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63000000033

第33章 车位最小化,城市最大化(1)

波士顿的中国城要给谁住

我刚来波士顿工作时,有朋友说:“有钱在波士顿的中国城买栋房子,日后肯定价值连城。”我将信将疑:中国城一直是美国大城市中贫穷、肮脏的角落,那里的房子怎么可能值钱呢?

可是,用不了几天我就看明白了。我任教的学校就在中国城边上,可以走十分钟去那里吃午饭。周围环境熟了,就能看出这实在是个寸土寸金之地。首先,中国城和波士顿中央公园仅隔几个街区。中央公园在各大城市都是最贵的地段。那一栋栋豪华高层公寓,正面对着中央公园,背面就对着中国城。另外,中国城和市中心购物区以及充满了戏院影院的艺术区邻接。在另一侧,则正好对着波士顿的主要火车站,并且和波士顿的金融区遥遥相对。也怪不得,中国城的周围,豪华公寓拔地而起,从四面挤压过来。有些新建筑已经侵入中国城之内。比如大名鼎鼎的塔夫脱医学院,就耸立在中国城的边界上。

如今中国人在美国早已步入中产阶层,购买力提高,中国城生意兴隆,环境有所改善。但是,走到中国城的街道,煞风景的地方还是处处可见。脏乱不说,我常去吃饭的一条街区,一层所有门窗都加了坚固的防盗铁门,白天太平无事,晚上就有些让人毛骨悚然了。而边上两分钟的步行距离内就有不少豪华建筑。这让你不能不想:也许中国的模式更有道理。这么脏乱差的地段,龟缩在豪华公寓、银行写字楼和五星饭店之间,太影响发展了,大笔一挥就拆迁了多好!

可是这里的规矩是,人家两道铁门把家锁得严严实实。政府有多大本事,一家也请不走。正相反,这么超密集的、近乎违章的居住,无意中造就了选举时的票源所在地。每次市一级的选举,政治家都到这里拜票,有些招牌翻译成了中文。中国人的社区组织声音也越来越强。拆迁?想也别想。动这个念头的人,先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官还想不想当。

最近看《波士顿环球报》,又是一则消息:中国城的一项大型发展计划获批,马上动工。这一计划的主体是一栋20层的高层建筑,外加社区服务中心、购物中心等设施,耗资1.3亿美元。建成后,将成为从高速公路上进入波士顿时必看的地标式建筑。无疑,这一崭新的高层,足以和周围的豪华建筑比肩。中国城的风貌也会为之一变。

我的美国同事告诉我,周围地区的公寓动辄百万一套,我等大学教授想也别想。大概只有医生、银行家、CEO们可以享受。这栋新楼大概又将住进一帮新精英,把中国城越挤越小吧?但是再一看才明白:这一发展计划包括295套出租公寓,50套连体住宅,大概需要300住户,其中40%属于保障性住房,包括95套公寓和全部50套连体住宅。两卧的连体住宅平均售价仅17.5万美元,两卧的公寓租金一个月仅540美元,而市场价格则为1170美元。波士顿地区的家庭,中等收入为44151美元。以这个水平,四年的收入就能买栋房了。这以美国的标准显然偏贵了。但在房价飙高的波士顿,也算不错的价格了。如果每月540美元租金的话,年收入30000美元的低收入家庭,靠每月2000多美元的工资也能过日子了。再看这项计划背后的支持者,主要是当地中国人的社区组织,其中一个重要的合伙人就是亚洲发展公司。其计划的主旨也旗帜鲜明:加强城市的多元性,欢迎各色阶层前来居住。

在这里住久的中国人都知道,当今在美国的中国人大致分两个阶层。出来读书的,毕业后留下工作,教授、医生、工程师一大群,生活水平比一般美国人高不少,大多住在富裕的郊区。市内中国城中的中国人,多是劳工,有些偷渡而来,身份都有问题,出了这个地段,英文一句不会,很难融入主流社会。如今美国反移民的声浪日高,这些劳工心里也不免紧张。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地位和中国大城市中没有暂住证的民工差不多。当然更不用说,波士顿是美国的高密度、高房价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每有报道,许多大学或研究院刚毕业的人才,因为支付不起波士顿的房价而远走高飞。麻省正在面临人才流失的威胁。

