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引导 (1)
1.什么是引导
(1)引导的概念:能使内合在腹腔里按照主观意愿移动的方法就是引导。引导是以腹肌、胸肌与膈肌为主要动力,由腰椎、胸廓与骶椎、肩胛等部位相互配合,操纵内合在腹腔(含盆腔、胸腔)内按照所要求的方向、力度与速度,进行有规律地运动的一种方法技巧。
(2)引导的作用:引导是引起内合运动、实现内运动功效的关键,内运动的所有方式方法,都必须由引导来完成。
(3)实施引导的部位:主要由腹肌、胸肌与膈肌实施引导,腹肌与胸肌负责调整方位,膈肌负责调整高度。两者密切配合可使内合的引导随心自如。同时还必须有腰椎、胸椎负责摆动、定位和旋转、肩胛负责牵拉抻拽等各个部位的紧密配合,从而使内合的引导更加顺畅圆滑;作用更加准确而显现。
(4)主导与协助:主导是指在引导中起主要引导作用的肌肉组织或部位。协助是指参与引导的次要肌肉组织或部位。一般情况下,腹部的各种引导动作,多由腹肌与膈肌主导,腰椎与胸肌配合。胸腔内的各种引导动作,多由胸肌与膈肌主导,双肩胸椎与腹肌配合。
2.内合只有在移动中才能产生疗效
学会聚拢内合,只是内运动的基础;只有将内合在腹腔、胸腔、盆腔内移动起来,带动各个脏腑器官运动起来,才会收到理想的保健效果。
内合只有在引导其移动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对内脏器官的抚摩和推动,引起内脏器官的内部生理功能的变化,才能产生功效。
内合的运行轨迹不同,参与运动的器官就不同,所收到的疗效也不同。多数内运动的项目,都是根据内合的运行轨迹或者肢体配合方法命名的。
3.引导方向
内运动的实质是在一定的部位引导内合沿着一定的方向有规律地运动,以抚摩相关器官,或者带动相应的内脏器官参与运动。根据引导方向、方法的不同,分为摆、摇、扫、溜、振、串、旋、绕、转、抹、抻等。现将引导方向与规律,分类如下:
(1)摆:引导内合进行左右往返水平运动,称为“摆动”。“摆动”分为直线摆动与弧线摆动;书中所指的“摆”即左右往返直线摆动,往返基本在一条水平线上。
①“表摆”是指引导内合进行水平左右弧线往返运动,即水平半圆形的左右往返运动。形似机械手表里的摆轮,左半圈、右半圈地水平摆动。如表摆下区与上区,常用于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的保健和辅助治疗。
②“钟摇”又称为摇动,是指引导内合进行与水平方向相垂直、向下方的弧线往返运动,即向下方突出的半圆形的左右往返运动。形似时钟的钟摆的弧形摇动,但其重点是向下方发力。多用于对下腹盆骶部诸多器官的抚摩,如前列腺、****、膀胱、尿道等。摆动时,要有向下压的力。
(2)扫:是指引导内合横向、单方面运动。方法如同扫地一般,引导内合向单一方向直线扫动;扫法常用于扫盆腔底部,称为“扫盆底”。多用于对下腹盆骶部器官的抚摩,如:****、直肠、前列腺、****、子宫、膀胱、尿道等。
(3)溜:引导内合进行前后方向水平直线往返运动,称为“溜动”。常用于引导下区与上区,可预防和辅助治疗泌尿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以上各种摆动、摇动与溜动,均是由腹肌为主导,由相关部位配合完成。
(4)串:引导内合进行上下方向垂直进行的直线往返运动,称为“串动”。串动是由膈肌为主力进行引导,由其他相关部位配合。如串动后背与腹前,常用于预防和辅助治疗泌尿、消化系统疾病。
(5)旋、绕、转:引导内合进行转圈的圆形运动,称为“旋转”。按照性质分为旋(前、右、后、左的水平转)、转(下、右、上、左的左右横转)、绕(下、前、上、后的前后纵转);按照方向分为顺时针与逆时针;按照引导方法分为平转与散转。
①“旋腹”或称旋转:是按照水平方向引导内合在腹腔内水平方向转动,如同石磨旋转。转动是以腹肌为主力,腰椎配合,膈肌放松或者上提。
