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44800000071

第71章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强国博客联合中国人事报共同推出的大型节目“人事厅局长在线访谈”,我是董炜。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任务,对一个欠发达省份,如何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力量,其意义非同寻常。本期“人事厅局长在线访谈”节目,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厅长庞波。庞厅长将和大家一道共同探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这个话题。我们期待全国的网友和我们一道共同参与本次节目。

庞厅长您好。您先和全国网友打个招呼。

庞波: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应邀参加在线访谈。首先,我代表甘肃省人事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甘肃人事工作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为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甘肃又好又快发展,甘肃省委提出了“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即: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全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人力资源开发三大支撑。实践证明,这是符合甘肃省情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正确思路。特别是省委继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之后,又一次明确把人力资源开发纳入总体工作布局,列为三大支撑之一,进一步凸显了人才在经济社会中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为我省更好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从甘肃省的整体分析来看,人才队伍现状主要是“七多、七少”

主持人:庞厅长是否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甘肃人才队伍的总体情况?

庞波:总的来看,甘肃人才队伍和全国先进省份、发达内陆省份比,有一定的弱项。从全省整体分析来看,主要是“七多、七少”。即:第三产业人才多,一二产业的人才少;事业单位的人才多,企业人才少;城市的人才多,乡村的人才少;继承性的人才多,创新性的人才少;初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低学历的人才多,高学历的人才少;单功能的人才多,复合型的人才少。

主持人:您能具体地谈一谈甘肃人才队伍的状况吗?

庞波:甘肃在人才资源开发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是人才有效供给不足,一二产业急缺各类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具有高级职业资质的专业人员。比如,我们省的一些优势企业想扩大生产规模,但是由于管理和技术各层面的人才整体缺乏,配置不上,这样只能放弃原来的扩张计划,企业在稳步地向前推进,没有大踏步地向前迈进。另外,我们省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省,农业领域缺乏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推广人员。全省现有农业推广人员7000人,平均一万亩耕地只有一人,这样很难完成农业科技推广的任务。

第二是人才的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能级结构不合理,甘肃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从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来看,仅仅占技术人才队伍总数的6%,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是1:5:9.3.二是地域分布结构不合理。77%以上的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中心城市,广大的县、乡、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匮乏。三是专业结构不合理。目前大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同时,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振兴装备制造业需要的大批理工科的技术人才严重不足。造成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四是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严重失调。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与相应的人才分布不太对称,我省农业产值占GDP的16%,但是农业专业技术人员仅占人才总量的8%,结构明显失调。另外一线和二线的比例失调,我们有三分之一左右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在生产经营性的企业,三分之二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在非生产的单位工作,这是非一线的。第三是高层次人才的流失还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2001年到2005年,甘肃外流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就有2000多人,高层次(人才)的流失在500人左右。当然,从这两年来讲,我们重视改善人才环境、省委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省政府实施的一些人才工程,都起到了拴心、留人作用,改变了前几年人才急速外流的现象,但是还是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我们现有的人才中,还有高层次人才年龄老化的问题。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引起各方面关注的大问题。同时,还有一些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全省科研院所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在相当一部分处在任务不饱和的状态,特别是一些技术推广人员,由于缺少资金和项目,有钱养人,无钱打仗的现象还是存在的。不少人长期在一定岗位上也没有做出什么大的业绩。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必须确定“一个核心、两个结合”的工作思路

主持人:庞厅长刚才谈到了甘肃人才工作主要面临的几个问题,包括能级结构不合理、地域分布结构不合理,还有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合理,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调,另外还有人才在生产一线的比例低等一些问题,这样听来,问题真的不少。我不知道针对这些问题,咱们有什么解决思路?

