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19800000034

第34章 监察制度与控制管理体制(2)

唐初沿隋朝设肃政台为监察机关,后经过左、右肃政台,左、右御史台的变化,唐睿宗景云年间统一为御史台。御史台是独立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之外,对中央和地方百官进行监察的专门机关。其主要职责包括:

第一,推按狱讼。包括推问皇帝下达的案件,审理普通百姓的案件,参与三司推事等。

第二,弹劾犯罪。对违法犯罪的官员进行纠举,弹劾其罪,请求司法机关审判。

第三,巡察内外。一是分察六部的具体行政行为,使之合法而有效率;二是巡察州县,遇有非法行为,便予以纠查。

第四,监督决囚。如发现司法机关违法及犯人有冤者,予以纠举平冤。

第五,监察录囚。唐代御史的任免权由御史台长官或皇帝行使,不归管理一般官员的吏部掌管。御史的弹劾行为,不必经御史台长官的审准就可以向皇帝直接提出。御史台还可以设置监狱来拘禁和讯问罪犯。

另一种监察制度是谏官制度。唐代谏官隶属于中央政府的中书、门下两省,成为正式的司谏官。司谏官主要职掌以下几方面:

第一,谏议。以皇帝为对象,皇帝的个人生活直至王国大政都在谏议之列。

第二,封驳。即还封皇帝失宜的诏命,驳正臣下有违误的奏章。

第三,知起居事。

第四,知匦事。

唐代的监察制度的特点是:御史代表皇帝,临制百官,是皇帝自上而下监督、统治百官的一种工具;谏官的监察则是自下而上,以皇帝为监察对象。这样就形成以上察下,以下督上的双向监察制度。这种制度完备而富有活力,一方面监督了百官的违法行为,促使吏治清明;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皇帝的极端专制。它对维护唐代君主专制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隋唐时期是我国御史制度的成熟完善期,在这个时期,御史制度与丞相制度相得益彰,相互监督,我国历史上的盛唐由此产生。

宋代御史“风闻言事”的盛衰

风闻言事在中国由来已久,宋朝学者洪迈认为风闻言事始于晋宋。唐代御史可以风闻弹劾。到了宋代前期,风闻言事的广度和深度更是达到了顶峰。尤其是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风闻言事风气极盛。到了仁宗年间,由于通过风闻言事相互攻讦的事件逐渐增多,风闻言事在这之后逐渐受到了限制。

王安石说:“许风闻言事者,不问其言所从来,又不责言之必实。若他人言不实,即得诬告及上书诈不实之罪。谏官、御史则虽失实,亦不加罪,此是许风闻言事。”事实证明,许多问题,特别是埋藏很深的腐败问题,是很难揭发的。如果以揭发不实处以诬告、诬蔑等罪,就等于杜绝了谏诤和纠劾之路,必须允许所论的人和事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而实行言者无罪。这无疑是古代监察制度的一条可贵的经验。

风闻言事制度和其他很多制度一样,在创设之初是完全出于好意的。这种制度创设的目的是“扬隐恶”,就是把不为众人所知的恶行揭发出来。一般人举报别的大臣如有失实是要受到严厉惩罚的,而御史言官进行举报,则不需要保证所举报的一定是正确的。这样一来,御史们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进行举报。这样言路就不会闭塞,朝臣也会知道收敛,不敢做违法乱纪之事。

但是,这样的结果必须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那就是御史的人品是绝对可靠的,是公正的。当这个前提不存在以后,风闻言事自然就会变成互相攻讦了。

在北宋前期和中期的台谏官还颇有风骨,能够做到公正,到了北宋晚期,台谏官已经在权臣奸宦的收买和倾轧下开始堕落了。他们或身为言官而“不能有所建白”,或只言“细故”以塞其责,甚至堕落为宰执大臣抬高自己的吹鼓手、打击政敌的马前卒。如北宋徽宗时,在奸臣蔡京的授意下,御史石豫、左肤,相继弹劾韩忠彦、曾布,以致韩、曾二人先后罢相。时御史中丞王安中虽多次声讨蔡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但他也是“缔合王黼”,虽言辞恳切,也是为王黼与蔡京争权夺位服务。

