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44800000053

第53章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推动转型跨越发展

人才强省,是省委、省政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今天,我就实施人才强省战略有关情况向同志们做报告,为了大家全面掌握情况,我对我国当前人才发展的背景和人才强国战略也作一简要介绍。

首先,我们共同来解读什么是人才?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有时候只将专才看成人才,有时候只将通才看成人才。人才涵盖的范围应该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人才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这是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作出的人才定义,也被写入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人才不单纯是知识分子的范畴,应包含工人、农民中有专长和专业技能,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从对人才的诠释和定位中可以看出三个重要观点:一是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二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人才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富裕幸福的重要推动力。三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大人才开发力度是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我国当前人才工作的时代背景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经预言,人类的未来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地球上最丰富的矿藏是在人的头脑之中。人才资源是当今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竞争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最激烈的、国家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全球有194个国家和地区对人的作用的认识水平已上升到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高度,各个国家都受到了共同的时代背景的影响,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五种危机”的出现,使得人类开始寻找自然资源以外的第二种资源,由此催生和孵化了人才资源开发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接连出现污染危机、资源危机、能源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等世界性的严重问题。1968年由多国学者成立的学术团体罗马俱乐部发表了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表明如果继续按照目前不顾后果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人类会在资源枯竭的悲剧中消亡。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由113个国家参加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从此以后,人类开始寻找第二种替代资源,大家一致认为,资源有两种,一种是物质资源,另一种是人力资源,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应该是人力资源。于是,对人力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从我国自身发展看,我们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重的资源制约,GDP总量大约为4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接近7%,但同期电力、石油、铝、铜、钢材等能源、资源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消耗比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不转变发展方式,伴随着人均GDP增长,到2030年全球的资源都不足以支持中国的增长。所以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源终归是有限的,唯有人力资源,才是永不枯竭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放在比物质资源突出的更高层次。这是我们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践的问题。

第二阶段,发达国家的人才竞争行为,加剧了世界人才争夺,导致了激烈的全球性人才争夺战。到过美国的人都有共同的感受:除了纽约、洛杉矶、芝加哥等大城市之外,其余的地方完全是一幅农村景象。买的东西除了食品之外,服装、日用品大部分是中国制造的。真正美国制造的产品在商场并不多。但是,也可以发现,美国产品的技术含量都非常高,都有专利,在世界市场上居于高端地位,这些产品在市场上已经构成了一种技术垄断,但是很难用反垄断法进行制裁、起诉。道理很简单,你对他们的制裁,就是对你自己的最大制裁。美国人说,你的心脏是我造的,我就隐藏在你身体里,如果你对我进行制裁的话,你就会受到更大的制裁。美国依靠其强大的人才优势与世界抗争,以人才立国,真正美国的人口只占世界5%。这个建国只有200多年的国家现在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拥有43%的世界经济生产力和40%的高科技产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美、英、澳三国就制定了“火柴盒行动”计划。任务是到战败国德国、日本把有用的科技情报、科技人才转移到本国去,以达到战后与苏联争霸的目的。为此,美国组成了一支科技专家参加的称为“阿尔索思突击队”的特殊部队。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凭借着这支能识别人才的专家队伍,美国搜罗到上千名科技人才。

市场法则决定了人才流动的非均衡性,人才竞争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目前,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主要流向欧美等发达国家,近十年来,美国接受了50万名专门技术人才,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第一流的工程师中,美籍华人就有3万多人,约占四分之一。硅谷主要技术力量的四分之一,是中国流向美国的高级人才。在国际上著名的IBM公司的11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50%是华人。据国家统计,从1978年到2003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为70.02万人,截至目前,累计回国17.28万人,大部分没有回到自己的国家。在人才资源,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总体严重短缺的情况下,发达国家凭借其经济优势和科研优势,采取重金收买、高薪聘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修改移民法规等手段,从世界各国延揽人才。如日本为“具有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外国人才资源和劳工提供在日本就业的机会,并严禁本国企业雇佣一般性的外籍人员。目前,全球已经进入“人才战”时期,世界人才流动的总体格局是,发展中国家以每年平均10万专门人才的流量流向发达国家,主要流入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仅美国、英国、加拿大平均每年就从发展中国家获得42亿美元的收益,换言之,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人才投资都付诸东流。

