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4500000026

第26章 《周礼》成书于汉初(4)

雕版印刷始于唐代,然所雕不过佛经、历书之类。据《五代会要》,雕版印行经籍,始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刻九经印版,“敕:令国子监集博士儒徒,将西京石经本,各以所业本经句度抄写注出···各部随帙印板,广颁天下。如诸色人要写经书,并须依所印敕本,不得更使杂本交错”。足见唐石经为后世一切雕版经籍之祖本,严可均称之为“古本之终,今本之祖”,此天地间经本最完最旧者”。丁溶亦云,后世版本,“句皆石经之句,字皆石经之字,读经而不读石经,饮水而忘其源”,。二氏所言,堪为清人通识之语,故凡校群经者,无不首先取正于石经,而《仪礼》得益于石经者,远胜于诸经。若张尔岐《仪礼监本正误》,以石经正监本讹误及经文误细书、注文误大字混入经文等,几达二百处。再若彭元瑞《石经考文提要》,以石经正群经文字,《仪礼》所得最多,约一百六十字。又若严可均《唐石经校文》,以石经参正《仪礼》者,多至三百五十二件。石经于《仪礼》校勘之价值,不难想见。

顾炎武为石经之功臣,亦为《仪礼》之功臣。清人校《仪礼》,于起步时即能高出前人一筹,皆因顾氏睿识。然清人未满足于此,由文本之对勘拓展为石经史、摹本、正俗字体等之研究,由此发现石经本身诸多问题,使校勘再入深层,成绩亦远超顾氏。嘉庆丁巳年(1979年),严可均校读石本及《五经文字》、《九经字样》,历时八月之久,,随读随校,凡石经之磨改者、旁增者、与今本互异者,皆录出”,而知石本屡经改动,字体亦不一。严氏稽诸《旧唐书》、《册府元龟》等文献,考定石经文字杂出四人之手:先由郑覃等勘定勒石之本;开雕后,再由覆定五经字体官唐玄度校改;其后,文宗命韩泉充详定官,详校经文;至僖宗乾符年间(874-879),又经张自牧重加勘定。严氏又验诸石本,磨改之迹,历历在目:

有未刻之前旷格、挤格以改者,盖郑覃校定;有随刻随改及磨改字迹文谊并佳者,盖唐玄度覆定;有文谊两通而字迹稍拙者,盖韩泉详定。若初刻谊长而磨改谬戾,字迹又下下者,及未磨而遽改者,谛视之,竟与《五经文字》末署名及勘定处如出一手,盖乾符中张自牧勘定。

另据朱彝尊等研究,其后石经又经两次补刻。其一,石经原立于长安城务本坊内,唐天祐元年(904年),韩建筑造新城时,“六经石本,委弃于野”。至五代朱梁时,刘守长安城,采幕吏尹玉羽之建议,移石经于城内唐尚书省之西隅。因石经残泐颇多,故朱梁曾加重刻。其二,明嘉靖乙卯年(1555年),关中大地震,石经复多断损。万历戊子年(1588年),陕西学官叶时荣、薛继愚及生员王尧惠等,按旧文集其缺字,别刻小字于石,立于碑旁。

又经冯登府等研究,清人所据石经摹本,为剪裁割裂之“装璜本”,大失旧貌。唐石经总有一百一十四石,正反为二百二十八面,碑石高峻,篇幅浩繁,不易省览,故有摹本行世。嘉靖乙卯年(1555年)前之摹本,尚存石本旧貌,然已绝迹。清代所行之“装璜本”,乃裱匠取村塾中九经本,按照前后,将王尧惠之补字尽行嵌入,装合辐辏,若一手拓出者。王氏补字,谬误极多,本别刻于小石,尚无妨经义,现尽数嵌入,则经文淆乱,欺蒙世人。顾炎武虽首倡石经研究,然对石经之评价甚平平,顾氏初读《旧唐书·文宗纪》,见刘评石经云“芜累甚矣”,颇不以为然,“及得其本而详校之,乃知经中之谬戾非一,刘之言不诬也”,石经之文字,“不无驳”。顾氏进而历数《仪礼》石经之讹。然顾氏所据之本,实为“装璜本”,所指讹字,多为王尧惠所补之字,石经原本并不误,陈鳣讥顾氏“受王尧惠之欺,是虽校犹不校也”,不为无端。

