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09100000090

第90章 道统万物的自然观

“道”是中国哲学所独有的一个重要范畴,在西方哲学中找不到与之相应的称谓,中国哲学正是因为有了包括“道”在内的一系列范畴,才形成了与西方哲学不同的特点。可是,”道”的本义乃是“道路”,那么,”道”是如何由“道路”这样一个表示具体事物名称的概念演变、抽象成为宇宙万物的产生者和决定者的呢?这一任务是由老子完成的。换言之,老子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把“道”由一个表示具体事物名称的概念上升成为一个世界本原或本体概念。从此以后,”道”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便确立了。

在老子哲学中,”道”的含义极其宽泛,但概括说来,大致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①“道”是天地万物的产生和主宰者,所谓道为“万物之宗”、道为“万物之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的就是这一含义;②“道”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和原理,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说的就是这一含义;③”道”是人生所追求的极致境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法,所谓“唯道是从”,”执大象(道),天下往”说的就是这一含义。

由此可见,老子自然观的核心就是一个“道”字,因此,可以说抓住了“道”,也就抓住了老子的自然观。庄子自然观的核心,也是一个“道”字,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抓住了“道”,也就抓住了庄子的自然观。但是,庄子所理解的“道”,同老子是有所区别的。庄子言“道”,对老子既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

一、道生万物

老子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由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产生的,而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又是由看不见的、无形无状的东西(“无”)产生的,这个看不见的“无”也就是“道”,或叫做“根”、“母”。在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时,庄子几乎完全继承了老子的这一思想。

庄子是这样说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意思是说,道虽然无形无状,但其中又有精有物,千百年来,它自古就存在着,它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自己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

细读上文,可以发现庄子对宇宙万物的最终根源——“道”的规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道”中实有一物,即“道”中含有精气,含有运动变化之理,所以,庄子才说它“可传”、“可得”;其二,”道”无形无状,看不见,摸不着。

庄子为什么说“道”有“情”、有“信”、“可传”、“可得”呢?因为在庄子那里,“道”是天地宇宙的本原。作为世界本原的东西,作为产生万物的东西,不可能什么也没有。如果是什么也没有的话,最终是无法生成世界的。

但是,庄子为什么又不直接把“道”规定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之物呢?庄子解释说,”物物者非物”意思是说产生万物的物不能是具体之物,而只能是无形不见的无限之物。但是,我们还要进一步问:为什么具体有限之物不能担负起产生世界万物的使命?原因很简单,因为具体之物是个别的、有限的,而它所要产生的大千世界则是无限的。因此,有限的具体之物当然无法产生无限的物质世界。正是基于这一点,庄子才说,”物物者非物”。

庄子关于世界本原的这两条规定,南宋时的朱熹曾有过精彩的论述。

他说:假若把世界本原“同于一物”的话,那么,它就“不足为万化根本”;假定把世界本原说成是绝对的虚无“空寂”的话,那么,它就“不能为万化根本”。这两句话实在是说到了要害之处,前一句说世界本体如果同于有限的具体之物,就不足以产生万物,后一句则是说世界本体若成为绝对的空无,就根本不能产生万物。

庄子在对产生宇宙天地的本原—

“道”作了宏观的规定和说明后,又详细探讨了宇宙起源和生成的具体过程。在探讨这一问题时,庄子借鉴和吸取了老子的宇宙创生模式,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的思想。老子曾经设想了一套完整的宇宙创生模式,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所说的“一”、“二”、“三”,都是指道创生万物时的不同阶段。”一”就是指混沌无状的宇宙之初;”二”则是指道本身所包含的阴阳两气,它是构成宇宙万物最基本的元素,阴阳不断交合,就一步步生成宇宙间万事万物;”三”则是由阴阳二气交合生成的具体之物,也泛指宇宙万物的不断生成。

从这种简单的宇宙创生模式中,老子总结出天下万物都是从“有”即阴阳两气的交合中开始生成的。”有”又是“无”或“道”所生成的,因而是“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虽然老子不断抽象“无”,但“无”绝对不是空虚,比如数学中“零”的概念,它作为数的形式,是介于正数和负数之间的,不是一无所有的意思。

老子这种宇宙演化模式也深深影响了庄子的宇宙观。他构想天地万物的创生历程时说,宇宙的开端是“无”,这个“无”是没有名称、也没有形状的,只是混沌的整体。从这种没有形状的“无”之中进一步分化创造出形态各异的万事万物,由道生成的万事万物仍然保留了道的特性。所以,在庄子的这套宇宙创生模式中,”无”作为创造万物的开端,同时又包含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无”和“有”相互蕴含,比老子抽象地讲”有生于无”更为合理。同时庄子的宇宙万物生成模式在具体解释万物自然生成变化时,具备了简单的科学形态。