第三阶段,国际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普遍上升到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理论和实践充分证实,人才日益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因素,人才素质、结构和规模直接反映出国家科技、经济实力的大小和强弱。现在,人才战略风靡全球,很多国家都制定了自己的人才战略。美国率先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人才竞争力计划”和“培训21世纪美国人”计划。日本制定了科技人才综合推进计划和《创新25战略》,提出“培养世界通用的21世纪日本人”、“培养世界顶级研究人员”,并在第二个计划中提出了今后50年内力争获得30个诺贝尔奖的目标。加拿大实施“首席研究员计划”。韩国确立“技术立国战略”,推出“国家战略领域人才培养综合计划”,制定了“21世纪精英工程”。印度制定“软件兴国战略”,提出实施“百万软件人才工程”。欧洲制定了“第六框架计划”。这表明:21世纪将成为把人才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进行系统化、规模化开发利用的阶段。不这样布局就要落后,就要挨打,就要亡国。国外人才竞争优势,对我国造成很大压力,这就是我国制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国际背景。

二、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思路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人才资源并不丰富,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还比较弱。据统计,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5%,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只占人口总量的3.6%。恰恰相反,在日本、韩国,有30%以上的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在美国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则高达60%,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也占到了16%。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4年发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反映中国的教育发展指数,也就是基础性人才培养指数为0.83,在194个国家中处于99至100之间。按照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世界竞争力报告》所选定的48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如果世界高等教育学历指数最高为1的话,我国高等教育学历指数则为0.14,排在43至45位,与南非、马来西亚持平,略高于土耳其、印度、印度尼西亚,竞争力处于弱势状态。在我国,每百万人口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指数为0.33,在48个国家和地区中居于中间位置。对教育指数、学历指数和科技人才指数进行综合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人才综合指数为0.35,在48个国家中位列第37位。2004年,在60个国家和地区中,列第24位,居于中间位置。

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认识和我国人才发展现状的清醒估计,2010年5月25日至26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是继2003年之后中央召开的又一次人才工作会议。同时,国家发布了至关重要的、关系民族民生发展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三个规划纲要,一个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一个是《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还有一个就是《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指出,人才发展纲要是管总的,纲举目张。纲要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强国的思想,对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才开发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家出台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内容十分丰富,核心有两条,一是中国必须依靠人才强国,才能实现现代化;二是中国应该也能够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把我们国家也建成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具有同等创新能力的人才强国。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人才规模由2008年年底的1.14亿人达到1.8亿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的比重提高到16%。人才素质目标是,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由2007年的8.6%,上升到2020年的20%。每百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43人,高技能人才占劳动者比例达到28%。所谓的高技能人才指的是技师、高级技师以上等级的人员。人才效能目标是,人才资本贡献率由2007年的17.03%达到35%,人力资本投资占GDP比例达到15%,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围绕实现规划的战略目标,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人才强国战略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人才开发上加大投入,比投入矿产资源、项目开发的效益更高。习近平副主席提出,在人才上要贷款投入和超前投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美国人力资本总量大约是200万亿美元,我国是163万亿人民币,差距是8倍;我们的创新能力大体上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在现有的世界一流科学家数量方面,美国大约是我国的10倍。发达国家平均每千人中有40~50个创业者,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千人中有20~30个创业者,我国目前每千人中只有11.66个创业者。从这几个方面的比较来讲,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第一资源,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

二是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历史经验证明,较之于优先积累物力资本的国家,优先开发人才资源的国家不仅发展速度更快,而且发展质量更高、后劲更足。在20世纪,世界曾经出现过三次令人瞩目的赶超。1900年代美国对英国的赶超,1950年代日本对美国的赶超,1960年代韩国对欧洲的赶超,这在当时都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他们都成功了。学者研究发现,三个国家都采取了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在追赶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行国20%的时候,追赶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先行国40%以上的水平;当追赶国人均GDP相当于先行国40%的时候,追赶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一般达到先行国的70%左右;当追赶国人均GDP达到先行国80%的时候,追赶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接近先行国水平。可见他们把人才优先的战略思想运用到综合竞争中。有鉴于此,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四个优先”: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

