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04200000002

第2章 茶叶(1)

1.茶叶命名

我国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品种适制性广,有的品种适制一种茶类,有的品种适制两三种以上的茶类。一种茶叶必须要有一个名称为标志。命名与分类可以联系一起,如西湖龙井,前者是命名,后者是分类;又如白毫银针,前者是分类,后者是命名。

茶叶命名通常都带有描述性的。

根据形容形状命名,如毛尖、瓜片、雀舌等。

根据地名命名,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

根据采摘时期不同而命名,如云南的春尖,安溪的秋香、冬片等。

根据制茶技术不同而命名,如炒青、烘青、蒸青茶等。

根据茶树不同而命名的,如乌龙、水仙、毛蟹等。

2.茶叶分类

茶树的品种在中国有350多种,可生产出1500种的茶叶;原则上,任何一种茶树摘下来的鲜叶,都可以经由不同的制造方式,制成任何一样茶叶成品。从茶树摘取其嫩叶,依制造方法的不同,给予不同的种类和名称。而影响其名称不同的关键即是“发酵”。随着发酵程度的不同,茶叶会从原来的碧绿色逐渐转红;发酵过程越多,颜色越红;而香气也会因发酵的多寡,从叶香变为花香、熟果香,甚至是麦芽糖香。

茶叶依制法不同可分为:

(1)未发酵茶:在晴天采茶,让茶叶在日光下萎凋后,以蒸气或焙炒杀死酵素;或在121℃炭火下加热,使其失去活性而无法发酵。处理过后的茶即在93℃的温度下进行干燥。其泡出来的茶汤是碧绿或绿中带黄色,具有新鲜蔬菜般的香气,如绿茶、龙井、碧螺春等。

(2)半发酵茶:市面上统称乌龙茶,其中又依发酵程度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茶类。分为15-30%发酵程度的轻发酵茶,如文山包种茶与清茶,以清香、茶色金黄为其特色;30-40%发酵程度的中发酵茶,如水仙、冻顶、龙泉,茶汤为褐色;50-70%发酵程度的重发酵茶,如铁观音、白毫乌龙,汤色呈橘红色、具有果香。此即制作过程中让茶叶自然萎凋、部分发酵,并于尚未达到完全发酵时,即焙炒加热至121℃,杀死氧化酵素后,再立即用炭火在低温中加热干燥而成。

(3)完全发酵茶:是经萎凋、揉捻等程序后,再利用茶叶中氧化酵素的作用,于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使其100%发酵后再焙炒制成;如红茶,其茶汤为朱红色,具有麦芽糖的香气。

(4)后发酵茶:茶叶制作完成后,再经历一次长时间自然发酵而成,如普洱茶。

绿茶因是将现摘取的鲜叶,即时通过高温杀青,将刚摘的茶叶摊凉后,投入220-300℃的炒锅中进行锅炒,破坏酶活性,抑制多酚类物质的氧化,所以其茶单宁、黄酮类、茶碱的含量皆比其他茶类来的高,维生素C含量也是最高的。研究报告中,对六大茶类的儿茶素含量的分析,一克绿茶中含儿茶素108.71毫克,及维生素C 2.5-3毫克以上;而每克红茶中的儿茶素含量则为3.70毫克,且因红茶是经较长发酵过程制成的完全发酵茶,所以氧化程度高,几乎完全不含有维生素C;由此可知发酵程度愈完全,其中某部分的营养素流失程度愈高。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因加工、加热的次数最少,所以保存的成分和新鲜茶叶接近。

3、名茶荟萃

(1)我国历史名茶

在我国数千年的用茶历史上,有过非常多的茶叶品种,从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来简单看看品种众多的名茶。

唐代:根据陆羽《茶经》等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名茶有50余种,如:紫笋茶、阳羡茶、霍山黄茶、蒙顶茶、昌明茶、茶萸茶、衡山茶、鸠坑茶、仙人掌茶等。这些大部分属蒸青团饼茶,少量是散茶。