②“转腹”即横向垂直旋转:是指引导内合进行向下、向右、向上、向左方向,左右横向转动,好像是腹腔内有一架风车,迎着前面吹来的风在向右、向上、向左、向下,呈圆形旋转。转动是以腹肌与膈肌共同为主力,腰椎与胸廓等其他部位配合。
③“绕腹”即纵向旋转:是指引导内合沿着向前、向上、向后、向下的圆形方向纵向转动;好像是腹腔内有一只向前(或向后)绕动着的车轮,在前进或者后退的纵向转动。转动是以膈肌为主力,腹肌、腰椎与胸廓配合。
④顺时针与逆时针:是指旋转方向按照时针的运动方向。从不同的方向来看,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本书中约定:水平转是从上向下看;横转是从前向后看;纵转是从右向左看。
⑤“平转”是联同治疗中的一种引导技巧,与“散转”相对而言,是指平稳而又均匀的旋转。
⑥“散转”也是联同治疗中的一种引导技巧,与“平转”相对而言,是指先转一小圈、再转一大圈,如此一大圈一小圈地交替不均匀的旋转。
(6)抹:是指引导方法如同抹擦天棚拐角处的灰尘一般,引导内合在膈肌下方右侧(肝区)或膈肌下方左侧(脾区)向单一方向呈直角抹动。抹法常用于抹肝、抹脾胰、抹肾。用于增强肝、脾、胰脏生理功能;预防与辅助治疗肝脏疾病、胆结石、胆囊炎等;以及长期使用药物的病人的护肝保肾,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7)抻:是引导内合向单一方向直线牵抻,当牵抻到尽头之处须持续片刻。可增进脏器的血液更新、促进肠道蠕动。常用于寻求便意和催便。
(8)拔:是引导内合向上提拔,拔到尽头处须持续片刻。此时腹部会收拢呈舟状,胸廓张开;血液灌入各个内脏器官。
与拔相反方向的引导称为“堕”,是将内合由胸腔下降至小腹以下,持续片刻;此时,被纳入内脏器官中的血液流回血管内。因此拔与堕被称为“内脏器官大换血”。
(9)内合的反向引导:内合的引导方向可以与肢体动作的方向相同,也可与肢体方向相反:如坐操中的“扭髋搓肠”与“晃膝运动”,肢体动作与内合的引导方向相反;所产生的有力摩擦可以有效增强内运动功效。
4.躯体动作对内合的引动作用
躯体的某些动作也可以引动内合,就是通过躯体的动作,来引起内合的移动,我们将这种与引导有所不同的内合移动,称为内合的“引动”。
(1)左右摆腹:坐在椅子上,两腿屈膝叉开与肩同宽,双手扶膝,或者将两手拇指与四指分开,掐在髋下;身体微向前倾,腰部自然弯屈;收拢内合不要放松,以腰椎为动力,左右摆动小腹,可以感到内合随之微微摆动。如果感觉不明显,再稍用一点力来收拢小腹,边收拢边摆动,会明显感到小腹中有内合在腹中轻微摆动;这就是引动。如果以腹肌和腰椎共同引导内合进行运动,就是引导。加快速度多摆动几下,会让腹内出现酸楚的、热乎乎的得气感。由此可见,引导的效果远优于引动。
(2)左右摆膝:坐姿同上,两足跟提起,只用足尖着地;收拢内合不要放松,两膝同时向右摆动,小腹向左摆动;两膝同时向右摆动时,小腹则向左摆动;内合会明显随之移动,如果以腹肌和腰椎共同引导内合进行运动,在不停的摆动中,会出现酸酸热热的得气感;速度越快得气感越强。
(3)晃肩:坐姿同前,收拢内合不要放松,同时晃动双肩,可感到内合在小腹内,随双肩的摆动而轻微移动着。
此外,摆腰、摆肩、转腰、晃体等,许多躯体动作都可以引动内合。
5.怎样引导内合
引导内合的要领是:以腹肌轻轻地拢住内合(称“持合”)不要放松,以膈肌、胸肌、腰椎(或胸椎、骶椎)、肩胛等部位相配合,共同协调引导,使内合在腹腔、盆腔和胸腔的任意部位,按照规定的力度、速度和方向进行运动。
腹肌与膈肌微微用力拢住内合的过程,称为“持合”。持合的方法分成两步:第一步,首先聚拢内合,将下腹部(中极穴)微向上、向内提起,到关元穴以下的腹内,内合就聚成了。如果做不成,就将小腹向内上方收拢,感到小腹内隐约有个聚集物,也是聚成了内合。第二步,将小腹两侧的腹肌向内收拢,用小腹腹肌与膈肌将内合兜拢住,即为“持合”了。持合之后不要放松,直到内运动结束时才可放松。持合也不可过分用力,只需轻微的力保持内合不离不散即可;过分用力会影响引导效果,还会很累。