三是坚持人才发展以用为本的方针。当前,我国人才发展中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不够用”,主要是结构性短缺,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严重不足;二是“不适用”,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三是“不能充分使用”,缺乏充分施展才能的舞台和条件,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人才发展纲要提出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坚持24字指导方针,即:“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同时,在人才发展纲要中提出了要实施的12项重大人才工程和为人才服务、创造人才成长环境的10大政策。12项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可分为创新类工程、小康类工程、战略储备类工程三个层面。5个创新类工程,主要着眼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升国家整体实力,特别是着眼于提高人才竞争力。5个小康类工程,着眼于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支撑,特别是着眼于解决人才分布结构问题。这10大政策是非常务实的,比如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的财税金融政策,要求各级政府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保障人才发展重大项目的实施,中央财政也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从现在开始,每年给中西部拿出2000亿元引导中西部加大人才开发的投入。再比如,实施吸引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在工资、职务和职称方面给予倾斜,提高艰苦地区的津贴标准。规定采取政府购买岗位安置高校毕业生。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和《人才规划纲要》的实施,是我国人才工作新的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已经步入了建设人才强国的新时代。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一定能在2020年形成国际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

竞争比较优势非常重要。19世纪初,惨败于拿破仑的德国普鲁士在向法国支付巨额战争赔款的同时,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指导思想和一系列计划,下决心兴办教育。国王威廉三世拿出了家底投资教育,同时捐献出豪华的王宫作为大学校舍。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计划为德国培养出了马克思、俾斯麦、费尔巴哈、海涅、拜耳、赫兹、诺伊曼等人才,也为德意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德意志在19世纪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前沿。1864年至1869年,世界物理学的100项重大发现,德国占其中89项;1855年至1870年,德国取得136项电学、光学、热力学的重大发明,英法两国合计为91项;到1869年,德国取得了33项医学发明,英法两国合计29项。智力成为德国最大的资本。1903年,一位美国的商务代办这样写道,“在德国居住和研究的10年,使我得到这样一个认识:这个帝国最大的资本是他的智力”。今天,飞速发展的中国比19世纪初的德国更有基础。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会不断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三、我省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有关情况

(一)我省历史上的人才状况。甘肃建省有700多年的历史,县的建制早于省的设置,从春秋时期算起,迄今已2200余年。远古时期,这里气候比较温暖、湿润,是舒适的草原环境,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开发,特别是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古以来的率先开发,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古都长安的辐射影响,使甘肃在汉唐时期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资治通鉴》记载,盛唐时,自(长安)安远门西尽唐境一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但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陆上丝绸之路日渐衰落,全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特别是明清以后东南沿海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失去了原有的众多优势,至清末时已成为全国最为闭塞落后的地区之一,当时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说:“陇中苦瘠,甲于天下。”

两千多年来,先后有许多民族在甘肃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古代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对甘肃历史的发展和甘肃历史人物的产生、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甘肃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孕育和产生了众多的杰出人物。据史料记载,从远古至清末,甘肃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人物大约有1400多人,在中国历史人物群体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他们中,既有经世济民的良相,也有安邦定国的重臣;既有拓疆卫边的名将,也有为民请命的廉吏;既有文章传世的大家,也有德高望重的高僧;既有悬壶济世的神医,也有巧夺天工的能匠。特定的地理人文环境和曲折的历史发展进程,使甘肃历史人物的产生和活动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时代特点,人物的分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较大。时间上,以宋代为转折,可分为前盛后衰截然不同的两个时期。汉唐到宋这一时期,人物数量多,级别也高。《汉书》、《后汉书》列传中陇籍人物126人,占全国人物总数的3%;《晋书》80人,占全国总数的8.8%;《魏书》、《北史》列114人,占全国总数9.3%;《隋书》57人,占全国总数10%;新、旧《唐书》共计335人,占全国总数12%。对全国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在汉唐较多,如唐代近300年的时间内,唐朝皇帝用了13个甘肃籍人担任宰相。《宋史》列传中记载陇籍人物仅有28人,只占全国总数的1%。《清史稿》列入陇籍人物60人,占全国所列入人数的1.2%,明清两代的500多年,陇籍产生的进士483人,没有一个甘肃人担任宰相。仅仅在尚书、总督中有陇籍人物10人。可见,人才的兴盛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

