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25300000013

第13章 中医说贫血 (1)

第6章 中医说贫血 (1)

血的生成与作用

血的生成

中医认为,血是在心气推动下循环于脉道之中以营养周身的红色液体,它内注五脏六腑,外滋四肢百骸,是维持人体的重要物质。血的生成是以饮食为原料,并与五脏六腑有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二者均来源于脾胃运化而成的水谷精微,再加上先天之精血,共同构成了具有很高营养和滋润作用的血。先天之精血与后天之气血相互依赖、相互滋生,若先后之本受损,脾肾亏虚,则精亏血少,气血不足。正如《张氏医通》云:“人之虚,非气即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而血之源头在乎肾,气之源头在乎脾。”

宏观地看,人体的一切都是以饮食(还有空气)为最初原料的,血也不例外。两千多年前的《内经》指出:“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明末清初医家喻嘉言更直截了当地说:“盖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血不生。”所以,饮食是造血的原料,饮食的精微物质经过脏腑的作用化生为血。

饮食只是血的原料,血的生成是在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据说是华佗所著的《中藏经》指出:“心生血,血为肉之母;脾生肉,肉为血之舍;肺属气,气为骨之基;肾应骨,骨为筋之本;肝系筋,筋为血之源。”每一脏腑在血生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心的作用是“食气入胃,脾经化汁,上奉心火,心火得之,变化而赤是为血”(唐容川);肺的作用是“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内经》);脾胃的作用是“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肾的作用是“肾之****入心化赤而为血”(明代张景岳《类经》);肝的作用是“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清代张璐《张氏医通》)。根据以上认识,心、肝、脾、肺、肾等脏腑都与造血有关,其中任何一种功能失调,都可影响造血,这充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不过,就血的生成而言,五脏之中最为重要的是肾和脾,所以贫血的辨证也主要围绕这两个脏腑展开。

血的作用

中医认为,血具有营养身体、养育心神、调节津液、维持阴阳平衡、抵御外邪等功能。血液是人体极其重要的物质,血液充盛则身体强健;血液不足则身体衰弱,血液异常则生疾病。

血通过气的推动,循着十二经脉运行,对内充养五脏六腑,对外滋润四肢百骸。(《难经》)“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血和则“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等,说明眼睛视物,四肢屈伸运动,皆有赖血的营养。如果血虚不能濡养,则视力下降,两目干涩,四肢麻木,活动不利,皮肤干燥作痒等。

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内经》指出:“血气者,人之神”。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说:“血气者,身之神也”。《内经》还说:“血脉和利,精神乃居”。相反,如果心血不足或肝血不足,常出现惊悸、失眠、多梦等神志不安的症状;如果邪热侵入营血,扰动心神,可出现神昏谵语等症。

血可以调节津液。中医有“津血同源”之语,意思是说津液和血都是水谷精微所化。两者都是液体性的精微物质,都以营养滋润为其主要功能。在生理上,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内经》所云:“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

血维持阴阳平衡。中医认为,气为阳,血为阴,阳主动,阴主静;气无形而血有质,气为阳主卫护于外,血为阴主营运于内,因而血有维持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作用。

气血充盛可以抵御外邪。“血气虚弱,其肤腠虚疏,风邪易侵,或游易皮肤,或沉滞脏腑,随其所感,而众病生焉”。(隋代《诸病源候论》)血之抵御外邪的作用,是通过气的作用实现的。因为血可化为气,气可卫外。血盛则气盛,而气盛则邪不能入犯,正如《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血和气的关系

中医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血为有形之物,气属无形之物。《内经》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与血构成了人体的两大类基本物质,且气和血皆为水谷精微所化,气属阳,血属阴,两者不可分离。气与血的关系是气为动力,血为基础,两者是对立的统一,所以有“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为气之母,血至气亦至”、“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的理论。血由气而生,而气也必须有血为依附,才能发挥其生化、运动的作用。二者互相依赖,又互相促进,对立统一保持相对平衡。如果气血失和,就会致病。《内经》说:“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虚。”因此,血虚患者一般均有气虚,这在诊断和治疗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在气与血的关系中,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物质基础和载体。气和血无论在生理、病理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资生,互相影响的。

第一,气能生血。血液的物质基础是精,而促进精化为血,则以气为动力。气盛,则化血功能自强而血充;气虚,则化血的功能自弱而血亏。所以,气虚常可进一步导致血虚,证见面色不华,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气血两虚的病证。在临床用药时,依据“气能生血”,常在补血药中,配以益气之品。