上述发现,使清人得以将各色磨改补刻之文字从石经原刻中逐一离析,再区分为不同等次,于《仪礼》校勘甚有助矣。此仅以阮元《仪礼石经校勘记》为例,略作申述。乾隆中,阮元任石经校勘官,为校《仪礼》上石,曾对唐石经磨改补刻之迹详加考察,一一记录,再行校雠,创获颇丰。如《士昏礼》,全篇“成”字皆缺末笔,此朱梁避太祖父诚之讳,阮元推定“此卷全为朱梁重刻”。又有某段为朱梁重刻者,如《燕礼》“阍人为大烛”句,石经无“大”字,据郑注、贾疏则当有之,阮元按:“此段经乃朱梁重刻。别行皆十字,此行独九字,明脱‘大’字无疑。”可知此“大”字为朱梁补刻时所脱漏。又如《丧服经传》之篇题,诸本多作“丧服”,无“经传”二字。究以何者为是,似难断言。阮元按:“石经开成初刻、《释文》皆作‘丧服经传’。石经乾符重修改刻,删‘经传’二字,诸本沿之。又按,乾符年间磨去‘经传’二字,今石经拓本痕迹显然可辨,彼徒因小题‘子夏传’三字与大题重复故耳。”阮氏据石本磨改之迹论定篇名当做《丧服经传》,作“丧服”者,乃乾符改刻时为避免大小题重出“传”字而删改,洵为不易之论。又阮氏辨明人补字之误者,如《既夕礼》“摈者出请”,补字石本无“出”字而有“须”字。阮曰:“石经每行十字,此虽残阙,而‘摈者出请’四字尚存可辨。明人补字,脱一‘出’字,重衍一‘须’字。”至确。《乡饮酒礼》“胜者先升升堂少右”句,补字石本及明监本均不叠,升”字。阮曰:“唐石经此处虽残阙无字,然以每行十字计之,亦当叠‘升’字。今明人补字,此行九字,沿监本脱‘升’字之讹。由上引诸例可知,凡磨改、重刻、补刻处,每每易误。清人明识于此,留意于斯,再审以字体、行格,屡收奇效,致讹之由,无可隐遁。

清人校勘《仪礼》,力辨非石经原刻之文字,已如上述。于石经原刻,亦不盲目遵从,必考而后信。清人所考校之原刻之误有附录一《论清人仪礼校勘之特色二:一为讹刻,二为正俗字不辨。讹刻者如,《有司》“答拜受爵尸降筵”句,“爵尸”,石经作“尸爵”。然揆诸上下文义,此处主妇答拜所受之爵绝非尸爵,而是主人之爵。尸降筵为受主妇爵,即受于主人之爵,足见石经误倒其文,当乙正。又此篇“主妇受爵酌献二佐食”句,“主妇”,石经作“主人”。然细审经义,此节所述乃主妇亚献,若从石经作“主人”,则暌违不通,当正之。又如石经之“本”字,均作。检《说文》,二者非一字。前者从木一,训根;后者从大十,音皋,训进。诸如此类,清人悉校正之。

正俗字不辨者,石经亦时有所见。隋唐时流行俗字,《仪礼》上石前后,郑覃、唐玄度等不能逐一辨正,故多有掺入正文者。后世版本或改俗从正,或改正从俗,绝少论证,但凭感觉而已。清代文字学勃兴,故学者能正本清源,明辨正俗。如《仪礼》习见之,宾字,石经及诸本皆作”,汉石经《大射仪》亦如是作,似无异说。然检《说文》,知此当以,宾”字为正。再如“宿”字,唐石经及诸本皆从佰作宿,然《说文》从,是为正字,从佰之宿为俗字。诸如此类,清人悉校从正。

