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700000000019

第19章 身份与角色的两难:中国的“报刊批评”和“舆论监督”(4)

此外,整个社会环境也不具备确保从业者自身的独立地位——也就是“舆论监督”中所规定或者含有的主体角色的条件。即便是媒体自身,也未必已经做好了这样的职业和心理准备。目前保障“舆论监督”的法律条规和政策并不存在,所有的还只是在“报刊批评”话语中的党纪规范和政策,尽管在现有的关系变动和复杂状况下,这些政策已经起不到过去曾经有过的作用。比如,华东局交通部部长黄逸峰就是因为违抗1950年的决定,压制批评,打击报复,在1953年被开除党籍(中共中央,1953),这在现在几乎是不可思议的。相反,由于中国报刊的背后是一级党委,在理论和实际上都是一个地方的权力中心,下辖的各个部门,都是其整个权力系统中的一个部分,“手心手背都是肉”,互为制衡,错综复杂。加上下属的问题,党委难免有连带的领导责任,故而谁都不希望把事情闹大,总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除非是万不得已。中国报刊批评历来所要求的“好”,要“有利”,恰好为此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近些年,被视为头等大事的“保持社会稳定”,有机地被纳入到衡量报刊批评是否“好”的评判标准中去,而且是一个分外重要、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标准。任何一个批评,都可以或者可能因为所谓的不利于“稳定”而被扼杀。雷声大,雨点小,时时喧嚷要开展批评,批评的力度、广度却总不见长。口头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中国报刊批评的这种状况,不能说与其背后组织影子的拖累没有关联。

同时,媒介与其他行业打交道的职业界线也不甚清楚,借“监督”而济私的情况时有发生。诸如这一切,使“舆论监督”变为没有任何保障的风险:挨打、被撵、设备被抢等已属家常便饭,甚至不得不恳求警方的保护。“新闻官司”中记者输多赢少,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仔细看一下2006年上海《第一财经日报》与深圳富士康的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富士康提出高价索赔并封存记者编辑的个人财产;深圳中院马上立案并且执行;《第一财经日报》的当事人,虽然也口口声声认为舆论监督是记者的职责,但更多的是一种悲情辩护,而缺少职业的姿态和说辞。至于报道是否真实,采访手段是否符合职业规范和要求,则始终没有正面回应。最后双方突然间握手言和,共建和谐。这一过程究竟有过何种内在的交涉和较量,而今不清楚也没必要推测。只有一点是清楚的:在这中间唯独看不到媒体作为一个职业组织应有的地位和尊重,既包括与该事件相关的各个方面,也包括媒体自身。在这样的情况下,媒体打着“舆论监督”旗号,扮演“报刊批评”中的工具角色,也就在情理之中。在具体的“监督”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报刊实际上还是需要求得党委的支持和帮助。例外自然是有的,比如像孙志刚案件的报道。不过这种例外常常依赖于天时地利,有一定偶然性,因而不存在可复制性。陈力丹先生的概括有理:“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媒介监督一般要得到当地党委或上级党委的支持,才可能成功;仅仅得到公众的支持,而没有当地或上级党委的支持,实行监督是很困难的。在这个意义上,一些微小事情的监督,由于媒介有权力背景,一般不存在胆子大小的问题;但在较大的事件上,涉及权力机构本身利益的问题上,媒介监督要得到上级的支持或这种监督本身就是上级授意的任务。”(陈力丹、郭镇之,2000)

