,红尘纷乱,友谊、爱情、正义、邪恶,相互交织。流光易逝,荏苒时间,是升格,是破格,谁才是命运之主?故事很庞大,保证完本。
  • 异界流氓战神

    异界流氓战神

    秦少,一个被困在谷中十五年的平凡少年,因身负戴天之仇,不得不以流氓的手段,在这片神秘的战场上,留下一个赫赫凶名。有人说他嗜杀、残忍、邪恶、无耻、卑鄙、下流有人说他善良、温和、天真、高尚、纯真、质朴修士等级:圣者、圣师、大圣师、圣宗、圣王、圣尊、圣皇、圣帝
  • 朴灿烈之七年记忆

    朴灿烈之七年记忆

    都说鱼只有七秒记忆而我只有七年记忆七年一闪而过我的记忆也一样一闪而过若七年后我不曾忘记你我们在一起吧…
  • 盛世狂妻

    盛世狂妻

    本是世界射击冠军的荣彦晞,被未婚夫设计,死亡后,穿越到一个硝烟弥漫,战火纷争的乱世。且看她一双素手翻云雨,一支袖箭定乾坤,一切阴谋诡计怎敌得过一颗玲珑剔透的心。本是一国尊贵的皇子,在落难之时,偶遇奇缘,背负着拯救苍生的使命。他说:待我一统天下,我便以天下为聘,娶你为后。她摇头,回眸一笑,倾城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