甘肃名人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贡献:一是肇始中华文明。伏羲始创中华文明,承接延续伏羲文化的周、秦文化,均发祥于陇东和陇南,公刘、秦非子、秦襄公等先祖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创建陇文化。晋末后长期战乱,中原文化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而陇右河西地区则相对安定繁荣,从五凉开始以陇右河西为主干的陇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北魏统一河西后,刘昞、索敞等一大批著名学者被迁往魏都平城,为北魏由鲜卑游牧民族政权向汉化过渡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演化为隋唐文化的一个主要源头。北魏孝文帝改革是由甘肃人设计和支持的,李冲创立“三长制”,协助北魏孝文帝改革,使长期遭受严重破坏的中原地区经济文化重新恢复发展。三是推动形成中国古代最辉煌的大唐文明。北魏后逐渐形成的以武川鲜卑军人与关陇世族结合的关陇政治军事集团,在相继建立北周和隋两个过渡政权之后,李渊、李世民父子又创建了大唐帝国,开启了“贞观之治”,唐代显赫的文治武功使社会经济文化得到高度发展,出现举世无双的大唐盛世,把中华古代文明推向辉煌的顶点。对此,众多陇籍人物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如李世民,李白,牛僧孺,权德舆,李晟、李愬父子,至今仍是研究唐史和中华文明史的重要历史线索。四是促进边疆开发与民族融合。甘肃处于民族交汇区,历史人物中有一批人长期生活在民族地区,或为中央政权的外交人员,他们为民族地区的开发,为加强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如北朝至唐初的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是由榆中人麴嘉所创建的,而祖籍武威的段思平创建了云南大理政权,延续314年,直至忽必烈时被攻灭。西汉名将赵充国屯田戍边的方略,为几千年来国家边疆防卫和开发提供了成功模式。唐代敦煌和尚摩诃衍在西藏早期佛教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代藏族外交家侯显多次出使孟加拉、印度、尼泊尔等国,又数次前往西藏,为加强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关系做出突出贡献。五是在文化和科技领域有突出贡献。氾胜之的《氾胜之书》总结了古代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经验,是我国最重要的农学著作之一;王符《潜夫论》的唯物主义观点影响至今;皇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奠定了中医针灸学的理论基础;赵延义对天文历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李朝威、李公佐为代表创作的唐代传奇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绚丽的奇葩。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阴铿的五言律诗,李益的边塞诗都赫赫有名;张芝、仇靖的书法,李思训、李昭道的山水画,李梦阳倡导的明代文学复古运动等,是中国文化史上耀眼的闪光点。

我省几千年的文明史,进一步证实历史是人创造的。以上我从五个方面介绍了甘肃的先哲,说明甘肃并不落后,甘肃在历史上的辉煌,说明任何时候、任何活动、都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只要这一方人是努力的,它对时代的推进发展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前面分析来看,甘肃历史的形成,甘肃人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说明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的兴衰成败都印记着甘肃人才的足迹,正可谓“为政在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

(二)新中国成立后我省人才工作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人才总量快速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60多年来,我省人才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才队伍的高度计划,输血式的发展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除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的工勤人员和直接从事生产的工人外,其余公职人员都统称为干部。1949年6月18日以后,国家从陕甘宁、晋绥老区和解放军工作团等处为甘肃调配了4121名干部,还留用了旧公职人员10309人,中小学教师17117人,使甘肃的干部在新中国建立以后短期内达到了31547名。1950年至1978年,国家通过项目建设整建制大批调入干部和本土有计划地吸收录用,使干部总数达到了316000多人,平均每年增长10%。其中1951年到1959年平均增长27.9%,全省人才队伍形成了外省市迁转、调入和本土培养三个板块组成的结构,其中,外省市迁转、调入的占60%,本土培养的占40%。

第二个阶段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人才进入流动配置的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出台了专业技术人员可以返乡的政策,东南沿海地区大量招揽人才,我省人才队伍板块开始松动,人才大量外流。1979年至2000年22年间,为我省的人才流出高峰。关键岗位的人才,平均每年流出2300人,最高的年份,一年达到了5000多人。同时,省外院校甘肃生源短线专业毕业生大量流入他省。“八五”期间,甘肃籍学生在外地上学回归率不足50%,其中工科类专业回归率不足20%。这五年间我省流失了12500人。