以我们中国模式的思路,美国人似乎是在冒傻气。这时政府明明应该出来严厉打击非法移民,或者对外地人买房进行限购,房子就可以留下来给那些城市最需要的高端白领了。这叫以高房价提高人口素质。但是,波士顿的做法正好相反:人家不仅不能对外地人限购,对外国人也无法限制。更令人惊异的是,人家还拿出巨大的资源,鼓励这些底层的、“低素质”外国劳工在这里安居乐业。

波士顿是群英荟萃之地,高收入的高知阶层相当庞大。但是,这些阶层也需要基本的社会服务。这些服务,大多是低收入阶层提供的。所以,保持城市的多元性,成了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也表达着社会的正义精神。究竟什么样的发展模式更优越?你到波士顿和中国大城市的街道上走走,哪怕走马观花也能体会出一二。

在波士顿建个大学宿舍要扯多少皮

最近,眼看在波士顿市区即将开工的一栋东北大学价值7500万美元的宿舍楼,被当地的历史委员会否决,工程被迫搁浅。表面上看,这不过是一栋楼的事,但反映了美国的大学与所在社区的关系以及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于高速城市化的中国颇有些参考意义。

波士顿大概是美国的头号大学城了。哈佛和MIT声名盖世,经常让人们忘了大波士顿地区还拥有着另外50所高等院校。在波士顿市区,城市大学近年来更是迅速崛起。波士顿大学、东北大学和笔者任教的萨福克大学,成为市区内三所最大的大学。其中,波士顿大学已经成为全国名校。东北大学也异军突起,近年来登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美综合大学的排行榜。不过,这些大学的扩张,引起了诸多城市问题。波士顿的住房本来就紧张,造成房价过高,民怨甚大。这些城市大学,则把数万名学生带入拥挤的市中心,使住房问题更为突出。另外,精力旺盛的学生生性不安分,一天到晚吵闹不断,大大小小的派对开起来没完,和安安静静的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很不相融,自然会引起邻居的抗议。于是,波士顿的市长多年来一直要求各大学自建宿舍,把自己的学生集中管理,不要占用本市早已紧缺的住房市场。各大学自然不敢得罪东道主,纷纷响应。这就在波士顿掀起了一股大学宿舍建造热。

东北大学的这栋宿舍,计划2013年建成,容纳720名学生。这是该校向市里承诺自行在校园安置1800名学生的主体工程之一。学校花了巨资,从当地的基督教青年会(YMCA)购置房产,计划改建成大学的宿舍之一。不过,兴建这样大的宿舍,要过三道关卡:历史委员会、波士顿再发展署和波士顿地标委员会。再发展署对学校的计划表示了原则上的支持,地标委员会则要求学校把开工时间推迟到 6月,要证明自己已经充分考虑了其他兴建地址,别无选择时才在这里动工。

明确反对的是历史委员会。这栋大学宿舍的兴建,要拆掉基督教青年

会的健身房。这本并无大碍。但是,因为宿舍楼太大,会影响周边两栋19世纪和20世纪历史建筑的采光,并可能会破坏这一地区历史建筑的氛围。基督教青年会2700多会员中,有1000多人签名请愿反对,迫使历史委员会对建筑进行审查。最后,历史委员会的决定是校方要么改换地点,要么修改设计,使建筑和环境和谐。

在如此拥挤的城市,改换地点几乎不可能。看来只有修改建筑一途。而修改的代价肯定是要缩小建筑的规模,势必难以容纳预计的学生。东北大学对这样的难局并非没有准备,特别聘任了精通地方政治的前市议员充任该校的城市与社区关系部副主席。这位副主席马上公开表示,将认真听取历史委员会的意见,并称整个建筑的设计已经修改几次,和环境非常协调。设计团队正在继续工作。

