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89200000014

第14章 从北京奥运看国学的普世精神(2)

看到这里,我心里蓦地一动,眼睛为之一亮。莫非这位李爱锐就是我一直钟爱的英国电影《火的战车》中的主角林德尔,只是过去这部奥斯卡名片中的主角一直以英语的译音林德尔(或者译为利迪尔)被人称呼的,早在前几年,我就从《中华读书报》刊登的文章中,知道了林德尔的具体事迹,在讲课时也经常向学生提起这位名人。但从未见到用李爱锐这样的中文姓名来称呼他的。但看了这些基本介绍,我大体上可以肯定这位李爱锐便是林德尔。如果是这位人物,那可真是这次天津之行的最大收获,而且又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收获。第二天回到家中,急急地上网一查,便查到这位人物,下面是李爱锐的有关简历:

1902年1月16日,李爱锐出生在天津马大夫医院。父母均为苏格兰人。李爱锐自幼富有体育天赋,在1924年7月9日,在巴黎第八届奥运会400米的决赛中,李爱锐以47秒6的成绩打破了男子400米的奥运会纪录和世界纪录。

1925年夏,李爱锐毅然告别体坛,放弃了在欧洲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回到了他的出生地———天津,开始了他近20年的教师生涯。李爱锐住在法租界里的伦敦布道区六号,在新学书院(今17中学旧址)任教。他到比较贫困的山东山村地区实习后通过了答辩,又到北京燕京大学学习一年中文,才登上了讲坛。

执教伊始,他年仅23岁,正处在运动的巅峰期,教学之余,他总是拿出一定的时间练习跑步。1934年3月27日,在英租界戈登道合众教堂,与加拿大籍女护士弗劳伦丝·麦肯齐(也译为佛罗伦斯·米肯西)结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爱锐等7名宣教士迁居英租界内几位英国卫理公会教友家中。1943年3月,日本军国主义决定把在天津的20余名敌对国的侨民,分批囚禁到山东省潍县第二中学的一个集中营里,作为人质。李爱锐也被列在首批遣送人员的名单内。30日晚上7点半,1500名人质全体集合,日军守卫逐一检查他们的行李。两小时后,他们提着行李步履蹒跚地走到火车站,晚间11点40分,汽笛一声长鸣,火车缓缓启动,他们的一些中国朋友,列队在两旁目送他们远行,就像人们常在今天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电影中见到纳粹军队在火车站上押送着犹太人一样,人们无法知道等待那些被押送者的是什么样的命运安排。这是极为凄惨的一幕,就像中国古代诗歌哀吟的那样,悲莫悲兮生离别。

在三年艰难而黑暗的囚禁生活中,李爱锐从未屈服于日军的折磨。他伸张正义,幽默乐观。他是营区里康乐小组的主席,为所有的青年人安排各种活动,他热爱生命的热情和活力,使大家适应了那段苦难的日子。他帮助难友,挺起胸膛,同饥寒及恐惧、失望等悲观情绪作斗争。他如一盏明灯给集中营带来了希望。

李爱锐在日本集中营最后的日子里,曾经写过一首诗,表述了他对人生的感慨———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虽然都像是站在同一条跑道上,但每个人所做的事又是不同的,因此,生命的意义也便有所不同。

1945年2月21日傍晚9点20分,李爱锐终因患脑瘤在潍县集中营去世。直到战后,英国人才获悉这一消息。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对李爱锐的纪念活动从未停止过。1988年,一批中外友好人士聚集山东潍坊,为在那里建立的埃里克·李爱锐墓地纪念碑举行揭幕仪式。这块碑石是用他家乡苏格兰马尔岛的花岗石制成的,镌刻有中英两种文字的碑文,正面是:“他们应可振翅高飞,为展翼的雄鹰;他们应可竞跑向前,永远不言疲累。”背面则记载了李爱锐辉煌而短暂的一生。

半个多世纪以后,李爱锐奥运夺魁的故事在英国被改编成电影,名为《火的战车》,荣获奥斯卡四项金奖,制片人和导演为国际著名的戴维·朴特南。李爱锐因这部电影更是为世人知晓和感动。遗憾的是,编导对于李爱锐在中国的经历不熟悉,没有加以表现,落笔最多的还是他在英国的故事,而且将爱丁堡大学改成剑桥大学。但是李爱锐的真实经历毕竟胜过电影的演绎,这些才是最为真实感人的。