第三个阶段是“十五”、“十一五”期间,我省人才配置进入以市场配置为基础,政府宏观调控,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阶段。十年来,人才队伍有了新的发展。这十年省委、省政府对人才高度重视,初步形成了人才强省战略的雏形,仅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就增加了20万人,是过去40年专业技术人员存量的67%。到2009年底,人才总量已经达到了248.9万人,其中省属专业技术人员50万人,中央在甘15万人。主要劳动人口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了22%,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的比例达到了16.6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了28%。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支柱产业形成了人才聚集的高地。

(三)我省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甘肃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综合指数全国排名30位。这个差距从根本上讲是人才竞争力的差距,是重点发展领域人才短缺所造成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才的有效供给不足。全省人才规模综合指标在全国排24位,总量短缺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供给性短缺与需求性短缺并存。重点发展领域人才需求旺盛,急缺各类领军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具有高级执业资质的专业人员,如注册工程师、高级技师等。农业领域缺乏大量高素质技术推广人员,平均1万亩耕地仅有1名农业技术人员。公路建设、金融、外经贸、证券、信息、生物工程技术等行业专业人才更是缺乏。一级律师2008年仅有6人,高级法律人才严重匮乏。二是人才竞争力较弱。从全国31个省市的人才竞争力排名看,甘肃位居第26位,人才竞争力弱突出表现在人才总体素质较低,全国排名第21位。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比例是全国第21位。科技研发人员数量居全国第22位。人才投入少,人才教育投入居全国第25位。科技经费的支出居全国第24位。研发经费居全国第22位。三是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表现为“七多七少”,即第三产业人才多,过度集中,一、二产业人才少;事业单位人才多,企业人才少;城市人才多,乡村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初级人才多,高层次人才少;低学历人才多,高学历人才少;单功能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四是现有人才利用率不高。在全国31个省市中,甘肃省专业技术人才利用率水平居倒数第5位。一些指标在全国的排位分别为:人才科技产出指标23位、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22位、人才科研转化率产出指标27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中高技术产业份额27位,表明现有人才利用率不高,人才浪费问题还存在。五是高层次人才流失依然严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距离消失”、“时空压缩”,使人才“全国竞争本土化,本土竞争全国化”,人才竞争更为广泛激烈,在竞争中甘肃还是处于相对劣势。我省尽管做了一些保障性的工作,但是在有些领域、有些方面还在流失,比如41户国有企业近2年调走了316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占3.6%,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占23.8%,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占28.6%,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等占44%。企业急需人才,而人才又恰好从企业流走。人才流失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如,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开发的拉动力不足,体制性障碍还没有完全打破,管理制度创新滞后等,总体上讲是社会、经济、体制、机制,观念等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我省人才强省战略的提出、成效和问题。2004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第一次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决定实施人才强省战略。6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力推进人才强省战略,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围绕项目开发人才,推进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按照“四抓三支撑”总体思路,2008年,省委、省政府审定出台了《甘肃省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纲要》,提出“围绕项目开发人才,重点产业重点开发,优势产业优先开发,以高层次人才支撑项目发展”的思路,并将这个思路落实到“15个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和“18项保障措施”上。“15个专项人才开发配置计划”,涉及23个厅局。这15个项目是根据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十大重点产业”、工业强省战略提出的“一个振兴和六个做大做强”,以及中央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建设等思路来提出的,涉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有4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有8项,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工程的有3项。同时,采取18项政策措施来保障人才开发项目的落实,分解到了23个厅局,作为责任人。现在,15个项目已经细化了11个,正在推进落实。