宋代:据宋徽宗《大观茶论》等记载,宋代名茶约有90余种,如建安茶、谢源茶、五果茶、普洱茶、白云茶、花坞茶、龙井茶等。大部分仍以蒸青团饼茶为主体。

元代:据元马端陆《文献通考》等记载,元代名茶计有40余种,如头金茶、骨金茶、泥片茶、绿英茶、早春茶、大巴陵茶、雨前茶等。

明代:据明顾元庆《茶谱》记载,明代名茶计有50余种,如碧涧茶、薄片茶、白露茶、绿花茶、白芽茶等。

清代:清代名茶、除绿、黄、黑、白、红等品种外,还发展了新品种——乌龙茶,黄山毛峰茶、西湖龙井茶、青城山茶、贵定云雾茶、湄潭眉尖茶等。

(2)中国四大名茶

①西湖龙井

西湖龙井茶产在浙江省杭州西湖的群山之中,历史悠久。集中产地为杭州狮峰山、梅家坞、翁家山、云栖、虎跑、灵隐等地,章 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尤其春茶季节,细雨蒙蒙,溪涧常流。土壤深厚,多为沙质壤土。龙井茶区的茶树品种,芽叶柔嫩而细小,富含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优良品种,为龙井茶优良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条件。

龙井茶的采制技术相当讲究。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龙井茶采摘以早为贵,当地茶农常说:“早采三天是个宝,迟采三天变成草”。高级龙井茶向来就强调要早采,常以清明前采制的龙井茶品质最佳,称明前茶;谷雨前采制的品质次之,称雨前茶。另外,龙井茶的采摘十分强调细嫩和完整。只采一个嫩芽的称“莲心”;采一芽和一叶,叶看似旗,芽看似枪,称为:“旗枪”;采一芽和二叶初展的,叶形卷如雀舌,称为“雀舌”。通常制造1千克特级龙井茶,需要采摘7万~8万个细嫩芽叶,其采摘标准是完整的一芽一叶,芽长于叶,芽叶全长约1.5厘米。长期以来,习惯于按标准采大留小,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后期隔几天采一次,因此全年茶叶生产季节中要采摘30批左右,采摘次数之多是龙井茶所特有的。

采回来的鲜叶要在室内进行薄摊,厚度约为3厘米。经过8小时左右摊放后,叶子失去一部分水分,减重15%~20%,鲜叶含水量达70%左右为适度。这样做不但可以散发青草气,增进茶香,减少苦涩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鲜爽度。还可以使炒制的龙井茶外形光洁,色泽翠绿,不结团决,提高茶叶品质。

经过摊放的鲜叶需要进行筛分,分成大、中、小三档,分别进行炒制。不同档次的原料,采用不同锅温、不同手势来炒制,才能恰到好处。

高级龙井茶全凭用手在一口光滑的特制铁锅中,不断变换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势有抖、搭、捺、甩、抓、推、扣、压、磨等,号称“十大手法”。炒制是根据鲜叶大小;老嫩程度和锅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断变化手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练技艺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龙井茶。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热锅中操作,劳动强度甚大。

龙井茶的炒制分青锅、回潮和辉锅三道工序。

青锅:即杀青和初步造型的过程,当锅温达120℃左右时,涂抹少许油脂使锅面更光滑,投入约100克经摊放过的叶子,开始以抓、抖手势为主,散发一定的水分后,逐渐改用搭、压、抖、甩等手式进行初步造型,压力由轻而重,达到理直成条、压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千时即起铞,历时约12~15分钟。

起锅后进行薄摊回潮:摊凉后经筛分,筛底筛面茶分别进行辉锅,摊凉回潮时间一般为40~60分钟。

辉锅:目的是进一步整形和炒干,叶量约250克。锅温60~70℃,需要炒制20~25分钟,锅温掌握低、高、低过程。手势压力逐步加重,主要采用抓、扣、磨、压、推等手法。要领是手不离茶,茶不离锅。炒至茸毛脱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断,含水量达5%~6%为适度,即可起锅,摊凉后簸去****,筛去茶末即成。