第二,气能行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血液的运行,主要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敷布,肝气的疏泄。清代唐容川《血证论》更直截地说:“运血者即是气”。如果气的功能障碍,气滞或气虚,常可引起血行不利,甚至导致血瘀。所以临床上治疗血瘀证时,常在活血化瘀药中加入行气导滞之品。如果因气虚而导致血瘀之证,治疗时则必须以补气为主,再配以活血化瘀的药物。

第三,气能摄血。所谓摄血,是指气(具体指脾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使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而不致溢出脉外。如果脾气虚弱,失去对血液的统摄作用,往往导致各种出血证(如衄血、便血、紫斑等),中医称为“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治疗须用补脾益气的方法,恢复其统摄血液的功能,方能达到止血的目的。

第四,血为气之母。一方面,血是气的载体,气存于血液之中而行血,即血以载气;另一方面,血是气化生的物质基础。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存在于血液之中。血不断为气的功能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使其持续得到补充,所以气不能离开血和津液而存在。

血与五脏的关系

中医认为“诸血皆属于心”,“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血之源头在于肾……精气充足,百脉和畅”。由此可见,血的生成来源于水谷之精气,人摄入水谷,由中焦(脾胃)吸收其精微,通过气化作用,变成营气。脾得心火宣降之助,转化为精、津液。精之一部分储于肾中,以待生化之用。另一部分得心火之助转化为血,以荣肢末五脏六腑。肾中先天之精得后天水谷之精气,吸收命火之蒸腾,转化为骨髓。髓得下焦火热之激,分化为骨髓之****,****再为命火的宣蒸转化为血,输之于机体,以为生理之用。由此可知,血的生成和调节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关系密切,故中医谓“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而这些脏腑功能的发挥,又有赖于肾之命火温煦。因此,心、肝、脾、肾功能衰弱,均可导致血虚。

1.血与心

血液具有营养作用,脉是血行的隧道,心脏则是血行的动力。虽然血液循环是心与血脉共同的活动,但心脏是起主导的作用。《内经》指出:“心主身之血脉”,“诸血者皆属于心”。 临床上医生可以从病人面部的色泽来判断心脏和血脉的情况。《内经》说:“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正常时,心脉充盛,则面色红润光泽。如果心与血脉虚弱,则面色苍白无华;心气衰竭,则血行无以推动,必致气血瘀滞,面色灰黯或青紫;血虚,则心血不足,心脉空虚,而见面无血色, 白无华,脉数或结代,怔忡惊悸。

2.血与肺

中医有“肺朝百脉”之说,意思是说人体所有血脉都会集于肺脏。肺的吐故纳新作用保持着血液的清新,新鲜的血液在宗气的推动下,再循行于血脉,温养着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3.血与肝

肝主藏血。唐代王冰解释说:“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何者?肝主血海故也。”如果肝脏有病,藏血的功能失常,既影响人体的正常活动,亦可出现血液方面的病变。若肝血不足(肝血虚),不能滋养于目,则两目昏花、干涩、夜盲;不能濡养于筋,则筋肉拘急,屈伸不利;不能充盈血海,则妇女月经量少,甚至闭经。

肝主疏泄。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当肝脏疏泄功能正常时,则气机条达舒畅,血随气行亦通畅无阻。若疏泄不及,肝郁气滞,可导致血瘀,出现胸胁刺痛等证。若是肝失疏泄而肝气逆乱,则藏血不固,易引起出血病变,如吐血、呕血、衄血,妇女月经过多或崩漏等。

4.血与脾

同类推荐
  • 不生病的吃法:让20种常见疾病远离你(下)

    不生病的吃法:让20种常见疾病远离你(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对饮食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怎样填饱肚子的问题上,而是如何合理选择食品以满足机体的各种营养需要,从而获得健康。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由于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发病率不仅居高不下,而且还在不断攀升。这一方面是由于现代人日益加大的工作学习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饮食。俗话说: 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有很多人在匆忙中就餐,或者随便吃点快餐,或者吃点方便面,或者干脆不吃、偏食、饮食不平衡、饮食不合理等都是导致人体疾病的罪魁祸首。看来,饮食对于人们保持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到各种食物的合理搭配,才能使人体得到各种营养,满足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
  • 豆蛋奶品养全家

    豆蛋奶品养全家

    本书为读者朋友们一一讲述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豆、蛋、奶及其制品类。从食材的营养解析,到食材的对症养生,无论少儿、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还是特殊人群如慢性病患者、孕妇、产妇等都能在本书中找到适合您日常保健的豆、蛋、奶及其制品类。
  • 经验良方全集

