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02200000019

第19章 古代建筑(4)

青城因水烟而繁盛,因水烟而没落,可以说是“成于水烟,败于水烟”。青城浓缩了兰州水烟栽种加工史。民间传说,青城水烟始于明初,一户姓周的大户人家随肃王从甘州迁兰州,选中了青城定居,开始栽种烟叶。史料记载,兰州水烟兴起于明末清初,盛于光绪年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以“丝、香、味”三绝闻名全国,素有“兰州水烟天下无”之誉。水烟具有避疫、消食、杀虫、解闷的作用,能提神顺气,消瘴解烦,预防虫、蛇咬伤,对居住在阴湿山区和瘴气弥漫、地气潮湿地区的人,特别是长年下水耕作的农民和下河海捕鱼的渔民十分有益,被视为“神药”。

民间传说中,兰州水烟的引入与诸葛亮密切相关。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征讨南蛮,深入南方不毛之地,瘴气不时伤害将士,隐士孟节说“薤叶云香草”,含一片可除瘴疠。故而兰州的水烟业都将诸葛亮视为始祖,号称“云香事业”。青城人在明末清初引进水烟制作工艺,到康熙年间,青城人的水烟已经形成品牌,一个大型的货物集散码头逐渐形成,运往包头、广东、福建等地,行销全国各地。清朝光绪年间,兰州水烟达到了极盛,据说有140多家商号。青城成为方圆几百里的商贸中心,驼队、车队、马帮,尤其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成为水烟运输的主力。青城有大的商号作坊70多家,从业人员3000余人。

水烟品种也由黄烟种,增加到了麻烟、棉烟等多个品种,销售区域遍及全国各地,最为出名的品种则是“广东红”。

人们在做工和配料上研究,逐渐形成了宏字、泰字、兴字、昌字等各自不同的品牌,到了十九世纪中叶,青城地产水烟中的“甘字、条字、蓉字”等品牌,在西南、东南沿海地区,甚至台湾都非常畅销。

随着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大量的洋烟进入中国市场,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纸烟”,同水烟相比,纸烟简单方便,易于携带,水烟业逐渐开始走下坡路。20世纪50年代,铁路通车了,汽车多了起来,青城这个水旱码头就逐渐失去了它昔日的辉煌。

高氏祠堂:清代祠堂的缩影

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民风古朴,是甘肃省历史文化名镇。这里虽是乡村但人们谈吐文雅、彬彬有礼、乐善好施、轻财好客。虽商贾云集而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明朝初期,朱元璋的第十四个儿子被封为肃王,他带领大批护卫、仪仗队以及其他的部属,来到了甘肃。青城许多家族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甘肃的,他们在此逐渐形成了以家族为核心的宗族文化,如今保存完好的青城高氏祠堂,给我们展示了青城地区浓厚的宗族文化。

青城高氏来自于山东渤海村,当初兄弟三人随肃王来到甘肃,先是居住在陇西,后移居兰州庙滩子。在战争中二弟、三弟为国捐躯后封护旗将军。后来举家迁之青城城河村。高氏后人在1785年修建的高家祠堂保存至今。

高家祠堂是高姓祭祀先祖的场所,始建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年),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殿堂、廊坊20多间,是一处典型的明清建筑。一进大门便是视野开阔的大厅,迎面就是祭祀祖先的厅堂。过厅中悬挂着咸丰皇帝赐予进士高鸿儒的匾额,白底黑字上书“进士”二字。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造型独特别致,气势宏伟庄严,院中一株百年古柏巍然屹立,使整个祠堂更显古朴典雅。一副“源宗渤海家声远;春满青城雨露新”的对联,道出了整个家族的历史。2003年,该祠堂被列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城地区的张家祖籍南京,兄弟俩人跟随肃王来到甘肃,一人留在甘州,一人移居兰州。有两副对联说的就是这段历史“凤阳三迁戍条堡,龙沟六世发金城”;“随洪武保肃王功绩永留史册,怀壮志戍边疆声名久著金城”。

可见,青城保留下来的家族文化和中国传统的忠孝节义思想一脉相承。

甘肃贡院的兴衰

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永久地封存在了西关十字临夏路这条老街上。

许多人曾经到兰大二院内探访过一个大院,它的北面是一个大殿,里面住着三四户人家。两侧是走廊和厢房。院子极空旷,几株大树,长势极旺。如今这里的一切早已被拆除了。这就是甘肃贡院旧址。甘肃贡院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由陕甘总督左宗棠主持修建。至公堂的门上方悬挂着一个大匾,上面写着“至公堂”,门两侧悬左宗棠撰书楹联:“共赏万馀卷奇文,远撷紫芝,近搴朱草;重寻五十年旧事,一攀丹桂,三趁黄槐。”上联写批阅试卷,选拔人才(紫芝、朱草),不使人才埋没。下联左宗棠回顾自己的科举道路的坎坷不平:“一攀丹桂”写他参加一次乡试中了举;“三趁黄槐”,说他会试三次都名落孙山。今天,兰大二院内至公堂大匾上左宗棠的题款依然清晰可见。