二是突出领军人才培养,加强对重点学科和项目的人才支撑。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我省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明确要强化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确立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建立若干个以高层次领军人才为核心,支撑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领军团队,形成“高端引领,组团攻坚,支撑发展”的格局。在65万专业技术人员中,分六个领域,五上五下进行了领军人才的选拔。经过国家人社部聘请的专家终审评估,确定了943名领军人才。这943名领军人才的选拔,其岗位和专业涵盖了全省的重点发展领域,稳定了高端人才队伍,突出了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能源、电子信息、特色农业、生态环境、环保等发展项目和学科的人才支撑,45岁以下的占了68.6%,特别是35岁以下的占较大比例,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了56%,发展潜力很大。同时在这943名领军人才中,以开放的姿态柔性引进了21名省外的高层次科技人员,其中引进了12名两院院士。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做了典型发言,得到了习近平副主席、李源潮部长的充分肯定。这项工作被列为甘肃省2009年十件大事之一,中国人事报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千名领军人才解甘肃发展燃眉之急”的短评,评价是“人才工作大手笔”,号召西部欠发达地区乃至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学习借鉴。甘肃日报也在头版就领军人才进行了系列报道。

三是完善培养机制,整体推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省委、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开发工作的决定》、《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把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点进行部署和推进。“九五”期间,省财政投入培养基金1000万元,实施了“333科技人才工程”;“十五”期间,省财政每年拨款300万元作为专项资金,实施了“555创新人才工程”。到去年底,全省有各类高层次专家4721人,其中,两院院士28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3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90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2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29人,甘肃省领军人才943人,甘肃省优秀专家473人,“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选432人,“555创新人才工程”人选509人,省属院校博士生导师人选223人。以前,甘肃有两院院士16人,在全国排名第17位。目前加上柔性引进的12位,我省在全国的排名上升到了14位。在西部13个省中仅次于四川和陕西。

四是优化配置机制,促进高层次急需人才有效开发利用。发挥博士后制度对特殊人才的流动配置功能,在全省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54个,先后引进博士后210人,已出站179人,在博士后人才的利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前期大量的工作,在甘肃建立了“中国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流动营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已吸引77名留学人员创建科技企业54户,技工贸收入达到2.44亿元。特别是中央实行千人计划后,甘肃已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30名,到年底可望引进50名,2012年可努力引进到100名。

五是创新激励机制,激发高层次人才创业活力。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我省进一步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待遇。为在甘工作的两院院士每人每月发放津贴10000元,配备了专用轿车,参照副省级干部的标准,建成了“院士公寓”,享受医疗保健待遇。重奖科技功臣,每年评选1~2人,奖励60万元。特聘科技专家每人每月发放津贴4000元,博士生导师每人每月发放津贴1200元,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创新人才每人每月发放津贴300元。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甘肃省优秀专家,一次性奖励10000元。制定高级专家医疗保健和疗养办法,定期为高层次人才进行健康检查,每年安排30多位专家休假疗养。逢重大节日,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对高层次人才进行走访慰问。此外,对领军人才实行了全方位的激励制度,领军人才一、二层次人选,每人每月分别享受政府津贴2000元、1500元;以三年为周期,对做出重大贡献、业绩突出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

六是大力开发高技能人才资源。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纳入甘肃省“六大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去年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技工教育事业三年发展规划》。并在兰州建立一所农民工培训基地,投入22亿元,以解决好农民的培训问题。整合78所技术院校,提升9所院校为技师学院。技术学院的招生由过去的1万人达到了4万人。今年全省已经招收6万人,将“两后生”也囊括在内,进一步做大做强职业技术培训。目前,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高技能人才已经有85万。我省还首创了为农民评定职称工作。同时,在北京工作的甘肃籍人才中率先试点评职称,以博大的胸襟,开发利用各方面的人才。在一些行业开展了职业技能竞赛,涉及62个工种,恢复在行政机关工勤人员中考评技师,以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高技能人才。现在,我们必须每年增加3000名技能型人才,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七是积极储备和培养未来人才。我们将高校毕业生作为未来最重要的人才资源来配置,这是省委、省政府的正确决策。2009年来,省政府制定了36条政策,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7条意见,6大政策和9大行动计划,实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民生工程。这两年拿出了3.75亿元安置了25000名高校毕业生,特别是2009年安排专门指标,为3838名纯农户纯牧户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全部安排了工作,这在全国都是首创的。积极利用中央有关政策,如,“三支一扶”计划、“进村(社区)服务计划”、“村官计划”、“特设教师岗位计划”、“选调优秀大学生计划”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项目,每年安置6000人。去年沉淀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16.8万人,安置了85%,在甘肃实属不易。对于“三支一扶”的大学生,过去每月只有600元的生活费,现在提高到1200元。我省还探索围绕项目配置高校毕业生,现有5437个项目,上亿元的项目有400个,今年安排的28个上亿元项目中,每个项目必须带动30个大学毕业生就业。此外还坚持向省外输转就业,2009年以来,举办了70余场高层次的招聘会,签订就业合同28000多人,进一步拓宽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五)人才开发的战略重点和工作思路。当前,正处于甘肃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29号文件专门支持甘肃发展、国务院确定甘肃为全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的试点省、中央召开西藏工作会议和新疆工作会议等都给甘肃带来了发展机遇。我们应该围绕这些机遇把人才工作抓上去。不可否认,我省的发展的确在一些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但我还是坚持认为,制约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问题。人才用得好,用当其时,就能够发挥出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如,甘肃省科技功臣、省领军人才周祥椿,一人育成小麦品种38个,亚麻品种4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2亿亩,新增效益30亿元以上。