石经研究,在清代已成专门之学,成就斐然。其结果,使石经得到科学之整理,使之在校勘中之作用更为可靠。其间,以石经校经,又以经校石经,二者互动并进,使经文返正,礼义复明。

二,广求善本与精校熟雠

校勘之役,以广搜异本、精择底本为首务,得善本者则可事半功倍。清人深谙此道,版本意识极强,有顾千里之语为证:

或问居士曰;“汲古毛氏刻十三经,凡十数年而始成,而居士云;‘非善本也。’古馀先生合刻《仪礼注疏》,乃一大经而难读者,仅改岁而成,而居士云;‘本莫善矣,’何谓也?。”居士笑曰;“吾语汝乎?夫毛氏仍万历监刻而已,此其所以不能善也;古馀先生以--宋本易之,而精校焉,熟雠焉,此其所以善也。”

版本之重要若此。然《仪礼》校勘之难,正在久乏善本。

北宋经注与疏,原本别行,清人名之为单注本、单疏本。至南宋初,为省两读,始有萃刻注疏者。最早有两浙东路茶盐司本五经注疏,后有建州附释音本十一经注疏,前者即所谓八行本,后者即所谓十行本,均无《仪礼》。自王安石废罢《仪礼》,《仪礼》遂不为世人所重,宋人之,九经”不含《仪礼》,故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等皆不及于此经,其版刻之稀,当不难想见。

嘉靖初,李元阳巡按闽中,汇刻各经注疏,独缺《仪礼》,是为闽本。后陈凤梧于山东合刻《仪礼注疏》,以补其缺。万历十四年(1586年)北京国子监翻刻闽本十三经注疏,是为明北监本。明北监本,校勘不精,讹舛弥甚,且有不知而妄改者”,“至《仪礼》一经,脱误特甚”。崇祯中,常熟汲古阁毛氏又翻刻明北监本,是为毛本。毛本刻工虽精,然讹舛更盛,前引顾千里语已讥之。清初士大夫家藏者,北监、毛本而已。《仪礼》之乏善本,于十三经中独甚,张尔岐慨叹云:

《易》、《书》、《诗》、《春秋》、《论语》、《孟子》、《礼记》充满天下,固不容或误。《周礼》、《尔雅》、《三传》,人间犹多善本,即有误,亦易见。《仪礼》既不显用于世,所赖以不至坠地者,独此本(北监本——笔者)尚在学宫,顾不免脱误,至此。

张氏累年究心于《仪礼》,亦无善本可据,,闻有朱子《经传通解》,无从得其传本。坊刻《考注》、《解诂》之类,皆无所是正,且多谬误”,故张氏所据者,石经、监本而外,仅吴澄《仪礼考注》而已。于此可见清初《仪礼》版本之萧条。

清人寻访《仪礼》版本,不遗余力,所得亦丰。以嘉庆为界,可约略分为两段。嘉庆以前,所获以《仪礼》研究之宋元旧籍为主;嘉庆以后,始得宋椠《仪礼》单注、单疏善本。乾隆四年(1739年),清廷重雕《十三经注疏》。乾隆九年(1744年),于敏中编纂《天禄琳琅书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官修 《四库全书》。由此,内廷与民间大批宋元旧籍得以面世,南宋张淳《仪礼识误》、李如圭《仪礼集释》及《仪礼释宫》等,久佚于世,此时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可资参校者,多达十余种。主校本则有朱熹《仪礼《经传通解》、杨复《仪礼图》、李如圭《仪礼集释》、魏了翁《仪礼要义》、敖继公《仪礼集说》等。