这栋宿舍楼命运将如何?不建大概是不行的。学校要发展,城市压着学校自行解决学生的住宿。但是,你真要建了,又会遇到来自城市的层层扯皮。我所在的萨福克大学近年来盖了几栋宿舍楼,几乎每次都要受刁难。本来,建宿舍楼也算是响应市政府的号召了。可是,周围的居民不希望自己家门口有高大的建筑,更不希望看到满街吵闹的学生。他们往往是寸土必争。只要发现学校有扩建计划,那么凑够几个签名,马上就会促发某某委员会的行动。只要有一个委员会发难,哪怕你事先买了地,完成了设计,也无法动工。所以,一些购房契约不得不有另外的条款,称只有买方既有的拆建设计获得批准,才算最后成交。

不过,这种看似没完没了的扯皮,给各方利益都有了一个博弈的机会。最终的结果,必然要照顾方方面面的需求。波士顿是美国最古老、也是最现代的城市之一。其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近乎完美的和谐,也多亏了这些没完没了的扯皮。对此,波士顿人已经习惯了。大家都懂得,有文化的发展,需要充分的耐心。

车位最小化,城市最大化

随着中国迅速向汽车社会转型,新区楼盘建设的车位问题日益突出。“一户一车位”似乎正在成为民生的基本需求。这毫无疑问将塑造未来几十年中国的城市化。毕竟,城建属于百年大计。现在的建筑和规划,直接影响到下一代人的生活。

不久前在《波士顿环球报》上读到一篇关于车位的文章,题为《车位最小化,城市最大化》,不妨将其描述的美国的现状和趋势拿来和中国对照一下。最近波士顿市区正在筹建一座21层的住宅楼,开发商原来的设计是两户一个停车位。但是,负责区域规划的波士顿发展署则要求开发商进一步削减停车位,乃至要把整个一层的车位改成住宅。

这不过是美国城市静悄悄的革命的一个例证。众所周知,战后美国迅速转化为一个汽车社会。城市也适合汽车社会的需求,其区域规划法往往严格规定新楼盘的车位下限。也就是说,如果车位达不到基本的数字,新楼盘就无法开工。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境的压力和城市交通的超载,一些城市对市中心的停车位设置上限。但是,对市内居民住宅的车位仍然严格保护。毕竟车已经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没有车位,户主怎么回家、怎么出门呢?但是,不知不觉中,这已经成了老规矩。现在的区域规划,则纷纷开始规定车位的上限。

当美国的城市开始把新楼盘的标准降低到两户一车位以下时,中国的大城市为什么要追求一户一车位呢?有人说“国情不同”,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国情”。根据世界银行2009年的数据,美国人均GDP为46436美元,中国为3744美元,还不如人家的十二分之一。考虑到中国人的家庭收入在GDP中所占比值过低,中国家庭的平均收入比起美国来差距更大。这种国情决定了中国人远不如美国人那么有钱买车。再看看空间,波士顿人口大致为6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697人。北京的人口密度超过15000人,上海市区每平方公里也在万人上下,地方比起波士顿来要挤两三倍。人家没有地方停车,我们的地方从哪里来?

中国的城市需要一个整体的规划,通过严格的区域规划法为发展提供良性的框架。比如,我们可以参照国外的做法,在地铁等公交干道附近建设无车位建筑。同时,要加速自行车道、人行道的建设,给非机动车的交通提供更多的方便。对违章停车者进行更严厉的打击。日后的房地产税,也应该考虑对车位部分加倍征收。

时代变了,现代化的概念也变了。世界的先进城市正在“去车化”。中国不能反其道而行之。现在北京已经成了“首堵”,其他大城市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果还不对车位标准严加限制,就将加速城市的“死亡”。

