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官方语言已经是半文半白了,现在的人理解起来难度并不大,所以也就不用翻译。看看这些条款中,几乎每一条都将中国的主权拱手让给了日本。比如山东的一切权益,比如中国的警察系统要由日本人插手,比如中国东北的一切采矿权都归日本等等,甚至中国各级政府都必须由日本人来当顾问。晚清以来所有外来战争加在一起,不过是将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而这“二十一条”却将中国完全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殖民地。因此消息传出,举国沸腾,民情激愤,全国爆发了反对日本的浪潮。
由于二十一条实在是太过分,袁世凯开始也不敢完全答应,但日本利用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步步紧逼,甚至不惜发出最后通牒,声称再不答应就要动武。袁世凯紧急召集幕僚讨论对策,大部分人都不约而同地主张接受条款,而段祺瑞则拍案而起,怒斥这帮人简直是祸国殃民,对日本必须坚决抵抗,必要时号召全中国的军队抗战,一定要教训教训狂妄骄横的日本人。
袁世凯考虑到如果不答应,自己的称帝野心自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同时他也深知,中国的国力尚不足以与日本抗衡,战争一起,中国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是一败涂地。于是他最终拒绝了段祺瑞的建议,决定接受日本的最后通牒。1915年5月9日,袁世凯宣布中国接受除第五号条款之外的全部其他条款。
生来就不服输的段祺瑞眼看自己的意见再一次被弃之敝履,而且如此过分的条约居然都能被接受,气得他差点吐血,不用说,他那出了名的歪鼻子这次又歪了。一怒之下,他向袁世凯提交辞呈,表示自己再也不过问一切军政事务。
真是天赐良机,袁世凯马上就坡下驴,说: “你现在气色很不好,可能身体不舒服,休息休息也好!”于是下令段祺瑞去西山休养。为了不过分激怒段祺瑞,还特意颁发褒奖令,对过去段祺瑞的功劳做了一番表彰,并且拨付医药费让段祺瑞安心休养。段祺瑞一走,王士珍就被任命为陆军总长,接替他的职位。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赶走了段祺瑞,他的死党,现任陆军部次长的徐树铮很快就被冠以贪污军火的罪名免职,段祺瑞彻底失去了对军权的控制。
刚离职的时候,为了表示对段祺瑞的关心,袁世凯经常派人给段祺瑞送东西,像什么鸡汤、人参、鹿茸,什么高档送什么,他知道段祺瑞个人没什么钱,这些东西他是买不起的。不过,段祺瑞可从来不敢碰这些东西,一接到东西,回家就偷偷倒掉了。不是段祺瑞暴殄天物,而是怕,怕袁世凯下毒,因为赵秉钧尸骨未寒,段祺瑞不想做赵秉钧第二。 (当初宋教仁遇刺案真相败露,袁世凯大怒,便命令杀应桂馨灭口。赵秉钧得到消息,曾打电话到总统府询问谁叫人把应打死,回说是总统的意思。赵秉钧就说了一句话:“这样,今后谁还肯为总统出力?”就是这句话送掉了他的性命。几天以后,赵秉钧生病了,袁世凯推荐医生给他治疗,结果他服药以后却很快暴死。)
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越来越公开化,社会上早已是沸沸扬扬,连身在南京的冯国璋也坐不住了,赶到了北京,当面询问袁世凯关于恢复帝制的事情。大事未成,冯国璋的态度他也不摸底,袁世凯还不敢公开,于是他回答冯国璋:“我现在的地位跟皇帝没什么两样,我个人没什么追求了。
当皇帝最大的好处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可是你也看见了,我的大儿子身体是残疾的,那个老二根本不关心政治,整天附庸风雅,想当个名士。老三更不用说,啥都不懂,他当皇帝岂不是开玩笑?其他的儿子都还太小,不可能参与国事。而且,历史上看,帝王之家恐怕没一个有好结果的,我还能应付局面,一旦我死了,他们的下场可能会很惨,为了他们的将来,我怎么会害他们昵?”