朱熹、杨复、李如圭三氏之书,皆全录《仪礼》经文及郑氏注,节录贾疏。时当南宋,尚见古本,故远胜于闽、监、毛诸本。敖氏《仪礼集说》亦全载经注,且对于郑注,逐字研求,务畅其旨”,卷末各附文字正误及敖氏考辨,可与朱熹书参互校雠。魏氏《仪礼要义》久佚,复现人世,卢文弨曾手抚目睹,确是宋椠,为朱熹未及见者。此书分段录贾疏,可资乙正处甚多。

明刻本可道者,有陈凤梧所刻《仪礼注疏》。陈本为监、毛本所自出,讹脱自少。顾炎武据石经校出监本五处脱文,除《乡射礼》“士鹿中”下所脱注文外,陈本均不脱。金曰追据陈本校雠,亦每有所得。以《士昏礼》为例,,葅醢四豆”,葅字误,当从陈本作菹;“席于北牖下”,牖字误,当从陈本作墉;“命之辞曰”,辞为衍字,陈本不衍。杨守敬云:陈本与其后发现之严州本、徐氏本,取源自异,其足与严州、徐氏互证者,正复不少”。

乾隆一朝,颇有校雠《仪礼》者,除去乾隆四年(1739年)重雕《十三经注疏》外,又有沈廷芳《十三经注疏正字·仪礼》 、金曰追《仪礼经注疏正讹》、阮元《仪礼石经校勘记》、卢文弨《仪礼注疏详校》等。校勘者皆竭尽心力,参校本亦时有新出,使《仪礼》面貌一新。乾隆四年(1739年)本《仪礼注疏》,“尤极审正,一切字书,悉依正体,凡旧本之错误,多所改定”。卢氏之书,“凡经及注疏,一字一句之异同,必博加考定,归于至当”。金氏之书,王鸣盛赞曰:“而今而后,此经可以毫发无遗憾矣。”平心而论,上引诸书,均未能尽扫落叶,其根源在未见单注、单疏善本,所据诸本虽不无长处,然皆不足以为规范。卢文弨已有识于此:

《仪礼》一书,自宋以来相传之注疏已有讹错,如朱子《通解》、黄勉斋《通解续》、杨信斋《图》、魏华父《要义》所引,亦与今本大概相同。

卢说至确。笔者曾以《仪礼经传通解》与北监本《仪礼》比勘,同误处比比皆是:《士相见礼》“若尝为臣”,“尝”误作“常”;《乡饮酒礼》“司正升立于序端”,“序”误作“席”;《乡射礼》“宾与大夫坐反奠于其所”,脱“坐”字;《聘礼》“门外米禾皆二十车”,“二误作“一”;《大射仪》,大史在干侯之东北”,“史”误作“夫”;《燕礼》“烹于门外东方”,前脱“其牲狗也”四字,《仪礼经传通解》又将此四字误置“陈馔器”下之记文内;《丧服》“大夫去君埽其宗庙”“埽”误作“归”;《既夕》“众主人东即位”,脱“主”字;《特牲馈食礼》“出立于户西南面”,脱“户”字;《有司彻》“宰夫执荐以从”,“荐”误作“爵”;,受爵酌献侑侑拜受三献北面答拜”,此十四字误重。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卢氏以精于校雠而闻名,而卢校本不能成善本,无他,在底本不精。所可断言者,若不得能宋椠注、疏之善本,而仅据此类转录注疏之书,则《仪礼》校勘难有尽期。

嘉庆初,黄丕烈访得《仪礼疏》一部,已缺卷三二至三七,尚存卷一至三一,卷三八至五〇,共四十四卷。因首尾完具,知原本为五十卷,与清代通行之四十二卷本不同。此书不录经注,仅有贾公彦疏文,当即单疏本。有关《仪礼》单疏本之记载,始见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仪礼》五十卷”。其后,马端临《文献通考》、黄佐《南雍志·经籍志》所载亦同。马氏又记是书曰:“景德中官本《仪礼疏》···正经注语皆标起止,而疏文列其下。”,黄氏所得,亦注语皆标起止,卷数亦同。且每卷结衔曰:“唐朝散大夫行太学博士弘文馆学士臣贾公彦等撰。”书末列吕蒙正等十四人官衔,皆宋椠古式,故断此书为宋景德官本《仪礼疏》。