庞波:关键就是思路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通过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科学谋划工作的思路,统筹推进工作的措施、保障工作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我们结合甘肃人才人事工作实际,经过认真研究,在完善工作思路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就是更好地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必须确定“一个核心、两个结合”的工作思路。

“一个核心”就是不断强化人才资源支撑作用,着力提高人才的利用率、贡献率,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的人力、智力的支持机制,使人才资源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有这样的认识,要形成这样的核心。这是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根本所在。

“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就是一定要坚持把人才资源的开发与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不空对空。我们认为,项目不单纯也不仅仅是发展的载体,而且也是人才资源开发的载体。紧紧围绕项目来开发聚集人才,既有利于人才资源支撑作用的具体化、实质化,也有利于增强人才开发的针对性和牵引力。实现项目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双赢。甘肃十一次党代会,对近期和较长一段时间的项目建设进行了梳理,有5357个在建和新建的项目,大的项目比如——兰渝铁路,省内高等级的干线公路,机场网络,甘肃的风能、核能,以及新农村建设,这些重大项目中上亿元的有415个。今后五年,重点建设投资还会大幅度增加,有了这样好的项目,有了中央的支持,有了各个省的支持,还需要人才的支撑。这些项目的实施,对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改善人才结构提出了迫切要求。据调查,这些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普遍急需人才。作为一个省的人事部门,作为一个省实施政府人才工程战略的具体主抓部门,应该针对项目配置什么样的人才,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搞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对重点项目梳理以后,感觉到高中级的技术人员需求量达到11.7万人,比如石化、有色、冶金、电力,这些甘肃优势主导产业,它急需高中级人才6400多名;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急需人才1200多人;石油钻采、炼化、数控机床等装备制造业急需人才3800多名;核能、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急需人才2000名;铁路、公路和运输事业发展建设中,急缺人才6万多人;种植、养殖,甘肃特色农业的纵深加工方面需要人才一万多人;水利项目急缺高中级人才3000多人。这些重点项目需要的11万多人才,并不是说甘肃完全靠引进,而是怎么整合,怎么把它协调,有力地配置问题。现在我们围绕项目来研究人才问题、支撑问题,把这些基本情况弄清楚了,我们就要正式解决项目需求和人才短缺的矛盾,围绕项目开发人才,以人才支撑项目发展,不空对空。这就是我们面临的实实在在的压力,同时也增添了奋力拼搏的动力,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第二个“结合”,就是一定要坚持开发人才资源与保障改善民生相结合。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目的是满足所有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这个结合上我们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把能力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要不断提高人的就业、创业的能力。第二个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人才开发的主线。甘肃的人才问题中有一个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我们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把结构调整作为人才开发的主线,引导人才在城乡之间合理分布,既要保证农村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对人才的需要,同时也要促进城镇化的进程。第三个坚持就是把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作为人才服务的基础性手段,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第四个坚持就是坚持把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作为激发人才活力的关键环节,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此外,我们还要保障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不受侵害。

思路决定出路。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落实“一个核心、两个结合”的工作思路,我们会走出一条人才强省的路子,并且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主持人:您说得非常好。您刚才谈到“一个核心、两个结合”的工作思路,我觉得最重要是落到实处,您觉得这些思路怎么做才能得到更好的体现?

庞波: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讲了“一个核心、两个结合”解决人才资源的思路,怎么做是关键。我们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做:一个抓规划、一个抓重点、一个抓改革,保证我们的思路落到实际中,取得圆满的成果。

“抓规划”。我们紧紧围绕省上的十大重点产业、工业强省战略和中央领导对甘肃提出的国计民生项目,坚持优势产业优先保证,重点领域重点支持的原则,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给省委省政府上报了甘肃省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纲要,提出了十五项专项人才配置计划,为使这十五项专项人才配置计划能够落到实处,我们提出了十八项保障措施,力争在三年内建立起一支能够用得上、留得住、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各重点发展领域和项目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十五个专项人才开发计划主要设计是这样的:涉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有4项,在甘肃来讲,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非常重要的;结合甘肃工业、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有8项;社会文化建设的有3项,充分体现了依托项目开发人才的主导思想。经征求全省相关部门的意见,大家都认为这个纲要比较符合甘肃的实际,符合省情,抓住了甘肃人才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开发的路子和一些策略,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规划不光是近期的,我们还有中期的长远的发展规划,基本上都是围绕加快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的。