西湖山区的龙井茶,由于产地生态条件和炒制技术的差别,历史上向有“狮”、“龙”、“云”、“虎”四个品类之别,狮字号为龙井村狮子峰一带所产,龙字号为龙井、翁家山一带所产,云字号为云栖、梅家坞一带所产,虎字号为虎跑、四眼井一带所产。后来,根据生产的发展和品种风格的实际差异性,调整分为“狮峰龙井”、“梅坞龙井”、“西湖龙井”三个品类。“狮币峰龙井”香气高锐而持久,滋味鲜醇,色泽略黄,素称“糙米色”。“梅坞龙井”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泽翠绿。“西湖龙井’’叶质肥嫩,但香味不及狮峰、梅坞所产。三个品类中以“狮峰龙井”品质最佳。

高级龙井茶的色泽翠绿,向来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而著称。品尝高级龙井茶时,一般用玻璃茶杯,85℃左右的开水进行冲泡。冲泡后芽叶一旗一枪,簇立在杯中交错相映,会看到芽叶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好似青兰初绽,翠竹争艳。龙井茶的特点是香郁味醇,没有浓烈之感,适合细品慢啜,要下一番工夫才能领略其香味特点。

②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吴江区太湖洞庭山,洞庭分东、西两山,洞庭东山是好似一个巨舟伸进太湖的半岛,洞庭西山是一个屹立在湖中的岛屿。两山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1 200~1 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汽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再加上质地疏松,非常适宜茶树生长。碧螺春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中外。据说是因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

洞庭碧螺春产区是我国著名的茶、果间作区。明代《茶解》中所说:“茶园不宜杂以恶木,唯桂、梅、辛夷、玉兰、玫瑰、苍松、翠竹之类与之间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阳”。意思就是说茶树和桃、李、杏、梅、柿;橘、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风,一片片浓阴如伞的果树,蔽覆霜雪,掩映秋阳。茶树、果树枝桠相连,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着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质。

碧螺春采制技艺高超。采摘有三大特点: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拣得净。每年春分前后开采,谷雨前后结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质最为名贵。通常采一芽一叶初展,芽长1.6~2厘米的原料,叶形卷如雀舌,称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级碧螺春约需采6.8万~14万颗芽头。采回的芽叶必须及时进行精心拣剔,这个过枉也是鲜叶摊放过程,可促使内含物轻度氧化,有利于品质的形成。一般要做到当天采摘,当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炒制的特点是:手不离茶,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起锅即成。主要工序为:杀青、揉捻、搓团显豪、烘干。

杀青:在平锅或斜锅内进行,当锅温190~200℃,投叶 500克左右,以抖为主,双手翻炒,做到捞净、抖散、杀匀、杀透、无红梗红叶、无烟焦叶,历时3~5分钟。

揉捻:锅温70~75℃,采用抖、炒、揉三种方法交替进行,边抖,边炒,边揉,随着茶叶水分的减少,条索逐渐形成。炒时手握茶叶松紧应适度。太松不利紧条,太紧茶汁溢出,易在锅面上结“锅巴”,产生烟焦味。当茶叶干度达六、七成干,时间约10分钟左右,继续降低锅温转入搓团显毫过程。历时12~15分钟左右。

搓团显毫:形成形状卷曲似螺、茸毫满披的关键过程就在这里。锅温50~60℃,边炒边用双手用力地将全部茶叶揉搓成数个小团,不时抖散,反复多次,搓至条形卷曲,茸毫显露,达八成千左右时,进入烘干过程。历时13~15分钟。