《仪礼》单疏本之发现,于《仪礼》校勘意义重大。其一,“订正自来用《经传通解》转改之失”。此前,校勘者无从得见贾疏原貌。因朱子《仪礼经传通解》多录贾疏,故据以转校疏文。然朱子书于贾疏,既非全录,又多润饰。贾疏謇涩,朱子为便于阅读计,曾细加爬梳,多有删削,或移易前后,或增成其义。不得视其为贾氏原疏。时单疏本未见,学者不察于此,遂以《仪礼经传通解》为附录一《论清人仪礼校勘之特色准的,刊正诸本,至有成笑柄者。如金曰追《仪礼经注疏正讹》,“专以朱子为正,忘贾疏前文之所有,而遽以后文为脱去,辄以《通解》补之”,久为学者诟病。今单疏本出,校勘者可径直就正,不《必再依傍《仪礼经传通解》。其二,单疏本均每节标有经注,某某字》至某某字”,即所谓起止语,此等文字犹存部分经注之旧,每每可确定校勘中之是非,而各本早已将其,刊落窜易殆尽”,故尤觉可贵。顾广圻以单疏本校通行本《仪礼注疏》,“凡正讹补脱,去衍乙错,无虑数千百处,神明焕然,为之改观”。此为顾炎武、张尔岐、卢文弨辈所不曾梦见者,黄丕烈称其为,于宋椠书籍中为奇中之奇、宝中之宝,莫与比伦者也”,并不为过。

数年后,黄丕烈又访得嘉定状元王敬铭旧藏《仪礼郑氏注》十七卷,每半页八行,行十七字,虽未记刊刻时地,然每卷末双行记经注字数,书末又总记经注字数,皆宋版旧式。张淳《仪礼识误》校语所引,有南宋严州本者十余条。顾广圻以此本与之对勘,,无一不合,其为严州本决然矣”。黄丕烈亦取二者详校,定为宋严州单注本,但为“忠甫未见未订之本”。

张淳(字忠甫)于乾道八年(1172年)校定《仪礼》时,参校本有北宋监本、京师巾箱本、杭州细字本及严州本四种。北宋监本乃沿用五代刻本,为宋刻祖本。细字本及巾箱本分别为北宋南北方之翻刻本。严州本系以巾箱本为底本翻刻者,虽晚在南宋,但经精校,讹脱反较监、杭、巾箱诸本为少,乃宋刻中之善本,其校勘价值,自不待赘言,是为清人首见之宋刻《仪礼》单注本,颇为校勘家推崇。

同类推荐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

    本书选取了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的精华,内容有:人格的力量、财产与人的关系、幸福是什么、人生痛苦论、生存的本质等。
  •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

    我们编译的这本《康德理想的道德与人性》一书中,其题材内容可以说是康德哲学思想的经典智慧。
  •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做一个孤独的散步者:跟黑格尔学人生哲学

    从不同的角度解读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剖析透彻,逻辑清晰,论证翔实,旨在采撷黑格尔哲学中关于人生探索的思想精粹。本书对黑格尔哲学思想的论述力求深入浅出,结合各种小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使得内容变得生动有趣,避免晦涩的理论灌输和道德说教,增强图书的吸引力和趣味性,让读者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有全面的了解,给读者以生活中的智慧和哲学上的启迪,让先贤的智慧成为照耀我们前行的灯光。
  • 跨越时空的对话