“抓重点”。主要是突出高层次和实用性。一是围绕工业强省战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千名领军人才选拔工程。这一千名领军人才由省委省政府直接掌握联系,实行动态管理,进行重点培养和使用,把人才聚集在一起,把有效的人力资源支撑发挥在项目上,发挥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决策之中去。同时,我们将扩大实施甘肃省特聘科学技术专家制度,设立一百个特聘科技专家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选聘急需的特殊高层次人才。由省政府聘任,授予首席专家的职责,合同管理,柔性使用,发挥他们对甘肃的支撑作用。二是围绕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新农村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实施农村实用人才保障工程建设。我们已经选拔了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文化人才,改变了农村没有人才的问题。三是实施了离乡人才智力回归工程。甘肃相对一些经济发达省份,自然条件艰苦一点,经济发展滞后一点,人才外流的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特别是我们一些困难地区,比如会宁县——这是红军长征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的地方。这个县也是一个人口大县,但是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缺水少雨。这个县是一个文化教育大县,抓教育抓得很好,从恢复高考到现在,考上本科以上的学生已经有4万多名。在北京中关村搞软件的,包括搞科技专项服务工作的有三四百名是会宁籍的。虽然这些人才不在甘肃工作,但是他们毕竟与家乡有割不断的天然情感,有报答家乡的急切愿望,我们计划在北京试点,把社会人,包括一些在北京工作的非公有制经济人才,搞一些评定职称的工作,调动这些社会人和非公有制经济人才群体的积极性,建立经常化、稳定性的交流渠道,鼓励这些人能够以适当的方式为家乡做贡献。这是一个比较实质性的符合甘肃实情的战略选择,对于改变甘肃吸引人才的被动局面,我想是有一定作用的。

“抓改革”。目前甘肃做一个人事人才工作的大动作,就是怎样调动甘肃40000多个各种类型的事业单位、63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公务员法出台以后,公务员的录用、考核、奖惩、管理、培训,实现了依法管理。但是,对为社会服务的事业单位来讲,也需要激活机制,搞好改革。为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已经按照人事部的要求,开始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事业单位实行第一步的改革,即岗位设置。出台了实施意见和五个配套文件,成立了高层次的改革领导小组。这就意味着事业单位改革的第一步——岗位设置进入轨道,下一步要抓好聘任和考核,使这支队伍更好地为甘肃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甘肃提出服务灾区的人事工作的九条意见和二十五个具体项目,社会反响比较好

主持人:我们都知道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一次地震,甘肃也是受灾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对一个本身人才相对匮乏的省份来说,我觉得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人事厅作为政府人才主管部门是怎么应对这种局面的,您能简单谈一谈吗?

庞波:5.12汶川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受灾之广、损失之重、重建之难在我们省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灾区重建工作需要大量各行各业的人才,我省受灾较重的地区,一个是长江流域的陇南市,一个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基本上都存在人才资源支撑比较薄弱,高层次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解决灾区重建中人才奇缺和人才支撑工作出台了九条意见、二十五个具体服务措施。我们在灾区毕业生就业、公务员考核奖励,人才智力资源,举办灾后重建的大型人才招聘会,职称评定,政府奖励方面,都从为灾区服务的角度提出了意见,开辟了绿色通道,形成了良好的政策导向和激励机制。九条、二十五个具体措施出台以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一方面我们引导各类人员主动参与到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去,包括职称评定、政府奖励;放宽对县以上党委表彰的比例;对抗震救灾中立功的转业干部的安置;在就业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调整指标,解决灾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另一方面我们采取柔性的、流动性的方式为灾后重建提供服务。组织了国务院特聘专家、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政府特聘的科技专家20多名,送到陇南和甘南,给他们做灾后重建服务,协助当地制定了重建规划,泥石流、滑坡应急治理工程,危房评估和危房改造的意见,这些都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受灾群众的欢迎。另外,我们也举办了大型灾后重建人才招聘会(全国性的),提供了一些岗位,对灾区的服务方面也是比较到位的。