烘干:采用轻搓、轻炒手法,达到固定形状,继续显毫,蒸发水分的目的。当九成千左右时,起锅将茶叶摊放在桑皮纸上,连纸放在锅上文火烘至足干。锅温约30~40℃,足干叶含水量7%左右,历时6~8分钟。全程约40分钟左右。

碧螺春的品质优异,其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滋味鲜醇甘厚,汤色碧绿清澈,叶底嫩绿明亮。有“一嫩(芽叶)三鲜”(色、香、味)之称。当地茶农对碧螺春描述为:“铜丝条,螺旋形,浑身毛,花香果味,鲜爽生津。”

品尝高级碧螺春颇有情趣。品饮时,采用无色透呀的玻璃杯,先冲开水后下茶。当茶叶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时间“白云翻滚,雪花飞舞”,清香袭人。茶在杯中,观其形,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饮其味,头酌色淡、幽香、鲜雅;二酌翠绿、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贵如珍,宛如高级工艺品,不可多得。

③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金寨、霍山三县之毗邻山区和低山丘陵,分内山瓜片和外山瓜片两个产区。内山瓜片产地有金寨县的响洪甸、鲜花岭、龚店;六安县的黄涧河、双蜂、龙门冲、独山;霍山县的诸佛庵一带。外山瓜片产地有六安市的石板冲、石婆店、狮子岗、骆家庵一带。产量以六安最多,品质以金寨最优。瓜片原产地齐头山一带,旧时为六安管辖,现属金寨县。齐头山所产“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史料尚无考证,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子,遂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齐头山是大别山的余脉,海拔804米,位于大别山区的西北边缘。与江淮丘陵相连,几十里外就能看到她巍然屹立,如天然画屏。全山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翠,怪石峥嵘,溪流飞瀑,烟雾笼罩。六安瓜片产区位于大别山东北麓,属淮河流域,年平均温度15℃,年平均降水量1200-1300毫米,土壤多为黄棕壤,质地疏松,土层深厚,茶园多在山坡冲谷之中,生态环境优越。

六安瓜片的采制技术,与其他名茶不同。春茶于谷雨后开园,新梢已形成“开面”,采摘标准以对夹二、三叶和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采回后及时掰片,将嫩叶(未开面)、老叶(已开面)分离出来炒制瓜片。

六安瓜片炒制分生锅、“熟锅、毛火、小火、老火五个工序。

生锅与熟锅:炒茶锅口径约70厘米,呈30°倾斜,两锅相邻,一生一熟。生锅温度100℃左右,熟锅稍低,投叶量约100克,嫩片酌减,老叶稍增。鲜叶下锅后用竹丝帚或芦花帚翻炒1~2分钟,主要起杀青作用,炒至叶片变软时,将生锅叶扫入熟锅,整理条形,边炒边拍,使叶子逐渐成为片状,用力大小视鲜叶嫩度不同而异。嫩叶要提炒轻翻,帚把放松,以保色保形。炒老叶则帚把要带紧,以轻拍成片。炒至叶子基本定型,含水量20%左右时即可出锅,及时上烘。

毛火:用烘笼炭火,每笼投叶约1.5千克,烘顶温度100℃左右,烘到八、九成千即可。拣去****、漂叶、红筋、老叶后,将嫩片、老片混匀。

小火:最迟在毛火后一天进行,每笼投叶2.5~3千克,火温不宜太高,烘至接近足干即可。

老火:又叫拉老火,是最后一次烘焙,对形成特殊的色、香、味、形影响极大。要求火温高,火势猛。木炭要先排齐挤紧,烧旺烧匀。每笼投叶3~4千克,由二人抬烘笼在炭火上烘焙2~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边烘边翻。为充分利用炭火,可2~3只烘笼轮流上烘。热浪滚滚,人流不息,实为我国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每烘笼茶叶要烘翻五、六十次以上,烘笼拉来拉击,一个烘焙工一天要走十多公里。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即可下烘,趁热装入铁筒,分层踩紧,加盖后用焊锡封口贮藏。