腹肌可控制内合在水平位置任意移动,可左、可右、可前、可后、可曲、可直、可斜、可正、可划弧、可转圈。方法是:收拢腹肌,由腹肌带动并引导内合,到达任何一个部位。您可以收拢小腹,亲自试验一下腹肌引导内合的感觉。
膈肌的升降可以调整内合的引导高度。有了膈肌的配合,使内合可以在腹腔、盆腔和胸腔之中的任何部位实施引导和运动,达到全方位的引导效果。
仅有腹肌和膈肌的引导,并不能使内合的运动准确到位、圆滑流畅,还必须有腰椎、胸肌、双肩与双髋的密切配合。这样不仅可以使内合引导顺畅自如,还能准确灵活地到达治疗部位。
引导时要注意做到呼吸自然顺畅,不可憋气,憋气有害健康。
6.以腹肌主导
由腹肌单独主导的内运动比较有限,腹肌可控制并引导内合,在水平位置任意移动,但都无法提升,也不能下降。
具体方法是:收拢腹肌,由腹肌带动并引导内合,到达任何一个部位。
(1)横摆:由腹肌引导内合左右横向摆动,有腰椎配合,会让摆动更加灵活自如。
(2)弧形摆动,又称表摆:由腹肌引导内合左右横向水平弧形摆动,先摆到右肋下,再摆到左肋下,腰椎左右转动配合。
(3)溜正中条区:由腹肌引导内合在正中条区前后方向溜动。腰椎配合,可使溜动得以到位和顺畅,没有腰椎的配合,只能收放内合。
(4)水平小旋转:由腹肌引导内合,在腹腔内做顺时针旋转运动。由于腹肌在固定的范围内活动受限,旋转半径较小,腰椎配合同步旋转时,可使旋转半径加大、转动更加顺畅,更加圆滑。
腹肌是引导内合运动的主导部位之一,没有腹肌的主导,就无法实现内运动。由于腹肌的活动范围所限,单凭腹肌的引导,并不能圆满地完成所有的内运动;还必须有膈肌、脊椎(腰椎、骶椎、胸椎)的协助,有时还需多方配合。
7.以腹肌、膈肌共同主导
腹肌与膈肌共同主导可以将内合引导到腹腔的任意部位。腹肌可在水平位置上引导,而膈肌可以自由升降,从而调整内合的引导高度:膈肌压下去可以将内合压到盆腔底部,使内合在盆腔底部引导;膈肌升起来可以将内合提到脐上、直至膈肌下。
(1)三区摆动:腹肌与膈肌可以共同主导内合在上区、中区和下区进行左右横向摆动。我们可以实际体验一下:
①膈肌不动,用腹肌引导内合左右横向摆动,所摆动的部位在中区。这是因为没有膈肌协助主导,引导范围只限于中区(脐上下一带)。
②将膈肌向下压,再用腹肌引导内合左右横向摆动,所摆动的部位在下区。膈肌下压,将引导范围变换到下区。
③将膈肌向上提,再用腹肌引导内合左右横向摆动,所摆动的部位又变成了上区。这是由于膈肌上提,将引导范围变换到了上区。
(2)三区水平旋转:腹肌与膈肌可以共同主导内合在上区、中区和下区进行小范围的旋转运动。我们可以按上述方法实际体验一下。
(3)三区左右立转:腹肌与膈肌共同主导内合,在间区进行横向旋转运动。我们可以实际体验一下:在腹肌与膈肌的共同主导下,引导内合自下腹向右下腹、经右髋向上到膈肌,再沿膈肌向左,经左髋向下,再回到原位。在腹腔中左右方向立转了一圈,这是腹肌与膈肌完美配合的结果。配合越好,圈就转得越圆越大。
(4)三区前后纵向立转:腹肌与膈肌共同主导内合在正区进行前后纵向的立转。我们可以实际体验一下:在腹肌与膈肌的共同主导下,引导内合自下腹向前下腹、经前腹壁向上到胸口以下,再沿膈肌向后,经腹腔后壁向下,再回到原位。在腹腔中前后纵向立着转了一圈,实现了腹肌与膈肌完美配合。
8.振法
“振”是引导内运动的一种方法,是指将内脏器官向单一方向直线冲振的引导方法。冲振要短促、有力,可反复多次。通过对内脏器官反复的单方向牵引与抚摩,可以有效地引发神经传导,增进血液供应、促进器官功能等效能。常用于引发肠管蠕动,寻求便意和催便。
(1)振降结肠:降结肠在脐的左侧,上下走向,上接横结肠,下连乙状结肠,中心位置与脐相平。振降结肠是寻求便意和催便的主要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