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依恭亲王的意思,我大清就剿灭不了区区一个洪秀全了?”贞儿见缝插针反问道。
当然不是,奕欣更加兴致高涨“我大清有兰贵人您这位福星庇佑,何愁反贼不灭?····兰贵人是紫微星下凡,只要贵人您略施法术,太平军必定立马俯首称臣,”奕欣说的时候是一副确信不疑的表情,实际上心里早乐开了花。紫微星下凡,这样的雕虫小技竟然也能蒙混过关。太后她年纪大了被骗也就算了,怎么连皇兄也这么迂腐。奕欣想到此事就觉得好笑,这是他回宫后听闻的最有趣的笑话。奕欣此时正笑容肆意地看着贞儿被他气得发白的脸。
两人言语中夹枪带棒,互不相让。一旁的王仕臣也察觉出两人的关系甚是微妙。
贞儿更加后悔实在不应该摆什么答谢的酒宴,先是请来个不知好歹的,后又招来个不受待见的。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添堵么。看来这两个人,以后还是躲得远远的才好。
2、
天京城外秦淮河通往长江的入口处,江水一夜之间变成了红色,水面上漂浮的尸体,不胜其数,其状惨绝人寰。消息传到京城后,清廷断定,太平军内部一定发生了内讧。
咸丰帝听到消息的时候,正和恭亲王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下棋。前方派来送密报的人刚退下,两人都心知肚明。奕欣先开口道“皇兄英明,看来太平军内已是分崩离析,我们瓦解太平军内部的计策看来已经奏效”
咸丰清瘦的脸上又露出久违的笑意,五官的轮廓更加立体分明。咸丰一边低头注视着棋盘一边漫不经心地说着“朕可不敢居这个功”又随手不紧不慢地补了一颗棋子,似乎故意在调奕欣的胃口。
“哦?难道想出这离间计的另有其人?”奕欣是个急性子,最受不了这故弄玄虚“皇兄你倒是快说”
咸丰抬头看看奕欣,笑容可掬“正是紫微星转世的兰贵人”
咸丰此言一出,奕欣先是一惊,愣在那里竟然忘记了走棋。随后才缓过神来接受了这个始料未及的现实。看来她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坚强。即便没有他,她也可以把自己从辛者库的牢笼中救出来,甚至可以运筹帷幄周旋于男人们的战场。即便没有了他,她也能够很好地在这宫中生活。奕欣不知道为何想到这些,心中会有种淡淡的失落感。
咸丰随后又仔细地向奕欣道出事情的原委。
“这两年天王洪秀全一直深居简出,军政事务全都由东王杨秀清主持。杨秀清权威日盛,人也变得居功自傲起来,尤其大破江南江北大营后气焰更胜,对韦昌辉、石达开等以前一起打江山的老兄弟也颐指气使,甚至连天王洪秀全也不放在眼里,许多人早就对他不满。
清军便瞅准时机,在天京城内四处散发写有“四海之内有东王”的标语,并传播东王将取天王代之的谣言,弄得城内人心惶惶。
洪秀全对杨秀清早有芥蒂,以为此事是杨秀清为夺权造势,更促成了两人的矛盾。洪秀全连夜召回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回天京护驾。韦昌辉的亲哥哥就是死在杨秀清的手中,因此早就对杨秀清怀恨在心,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才会隐忍不发。回到天京后,韦昌辉打着“奉诏讨贼”的旗帜直接杀奔东王府。由于是深夜,东王府的人措手不及,杨秀清及王府上下几百号人全部被杀。
洪秀全听闻后,担心这会又是第二个心狠手辣的“杨秀清”,一方面又不想此事声张出去,有损自己的天王形象。便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韦昌辉既得不到天王的支持,又担心杨秀清的余党会报复,于是就展开杀戒,将杨秀清余党全部绞杀。一时间,天京城内可谓血雨腥风,杨秀清余党的尸首遍布大街小巷,惨不忍睹。
翼王石达开惊闻此变,急速赶回天京,本想劝说韦昌辉住手,可杀红眼的韦昌辉,竟以为石达开是来和他夺权。于是又想杀了石达开。
石达开知道韦昌辉心胸狭窄,料知韦昌辉可能会在夜里有所行动,便连夜离开天京。韦昌辉的暴行引起了其它各王的共愤,在洪秀全的支持下,将韦昌辉活捉并五马分尸,同党燕王秦日纲也被斩首。
自此,太平天国东南西北翼各王,四王已被除去,只剩下个翼王石达开。而这个仅剩下的可用之人,也因为洪秀全的井绳之忌,被悬之高阁,冷藏虚置了”
咸丰说罢,不由得感叹道“是兰贵人为朕出的法子,命人在天京城内散播“四海之内皆东王”的传单,才引起之后的各王火拼····”咸丰帝说到此时,语气逐渐放缓,对兰贵人赞叹之余,似乎也心生一丝忌惮。
3、
清廷招辅太平军的诏书已经送到洪秀全的天王府。洪秀全立刻招来洪仁轩等人商议,是否应该归顺朝廷。
洪天王自从发妻去世后,便深居府中,潜心于研究宗教法术,早就无心恋战。洪秀全将诏书递给众人过目后便道“数月来我军元气大伤,已经不能和过去同日而语。如今清廷送来招安的诏书,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干王洪仁轩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眼下北伐军虽然已经全军覆没,但西征军的形势还不错。而东南沿海一带,又遭洋人屡次进犯,清军已经忙的无暇顾及我们。我军也正可以趁此时机休养生息,再从长计议。况且历来朝廷招安都是缓兵之计,就算我们愿意归顺,最后仍免不了一死。当年梁山好汉归顺宋朝后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还请天王三思啊!”
一番言辞激烈的争议过后,赞成与反对者各占了一半。最后有人提议,以苛刻条件相挟,如果清廷能够接受太平军开出的有利条件,便答应归顺。
咸丰决定三日后派恭亲王奕欣为钦差大臣,前往天京与太平军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