我经常想,如果没有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热爱,没有对于中国人民的爱心,没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李爱锐不可能在当时中国的悲欢离合中,真诚地帮助中国人民,投身中国人民的抵抗运动,迸发出他生活中最璀璨的火花,成为一名融汇中西文化的名人,将他的奥运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进一步可以追问的是,是什么使他将自己的精神人格和生活经历与中国人民的事业和命运、与中国文化结合得如此完美动人?如果没有人类的普世精神与价值,李爱锐岂非外星怪物,他的事迹岂非成了天方夜谭?与其从理论上去费尽口舌地辨析普世价值的有无,不如去看看鲜活的历史人物故事。新西兰总督浦烈爵士在评价当年的好友李爱锐时说得好:“他赛跑,他活着、他死去都是一个好人,他的一生都体现着好人这两个字的真实意义。他对神的忠贞和对自己的信念,都感动着他的朋友,我们得以认识李爱锐,使我们的生命更加神圣。”“好人”二字,是东西方人民普遍赞美与认同的价值观念,正如******所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在当今世界上,能够真正担当这两个字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李爱锐不仅是奥运会冠军,也是好人普世价值的典范,是奥运精神的传递者。这圣火的燃烧与传递印证了人类普世价值的互动。

很早以前,我就特爱看这部优秀的老电影,其中的两位优秀运动员的执著的精神风采是电影的亮点,一位执著于天主教,另一位虔诚地信仰犹太教,他们经过艰难的奋斗,最终取得了优异的奥运会成绩,成为金牌的获得者。但这部电影使人最为感动的,是英国电影一直追求着的精神信仰与人物内在意志力的刻画,它与美国好莱坞电影的风格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人物以真实为基础,彰显的是奥运精神、人的毅力与人物个性。电影一开始主人公与众人在海边长跑时的音乐伴奏,成为奥运精神的不朽宣言,现在仍然作为背景音乐,在各种场合出现,使人每每聆听时,血脉贲张,精神昂扬。

那天晚上,当我与友人发现李爱锐故居时,盘桓良久,低回感叹,用手机拍下了李爱锐故居,并让友人拍下了我在故居前的留念,传给远方的朋友。天津人民为有李爱锐这样的世界名人而自豪;五大道风情区因有这位传奇人物而更加吸引人:震撼全球的优秀奥运电影《火的战车》原来是从这里发动的!这也是我在这次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意外收获。

而李爱锐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再次彰显出亮光。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国内外媒体频繁聚焦天津17中学,追思100年前在天津出生、84年前的奥运冠军、曾在这里执教的苏格兰人李爱锐。英国一家电视台专程来津拍摄这位奥运英雄的事迹。那些曾经在潍县集中营与李爱锐度过艰苦岁月而幸存下来的国际友人,没有忘掉那些在艰苦岁月中给予他们关爱与帮助的中国人。2008年8月,是北京奥运会举办的日子,也是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近百位西方耄耋老人携亲带友,从地球的四面八方,千里迢迢地汇聚到中国山东潍坊,参加潍县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纪念大会,凭吊长眠在那里的难友李爱锐。他们感怀那段刻骨铭心的日子,苦难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伤痛,同时也使他们获得了和平岁月中无法得到的人生感悟以及与中国人民深挚的友情。

同样,中国人民没有忘记李爱锐这样的西方仁人志士。2008年10月,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在《探索与发现》栏目中播放了由央视制作的五集专题片《潍县集中营》,其中专门有一集是介绍利迪尔即李爱锐事迹的。这部优秀的人文类纪录片,真实地记录了那段岁月中在山东省潍县发生的事情,揭开了尘封的历史一页,感动了许多观众。我几乎每集都收看并感喟不已,用相机照下了许多电视中的画面。而天津在奥运会期间为了给2008年奥运会营造气氛,天津地铁总公司将200个奥运故事系列灯箱广告放到了地铁站内。其中,关于热爱中国的抗日英雄、奥运冠军利迪尔的介绍尤为引人注目。这些故事,并不是简单的投李报瓜之类的友谊可以说明的,而是人类共有的弥足珍贵的仁爱之心与良善之心的彰显。尽管有着不同的东西方文化背景,但是其中放射出来的人类普世的精神光彩,却是用任何东西也无法涂改的!

谈到这里,还可以用我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遇到的另一件事来佐证。2008年4月10日,北京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而欧洲中部的德国却依然天气阴晦,寒雨连绵。我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的副院长,与林岗副校长等人来到德国莱比锡,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与德国莱比锡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的揭牌仪式。莱比锡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位于德国的东部,曾改名为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这所大学曾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著名的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现代哲学家尼采、大诗人歌德都毕业于莱比锡大学;我国很多著名的学者,如蔡元培、周培源、林语堂、辜鸿铭都曾在莱比锡大学就读过。德国现任女总理默克尔的大学本科、硕士及博士课程都是在莱比锡大学完成的。