直肠子的冯国璋信以为真,于是放心地动身回南京。临走前,特意去探望了一下段祺瑞,并且还把袁世凯的原话转告了段祺瑞,表示袁世凯不会真的当皇帝。深深了解袁世凯的段祺瑞却只是摇摇头,“老头子讲的话你觉得是真心话么?”冯国璋愣了,他知道段祺瑞的话有道理,但又不知怎么办才好,只好问段祺瑞,如果袁世凯真的称帝,他怎么办。段祺瑞态度很坚决的说: “我是绝对不赞成搞帝制的,那只能是历史的倒退。但是袁项城对我有知遇之恩,我不能跟他对着干,否则会有人骂我段芝泉忘恩负义。”
消息传到了袁世凯那里,袁世凯当然是十分恼怒,不过他暂时还不想对段祺瑞采取什么极端的手段,毕竟段祺瑞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爱将,而且段祺瑞的能力有目共睹,如果有一天他能回心转意,必定是自己的得力干将。
再说他也深知段祺瑞的为人,这个人即使反对帝制,但也不会有什么真正的行动,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不过,他这么想,不一定所有人都这么想,袁克定就是个例外。他知道段祺瑞坚决反对称帝,便对他恨之入骨,甚至开始密谋采取行动,从肉体上消灭段祺瑞。
因为姻亲关系,袁克定平常是管段祺瑞叫姐夫的,但现在这个小舅子已经要对段祺瑞下手了。段祺瑞并不是闭目塞听,对这些消息还是很警觉的,但因为袁世凯对他的大恩,他只能克制自己,并且态度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我反对帝制,但是只能用口不能用兵。我想袁项城不至于对我个人有什么过分的行为。如果不幸真的发生,那我只有坐在家里等着!”
这话还真管用了,很快袁世凯就听说了袁克定的一些小动作,马上将他叫去骂了一顿: “你姐夫对帝制确实是有意见,不过他只是动动口而已,又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我听说你对他不满,还要对付他,你必须马上停止一切动作。怎么说他也是我们家的亲戚,现在大事还没有定,家里就闹成这样了,将来不是更乱么?”
一番话,袁克定只好放下了对付段祺瑞的行动。
洪宪元年,只此一年
段祺瑞的个人安全暂时有了保障,但全国的政治形势却越来越糟糕。
袁世凯已经公然撕下伪装,宣称要恢复帝制,各地为了逢迎他,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帝制丑剧。当时全国各地凡是有敢于反对帝制的人或言行,通通被抓住冠以“乱党”之名,不是监禁就是杀害,连废除多年的连坐法都搬了出来,一人有罪亲戚也跟着遭殃。
眼看形势越来越有利于自己,袁世凯又导演了一出“劝进”的好戏。所谓劝进,就是袁世凯自己不出面,而授意手下向他进言,劝说他继皇帝位,他自己再三推脱不掉,只好答应。当然,这个劝进,你愿意也得干,不愿意也得干,段祺瑞当时的职位是管理将军府事务,在所有人都列名的情况下,他也不得不违心在劝进书上署名。他当然知道,这时候公然反对,袁世凯可能真会杀了自己。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再三推辞”后, “不得不”向全国宣示承受帝位,13日便举行“登基大典” ,改国号为洪宪,自称洪宪皇帝。并且仿效历代帝王登基惯例,封赏有功之臣,凡是对称帝出过力的大小官员一律得到了爵位和官职,唯独段祺瑞什么也没有。这是自然,因为袁世凯登基当天,段祺瑞根本就没有出席。
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了全国人民的普遍反对,蔡锷在云南组织护国军,举起了反袁大旗,护国战争开始。
蔡锷(1882一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入长沙时务学堂, 是梁启超的得意弟子。戊戌政变后考入上海南洋公学,次年到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及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0年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事败后返回日本学习军事。1904年回国,先后到江西、湖南、广西、河南等地军校任职。1911年(宣统三年)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发动了“重九起义”,11月出任云南军政府都督。