围绕今后的发展,主要的战略考虑是:一是坚持被实践证明有效的工作思路。比如“三个有利于”的思想,坚持高端引领、组团攻坚、支撑发展,力争在2020年全省建成1000个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团队。要突出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引导人才工作将重点放在项目急需的高层次人才配置上。二是坚持“六个轮子”协调运转。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村实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社会工作人员等六支人才队伍,是甘肃发展大车上的六个轮子。我们要围绕解决农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产业水平较低,产品和工艺创新能力弱等突出问题,做好人才工作。要突出创新性科技人才的开发利用,围绕“一体两翼,中心带动,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战略,突出兰白核心区,平庆、酒嘉两翼区,天水关中经济区这些区域重点人才的统筹开发利用,使他们尽快发展起来。三是坚持“四个优先”,推动各项重点工程的落实。通过人才资源的开发,联合省直部门,把15个专项计划配置好,18项保障措施落实好。我们将会同200多家用人单位支持领军人才干事创业。我们还要举行专门座谈会,请柔性引进的12名外地院士和甘肃的16名院士一起共谋甘肃发展大计。到2020年,如果我们各项工作落实到位,以现在的基数为准,我省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的比重将提高到10%以上,我省的人才素质能力将大幅度提高;高等教育的比例将达到18%;高技能人才占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0%。我省的人才布局会更加合理,高层次、高技能、创新性人才比例明显提高,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支柱产业形成人才比较优势。全省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才更加趋于合理,人才效能明显提升,人力资本的投入和GDP发展速度更为协调,总体投入达到12%到14%,人力资本对经济贡献率达到30%,人才贡献率达到32%以上。展望未来,我们对甘肃的人才发展充满了信心。

同类推荐
  •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培养坚定的自控能力

    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培养坚定的自控能力

    青少年的健康生活方式的真谛是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提到这个问题,可能许多青少年会首先想到身体健康,这是对的。但健康远不是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全部真谛所在。青少年的健康的生活方式要达到的重要的目的首先是:健康。人们常说:健康就是没有疾病,但这种观点非常不全面。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已经深化,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对健康作出过如下的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人们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都处于良好状态的这些内容。
  •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写作素材大全(超值金版)

    平时勤于积累,是打开写作思路、丰富写作内容、提高写作能力的根本途径。那么,我们要如何积累素材呢?一是通过广泛阅读,积累写作的语言、技巧等前人已经成功运用过的“间接材料”,为此,平时我们可摘抄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对于比较好的材料事例,可摘剪下来;二是通过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无论是阅读积累还是生活积累,都围绕一个核心观察世界与社会,思考自我与人生,积累生活感悟。有感悟,你的文章才具有思想性。作家秦牧说:“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直接材料的仓库,装从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间接仓库,装从书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个仓库,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
  • 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

    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

    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和对策,拓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营造浓厚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学术氛围,形成教师和学生双方创新意识的良性循环,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如何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
  • 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白鹿洞书院的秘密

    本书以章回体形式,对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史按朝代顺序进行叙述,并介绍了白鹿洞兴废过程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

    《办公室常用文书写作一本通》为领导干部以及各类办公室工作人员从事文书写作与文书处理工作提供了方便,让读者能轻松应付工作中的文书写作诸多难题,为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方便。这是一部既有严格规范标准,又有较强实用价值的工具书,一本在手,书写公文无忧!
热门推荐
  • 天才赌徒在修道