出现了这样的监督官员,风闻言事的基础自然就不复存在了,这样的风闻言事想不沦为相互攻讦的工具也难。

宋朝仁宗皇帝就意识到了这种问题,曾经下诏书说:“自今言事者,非朝廷得失,民间利病,毋得以风闻弹奏,违者坐之。”从此以后,曾经风光一时的风闻言事制度也就逐渐走向了没落,变成了有心人利用的工具。

明朝为何取消御史制度,设置都察院

朱元璋自称吴王时,设置了御史台,御史台的长官是左右御史大夫,是从一品的大官,对于当时御史台的职责,朱元璋本人有这么一段话:“国家立三大府,中书总政事,都督掌军旅,御史掌纠察。朝廷纪纲尽系于此,而台察之任尤清要。”很明显,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职位,对乾纲独断的皇权已经构成比较大的威胁,不把这一部分权力收归自己管辖,皇帝实在是不放心。终于,胡惟庸案为朱元璋创造了机会。胡惟庸在中书省最久,先为参知政事,再升为左丞,又升为右丞相,最后为左丞相,深得朱元璋的宠信。但其因权势日盛,而专权跋扈,不知自忌。如朝中有人命生死及官员升降等大事,往往不奏径行;凡内外诸衙门上奏章,有不利于己者,辄匿不奏闻。一时四方钻营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莫不争投门下,奉献金帛财物,不可胜数。洪武十三年,御史中丞涂节、商嵩告发胡惟庸南通倭寇北接旧元,意欲谋反。朱元璋将胡抓捕,审问得实,磔于市,牵连被杀达三万余人。

在这次案件的审查期间,朱元璋发现御史台有很多官员和胡惟庸有所勾结,意图谋反。于是废中书省,罢丞相,罢御史大夫,并在洪武十五年设置了都察院,将御史和谏官完全统一。朱元璋通过胡惟庸案把行政权和监督权都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了。

都察院设左右都御史各一名,左右副都御史各一名,左右佥都御史各一名。整个都察院有监察御史一百人。明朝设十三布政使,把天下分为十三个区,由这十三布政使管财政、民事。这一百名监察御史以一布政使司所管的地区为一道,分掌十三道的事务。都察院官员的权力很大,专门负责督察上下大小官员的失误、断案不公、贪污受贿。一旦发现可以随时举发、弹劾。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的官阶是二品,而监察御史的官阶是七品,相当于在外任职的县令,实际并不是很大,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极大。朱元璋诏书中明令用他们来监察百官,不论是王公大臣,还是七品县令,只要有了过错,他们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意见都可以提,而且可以直接上书给朱元璋奏事。

都察院名为官府,实际上是朱元璋的耳目,朱元璋用它来替自己看,替自己听,随时报告官员的错误,是皇帝监察文武百官的机关,负有澄清吏治的使命。监察御史还可以由皇帝下旨下放外地出使地方,转职为巡按、清军、提督学校、巡监、茶马、监军等等职务,负责督察相应的事务及有关官员。

到了这个时候,原来的谏官制度已经完全消亡了,后继的都察院只是皇帝的耳目,完全为皇帝服务,监察体系已经完全变成了皇帝控制臣子的工具。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三重监察网络。这样一来,从地方到中央,所有的一切都掌握在皇帝一个人手中了。

清朝的密折奏事,“风闻言事”的极端化

密折奏事制度肇始于顺治,推行于康熙,而大盛于雍正。原来凡是京官奏本、地方官的本章、题本全要先交到通政使司,经过审阅后再另行转呈。而密折奏事顾名思义,就是折子不走正常的渠道上达天听,径直报皇帝亲拆御览,皇帝有什么指示意见,随手用朱笔批于折后,然后再密封发还给原奏人,所有内容除君臣二人,外界不得而知。这种制度在最初的时候仅限皇帝亲信的大臣,只有这些人才能享有这样的殊荣。但是到了雍正年间,这种制度已经是“咸与维新”了。