和汽车去战斗

最近,《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一篇关于欧洲治理汽车的长篇报道,体现了美国对“欧洲模式”的复杂心态。学习欧洲,政治阻力太大,“不符合国情”。不学,人家的优越性又是如此显而易见。实际上,纽约、旧金山、波士顿等著名城市,都开始学习欧洲,增添自行车道,给私人车“找麻烦”。但是,在当地的政治中,也都遇到了层层阻力。面对欧洲,美国人总有些尴尬。

美国最终能否学欧洲,或者说学多少,这里倒是另当别论。但是,中国的“国情”和欧洲更加般配,应该学,而且只要有决心,也能学好。对于中国城市拥堵、污染等许多问题,欧洲都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实施多年后,正在取得显著的效果。克隆过来,未必会水土不服。

为什么这么说呢?欧洲人口密集,和中国沿海地区很像,适合集约化的发展,把公交、自行车、步行作为主要交通手段更容易些。美国地广人稀,发展公交效益低,步行、自行车就更有些鞭长莫及了。另外,欧洲的城市,大部分是汽车社会来临以前建成的,当初的城市构架并没有考虑到汽车的要求。在这一点上,中国也与之非常相像。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等大城市,都是前汽车社会的城市。即使是深圳刚刚开始建设时,私人车在中国也非常罕见。相比之下,美国除了东部等地区外,大量城市在20世纪崛起,其骨架是按照汽车社会的要求搭建的。如今突然取消汽车,在基础设施和居住模式上都有诸多适应性的困难。所以,学习欧洲,中国应该比美国快。

同类推荐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远离职业病

    远离职业病

    各种职业病特点在于,健康不仅决定于遗传、营养、生活方式,也决定于工作的环境、性质、心理状况。保健不仅仅是针对工作环境中有毒物的污染,而且包括了因紧张、劳累等导致的心理、躯动各方面疾病的防治,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健康知识与保健技能。所以,保健有其鲜明的特点和独立的范围。保健因职业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工作时间、场所、性质,因而与非职业人群的保健是有明显区别的。
  •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

    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

    不论你的政见如何,任何人都不能不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不过只有五十多名党员。然而,如今它已是拥有八千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政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并且深度影响了现代中国的进程。中国共产党当初是怎样诞生,成为一个众所关注的话题。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本书作者以“地利优势”,在沪作了长时间细致采访,又专程赴北京及嘉兴南湖访问,历经十余年考证,以客观的笔调,创新的“T”字型结构,即既以写横剖面为主──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断代史,也写纵剖面──中共“一大”代表们的后来命运。
  •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自由的认识与实践: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本书对自由的历史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提出与逻辑线索、理论构成与研究方式,自由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自由主义批判与重申,实践理性与自由实践理性等问题进入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 君主论

    君主论

    《君主论》论述了君主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认为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君主要拥有自己的军队,并应靠残暴和讹诈取胜。认为君王在统治之时要以实力原则,不择手段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要效法狐狸与狮子,有狐狸的狡猾,狮子的勇猛。前11章论述了君主国应该怎样进行统治和维持下去;1214章阐明军队是一切国家的主要基础;后12章全面论证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
热门推荐
  • 与名人谈心

    与名人谈心

    萧伯纳、徐志摩、艾青、梁羽生、巴金……他们的名字在外人眼中熠熠生辉,但是,他们的胸中却隐藏着一腔外人所不知的独特心事。如果你想一探他们的内心世界,那就赶快翻开本书,感悟这些伟人的人生。
  • 证严法师讲孝道

    证严法师讲孝道

    父母爱子女真如源远流长的河水啊!他们爱子女的心,就像水由高处往下流,非常的自然;而要求子女以同样的心孝顺父母,就像水由低处往上流般的困难!我常说父母疼爱子女是一辈子的事,直到自己的生命终了才停止;而子女爱父母的时间又有多长呢?父母辛辛苦苦地把子女抚养长大,大多数的子女一旦成家立业,就会说:“我自己有家庭要照顾,哪有办法再照顾到父母呢?”如果对自己的父母——给你很多亲情的人,你都不知道要去爱他们,你真的能去爱那些与你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吗?所以说百善孝为先,真正的好人是从尽孝开始。
  • 荼蘼花开,再见