主持人:刚才有位网友提问,现在大学生找工作很难,找一份好工作更难。作为人事主管部门,如何帮助大学生走出困境?我想这也是大家关注、关心的。咱们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庞波: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有8.1万,比去年增加了一万人,历年还有4万大学生没有就业。面对这样的就业需求和就业形势,我们主要采取了几条措施:

第一,加强就业调控。政府购买一些基层公共服务岗位,比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计划,“三支一扶”,进村(社区)计划,农村特设岗位教师计划,农村医疗卫生岗位服务计划,再加上选拔毕业生任“村官”的计划,从这六个方面用政府的岗位做一些计划性的分配,选一些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第二,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厅长进校园,组织优秀大学生创业巡回演讲,这个影响很大,改变了大学生的就业观。同时,还引导企事业单位改变用人观念,进行双向选择。鼓舞大学生在实践中自己成才、自己创业,和社会对接。第三,加强对灾区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对重灾区大学毕业生我们通过重点推荐、重点帮扶、优先落实安排,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且开辟了绿色通道。我们和辽宁、河北、山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联系,帮助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再一个就是立足于当前,搭建政府平台,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省委省政府已经做出决定,建立省市两级中心人力资源市场,今年先筹建一个省级中心人力资源市场,投入一个亿;明年再投入一个亿,把14个市(州)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起来。省委省政府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决策拿出两个亿,启动民生建设工程,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和强化人力资源支撑的高度重视,展示了省政府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和魄力。

建立首问责任制,按照规范的管理程序简化手续,方便群众,服务大众

主持人:刚才有网友提到,最近有个别地方发生了公务员酒后失控的事,在社会上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涉及公务员的形象问题,再次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庞厅长对于队伍形象问题有什么看法?

庞波:主持人问的很好,最近出现了两起影响全国的事件。我们也感觉到揪心。实现人事工作科学发展必须建设一支作风过硬、工作优良的人事干部工作队伍。这是根本保障。现在我们正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我们人事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带头开展好学习教育活动。第一,开展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形象活动,提出营造“四个环境、增强四种能力”。这四个环境是: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健康有为的工作环境、健康有序的制度环境、健康和谐的人际环境。同时我们提出学习实践过程中,要提高公务员,特别是人事部门干部的学习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在认真组织开展大讨论和大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形成了学习业务、钻研业务、推进业务的良好氛围,使干部受到了锻炼。第二,我们坚持把能力建设和干部的使用结合起来。我们拿出17个处级职位搞竞争上岗,使干部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激发了人事、编制部门的活力,增强了凝聚力,调动了干部积极性。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人事、编制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水平,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废止了一些传统的、不适合现在发展的成规和制度。对人员调配、工资审核、职称评定、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军转安置、引进国外智力,人事争议仲裁、人事考试,信息网络发布及查询等13项主体业务进行了规范,出台了《进一步规范人事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下放了管理权限,简化了办事环节,使涉及千家万户、千行百业的人事工作,只要有人到人事编制部门来,我们都把服务作为第一职责。我们建立了首问责任制,按照规范的管理程序简化手续,方便群众,服务大众。我相信,我们的干部能够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受到教育,树立一种社会认同的工作价值观念和机关文化,进一步淡化权力意识,强化服务观念,改进工作方式,建立健全更好地服务人才和社会的人事工作机制。

主持人:非常感谢庞厅长做客我们的演播室。庞厅长今天和广大网友一起就“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目前甘肃省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如果各位网友对甘肃建设人才强省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人民网这个平台献计献策。在此,我们也衷心祝愿甘肃省在西部人才强省的路上越走越宽。再次感谢庞厅长做客人民网。

庞波:谢谢各位网友。

同类推荐
  •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世界著名战地记者经典报道

    战地记者,又称“随军记者”,是新闻工作者中的一种职业分工。战地记者同样也包括文字记者、画家、摄影摄像记者。他们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所采写的战地现场新闻或目击新闻就是战地报道。
  • 研究生学风实录——自然情境下的互动与归纳