我们来到德国时,正是“****”分子与国外敌对势力抵制奥运火炬在境外传递的时候,欧洲各国的一些人对于中国的西藏问题缺少了解,而“****”分子总是以所谓西藏独特的宗教与地理环境来否定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否定人类共同的追求生活幸福的权利,在欧洲造成很大的迷惑。可以想象,我们此时来到德国,与莱比锡大学共建孔子学院,会引起人们的种种揣测。虽然我们此行原本只是履行此前与莱比锡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的协议,别无其他目的,但是面对此情此景,孔子所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成为沟通中国与德国人民,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化大使。中国政府所以要建众多的孔子学院,也正是要搭建这样一座文化桥梁。

2008年4月9日,德国莱比锡孔子学院在莱比锡大学古老的校务委员会大厅举行了隆重的成立与揭牌仪式。中国驻德国大使马灿荣、教育处公参刘京辉、德国萨克森州教科部国务秘书奈韦曼、莱比锡市长荣克、莱比锡大学校长豪斯、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林岗,以及德国社会各界人士百余人出席了开幕仪式。从这次出席仪式的状况来看,充分说明了中国方面对于此次活动的重视。

马灿荣大使在致辞中对莱比锡孔子学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德方嘉宾在发言中无不对几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表示极大赞赏,并希望新成立的孔子学院在传授中国语言和介绍中国文化以及扩大该地区与中国交往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使当地的德国人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中国。

在来之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交流处的林媛非要我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表演书法,以增加现场气氛。虽然我并不擅长书法,但是为了完成任务,还是现场写了“学贯中西,道通天下”的条幅,算是对于国学追求中西文化贯通的精神旨趣。我想,这种旨趣,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的体现。这次中国人民大学与莱比锡大学在关键时刻为孔子学院的揭牌,有效地彰显了北京奥运会背后的深厚的传统文化理念,化解了当时许多人对于北京奥运会的误解。当时正是德国寒冷多雨的季节,而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春风,使人们感受到阵阵暖流。这也算是一次暖春之旅吧。

第一次见到德方孔子学院院长莫里茨教授时,他深情地对我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跟随已故的石峻教授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情景。莫里茨教授能够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熟悉中国古代哲学。他在揭牌仪式时发表《孔子———幻象与历史》的主题演讲全面总结了孔子的思想及其历史与现实作用。当时他说了这么两段话:

如果我们今天对孔子发表看法,那么我们知道,孔子生活在他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我们对于历史人物必须历史地进行评价。但是我们也知道,相对真理怎样接受绝对真理的成分,否则文明的进步是不可设想的。具体来讲,孔子从一个混乱的社会形态中设计出一个重建秩序的道路,他告诉我们怎样根据普遍有效的原理进行卓有成效的集体生活,因为在千百年以来的历史功能中他对秩序的建立具有真正的影响。

孔子曾经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孔子学院的建立表明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文化不是趋于单一化,而且也从西方转向东方,许多文化传统融入到这个文化之中。它的内在的多样性是人类的价值,儒家学说不是为了文化之间的争斗,而是交流、尊重和宽容。这就是我们今天建立孔子学院所期待的效果。

我想,从一个德国学者的眼中看待国学的普世价值,也许比我们的眼光更为准确。而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于国学的诠释与张大,不正说明莫里茨教授的这番话中的普世价值成为中国走向世界,实践“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文化根基吗?这也正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留给我们的重要精神遗产。

同类推荐
  • 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

    观念与中国文化传统

    瞻仰黄河之母的仪态,脚踏崎岖盘桓的黄土地,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句,这“天上来”三个字,是否给人以某种文化的启示呢?诚然,把黄河之源上溯于天,本出于一代文豪李白的天才创造。从文学角度看,这万古传诵的杰作,是对母亲河的讴歌,是对父母之邦的热爱;而从文化学的角度看,诗人于无意识中点出黄河与天的关系,恰恰昭示了黄河文明的某种特点。
  • 中国回族用品研究

    中国回族用品研究

    本书为宁夏回族自治区轻纺工业局2010年度委托科研项目,由宁夏轻纺工业局局长龙飞亲自策划并组织启动。在数年的调研中,接触到了较多的宁夏回族用品,并收集了部分相关图片及文字资料,形成了该项目的研究基础。
  •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民间风情:三百六十行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是我们再耳熟能详不过的话。社会百业,就是我们俗称的三百六十行。所谓三百六十行的行,最早似乎是指街巷所设的贩卖摊和商店的行列,这点可以在唐人小说文献中得以证明。传统的三百六十行,是我国农耕社会中的各行各业,特别是指人们赖以为生产、生活,即与衣食住行用等紧密相联的手工业、商业的泛称。
  • 2012地球悬念

    2012地球悬念

    中国第一部洞察世界知名预言真意求解人类命运之书。每一次末日论来临之际,总是人类最脆弱之时。2012年12月21日,日益逼近,关于该期末日论狂潮,是新的热点。2012越来越近。从今天开始,从每一件事开始,从每一个人开始,我们真的可以忽视那些可能发生的巨变吗?
  •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本书介绍了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春节的饮食与保健;元宵节的活动与饮食;清明节的习俗与疾病;端午节的医疗保健;中秋节饮食重时令等。
热门推荐
  • 净界