同类推荐
  •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千年圣地:孔府孔庙孔林(文化之美)

    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集祭祀孔子及其后裔的府邸、庙宇和墓地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它气势雄伟壮丽,极具东方建筑色彩和格调;它以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丰富的文物珍藏、高超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于世。
  • 明清小说女性研究

    明清小说女性研究

    本书包括形象解读篇、文本研究篇、附篇等三大部分,具体有《略论明代文学中女性审美形象》、《晚清小说中的中国女豪杰形象解读》等文。
  • 中国人自画像

    中国人自画像

    本书介绍了关于中国之家庭、宗教与哲学、婚姻、离婚、妇女、书面语言等方面的中国传统文化。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感受红色格言

    感受红色格言

    红色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点在于红色。故此,要探究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就必须由红色谈起。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热门推荐
  • 你的世界等不到我的苍老

    你的世界等不到我的苍老

    我们还记得花花绿绿的日记本,但是,还记得花花绿绿的日记本里那些可爱的故事呢?那一幕幕可笑的、一次次伤心的、一篇篇滑稽的记忆呢?还会在你脑海里穿过吗?当你再次翻开你的日记本,着着自己可爱又稚嫩的字体,看着一件件让人发笑的事情,本以为自己看着会哭,但是没有想到多年之后打开,原来,那些都只是经历。
  • 重生之宠妻升级路

    重生之宠妻升级路

    风宁霜以为自己会这样一辈子凄凉下去,只是没想到某一天会重生。当重生后,碰上绝世好男人,她是抓住呢?还是抓住呢?还是抓住呢?
  • 鬼夫妻

    鬼夫妻

    张子良失忆之后,每天晚上都被师傅逼着穿寿衣睡在棺材里,问师傅为什么要这么做,师傅只是说‘在你的记忆恢复之前,你必须要睡在里面,否则你的性命不保!。张子良不信,但又不得不如此,一天张子良忘记了这么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 惊世鬼医三小姐

    惊世鬼医三小姐

    她,月若心,z国最顶尖的特工,她不但有着绝美的容貌,而且有着一手出神入化的医术,因此被好姐妹嫉妒并杀害。重生之后,她发誓再也不相信任何人,却在遇见他后,誓言不攻自破。他,冷亦寒,傲风国的冥王殿下,世人眼中的他霸气,杀伐果断,而在她的眼中,他霸道,腹黑。当她遇到他又将发生怎样的故事,且看她和他如何傲视苍穹。
  • 那些人事间

    那些人事间

    我后退,转身,离去,流泪,拔刀,向前,只为那些人事间。慢热,淡妆,会爽。
  • 佛说梵摩难国王经

    佛说梵摩难国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烹葵

    烹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苍穹曙光

    苍穹曙光

    不一样的系统流。不一样的玄幻故事。一剑杀四方,一刀霸天下。一阵封天地,一木救苍生。我欲破苍穹,谁人敢争锋。这天地已被黑暗笼罩,就让我带领你们打破这黑暗,带来黎明的曙光。
  • 视界

    视界

    宇宙中存在着许多个世界,而在每个世界里,都存在那么一些人,他(她)们有着各种超越常人的超能力,在跟自己最重要的人相遇和别离后,寻找着自己生存的意义。而现在,为了各自的未来,他们在同一个世界里相遇,一场争斗和动荡,从此开始
  • 天下永恒

    天下永恒

    他天生不祥,遭世人见而诛之。他本无害人心,却不得不走上复仇之路。从此,他为了生存,永远戴着伪装面具示人。他渴望亲情,却遥遥不可及,绝代佳人也因为他而死了。为何是不祥?他心中痛苦,绝望。活在世间举世皆敌,他感到无助,彷徨。为了生存,他步步为营,为了成为修士,他如履薄冰,远古秘闻,失落的传说,演绎出一曲惊险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