然而,恰如一个媒体从业者所说的,领导的重视是把“双刃剑”,“在领导重视它,把它当成施政有效工具的同时,被监督对象也更加重视了,因为他们害怕他们的问题被揭露,不希望被报道”。因此“加大了我们的工作难度”,“现在我们报道的难度非常大”(梁建增,2004,29)。“随着领导重视程度的加大,来自一些方面的干预和说情也越来越多了。”(赵薇,2004,35)由此,受众对舆论监督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种不断升高的期望值,又使得党组织、报刊抑或被批评者,都越发看重报刊监督,不能不更为谨慎;加诸媒体身上的负担也因而越来越重,在选题及对象选择上更是格外小心翼翼。中国的“舆论监督”目前之所以步履艰难,就是陷入了这样无法自拔的怪圈。组织力量、监督效果以及所引发的社会民众等各方的心理期望,共同构成了这个怪圈,最终谁都无法挥洒自如。这样的一种结构关系,如果媒体试图有所突破,扮演所谓的“舆论监督”角色,是绝对不可能的。由此,这一角色及其诸种关系肯定不是稳定的。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没有涉及角色丛中另一个强大的角色,即党组织。就中共中央而言,显然并不赞成那种脱离党委管辖的“主体意识”,甚至也不能容忍原有“工具角色”发生一点变化,从而威胁到“报刊批评”角色结构关系的稳定。“异地监督”受到限制就是一例。当然,他们也不希望看到“舆论监督”寸步难行,而且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也的确需要大众媒体发挥应有的作用。因而,一方面提倡并肯定报刊的舆论监督,并接过这个术语;一方面努力把“监督”纳入制度化的渠道,使之不脱离自己的掌控。于是,本文前面提到的50年代关于“决定在报纸杂志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做法,又一次再现。在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就分别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两个文件,对“舆论监督”的开展,既表示支持同时也强调管理。这种起点和逻辑与1950年的设想一模一样,其区别仅在于今天关于“监督”的要求和管理依据,比之1950年的那些,似乎要更为具体,不只是停留在原则上。在目前条件下其最后效果如何,尚待观看。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当党组织以强力介入并运用其固有的权力时,它在整个“舆论监督”角色丛中必定占据主导地位,与之相关的各种角色与其的关系就是如韦伯(2005,72-3)所说的“支配”和“顺从”的关系。由此看来,目前中国的“舆论监督”难以前进,恐怕也无法完全退回到50年代“报刊批评”那样的结构角色之中,只是要继续使用“舆论监督”这个术语。因此,即兴式地在“党组织工具”和“职业角色”之间摇摆,恐怕会是中国“舆论监督”在长时期内的一种“常态”。

参考文献:

博古:《党报记者要注意些什么问题》,载《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卷),第203~205页。

Boyce,G,(1978)“The Fourth Estate:the Reappraisal of a Concept”.Boyce,G.,Curran,J.&Wingate,P.(eds.)(1978).Newspaper History from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Sage,pp.19~40.

Curran,J.&Seaton,J.(1991).Power without Responsibility,London:Routledge.

陈力丹:《舆论监督永远是传媒的功能之一》,载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陈力丹、郭镇之:《关于舆论监督的访谈》,《现代传播》,2000年第4期,第20~25页。

杜威:《人的问题》,傅通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第98~99页。

福柯:《知识考古学》,谢强、马月译,三联书店。

G.邓肯·米歇尔主编:《新社会学词典》,蔡振扬、谈谷铮、雪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关海鹰:《深刻、准确、典型、好看》,载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41页。

郭镇之:《关于“焦点访谈”课题的研究报告》,载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3~268页。

李良荣:《舆论监督迫切需要制度化》,载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0~212页。

梁建增:《支持〈焦点访谈〉就是支持舆论监督》,载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6~31页。

陆定一:《关于报纸工作的几个问题》,《陆定一新闻文选》,新华出版社,第12~53页。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新闻学研究》第71期,第17~58页。

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L.罗伯茨:《美国新闻史》,展江、殷文主译,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赵月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Mills,C.W.(1956).The Power Elite,Oxford University Press,Inc.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9~1100页。

毛泽东:《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方针》,《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177页。

默顿:《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唐少杰等译,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乔治·埃里亚、萨尔法蒂:《话语分析基础知识》,曲辰译,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孙五三:《批评报道作为治理技术——市场转型期媒介的政治-社会动作机制》,载罗以澄、秦志希主编:《新闻与传播评论》(2002年卷),武汉出版社2002年版,第123~138页。

孙玉胜:《把握与平衡》,载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25页。

童兵:《使用“隐性采访”要慎之又慎》,载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5~228页。

王琪:《呼吁制定一部开放性的“新闻法”》,载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6~101页。

韦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顾忠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徐耀魁:《应进一步开放法律允许的信息源》,载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9~231页。

约翰·费斯克等:《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究辞典(第二版)》,李彬译注,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

袁正明、王旭东:《〈焦点访谈〉的发展概况》,载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15页。

展江:《传媒舆论环境和舆论监督》,http://www.people.com.cn.

