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683100000017

第17章 报道特点(5)

比如《本报记者进入黎巴嫩》采用的主要是“第一人称见证人视角”,这其中,记者还通过当地人,以及媒体的视角审视这场战争:黎巴嫩边防人员一句随口而出的话,“欢迎你们,黎巴嫩是你们的国家。”所透露的信息是“因为在当前战争时刻进入这个国家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记者到住宿的饭店后翻开22日的报纸:“黎巴嫩《国家报》头版巨幅合成照片上,彩色部分是几个以色列小女孩在以军准备发射的炮弹上写字,黑白部分是黎巴嫩南部一名儿童被炸死的惨状。这种画面效果让人感到残酷与凄凉,上一代甚至上几代的仇恨还要在下一代人之间蔓延。《迪亚尔报》22日头版的标题是《以色列地面入侵失败,处境艰难》,大标题下配了两幅照片:一张是一个小男孩紧张地双手合十放在嘴上,眼神中显出恐惧;还有一张是黎巴嫩南部一个地区的居民正在挖战壕,并在设置路障。在黎巴嫩,也有一些报纸刊登了以色列一些城市被真主党炮火袭击的照片。23日,黎巴嫩各家电视台依旧把报道重点放在以黎冲突上。节目中回顾了以色列和真主党交火以来的场景,屏幕右下角特意设计了一个图标:一个攥紧的拳头正冲破铁丝网,背景是黎巴嫩国旗。”这里记者通过描述报纸和电视中的战争画面,从另外一个视角展示了战争给无辜平民带来的巨大创伤,延伸和补充了记者因时空局限而未能触及的情境,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立体的战争场景。

在《中国全球通缉8名“东突”》一文中,除了“第三人称证人的叙事视角”外,还有“公安部发言人武和平”、“‘东伊运’头目买买提明·买买提”、“反恐问题专家李伟”、“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东突’境外组织‘世维会’首领热比娅”等当事人和旁观者的视角,这里的“专家”是一种外视角,故事的叙述者与故事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其“观察位置处于故事之外”,用旁观者的眼光来叙事。这些视角从多个方面印证了恐怖分子的猖獗,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中国的反恐行动。

叙事视角的各个层面都可以用来传递话语建构者自己的叙述声音,编辑和记者的声音除了通过选择不同人物的内视角、外视角来传达,还可通过全知视角或限知视角来表达。《环球时报》深度报道叙事的多元视角,使文章起伏跌宕、耐人寻味,增强了对读者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它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有意义、有倾向的文本世界,并以此来理解现实世界,引导读者通过关注文本的叙事视角,超越对事件的文本表面意义的依赖,从而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这应该是《环球时报》深度叙事的力量所在。

二、理性解读,让事实说话

当今时代,媒体的一个重要职责是,“要在纷繁多样的信息中,选择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热点新闻事件,或者现实中存在的、与大众切身利益攸关的焦点难点问题,全方位、多层次地加以解读,进行分析与评价,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析那些貌似零散、无序的信息,寻找内在的逻辑关联,并作出价值判断,提出见解,引导大众全面而正确地认知这个变动的世界和复杂的环境,帮助消除过量或互为冲突的各种信息所带来的某些不确定性认识,据此调适社会大众自身的行为,趋利避害,尽可能规避风险,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深度报道的“深度”,离不开对新闻的解读。新闻解读有两种目的指向:一是尽可能提供充分有效的新闻信息;二是在解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判断与评价。前一种属于客观报道的范畴,后一种则是夹叙夹议,表明意见和观点。在不同的情况下,解读的侧重点有所区别,但最终的目标都是通过对事实的报道扬“理”,做到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即是一种对新闻的理性解读。

《环球时报》的很多文章经常是针对外界对中国的责难而做出的回应。这种回应不是“以牙还牙”式的攻击,而是把事实摆给读者,让事实说话。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中国与西方发生激烈冲撞,许多西方人权组织推波助澜,加大了反华的声音,“记者无国界”就是其中的一个。《环球时报》于7月1日在“深度报道·记者调查”版推出文章《揭开“记者无国界”内幕》,详细披露了这个组织的情况。