    经验良方全集

    本书是清代医家姚俊所辑的著名方书。作者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荟萃前贤效方、民间单偏方以及王公内府秘方共2 000余首,辑成4卷80余门,涉及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选方精粹、立法严谨、论证精妙,言简意赅。
  • 实用偏方大全

    实用偏方大全

    自古就有“偏方、小方治大病”之说,《实用偏方大全》一书的编写从广大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花小钱治大病的原则,对各种权威的医学报刊、杂志以及书籍中的偏方、验方进行汇集、精选,所选偏方取材方便、简单实用、疗效可靠。按照内、外、妇、儿、五官、皮肤、肿瘤等临床各科疾病进行归纳,每个偏方都详细地介绍了其配方、制用法、功效与主治,对某些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注有专门的说明,以方便读者的查阅和使用。
  • 高血脂科学保健指南

    高血脂科学保健指南

    由于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脂血症,继发性多发生于代谢性紊乱疾病或与其他因素年龄、性别、季节、饮酒、吸烟、饮食、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活动等有关。本书从症状分析入手,涉及中医治疗、药物治疗和饮食治疗,向广大读者介绍科学的预防和治疗高血脂的知识和方法,以增强人们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让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
热门推荐
  • 大明妖人

    大明妖人

    明朝底层小人物的奋斗史,一个无赖少年的成长经历。
  • 秦缘记

    秦缘记

    宁给我天下又如何!我只为你活一世,宁我负天下人又如何!我只为你爱一生。徐宝失去挚爱,一次醉酒跌落湖中穿越时空经历不凡的历程。
  • 仙遥赋

    仙遥赋

    迷天借助手环之力,穿越到仙遥赋的游戏世界,手环碎片四分五裂掉落仙界,为了寻找手环碎片,迷天踏上修仙之路。修仙入魔只在一念之间,请关注本小说,让我们一起来修真,这里是我们的修真世界。
  • 碧血魔君

    碧血魔君

    山洞中苏醒的少年失去了记忆,带着高贵的血脉、奇异的武技,一步一步的踏上巅峰,寻找失去的记忆,成为高高在上的魔君,击败宿命世仇,成就传说
  • 龙隐江湖传

    龙隐江湖传

    一个少年初出江湖,本不想卷入江湖纷争,却一步步慢慢陷入江湖这片是非之地。他就是云龙,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初遇诸葛羽,诸葛羽为他算出:二龙为翼,三羊相伴,四虎护身,身后有灵鸟。此竟一步步应验其言,云龙大义出手,救天下第一镖局,救苏府......之后创立太湖民团,救茅山派,闹擂台,千里走单骑,上少林......层层出新......最后挽救江湖诸派......悬念不断......惊天之作
  • 《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

    《本草纲目》中的百病食疗方

    探寻《本草纲目》中防治疾病的食疗智慧,广阅薄取,品鉴本草巨著之食疗精华。融一代神医李时珍的养生智慧于平常的食物中——大枣、小米、萝卜、木耳等,摇身一变,成为你身边最可爱的健康使!最理想的养生方式,尽在本书。
  • 青春禁区

    青春禁区

    茶凉曾经说过“每个人即是教授又是学生,总是有意无意的在上与被上之间徘徊,每当你不经意间,就会被人跑到身边,先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然后给你甩了一个响亮的耳光,此时你脸上还堆满着傻笑,泪水却早已溜出了眼角,你捂着胸口呆在原地,看着那个上了自己的人高傲的离去,而你.......继续
  • 天选之旅

    天选之旅

    天选之人,天地所生。星空彼岸,浩瀚无垠。一段段扑烁迷离的传说,一次次有惊无险的旅程。道非烟云,天地有私,一个异域星空之人,造就一段波澜壮阔的传说。
  • 领导艺术与公共关系(下册)

    领导艺术与公共关系(下册)

    本书内容包括领导活动概述、领导理论简介、领导者的素质与修养、领导的决策艺术、领导的用人艺术、领导的授权艺术、领导的激励艺术、领导的沟通艺术等十章。
  • EXO双生怨之姐妹

    EXO双生怨之姐妹

    富阳福利院一对双生姐妹的故事,两个姐妹,姐姐被张氏收养成了张氏大小姐。而妹妹却被抓去了一个叫B十三区的地方,接受残酷的训练。直到姐姐遇害,妹妹与姐姐替换身份帮姐姐复仇!“姐姐,我这个世上的唯一亲人,今生定要保护好你!”——妹妹“妹妹,对不起,是我太懦弱。”——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