张洁:《从调查节目到调查性报道》,《新闻记者》,2005年第10期,第36~38页。

赵薇:《全面、长远地看舆论监督》,载郭镇之、赵丽芳主编:《聚焦〈焦点访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2~38页。

郑保卫:《试论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制度建设与规范管理》,《新闻记者》,2005年第10期,第11~14页。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5~8页。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319~329页。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批转华东局关于公布黄逸峰事件的通知》,《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中),新华出版社1980年版,第246~247页。

〔黄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同类推荐
  • 在理论战线上

    在理论战线上

    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抽象出来的,它抓住了事物发展变化中最本质的东西。理论总是在实践经验之后才能形成。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而理论恰恰是规律的认识和概括,所以,理论具有“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小学生读本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小学生读本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担负起政治责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领导。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胡锦涛
  •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近几年来,说课活动已成为被教师、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普遍关注的一种教学研究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展示、考核的重要形式,也成为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种新的练兵形式。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研室于1987年提出来的。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自己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可以说,说课是教师知识水平、教学水平、理论水平的展示。
  •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修订版)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一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热门推荐
  • 宠妻无度:唐少的腹黑娇妻

    宠妻无度:唐少的腹黑娇妻

    一夜之间,多了个妹妹,但这个妹妹竟是自己的同班同学,还抢走了自己的朋友,父母,甚至男朋友……于是女主从原来的傻白甜,变成了腹黑女王,直到遇见了唐少……“女人,你是我的。”某下属:“少爷,少奶奶离家出走了,还带着小少爷。”某少爷:“哦?给她们张黑卡,送她们出国。”某下属:“少爷,少奶奶和别的男人一起喝酒”某少爷:“哦?去把Z国的男人全部移民到非洲。”某下属:“少爷,少奶奶把一家珠宝店砸了。”某少爷:“把全国的珠宝店买下来,让她砸个够”本文身心干净,到后来纯属甜文,刚开始有点虐哦~
  • 暗三藏

    暗三藏

    前世今生,缘起缘灭。闭上眼,我是唐僧的前身,十世善人之名的铺路石。睁开眼,我是独立的自己,睥睨四方之地的疯魔人。愿在红尘中争渡,夺取属于自己喘息的微命。这是一个穿越成唐僧的故事。
  • 眼科病治疗预防与调护

    眼科病治疗预防与调护

    本书扼要地介绍了颈椎病的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等基本病学常识,着重对中医诊疗、西医诊疗以及饮食与运动等方面的治疗与调护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
  • 机械三国

    机械三国

    这里是另一位面。这里是机械世界。这里是三国时代!——————————关键字:魏之领袖,曹孟德,魏械军团。■■■■■■■■■■所有机械体型号等级:标准,绝对,超级,最终,传说。
  • 核力时代

    核力时代

    地球历3538年,积蓄已久的矛盾终于在一场地震海啸中爆发!各国为了仅有的资源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核弹成了人类最后毁灭的丧魂曲。在生与死之间,人类该何去何从?辰,一个被抛弃的遗留于地球一类人中最为弱势的存在,他的前方是否带着人类道德的最后遗留?
  • 问情缠

    问情缠

    安月盈因机缘巧合下,穿越时空成为神医钟原的弟子,本是为了却一段尘缘,却不想更引出了更多的情缘。竛轩对她说遇见你是我的缘,四月说遇见你是我的幸,沐辰说遇见你是我的劫,可她却只想说遇见你们是我的幸还是不幸?竛轩为她许下一世情缘,四月为她终身不娶,沐辰为她而疯,而她却……
  • 重生之炎界光辉

    重生之炎界光辉

    这是火的世界,没有控火能力的人就是炎界的耻辱。在最后一次任务中意外身亡的炎七原以为终于可以解脱了却没有想到竟然重生到一个痴儿的身上......重生?呵呵,不过是再活一世。异世?没关系,不过才7岁有的是时间了解这个世界。痴儿?无所谓,反正这个身体已由我接下。
  • 长生渡

    长生渡

    他的双眸闪烁着愤怒的火焰,上天既是心存善念,为何要摧毁自己在世间仅有的亲人。他紧攥着母亲冰凉的双手,抽泣着望着苍天,想不通世间为何有这般生离死别之痛。父亲留下的剑在夜色下低吟,他发誓要斗破苍天的魔咒,走出讨厌的生死轮回。
  • 上古纪元之英雄传说

    上古纪元之英雄传说

    浩瀚无边的原大陆上,战士与法师是原大陆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天赋是原大陆上的主旋律,格斗、幻术、铁壁、意志、死亡、野性、魔法、暗杀、吟游、生命十大天赋,强大无匹的天赋能力。古老的天陨降临,神秘而又强大的修炼体系,渐渐地渗透入原大陆之中,与传统的天赋能力相抗衡。神灵与英雄两种强大的生命体,互相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复杂关系呢?
  • 高手无敌

    高手无敌

    一代兵王秦逸回归都市,本欲平凡,可命运注定他不平凡的一生,携美猎艳,走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