文章指出,“今年以来,这个极端组织破坏奥运圣火传递,还向国际奥委会施压,支持‘藏独’,阻挠西方领导人参加奥运开幕式,充当西方反华势力的急先锋。”

那么,“记者无国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呢?文章介绍说,“‘记者无国界’成立于1985年,创建者就是该组织的秘书长罗贝尔·梅纳尔。”熟悉该组织的法国政论家马克西姆·维瓦斯曾这样描述梅纳尔:“一个游荡在法国新闻界各个编辑室的幽灵;有仇必报的小人,高谈阔论,一门心思用在几件不可告人的事情上。”

文章说,根据“记者无国界”自己的定义,该组织“捍卫全球被囚禁的记者和新闻自由”,高尚的字眼使其似乎占据了绝对道德高地,对各国指手画脚,发表大量报告,每年出版全球新闻自由年鉴,并对全球各国进行新闻自由排队……然而,谁来监督、制约“记者无国界”及其报告和年鉴,特别是梅纳尔呢?从机制上来看,谁也无法回答。

“记者无国界”每年要发1000多份报告,报告对象涵盖很多国家,不过,该组织并不大,有人说25人,也有说60人,即使按60人计算,每人每年平均也要写上近17个报告,很多人质疑在这种“惊人效率”之下,报告的材料以及结论是否符合实际。据了解,该组织没有什么专家,其材料和信息通常来自某个国家的反对派、通讯员或媒体报道。

“保护记者”是“记者无国界”给自己划定的重要任务。事实上,在“记者无国界”近400万欧元的年度预算中,花费在支援被“迫害”记者身上的钱仅占7%,其他都用在了该组织自身的耗费上,其中梅纳尔的月薪就达5000欧元,这在法国是相当高的收入。

梅纳尔声称绝对保护“新闻自由”,但如果他认为自己或“记者无国界”受到批评,就会马上跳出来。……据说,梅纳尔亲口对别人说,“我喜欢一个人说了算。”

从“记者无国界”官方网站公布的内容发现,资助该组织的国家或地区往往在该组织的报告里新闻都是“自由”的。美国国家基金会、自由古巴基金会是“记者无国界”的重要资金来源,但都有相应的条件。

文章陈述了大量事实,让读者对“记者无国界”组织有一个基本了解和认识,接着列举了该组织的极端反华行为。打开“记者无国界”的官方网站,赫然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黑色五环手铐旗,上书“北京2008”……显然,该组织目前以反北京奥运为其主旨。

文章描述“记者无国界”的反华行为主要有:利用欧盟理事会会议,企图让欧盟“抵制北京奥运开幕式”;写公开信向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施压,称“全世界关于2008年奥运会的担心都在增加”;通过信件向法国总统萨科齐施压,要求“敦促中国政府改善人权状况”;拉萨骚乱后,发表声明,大肆攻击中国,称“我们呼吁世界权威人士通过宣布他们无意参加奥运会开幕式来表达对中国政策的否定”;在希腊奥林匹亚遗址举行的圣火采集仪式上、在巴黎和日本传递奥运圣火时,“记者无国界”组织的成员成为捣乱者中的骨干分子……

文章还援引美国《纽约太阳报》报道称,“记者无国界”2006年11月就在纽约用流动巨幅海报的手段抹黑中国;2008年2月,“记者无国界”在巴黎组织了抵制北京奥运会的活动;该组织还向奥运赞助商施压。

文章进而指出,“记者无国界”攻击的目标非常明确:中国、古巴、委内瑞拉、伊朗等国家是“优先照顾”的对象,而“不去管新闻自由在法国出现的偏差”。文章在分析了具体原因后,揭示出这个所谓的“非政府组织”实质上已沦为一种意识形态工具,听命于法国政府和财团。