    净界

    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咫尺天涯。拨动了,花蕊之心,散出来,醉人香气。两颗心,齐齐心动,才勾动,心的眷念。只盼望,心无杂恋,再遇见,真心依恋。错过了,花期盛开,也勿怪,花意属谁。有一天,挚爱面前,望仍能,两心绵绕。人生中,有你来过,最感叹,莫过于此。月光下,两手相牵,梦境中,两情相悦。泪光里,两爱相溶,话别间,两心相惜。万物生,相望是泪,万物灭,相望是泪。
  • 恶魔的小女佣

    恶魔的小女佣

    入错房间,她出于自保,用花瓶砸伤他的头逃之夭夭后,他的秘书来找她:“我们总裁想见你。他还说,如果你不去,明天你将收到法院的传票。”她强装镇定:“收到传票又怎么样,姑娘我又不是没钱请律师辩护?他要见我,你让他自己滚过来。”第二天她果然收到法院的传票……朋友介绍的新工作,她怎么也没有想到,他竟然就是顶头上司。他得知她要留在他的公司发展后,赶她走,她死活不肯,在各位董事面前抱住他的大腿:“亲爱的,我怀了你的孩子,不要赶我走……”他被惹怒了:“你想留在这里?可以,但你从今以后的工作,是扫厕所。除了扫厕所,以后你搬去我那里,给我当女佣。”
  • 龙珠之战神

    龙珠之战神

    一个残破的宇宙胚胎,一个倒霉的屌丝灵魂穿越,一个史上最低的垃圾到极限的0攻击力赛亚人,三个原本不是同一个地方的存在却机缘巧合的汇聚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弱者不一定永远是一个弱者,屌丝也能够逆袭高富帅!怀抱白富美!
  • 兰州历史文化(七):文學文獻

    兰州历史文化(七):文學文獻

    本书介绍了兰州文学的发展脉络,对兰州的文学成就进行总体概览。以历史时代为线,展现兰州文学从古代、近代、现代一直到当代每个发展历程中亮丽的风景。
  • 网游魔法门之英雄无敌

    网游魔法门之英雄无敌

    韩风——一个普通的无业人员,一个网络游戏的老鸟,再发现了这个“网游魔法门之英雄无敌”游戏后,很巧的事,是韩风正好刚刚没有了工作,再这种情况下,韩风进入了游戏……
  • 神话之侠

    神话之侠

    秦朝将军龙毅战死沙场,李由冒着犯天下之大不韪将三颗长生不死之药给龙毅吃了一颗,但还是杯水车薪,而龙毅的爱人玉灵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不顾自己玉妃的身份,喝下长生不死之药,但却意外的长生不死,始皇帝终究没有吃到长生不死之药,三颗长生不死之药,是李由,玉灵和龙毅吃了下去,再度转世的龙毅成为林枫,又会发生那些事情呢?
  • 女尊天下:当女攻穿越女尊国

    女尊天下:当女攻穿越女尊国

    推荐作者新书《女尊天下:母系社会》求读者大大们支持!不小心坠崖还穿越了?居然是一个女尊男卑的世界!当一个女攻穿越到一个都是男受的世界,看她如何游戏草丛,抱得一大票美男归吧!群号:387441250
  • 众神结

    众神结

    一千年后的地球,魔法师和异能者成为世界的主导,神界毁灭,众神纷纷陨落人界化身为人,无数谜团浮现,众神的结局,是再次毁灭,还是获得新生。迷茫的少年突然惊觉,原来这世界,不止一个神界.......
  • 趁现在年少如花

    趁现在年少如花

    男生吴奕是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硕士生,同时,也是国内几家重要媒体的俄罗斯特约记者,采访十月革命纪念日游行时,偶然拍到“中指姑娘”万紫的照片。并且对万紫产生了情愫,在之后的接触,吴奕发现,万紫生活奢靡,性格孤僻,高傲无礼和其他中国留学生形同陌路,不留神又会从眼底闪出一丝忧郁不安。
  • 欢脱少女成精记

    欢脱少女成精记

    某程闪着星星眼“帅哥你谁?”某男“在下白泽”某程“包美男你好”某男嘴角一抽“在下姓白……”场景一转某程“呔,我乃尚华学院第一天才程悠悠,听到我的名号,还不快快留下买路财”某白绝倒“抢劫这么高调真的好么……”某程一脸认真“我就喜欢他们看不惯我,却又弄不死我的样子”某白“……”这是一个意外的故事,看女屌意外穿越意外成为第一天才意外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帅,人生处处有意外,女屌意外太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