庄子模糊地猜测到,万物都是按其种类有所分类的,而且在它们之间可能有某种相通的因素,由它构成了一串物质的长链,其中有动物、植物和矿物,这个物质长链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是完整的生物循环系统。

他还仔细观察了自然界的许多生物现象,认为现存的物种当中有一种极微小的生物叫几,它游到水里之后就变成了许多丝丝缕缕形状的继草,这种继草一旦附到了湿润的陆地上就成了青苔植物。如果陆地很干燥,继草又变成了车前草,车前草有了足够养料就长成了乌足草,这种乌足草的根须还可能生成蝎子,乌足草的叶子则长出了一群群蝴蝶,蝴蝶经过一段时间就变成虫蛾,它们附着在火灶底下,形状好像是一些蜕皮的虫壳一样,这就是鸲掇(虫名),鸲掇虫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慢慢变成了一种叫干余骨的飞鸟。干余骨的唾沫上依附了很多幼虫,叫斯弥(虫名),斯弥长大后又变成了蠛蠓(虫名),从蠛蠓身上又生出颐辂虫。经过许多演变以后慢慢变成了人。人最终还要复归于自然。万物生于自然又归于自然,自然就是宇宙生生相因环环相扣的生物圈。庄子这种承认物体都是通过种子变化生成的观念,同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有一些相似之处,他猜测到了动物和植物之间存在某种必然联系,对人从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事实作了比较令人信服的解释。当然,这种极其粗糙的进化思想根本谈不上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科学理论,只是对老子道生万物的宇宙模式作了实证倾向的解释。

从庄子这种有实证思想的宇宙深化论再回过头看他关于“无”和”有”互相关系的思想,就会觉得“道”或“无”是包含了宇宙万物的生物基因,”道生万物”表明了宇宙万物是经过生物进化演变而成的。这也应该算是庄子独特的思想贡献。

二、道在物中

庄子认为,从本原上讲,天地宇宙、世间万物都是由“道”产生的,但是,”道”所产生的这个世界同“道”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庄子指出:

道“无所不在”,它就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是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理和法则。

据《知北游》记载,无资愚钝的东郭子曾向庄子请教”道”究竟存在于何处。东郭子问:”所谓道,恶乎在?”庄子答:”无所不在。”东郭子不解其意,请庄子指出“道”具体存在于什么地方。庄子随口说:”在蝼蚁里面。”东郭子有些茫然了,便问:”道怎么会这样卑下呢?”因为他想象出来的是道是至高至大的,是不可能与蝼蚁这样的卑下小物相提并论的。因此,他接着又问庄子:”道还会在哪里呢?”庄子仍是漫不经心地说:”道在荑稗里面。”这更使东郭子如坠云雾一般,他接着又问庄子:”道怎么会这样卑下呢?”庄子望着他,顿了一下说:“怎么不呢?道还在砖瓦里呢!”接着又说:“你大概不会想到吧,道还在便溺之中呢!”东郭子听得目瞪口呆,干脆闭口不问了。

从表面上看,庄子把“道”说得如此低下,似乎是在同东郭子开玩笑。但事实上,庄子不过是借生活中最常见、最普通的事物来说明“道”与万物的关系。因为“道”在庄子那里一方面是宇宙万物的产生者,另一方面更是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和发展所遵循的根本原理和法则。所以,宇宙天地、日月星辰有其固有之道,一山一木、一水一石也有其固有之道。庄子在这里有意地撇开天地宇宙的大道不谈,专言一事一物的具体之道,目的是为了让天资愚钝的东郭子明白:道并不是虚无缥缈、高深莫测的,它就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存在于现实的一切事物之中。所以,庄子在对东郭子的问题作了“每下愈况”(今作“每况愈下”)的回答后,思索了一会儿,又向东郭子解释说:”你这个人啊,问了这么多,没有一句是有意义的,都不得要领。你听说过杀猪人怎样鉴别猪的肥瘦吗?要踩着猪腿,顺着腿向下摸,这样就大致能知道猪的肥瘦了。你现在想要了解道也是一样,愈问得卑下,愈是用世俗普通的具体之物来言道,就愈能明白道的义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每下愈况的道理啊!”