在当时列名“劝进”的人当中,蔡锷也是其中之一。袁世凯非常器重他,但同时又对他防范有加,把他当作“危险人物”调到北京控制起来。为了麻痹袁世凯,蔡锷每天都在北京八大胡同醉生梦死,并且和妓女小凤仙打得火热,给人一种乐不思蜀的印象,暗地里却和他的老师梁启超积极部署倒袁。在列名劝进取得袁世凯暂时的信任后,借守卫放松之机,秘密潜逃,先到日本,再绕道回到昆明,在云南举起了反对袁世凯的旗帜。
蔡锷率滇军攻入四川之后,贵州独立,广西也独立了。袁世凯极为愤怒,在1916年1月5日设立临时军务处,分兵三路进攻云南护国军政府。袁世凯本以为饷足械良的北洋军能够镇压起义,平息全国风起云涌的反帝制斗争,岂料北洋军士气低落,很不禁打,在西南受到重创。也是,民心向背这个词虽然平时不大管用,到了必须认真的时候,还是有着巨大杀伤力的。北洋将领士兵跟着袁世凯也就是图个升官发财,现在你都要称帝了,我们又要做回奴才了,还跟你混个什么!此时,湖南、江西等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些省份也出现不稳定迹象,广东独立更是如箭在弦上,朝夕不保。
形势一团糟,袁世凯已经六神无主了。而自己最为看重的段祺瑞此时又公然提出南北停战,维持共和,另组新政府的主张。这摆明了是逼袁世凯下台,气得袁世凯大骂段祺瑞忘恩负义、落井下石。
帝国主义各国本来是支持袁世凯的帝制活动的,但看到全国上下一片反袁之声,袁世凯独裁统治危机重重,已陷入四面楚歌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他们的态度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日、英、德、意、美等国先后表示反对袁世凯称帝。并联合向外交部提出警告,要求缓改国体。在极端忧愤、焦急之中,袁世凯一下子病倒了,很快病情加重,卧床不起。
病倒了的袁世凯无力处理越来越复杂的局面,急需得力手下出面,但偏偏手下那些人一个比一个无能,都难独挑大梁。
袁世凯这时开始想念段祺瑞了,他把段祺瑞的亲信曾毓隽找到府里,说: “蔡松坡已离京转赴云南,芝泉知道吗?请转告芝泉,在这个时候他能忍心看我满头白发还遭人欺负吗?”接着又不满地说,“没有我,恐怕也没有你们今天的地位。即使我犯了错误,最能谅解我的应该是他段祺瑞,现在倒好,他却成了第一个不谅解我的人。”于是写信叫曾毓隽转交给段祺瑞,希望他能亲自来袁府见面商谈大事。
段祺瑞接到袁世凯的亲笔信,不禁犹豫了一番,于公他不能帮忙,但于私他却又不忍心看到袁世凯落到如今这般田地,左右为难的段祺瑞最后还是下决心不去见面。束手无策的袁世凯只好派人去请自己的老军师徐世昌出来收场。
其实徐世昌对袁世凯称帝的事情也是三心二意,他觉得称帝这事恐怕最后的结果不会太好,但又怕得罪老袁引火烧身,所以在袁世凯称帝前,他的态度一直是“不阻止,也不赞成”。
袁世凯对他的态度非常不满,徐世昌也不笨,看出了苗头,于是决定辞职。但在这个时候辞职明摆着是反对袁世凯称帝了,那还不等于跟老袁彻底闹掰了?别说,徐世昌有自己的理由,而且他知道,这个理由一旦说出来,袁世凯没办法反对。徐世昌辞职前悄悄跟袁世凯“掏心窝子”地说了一番自己的道理: “一个人做大事不能不留点余地,要是自己人全部卷进来了,万一哪天事情不顺,就没有人出来以局外人的身份周旋了。我现在离开,可不是为我自己考虑,是为了给您老人家留作后备军的,您可千万别误会我的意思!”
这番话说得简直是贴心贴肺,袁世凯张口结舌了半天,居然没想出一句话来反驳,又不能过分驳了他的面子,只好顺水推舟批准了他的辞呈。
没想到,这次还真让徐世昌说中了,当袁世凯看到称帝闹出这么大乱子来,自己已经是不好收场了。在众叛亲离的时候,终于想起了徐世昌这个老油条,赶紧派人找他商量,徐世昌建议他必须联合段祺瑞,否则他一个人可是承担不起来。
看到袁世凯闹到今天这一步,段祺瑞心里也不是个滋味,既然袁世凯要取消帝制,我姓段的不能再袖手旁观了。毕竟他反对的是帝制,而不是袁世凯本人。
1916年2月21日,袁世凯在怀仁堂举行联席会议,讨论撤销帝制,最后决定向全国通电取消帝制。段祺瑞十分高兴,当即向至亲好友们透露了这一机密消息,可是又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取消帝制的电稿在送达印铸局时,袁世凯突然又反悔了,派人把电稿追回来。其实袁世凯正在为难,电稿不发难平众怒,徐世昌、段祺瑞未必答应,可是真要发吧,这么多年的努力打了水漂,他实在心有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