同类推荐
  • 商务谈判与操作

    商务谈判与操作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商务谈判的理论、过程、准备、策略等。全书共9章内容,具体包括:谈判与商务谈判概述、谈判心理、商务谈判的准备、商务谈判的沟通、商务谈判过程,商务中的价格谈判、商务谈判策略、不同国家商人的谈判风格、商务谈判礼仪。每章附有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与讨论、实训练习与操作等内容,为教学提供了方便。本书通俗生动,突出谈判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作为大专院校经济管理类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贸易,以及其他专业的教材,也可以应用于经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实践,同时还可以满足社会经济工作人员的工作需要。
  • 为企业文化建设正本

    为企业文化建设正本

    本书不仅给出了这三个问题的根本解,而且分析揭示了企业文化的真实内涵——共同价值观念、共同思维方式、共同行事习惯,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施明确了方向;而且从构成元素、构成要素、构成层次三个层面分析揭示了企业文化的内在构成关系,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提供了分析设计的框架;而且分析揭示了企业文化对于人的行为选择产生作用的机理,解答说明了企业文化发挥管理作用的过程和方式;而且以蒙牛企业文化、东航企业文化为例,分析掲示了曽经如日中天的企业文化没有为企业发展起到保障作用的根本原因;
  • 仓储管理

    仓储管理

    本书系统介绍了仓储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内容分为13章,包括仓储和仓储管理概述、仓库选址与布局、仓储机械设备选择与管理、仓储作业流程管理、仓储安全与特殊货物管理、仓储经营管理与合同、仓储成本与绩效管理、库存管理概述、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法、现代库存控制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在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中的应用、集装箱堆场管理和保税仓储管理等。本书的特点是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较强,并设有思考题、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开拓读者的视野。
  • 品菜根谭学管理

    品菜根谭学管理

    本书内容包括:内圣外王,管理者的基本素质打造团队,管理者的制胜法宝衡量轻重,做好日常管理运筹帷幄,领导力决胜战场危机处理,逆境提升管理者威信等。
  •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时间”法则

    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时间”法则

    本书主要以“工作时间”为关键词,讲述了如何高效利用工作时间的方法和建议。
热门推荐
  • 君应有语

    君应有语

    梦里千年,几番回首,暮雪花开,取琴上弦谱一曲累世经年,温一壶酒看堂前碧落蹁跹;她在十丈红尘之中,能否守到她所等待的那个有着温柔眼神的人,曾一身皎白月光,自远方翩翩而来,许她一生欢喜无忧?而看取岁月茫茫,白云苍狗,庭前花开不败,他亦孤身立于时光的洪流中,百年之后,他拿什么记取那一季的暮雪千山,飘渺浮云,他又如何守护那一份茫茫黑夜中兀自燃起的珍贵光亮?凡尘人遇世外仙,不过擦肩而过的一个回眸,她本是无心路人,却被他不由分说扯进命运,将彼此的生命纠结缠绕盘根错节开出艳丽的花朵,面对时光的鸿沟,他们该如何守护彼此,如何在光影苍茫中种下不渝的深情,纵使被轮回的风雪狠狠摧残,也蓬勃开出顽强的花朵?
  • 化神图录