    研究生学风实录——自然情境下的互动与归纳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培养质量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研究生学风问题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学校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也应该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笔者针对研究生学风现状及相关要素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为建立研究生学风建设机制提供量化数据。以“走向成功之路”。“学业为何搁浅”为题,分别就学风优良和学风存在问题对研究生进行了个案分析。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研究当前研究生的学风状况及其成因,提出了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合理化建议,以作为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的工作依据和发展目标。
  • 创意与责任

    创意与责任

    本书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概括,从而为中国电视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作一阶段性的梳理与描述,为中国电视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其品质与境界提供一些思考与探索。
  • 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师读本

    中小学幼儿园公共安全教育教师读本

    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涉及亿万家庭的幸福和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施。保障少年儿童的安全,是家庭和教育工作的首要职责,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责任重于泰山。
  • 科学伴你行-教坛的辉煌

    科学伴你行-教坛的辉煌

    本书从各个角度介绍了古今中外伟大教育家的故事,让中小学生可以从这些辉煌的成绩中领悟到一些知识和道理。
热门推荐
  • 别道

    别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名之为道。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是一个人与道的故事,事中又谱出怎样的一曲长歌.
  • 珠玉词

    珠玉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不灭禅仙

    不灭禅仙

    佛土叛逆佛子,偷灯油,点燃灯,坠入轮回。仙逆,佛现。妖出,魔灭。以力证万古,天命九转,金身不灭。
  • 酷酷先森,哈,爱情三十六计

    酷酷先森,哈,爱情三十六计

    宣景怡追了叶祁十六年后,终于对他心如死灰,但她看到什么了?!!为她心疼到灭掉合作伙伴,为她吃醋到大庭广众打人,为她甚至可以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为她做了好多第一次。这还是那个对她不屑一顾的叶祁吗?片段:“老婆,看在我这么努力的份上,就一个亲亲嘛~”叶祁紧紧的搂着宣景怡的细腰,不停的往宣景怡的胸口蹭。“叶祁,你不是叫我滚吗?”宣景怡冰冷的声音响起。“是让你跟我一起滚床单。”“……”(1v1,男女主身心干净。)【脑抽开新文,就不信自己真的那么差。】
  • 老李探案笔记

    老李探案笔记

    老李是个老警察,老李一辈子只会破案,案子就偏偏一件接着一件地来找他,老李对付案子的同时还要对付脾气暴躁的前妻、按部就班的上司、部里来的专家、不让人省心的女儿,还有关于他的流言蜚语……但偏偏日子不久得这么过着呗。
  • 妃不从君:爱姬别乱来

    妃不从君:爱姬别乱来

    一朝穿越,她是不受宠、痴傻娇憨的四公主,筵席上她却妙语巧计赢得比赛,令人刮目相看。然神秘宝藏、九世约定至她于风口浪尖之上,父薨母亡让她再一次忆起前世悲痛,既然装傻卖萌已无出路,那就放开手,大胆吃干抹净不负责!
  • 斩魔英雄传

    斩魔英雄传

    脚行圣泽山川润,踩节东行是旧游。八苦字人酬帝力,卦翻贝叶有来由。
  • 巅峰适能者

    巅峰适能者

    颜凡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却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适能者,本以为自己可以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然而不断出现的适能者,一个接一个的阴谋,却迫使他寻找传说中有着无限力量的创世灵石。且看颜凡如何在各色美女间游刃有余,在强敌环伺的都市中纵横驰骋。
  • 重生中学时

    重生中学时

    李安安,一个刚刚大四毕业的学生,在公司面试回家途中被一辆宝马车撞飞,回到自己初中时代,随身一个书库,重新开始不一样的人生。
  • 六界封魔

    六界封魔

    在十万年前史前的一片未知的大陆上,那时共分为六大界域,即乾坤人界、阴冥鬼界、万灵妖界、极乐佛界、天元神界和幽暗魔界。上古时期,神魔大战,魔王被众神封印,时隔千百余年,被封印的魔王蠢蠢欲动,待魔王苏醒之时,便是众魔复仇之日!本作为《阴冥》的前传,看传奇少年的传奇历程,找寻身世的命脉,一点点登上这六界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