    天才赌徒在修道

    穿越归来的古苍生说道:“这次不会再被那假道士骗了。”道士吴楠子无奈的说道:“关我什么事啊!我真的是神仙啊!而且是天大的神仙。”“那你为什么没本事,天天赌钱。”古苍生问道。“因为我是赌神啊!你知道么,你现在是赌神的徒弟了!很幸运的,别人求都求不来!”吴楠子一脸正经的说道。“当别人还在苦苦修道的时候,你只需要赌钱就能得道成神仙了,那感觉......不一般啊!”吴楠子补充了一句。
  • 原来玺欢你

    原来玺欢你

    一张游戏光盘将少女带入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里,故事就这么展开了……所谓的奇迹,就是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发生了。世界上最让人激动的,便是你原以为没有机会靠近的人,既然喜欢上了你。幸福这东西,一点不符合牛顿的惯性定律,总是在滑行得最流畅的时候戛然而止。“是不是我太贪心了?所以上天才会那么快收回我的幸福?”“如果我知道她会走得那么突然,我一定对她好一些。”
  • 这里有只阴阳师

    这里有只阴阳师

    郇暮晟发现自己这辈子做过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五岁那年去当阴阳师,如果他不去当阴阳师,就不会因为别人的委托去加入某探灵组织,也不会遇到那个家伙;不会痛得连呼吸做不到;更不会在最后,与他许下一生一世……如果可以,他希望穿到那时候扇五岁的自己一巴掌,把自己扇醒……PS.以此书,祝天下所有的爱情都被人们真诚的祝福,爱上一个人,没有任何的错误……
  • EXO之明星营养师

    EXO之明星营养师

    故事主角是一对双胞胎,也是时下很火的明星组合BLUEGIRLS,她们从EXO出道开始就像当他们的营养师。而男主就是EXO,BLUEGIRLS能成功当上他们的营养师吗?答案全在这本书里。
  • 限时溺宠:老公大人,我嫁你

    限时溺宠:老公大人,我嫁你

    她是全市人眼里的落魄千金。男友的背叛,继母的恶毒,父亲的不问不顾,母亲的自杀,妹妹被自己送到了远在B市的意大利,最疼爱自己的外婆双目.......当她想要远离这一切,去寻找远在天边的母亲时,一只温热的大手抓住了她的手臂,“嫁给我,我为你查明一切,嫁给我,我不会让你后悔。”晚上,她搂上他的脖颈:“老公,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求收藏求票票求支持~
  • 做人要有手段全集

    做人要有手段全集

    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做人做事的“手段”和方式。谁都想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一谁都想受人尊重,获得成功,但是只有那些善于做人处世的人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而他们的共同经验就是懂得做人之道。做人没有“手段”,就不会受人欢迎;做事没有手腕,就不能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这就需要做人讲究谋略,善于审时度势,张驰有道,才能在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本书为读者了轻轻松松学习做人的一些“手段”和技巧,让您成为一个为人处世的高手。
  • 英雄集

    英雄集

    男儿要霸气,头可断,血可流,眼泪不能流,黄泉炼狱也敢走,刀剑加身眉不皱。
  • 圣灵圣神

    圣灵圣神

    天再高,我欲擎苍奈我何!地再厚,斗转星移依然旧!弱肉强食,强者为尊,弱者为蚁,适者生存!
  • 装甲构造

    装甲构造

    好吧,其实简单讲,就是呆萌呆萌的主角因为意外被异星产物砸到异界的故事。PS:这一本科幻文哟,科幻啊~~,顺便一提,这是一本不会完本的小说,基本上作者君不死,更新不止吧!
  • 逸剑幽月宫

    逸剑幽月宫

    云梦山的山谷中有的幽月宫,宫主正是被江湖中人称为“情痴”的上官凤。任厚、刘潇潇、刘潇逸、蓝灵儿四人自小孤苦,被幽月公主收为义子、义女。上官凤因情而死,江湖上因此引出一个又一个风暴。刘潇逸也为寻找“负情”的师公而开始闯荡江湖,留下一个又一个热血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