    跨越时空的对话

    没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社会的任何进步。李华平的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就是“批判一切”,“批判一切”就是“怀疑一切”。思想界要想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只有“怀疑一切”和“批判一切”。作者通过与27位已故名人的对话进行了严肃的学术探讨和理论思考,要想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进行对话,必须了解他们时代的背景、著作精华和社会评价,可以想见作者读书之广、思考之深。与其说这本书是作者与已故名人的思想交流,不如说这是作者以超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超越时空对话主题的自己的价值判断。“政治”和“思想”,在作者身上已经和“生命”高度融洽在一起了。
  •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方圆道:快意人生的美丽谎言

    本书主要讲述了人物的价值观、处理哲学,是很有教育意义的书籍。
热门推荐
  • 超世纪之审判者

    超世纪之审判者

    战争迷雾的开启,无家可归的他,为了活下去,为了理想,他毅然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当战争来临的时候,他将为谁而战!!
  • 九天混沌诀

    九天混沌诀

    前世耻辱,今世必报。修炼无上功法,九天之内唯我独尊。不论你是天骄!不论你是妖孽!还是何方神圣,挡我者必死!
  • 爱的思念

    爱的思念

    我为你的付出,你不知道.你也不需要知道.我思念的你,何时才能再见到tfboys一个遥不可攀的人,在我最美好的年华,遇见了你,一生注定就此不再平凡
  • 独孤子陵

    独孤子陵

    有一种寂寞,是无法描述的。因为它是源自灵魂深处的。子陵说:我的剑是杀人的剑,我的剑不是用来看的,他的剑是杀人的剑。踏着急匆匆的余辉,一条归家的路在大部分人眼里显得格外的亲切。可那个细长的影子丝毫没有升起过这个念头,在他的心里,只有一个字:剑。月光如水,人依旧。剑道之心不死,孤傲之心不死。他仍然是寂寞。子陵.一个不一样的人,在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他唯一的亲人被围杀.他立誓复仇.于是仗剑江湖.江湖第一大帮帮主曾他的评论《飞雪过处,寸草不生》。当他面临背叛与阴谋他该如何抉择?他忍受了别人所不不忍受的痛苦.孤独.于寂寞..他能否复仇,能否遇到自己得真爱..请关注...本书谢绝11.。。
  • 梦醒人散大明星追爱记

    梦醒人散大明星追爱记

    一个人,一场梦,人醒梦散一个人,一场梦,梦醒人散如果,只是一场梦,我永远都不想醒来。——梦——醒——人——散——“今生相错,来世,我一定会找到你。早一步,我就等你,绝对不会晚一步。之后,我们永远在一起……”他闭上眼。“那么,以恒,我今生等你,好吗?”她的泪滴在他的眉心。本作品与《爱你许下永恒》均为一人所写
  • 在与你相处的日子中成长

    在与你相处的日子中成长

    一个是傲娇的富家千金,一个是本分的山野小子,因为一段尘封的往事被紧密联系在一起,殊不知早已落入一场巨大的阴谋之中,更牵扯起发生于二十年前的一件悬案。
  • 无赖校草:你别迷恋

    无赖校草:你别迷恋

    在蓝樱街当着所有人的眼下吻了某女,但是这一切都是为了逃避父亲的命令,但这一次过后,某男就越来越迷恋他的吻了,‘你无耻,你流氓’某女大声哄到,‘我还有更加流氓的你要不要试一试?’‘你..........’
  • 永生乾坤录

    永生乾坤录

    “鼎内有乾坤,剑中藏永生。阴阳相聚时,天地归混沌。”自古流传下来的这几句话,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当消失多年的乾坤鼎,不知其踪的永生剑,重现于世时。天下又会掀起怎样的浩劫?是永生,还是灭亡..........
  • 影视精品导视

    影视精品导视

    任何教材都是关于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的认识会有不同的知识体现,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不同的知识追求。“影视精品导视”课程,是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影视类专业的基础课。
  • 蓝色凤信子

    蓝色凤信子

    全文以“我”第一人称写起。我喜欢上了自己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