    荼蘼花开,再见

    (本文有甜有虐)“南梓陌,我想你了,回来吧。”韩逸风站在荼蘼花前,默默流泪。(新人写手,不喜勿喷)
  • 看天的少年

    看天的少年

    张科文只想着和冯芮瑶过一天算一天。爱情有的时候就只是一个念想,活着的时候想,靠近死亡的时候也想。也许有些事情不仅仅只是当初的怦然心动,也许有些事情也能和蓝天白云一样长存。直到某一天你回首往事,还能记得那个人的模样,那个人的种种善良,这样便是青春,这样便也无憾。
  • 当方糖遇上清咖

    当方糖遇上清咖

    从树上摘下咖啡果,炭烧,研磨,只是一杯单调的黑咖,没有多余的颜色和味道。但是只要投一块方糖,那颜色和味道都将变得美妙绝伦…以下小剧场[结婚后一个礼拜]穆行天[老婆,我想要个继承者]箫梓粼[你当拍韩剧啊,走开别当着我看欧巴]穆行天[他那里比我帅啦?!看我!]箫梓粼[啊啊你烦死了!]结婚后两年穆行天:感情有了个娃我就没用了?!箫梓粼:谁说的穆行天:那我有什么用箫梓粼:你啊,用处可多了,比如……比如……比如……想不出优点也是一种优点!
  • 守护铠甲

    守护铠甲

    上古时期,诸多神话传说诞生在这颗渺小的星球上……然而正是这些传说,才使人类延续到了现在……千年已过,当人类再度面临灾难的时候,那些传说也渐渐苏醒过来……(本作品每周四、周五收集材料,暂不更新文章,请各位读者见谅……期待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吧)
  • 真武巅峰

    真武巅峰

    身为内家天才的他,因一次意外,被人打断全身经脉,真气被封丹田,不得动用!一根自坟墓中得到的锈铁棒,拥有着一种诡异的铁性,一种闻所未闻的外练之法,助他踏上了外练之路。不能修习内家真气,我便外练。同样是武,同样可成就至高武道!我本强盗,看人不爽,狠揍!好东西,抢啊!亏,强盗怎能吃亏!破万古,震九州,真武临巅峰!ps:求收藏、推荐支持!
  • 月下雨寒

    月下雨寒

    一年前的花季,桃花盛开的地方,成了他与她的初见,谁也没有想过,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一眼,成就了一段爱情,可是上天却没有给她与他一个美好的结局……
  • 魂穿之攻略任务

    魂穿之攻略任务

    这是一部魂穿很多世界的故事,女主因死亡而成为任务者。由于作者是首次发书,所以有些剧情由读者决定。感兴趣的亲们请加Q群557245621。剧情纯属虚构。若有相似纯属巧合
  • 绝顶之峰

    绝顶之峰

    她,身份高贵的将军府嫡女,同时也是药尊和武圣的得意弟子。却为了那心爱之人倾尽所有,当那温柔缱绻的夫君指使新欢索要她命的时候,她才知自己不过是他登上高位的踏板石……她恨,恨自己瞎了双眼看不清谁是良人!恨遭人欺凌自己无力反抗!恨此生愚善至极!滔天的恨意无处可泄!若有来生,她必要杀尽天下负她之人!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空洞的眼眶里满是恨意与不甘,对天怒吼:“如有来世,我要化作地狱的修罗,你们欠我的,我定要让你们加倍奉还!”重生一世,她是江湖上的著名神医血影,又是神秘组织鸾音阁从不露面的主子。这一世,且看浴火重生的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掌握住自己的命运,将前世背叛过她的那些人一一斩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