由于庄子把“道”规定为天地宇宙和世间万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固有原理和法则,因此,掌握了这个原理和法则的人,就会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获得成功。庄子说,上古帝王狶韦氏由于掌握了道,从而能够治天理地;伏羲氏由于掌握了道,从而画出八卦,创制万物;日月之神由于有了道,从而运行不止;彭祖因为掌握了道,从而活到800多岁;傅说因为掌握了道,从而能够治国理政,成为武丁的宰相。

由此可见,在庄子那里,”道”与“物”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生成关系(道”生万物),而且还是一个主宰关系。就是说,道产生了这个世“界以后,还要主宰这个世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遵循着“道”的原理和法则而运动、变化和发展。可以这样说,某物之所以是某物,之所以与他物不同,原因就在于它有着不同于他物的“道”。因此,”道”不但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而且,它还是天地万物的本质和灵魂。

三、道“全”物“偏”

为了进一步说明“道”与“物”的关系,庄子提出了“全”和“偏”

这两个概念。

庄子认为,”道”是无限的、完满的,因而是“全”;具体事物是从”道”中派生和分化出来的,是有限的,不完满的,因而是“偏”。由于”道”是整体、是“全”,因此,它可以“分”而“成”数物,乃至万物,即所谓“其(道)分也,成也”;由于具体事物是“偏”,因此,具体事物的形成,也就是“道”的毁坏,即所谓“其(具体事物)成也,毁也。”

所以,昭文是有名的琴师,但是,后来他再也不弹琴了,因为他终于悟到:弹琴的时候,只要发出一个声音,便失掉了其他声音,即所谓“鼓商则丧角,挥宫则失徵”。相反,干脆住手不弹的时候,却五音俱全。就是说,吹管操弦演奏出了一些声音,这是“成”;但同时也必然遗漏了另外一些声音,对于这些被遗漏的声音来讲就是“毁”。因此,音乐家只要一演奏,就必定有“成”与“毁”,不演奏,即所谓“大音无声”,反而与”道”相全,无“成”无“毁”。

基于这样一种对“道”、“物”关系的理解,庄子在《齐物论》中写道:”有成与亏,故昭氏之鼓琴也;无成与亏,故昭氏之不鼓琴也。”事实上,不独昭文如此,善辩的惠子和谙于音律的师旷也都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据《齐物论》记载,惠子靠在梧桐树旁休息的时候,终于悟出了不辩的道理,从此就再也不费心劳神去同人家辩论了。因为他明白了某一论点的辩胜,对于大道来说则是“亏”。师旷精于音律,但当其大悟之后,也只是手持乐器而不鼓。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既讲道在万物中,又讲道“全”物“偏”。

这表明庄子既看到了“道”与“物”的联系和统一,又看到了“道”与”物”的对立和冲突。但是,庄子过分地夸大了这种对立和冲突,宣扬无音之音乃为最盛最美之音,无辩之辩乃为最盛最强之辩,从而把“道”与客观事物相割裂,否定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四、道无始终

宇宙由“道”而生,但“道”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存在的呢?”道”又是由什么产生的呢?庄子认为,道“自古以固存”,千百年来就这样一直存在着,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它“自本自根”,自己产生了自己,自己是自己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根据和原因。因此,从时间上看,道无始无终;从空间上看,道无边无际,无处不在。

由此出发,庄子强调物质世界的存在、变化和发展的无限性,指出物质世界不可能有一个开始。因为如果说物质世界有一个开始(”有始也者”),那么,在开始之前就必然有一个没有开始的阶段(”有未始有始也者”)。这一阶段叫什么?再推而远之,在没有开始的那个阶段之前必然也存在着一个阶段,即所谓没有开始的没有开始阶段(”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依次无限类推,是没有止境的。因此,宇宙究竟是从何时开始的呢?那是永远也推不到头的。向前推是这样,向后推也是这样。所以,庄子认为宇宙广大无边,无始无终。

正因为“道”无始无终、宇宙无始无终,所以,庄子认为不能简单地说宇宙是“有”或“无”,是“存在”或“不存在”,而只能说“道”和”宇宙”都是从来如此,永远如此。因为如果我们说宇宙是“有”(或”存在”)的话,那么,在“有”(或“存在”)之前,就必须有一个“无”(或“不存在”)的状态,这个“无”是什么呢?它叫不叫宇宙呢?而且,进一步推而远之,在“无”之前,肯定还会有一个连“无”也没有的状态,这种状态该如何称呼它呢?你能说这种状态就不是宇宙吗?因此,由”自本自根”、“自古以固存”的“道”而主宰和决定的茫茫无边的宇宙,我们追溯它的过去,找不到其开始;跟踪它的未来,也找不到其结尾。”道”和宇宙者是无始无终的。

概括地说,庄子的自然观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道”一元论,把”道”看作是统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范畴,看作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和根据;既讲“道”在物中,强调“道”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和统一,又讲道“全”物“偏”,强调“道”与客观事物的对立和冲突;同时,也以直观、推测的形式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

同类推荐
  •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天香——圣经中的女人

    这是一本比较特殊的书,我们在一个女作家笔下,第一次看到一组圣经里的女性群像圣洁的圣母、英勇的女士师、温柔幸福的妻子、沦落又皈依的女子、给人间带来灾难的少女、给民族带来福祉的王后……
  •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