甘肃贡院落成之前,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学子们要想参加乡试必须长途跋涉,到陕西三原陕甘学政驻地进行考试,由于交通不便,仅到达考场,就要花费三四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不仅路途花费大,而且常常被雨雪所阻,一些考生没有到达考场就已病卧途中了。一般情况抵陕考试不到3000人,而甘肃籍(包括宁夏、青海两省)学子最多不过600人。

左宗棠担任陕甘总督后,1875年上《奏请甘肃分闱疏》后,清政府同意陕甘分试。当时,全省各界踊跃捐助很快就筹集到了51万两白银,修建起了这座贡院。

据《甘肃新通志》记载,甘肃贡院坐东向西,占地长140丈,宽90丈,外筑高墙内建号舍等考试办公用房。此院规模宏大,建筑壮观,一次可以容纳4000名考生考试。贡院正门左右设有点名厅和搜拣厅,考生们通过点名检查之后,穿过三门和龙门,就是明远楼,楼前面是闱墙,墙上开有两个门,分别为南文场门和北文场门,进去就是号房。明远楼后面有一个水池,上面有一座桥,过桥之后就是观成堂,对读所、弥封所、誊录所等考试的主要机构就设在这里。观成堂后面是衡鉴堂,最后是至公堂。今天人们在兰大二院里面看到的至公堂是甘肃贡院仅存的建筑,明远楼后来被刘尔迁往五泉山。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科举考试的一些规程,考生将试卷答完后,先要交到受卷所,然后由专门的人誊录,再由专门的人对读看看誊录的是否正确,然后再密封起来,交由考官审阅。

甘肃贡院落成之后,左宗棠亲自主持了第一次考试,参加人数甚多,盛况空前,这是自康熙五年陕甘分治之后,209年来在甘肃举行的第一次乡试,3000人参加了考试,当年的第一名就是素有“陇上铁汉”之称的安维峻。

安维峻一生清廉,不阿权贵。1894年12月他上《请诛李鸿章疏》,其忧国忧民之心、激昂慷慨之情为天下关注,“陇上铁汉”即出于此。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后,昔日热闹的贡院沉寂了。从光绪六年(1880年)甘肃贡院落成至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共选取了646名举人赴京会试,考中进士116名。其中著名进士除安维峻外,尚有编纂《重修皋兰县志》的张国常、求古书院山长天水刘光祖、重修五泉山的刘尔炘、兴办实业的河州邓隆等。

从隋代实施科举制后漫长的1300多年间,甘肃出的武将多,文人少。从汉代的赵充国、李广到清代的张勇、王进宝,在历史上姓名著录的甘肃将领多达千余人,但是甘肃进士却没有多少。据《甘肃全省新通志》、《甘肃通志稿》和《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自唐代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1300年间,甘肃考中进士者总计775人。文进士中,唐18人,五代2人,宋38人,金7人,元11人,明218人,清348人。清代进士又有武进士133人;明清考中举人者总计4777人,武举人1707人。

1914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将他在甘肃的亲信、时任甘肃总督的张广建封为“子爵”。于是,张广建打着修建甘肃机器局的旗号,为他修建了一座“子爵府”。老百姓称之为张大帅官邸。1917年,这里变成了甘肃制造局所在地,开始大规模生产各种枪弹、炸弹、炸药,同时进行军械修配。

1946年8月1日,国立甘肃学院同西北医学院兰州部合并为“国立兰州大学”,也是以此为校址的,解放后此地就成了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5年,改名为兰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从甘肃贡院到机器制造局,从机器制造局再到甘肃化工机械厂,从兰州大学到兰医二院门诊,洋务运动、平定阿古柏叛军、建立新军、袁世凯复辟、雷马事件、兰州事变、日本人轰炸兰州等等的事件中,我们都能从这里看到它们的踪迹。往日人声鼎沸的甘肃贡院现在只剩下了至公堂等两座建筑了。

同类推荐
  • 荡气回肠的90个历史故事

    荡气回肠的90个历史故事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灿烂,足以让华夏大地的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受到无比的骄傲和由衷的自豪。本书只是记录了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中的点点滴滴,不过,凡著名故事各有体现:战场、商场、官场、名利场均有涉及;奇事、奇情、奇计。奇谋无不包容。看过此书,人们不仅会对中国历史的变迁有所了解,而且亦能对其中的是非成败有所认识。既可供读者研究前人丰富的文化遗产,开启智慧增长才干,亦可供读者随意浏览,平添乐趣。《荡气回肠的90个历史故事》一书,记载了众多中国历史上有趣的故事。读本书可以使我们记住历史,并从悠久的历史中得到人生的启迪。
  • 乞记

    乞记

    乞求生计,诸般艰辛,求天,求人,求己,冷暖自知
  • 三国之吕小布

    三国之吕小布

    “如果回到三国,我一定要让吕布成为中原霸主!”“我不信。”“你是在挑战我吗?我接受你的挑战!”当梦想成真,赌约依旧,21世纪的吕小布真的重回汉末乱世,他真的能够让这个被唾骂了千年的三姓家奴,重振雄风吗?
  • 唐魂大唐名相房玄龄