这篇文章代表了《环球时报》新闻解读的风格:客观、真实、理性。文章的主要作者是驻法国的特约记者,曾与“记者无国界”组织打过交道,采访过专门研究该组织负责人梅纳尔的专家。文章见报后,国内几乎所有大网站都予以转载,电台也进行连线。9月26日,梅纳尔突然辞职,随后“记者无国界”组织批评中国的声音就越来越低。在《环球时报》——中国网民愤怒——抵制法国——法国财团抛弃梅纳尔——链条上,可以看到中国媒体自己的作用和力量。

《环球时报》维护国家利益的报道很多。比如,当国家形象成为中国崛起的焦点话题时,中国商品中民族品牌的意义就显得格外突出,而如今中国民族品牌所面临的困境,与国家日渐高涨的影响力不那么匹配。《环球时报》“深度报道·记者调查”版于2007年8月27日、28日、29日,连续三期推出“中国民族品牌”系列报道——《中国民族品牌哪里去了》、《外国如何保护民族品牌》、《中国品牌如何走向崛起》,通过纵身挖掘和横向联系,系统而又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民族品牌走过的道路和未来的发展。

开篇文章《中国民族品牌哪里去了》,从采访一位家住上海浦东的王先生入手,请他谈一谈对国内名牌的印象。王先生回忆说,30多年前,上海牌手表、永久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是他结婚时备好的经典“老三件”。这些上海货是当时国内最响的牌子,质量没话说。像这样的国内品牌,王先生还随口数出了很多……。但是,这些东西现在在王先生的生活中几乎都消失了。商店里摆的大多是外国牌子,而且价格昂贵。记者不禁感到疑惑,口碑、质量都很好的国产名牌,现在到哪里去了呢?

文章道出了其中的缘由:跨国企业借合资吞掉了中国老品牌。有一组数据极为触目惊心:90%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使用的是外国投资方的商标;目前中国八大饮料公司已有7家被美国的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吞并;四大年产量超过8万吨的洗衣粉厂被外企吃掉了3个;国外品牌在化妆品市场上占75%。

同类推荐
  •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纸、刊物、书籍、文件上,出现在一般老百姓的话语中。如今,恐怕很难找到不知道“教育”或不懂得教育是什么的人了。然而若要给教育下个定义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也很熟悉家庭的含义,然而,当我们给家庭这个词下定义时,却感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社会学、教育学和家庭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是这样解读家庭的。家庭也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我们精心编著了此书,意在为家长提供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指导。
  • 逃离北上广

    逃离北上广

    在本书中(书中所用人名大部分为化名),我们精心挑选了“坚守者”或是“逃离者”的种种事例,并对这些现象作出了解读,对于应该“坚守”或是“逃离”进行了分析,从中可以发现他们“坚守”或是“逃离”的原因,以及“坚守”或是“逃离”后的心态和生活状况,希望这本书能让那些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搏奋斗在各个城市的年轻人解开心中的疑惑,找到前进的方向,获得拼搏的力量,为自己心目中向往已久的理想生活而不懈拼搏!
  • 在路上

    在路上

    在路上,是一种状态。始终绷紧神经,随时准备出发,在路上的状态,让我们每个心怀责任的记者都不敢懈怠。
  • 迷思为何存在

    迷思为何存在

    如同人类生存的压力可能是自然生态恶化的原因,但不能成为人类任意破坏生态环境的借口一样,激烈的商业竞争可能是新闻一时无顾伦理的原因,但不应该成为新闻伦理道德肆意缺失的借口。
  •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本书内容包括了博物馆建筑、博物馆信息化、博物馆安防与消防、博物馆开放管理、博物馆社会教育与服务、博物馆文化产业、博物馆文化、博物馆人才战略、博物馆科学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热门推荐
  • TFBOYS之聆听彼此