    化神图录

    宅男青年来到异世界!手持神之图录。只为那神之位置。
  • 琅琊榜首之梅长苏

    琅琊榜首之梅长苏

    琅琊榜首,江左梅郎,麒麟之才,得之可得天下。一儒白衣,病疾之躯;眉清目秀,温文尔雅。这是怎样的一个人,有着怎样出众的才华和手段,才能自琅琊榜首出后竟为王朝各邦势力所拉拢,面对王室权贵他从来来都是不卑不亢不喜不怒,从容淡定面对。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让人琢磨不透。麒麟择主,岂能盲目?!他最终会扶持谁上位?龙子夺嫡,朝臣纷纷落马,当朝避讳的陈年冤案渐渐被揭晓,谁才是幕后真凶?地下那冤死的七万忠勇冤魂何时才能沉冤昭雪?王位终落谁手?睥睨天下清君侧,狼子野心阶下囚。且拭目相看此文为你带来不一样的心灵震撼!感谢亲们的支持与厚爱!
  • 四分之一夏沫恋

    四分之一夏沫恋

    四姐妹的爱情之旅,十个人的爱恨情仇。如果爱她,请相信她。。。。。。。。。。。。。。。。。。。。。初写还望给力
  • 一场绚烂的花事

    一场绚烂的花事

    如果商场如战场,职场就是现代的后宫,纷繁错杂的利益关系,利用与背叛不断的上演。雅楠曾以为自己可以不忘初心,可是十年的自己就像浮萍一样,辗转沉浮,时起时落,始终逃不出这世俗的争斗。此刻的浮华背后终究会化成什么?
  • 忘爱

    忘爱

    林子晨的前女友李欣,十年前在去西藏旅游的途中遭遇意外,下落不明。十年后,林子晨却突然收到“李欣”的神秘电邮。林子晨早已封闭的心被再次打开,他抛下未婚妻和工作,踏上了李欣十年前曾经走过的旅途。一路向西,他穿城过镇,爬山涉水,踏上雪域高原,回忆却也一路随行,既甜蜜又煎熬。然而,未曾想到,在意外事故的背后,竟然还隐约有着人为的影子。闺蜜、旧友和情敌一一登场,往日的恩恩怨怨又再次重现。李欣究竟是生是死?车祸是意外还是人为?人性的光明与黑暗纠缠不清,以爱的名义,找出真相!《周瞳探案系列》作者于雷呕心之作,打动的不仅仅是你!
  • 爱在深秋

    爱在深秋

    这是一个发生在那个纯真年代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阿慧是一所师范院校的一枝花,男主人公阿木是一个县级机关有名的大帅哥。作者以日记、书信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了那个纯真年代青年男女的真挚爱情,通过多种手法和描写,深刻地刻画了主人公爱恨交加的内心世界。对当今处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少男少女,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社会作用。
  • 吃货横行

    吃货横行

    我,地府不幸中奖。附送最流行配备异域空间加架空一世游。然人家属性是啥都能种出来的空间土地。而我只是五座各色属性的山。地里张出来的也就只有长出金币和珠宝的树。当最最需要食物的时候才发现,有钱有个屁用啊!老子要能种瓜果的田地啊!!叫俺吃货怎么活啊!愤怒摔罐!什么?!那个小受受竟然烧了一手好菜。赶紧赶紧收拾包袱当丫鬟去。阴谋四起。七大美男们把小受受抢来虐去。搞得小受受没心情给吃货我做菜。怒之。看吃货恶斗七美男,勇夺贤惠受。断背门!休想强老娘之夫。
  • 日游记

    日游记

    他是华夏殿的盟友“火桀”他是狐族里先天妖族中最废柴的一个他是负责在白天四处巡游,监察人间善恶的日游神的接班人无父无母,只有表哥,以及一帮原形凶恶化形唯美的损友……狐言的座右铭是:生活就像强奸,既然不能反抗,那就好好享受。
  • 黄金手

    黄金手

    被斩断了双手,被打碎的牙齿,被切掉了嘴唇,陈卓的胆小和怯懦换来了他没有未来的未来!被丢进救生舱的那一刻,他心里唯一的愿望就是活下去!胆小被他征服,怯懦被他打败,有了这双黄金手臂,让他在这乱世中为了身边的亲人朋友有了挣扎下去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