    唐魂大唐名相房玄龄

    隋亡唐兴,风云乱世。烽烟四起于边塞,群雄逐鹿在中原。京洛名士、山东才子房玄龄因砰击隋炀帝祸国殃民,上书获罪,虽得到即将和亲的皇家公主与奇遇元宵夜的巾帼女杰仗义相救,仍不免罢官出京,连遭迫害。在巅簸流离中,妻子失散被瓦岗劫持,善良店嫂曾多情挽留,占山好汉欲拥载为王,和亲女官患难生情,边塞胡将心长义重…..坎坷磨砺数不胜数,情缘纠结咋理更乱。历经千锤百炼的房玄龄,始终坚持对正义公平的向往追求,认真恪守大爱真诚的人生操守,廉洁奉公举贤任能的仕宦道德,在改朝换代一统大唐,兵变玄武粉碎腐恶,革故鼎新推行新政,平息内乱边患富国强兵,建言立策和睦外邻等方面,展现了治世能臣的名相风采和大唐一代先辈前贤流芳千古、阳光独特的精神灵魂。
  • 混在三国当军师

    混在三国当军师

    赵二一睁眼发现自己到了张飞家的桃园里,刘关张正在他面前结拜。穿越了?怎么办?我对三国历史的了解很模糊啊……摸摸怀里,还好有本兵书可用。
热门推荐
  • 多谢你爱我

    多谢你爱我

    如果时光是一个飞速旋转的风车,那人们一定是他的阻碍,就像摩擦产生阻力,明明疾行的车辆,也会受到它的羁绊。而我,就如化学方程式里的二氧化碳那般,让人感到失望,茫茫人海中谁是我的氢氧化钙?
  • 星火大道

    星火大道

    白云无边,清风长眠。广袤的位面,一个人,一杆枪,九天鼎,十二星耀,天显神通。(一天3-10更,不定时更新。)
  • 中国金融论丛2009

    中国金融论丛2009

    本书由综合经济篇、银行管理篇、信托发展篇、征信建设篇、财政税收篇、证券市场篇六部分组成,收录《建立完善农村金融体系长效机制》、《公益信托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等文章。
  • 知己佳人

    知己佳人

    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友情?现代的爱情真的需要房、车和存款这些硬件条件么?所有答案,尽在《一个知己,一个佳人》这部小说当中!且看一个乐天幽默却又一无所有的教师,一个性格火爆如男人一样的红颜知己,一个温柔婉约善解人意的学妹发生的一连串浪漫,温馨,感动的故事!作者qq:798889009,有问题的朋友可以添加交流!!!
  • 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

    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橄榄成渣

    橄榄成渣

    本书是高军(豆瓣网名“风行水上”)继《世间的盐》之后又一绘饰世事百态的随笔集,延续其一贯的极富趣味、极见人情的写作风格。全书分为五辑:人入中年,经历渐多,世事的悲欢离合,眼看既多,心灵亦丰富通达,将这些酸甜苦辣滋味一一写来,而有厚道的个性与谐趣的智慧打底,有厚度,有温度,是中年人通达的心与孩子天真的眼合在一起,是为《橄榄成渣》《在人间》;以行云流水、如风如雾的文字想象古来故事,写来泼灵精怪,有《聊斋》遗韵,是为《异谭》;记皖南生活,江南风物,其语淡而其味长,有周汪风流,是为《风物绘》;读书有间,成小小短章,为《一握砂》。
  • 父与子

    父与子

    本书是屠格涅夫最伟大的一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创作生涯的最高峰。这部小说反映的主题是父辈与子辈之间的冲突。主人公巴扎罗夫代表的是激进的平民知识分子,而巴威尔和尼古拉则代表的是保守的自由主义贵族。两代人之间就如何对待贵族文化遗产、艺术与科学,人的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社会与教育,个人的社会责任等问题各抒己见,他们之间的分歧和对立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死后,还会背上“窃国大盗”的帽子。他一生处心积虑,就为了把任何事情做得圆滑灵通,没想到天不遂人愿,他终究还是做了反面人物。客观地回顾袁世凯一生,我们会发现,他既不是一个愚蠢的人,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相反,他是一个能力特别强,手段特别灵活的人。袁世凯一生历经大风大浪,总能像变色龙一样随时随地揣摩和适应着环境和潮流,为的是总站在正确的一边,他的站队艺术和应变心机很值得借鉴。畅销书作家姚尧将为读者揭秘袁世凯的发迹之路。
  • 幸福恰恰

    幸福恰恰

    【古小雅】我需要很多很多的爱,来填补我的寂寞…【李霆】如果可以简单的相爱,多好。【方正】我不要柏拉图的爱情,要爱就给我全部.!【王磊】多年后的重逢,我心依旧。遇上你,是命,幸与不幸,始终会来...---------------------------【微微的话】感谢所有对微微不离不弃的亲。《幸福恰恰》已更名《爱在尘埃堆积的角落》,出版上市。-----------------------------------------------新书《如云美眷》已上传,敬请期待。
  • 金星登陆战

    金星登陆战

    幻想机甲战记小前传。突然接到加入金星战役的我,决定把这作为一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