    TFBOYS之聆听彼此

    三位霸气女生会不会因为遇见三只而改变?仔细阅读,你会发现,原来。。。
  • 离家出走

    离家出走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居民都被外貌的表相所迷惑。那些生来不是那么美丽的东西,被剥夺了很多权利。如果说,只有长的好看的人才有青春,那么长得不好看的人,剩下的岂不只是一个潘多拉的空盒子,连“希望”也飞了。潘多拉的空盒子系列8。
  • 俏皮仙女乱凡尘

    俏皮仙女乱凡尘

    聪明、可爱、美丽的星月凝訫,是天上众仙宠爱的八公主,十五岁就和魔界的公主一起下凡闯荡江湖,星月凝訫和卉星灵在凡间简直就是个小魔女,星月凝訫第一次把自己师父的胡子给剃了;第二次把某个县令一家都剃成了光头;第三次把梧桐城的国宝给盗了;第四次把皇上在江湖中山庄开的赌场给砸了……这怪事多多,可是却没人知道是她干的,当然,这些事情当然也有卉星灵一起陪她干的啦!众多美男围着她团团转,她却无动于衷“你们到底想干什么?”齐回答“跟着你。”“不许。”“由不得你说了算。”她在心里呐喊:你们不仁休怪我不义。恶魔事件又开始了……
  • 重生,珊水佳人

    重生,珊水佳人

    肥妞的悲催人生就那样悲催结束,怎么办?只能重生了。重生后一切是那么的美满,有爸爸有妈妈,有一个美好的家庭。除了,某些不尽人意的坏家伙。别人都混得风声水起,咱不能落后,看一个超级大肥妞如何才能变成美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文艺美学

    文艺美学

    “文艺美学”,从学科意义上说,可以看作是“文艺理论”与“美学理论”的综合,或者说,它既涉及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又涉及美学理论的根本问题。文艺理论,通常可以具体表述为诗学、美术学、音乐学等;美学理论,通常具体表述为美学或审美哲学。从价值形态或文化归属上说,文艺美学则可以分成:基于民族文化传统的本土文艺美学,基于异文化传统或“民族—国家”意义上的国别文艺美学,以及基于政治意识形态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等。文艺美学的复杂性与多元性,也因此呈现出来。
  • 羽化而登仙

    羽化而登仙

    修道,是求真之道,是求缘之道,也是求死之道。凡人之身运使仙法,何异于用布袋装尖刀?可总有一些人能在面对天则时完成逆天,以凡人化仙。这个过程,叫做羽化而登仙。
  • 冰雪校花攻略

    冰雪校花攻略

    在初中毕业后,与自己的青梅竹马多次相见相散,翎音(女主)的多重身份令自己一次又一次遇到磨难与挫折,最终的她,能否找回初恋,寻回初心?
  • 你在我心上:依稀的微笑

    你在我心上:依稀的微笑

    鸦雀无声的教室内除了风扇积极转动的声响,安静的几乎能听见银针落地的声音,所有人的注意都被注意这个写字的冷峻少年所吸引,他的存在似乎让周围的温度急剧下降,大家只感受到粉笔灰被风扇搅动迎面扑来的气息。在短短的十分钟里,写完所有数理化的公式的陆璟言转过身,将手中快要用尽的粉笔头朝上一抛,顺着燥热的空气,粉笔头稳稳地落入讲台上的粉笔盒内。白色简单的衬衫和墨蓝色的西裤竟无法遮掩他与生具来的耀眼光芒,不过眉不遮耳的标准学生碎发,未经烫染,他双手撑着讲台,冷冷的开口。
  • 天神与魔神

    天神与魔神

    夜铃以为这世间应该存有真情,可是所见的一切一次又一次的告诉他“你太天真”。他一次次失去最宝贵的人,最终明白,没有实力,你什么也保护不了,你什么也不是。他暗自下决心“若是神可以改变这世界,我便为神;若是众生不服,我便为魔;若是神要阻我,我便弑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