    《仓央嘉措: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内容简介:我生于莲花净地,门隅,藏语里称“白隅吉莫郡”,意为“隐藏的乐园”。藏历火牛年(公元1697年)我被确认为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的“转世灵童”,同年十月,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勘破、放下、自在”,此为人生悟道的三个阶段。然我穷其一生,也未必参透。转眼几度春秋,当我回望那一世,三百年的红尘轮回,不过我一人而已。有人踏浪而来,有人乘风而去,几多风尘不朽,我就在这里。而我爱的人,便也随我留驻在时间的长河里。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

    《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内容简介:黄檗无念禅师,法名深有,号无念,明末著名禅师。深得憨山、李卓吾、袁宏道、瞿汝稷诸人之推崇。《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原收录于《嘉兴大藏经》新文丰版第二十册《黄檗无念禅师复问》。《禅非一枝花:黄檗无念禅师话语录》共分四卷,第一卷法语,涉及的是黄檗无念禅师参悟、觉解的“缘起性空”之论,不离法藏,融汇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精随。第二卷酬问,谓之酬问,实是解经是也。第三卷复问,乃是黄檗无念禅师针对其所生活之时,明末社会变革带来的思潮动荡,在文化观念需要重建之时,而从禅宗角度给出的仁学机缘解答。
  • 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宗教与民族问题研究论集

    民族、宗教问题很敏感,民族、宗教工作很重要,民族、宗教关系很重大,一句话,民族、宗教无小事。
热门推荐
  • 机甲女王

    机甲女王

    “当我的部下对我说‘如果您想要,这片领土就是您的’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我很想痛快地大哭出声。”至我心中的机甲世界——相信我,除了智商以外,我什么都不会给主角。
  • 双神战记之夜之神

    双神战记之夜之神

    “我终将再次复活的万界游神,我复活那天就是你的死期……这是我作为夜之神的誓言。”
  • 农村商业银行行长

    农村商业银行行长

    被董事会打压、被副职架空的农村商业银行行长徐宗明,在遇到人事危机和放贷危机后,整合资源,重新组建团队,化解内部危机,改组董事会,终于取得省联社的肯定。并促进省联社改革,统一法人,组建省农村商业银行。
  • 笨蛋与穿越者与召唤兽

    笨蛋与穿越者与召唤兽

    看见变身两字你还觉得这书会正经吗?嗯……其实是因为讨厌写H场景而强制给主角套上的设定吧~哦!虽然对不起主角,不过设定上才不是变个身就了事呢~
  • 谋冻天下封无双

    谋冻天下封无双

    江湖皇帝,朝廷一品。盖世武功,无上权谋。居庙堂而险,行江湖而恶,何处之?盖有无双者,举手庙堂惊风,覆手江湖骇浪。俯天下,敬众生。沾衣恨,弈无双。
  • 铮明

    铮明

    铮铮大明,列列古风汉人衣冠,失而复得中华文明,繁荣壮丽疆土之盛,追唐超汉如此王朝,毁于蛮夷中华大地,再无文明奴才遍地,文化凋零若此可忍,何不可忍
  • 花千骨之转世

    花千骨之转世

    花千骨被白子画杀死了,轻水孟轩朗也死了,蜀国皇帝已不是孟轩朗了,竹染也为了救花千骨而死,花千骨重生后没有忘记前世的记忆,但神界记忆也没有恢复,花千骨到底还会记起神界的事吗?她在神界是什么身份?她会原谅白子画吗?想知道请在书里寻找答案,以前写的我没删,我重新写的,请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 错占君心

    错占君心

    若无那一遇,她只是书香阁中一缕红粉,他亦只是帝王家中一抹孤影。但有那一遇,命运交织,生死盘错。她错占了君郎孤心,他毁了她一生平顺安康。当步步为营的爱恨情仇唤醒十年前的记忆,才终明白这不过是一场关于皇权与生存的游戏,他们都是无辜的棋子,在棋盘上各自为营。
  • 一品圣手

    一品圣手

    繁华都市,他以一身医术驰骋江湖、万人景仰;西医横行,恶人挡道,一针破之!总裁校花、萝莉冰女,推拿救之!无敌医神恣意纨绔霸道,彪悍人生何须解释?权势吞天,武功盖世又如何?我要你三更死,绝不留你到黎明!这是一个绝世医神的传奇故事。
  • 奇山秀水张家界

    奇山秀水张家界

    张家界号称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人称“名动全球,到此实堪三击掌,热拔五岳,归来不用再看山”,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其自然风光具有雄、奇、险、秀、幽等五大特色,其中黄石寨、金鞭溪被推介为国际黄金旅游线。本书重点介绍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国家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武陵新秀杨家界、百里画廊茅岩河等风景名胜区,26条游览线,总计240多个自然风光景区和人文景点,并为旅游者提供旅程设计、旅游交通、旅游食宿娱乐和旅游购物等实用资讯。本书内容丰富,照片精美,实用性强,是自助旅游的好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