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当前处在文化快餐的时代,大众文化大发展,而作为阳春白雪的纯文学刊物却面临尴尬局面。一方面由于效益不好,在新一轮的转企改制中很有可能转而追求商业性,失去其本来属性。另一方面,在铺天盖地的快餐文化中夹缝而生,即使不改制也面临受众群数量日益减少的局面。请问纯文学刊物发展之路何在?
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应该是多元化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纯文学代表着社会中的精英文化,担负着追求思想和品位、展示优秀文化、培养文化新人的重任。
要解决目前大多数纯文学刊物生存堪忧的现状,一方面,其自身应当在坚持文学理想的同时革新求变,赢得读者。另一方面,政府要对纯文学刊物实行适当的扶持和保护性政策,比如在税收政策上对其实行免税或减税;此外,国家和地方财政应当拨出专款用于扶持纯文学期刊。
15.近几年我国电视剧出现了一次次的“群体热潮”,红色经典改编潮、名著改编潮、清宫戏系列、戏说系列、谍战系列、神话系列等等层出不穷,请对此现象做一评述。
这是市场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电视剧的制作更多的是商业行为,追求效益是其目的,而“群体热潮”的出现是制作方们为了规避投资风险、尽快回收资金造成的。
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些电视剧中粗制滥造、盲目跟风者居多,艺术水平普遍不高,观众反响较差,最终影响了整体电视剧行业的健康发展。例如对《小兵张嘎》、《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的改编,严重脱离原著故事情节,使观众误读原著,不利于优秀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此外,这也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物力,占用了有限的传播渠道。
对于这一现象,国家各级宣传部门和广电总局应该有效引导和制止“群体热潮”的不良蔓延。对于制作者,更应该本着创作优秀文化产品的初衷,扩大电视剧的题材范围,贴近群众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剧达到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双重丰收。
16.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是上海真正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上海的活力和发达商业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与此同时,全球许多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标签,例如,法国巴黎的定位是时尚、浪漫、文化、服饰之都,日本东京的发展理念是干练、合作、优雅。对此,你如何理解城市文化建设?
现代城市精神是城市市民共同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城市的灵魂与核心是城市精神,一个城市由历史的积淀而形成的精神品格是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主导的价值体系,也是其独具特质的气度、神韵、风貌、品格的整体反映。它根植于历史,体现于现实,又引导着未来。
由于地域、历史、人文的差异,各城市的发展理念也不相同。当然,在一些城市,城市文化建设仍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致使城市发展受限,竞争力降低。
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首先应该立足历史和文化传统;其次要以人为本,离开了这一点,再好的城市也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最后培育和塑造具有现代文明意识的市民,提高市民的精神素质和品格。
17.越来越多的电视综艺节目在荧屏上出现,它们为了追求收视率和广告效应,哗众取宠,出位表演,低俗化倾向愈演愈烈。请评论此现象。
娱乐节目以活泼搞笑的形式最大限度地调动观众的观看欲望,从而迎合大众的娱乐需求。好的娱乐节目能够使观众忘掉现实生活的烦恼和压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精神放松。而一些品位低下、制作粗糙的娱乐节目不仅不能给观众以情趣的陶冶和积极向上的鼓舞,反而陷入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
综艺娱乐节目分为新闻化娱乐节目和游戏化娱乐节目,前者注重挖掘深层意义和价值,有一定的文化和思想深度,例如中央电视台的《第十放映室》、《中国电影报道》等节目。后者则更重视娱乐和快餐消费文化,例如湖南电视台的《快乐大本营》,央视的《幸运52》、《开心辞典》等。而近年出现的相亲类节目和冒险闯关类节目更多层面上属于后者。
针对娱乐节目良莠不齐的现象,国家相关监管部门要有效引导和禁止,促使制作单位为观众提供更多优质的综艺节目。媒体作为社会公共机构,更应该立足本职责任,提倡真善美,为改进全社会的风气起到引导作用。
18.目前各大电视台纷纷进行改革,引进末位淘汰制,你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
所谓电视台末位淘汰制,就是将综合评价指数排名处于最后的几个栏目淘汰。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竞争机制引入电视节目的创作,无疑将在广播电视领域引起强烈的反响,对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引入末位淘汰制的益处:首先,通过给节目创作人员以压力,从而提高节目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采用末位淘汰制,可以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些名牌栏目的制作人也不例外,以防止被淘汰出局。有利于提高节目的质量,高质量的节目可以更多地吸引观众,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可以实现节目的良性循环。其次,有利于中国电视节目的长远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可以增强整个国家电视节目的竞争力,可以作为一个产业向外国输出。
但不可否认,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末位淘汰制也有其缺点。首先,“末位”有无存在的价值,这是应当首先讨论的问题。以电视节目来说,如果被排到了“末位”,“收视率”起码在统计结果上表现不好。但是某些对现实生活指导性极强的节目,如果喜爱该节目的人却没有兴趣参与投票,那么它就得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再如,如果“末位”本身就是很好的节目,从电视艺术的角度来讲制作精良,水准高,结果也因为“曲高和寡”,收视率处“末位”而被淘汰;还有,如果某套节目需要这个栏目,以实现电视节目的整体效益,去掉这个节目,电视栏目就显得不协调了,类似的“末位”要不要去掉?其次,“末位”不等于“最差”,评价任何事物的优劣要有客观的尺度,而“末位”这个尺度则无法确定———收视率本身就是个非常动态化而且模糊的标准。追星族队伍庞大,但合乎他们口味的栏目并非一定是最好的。
因此,对于末位淘汰制,我们应该在引进前就要有充足的思想和理念上的准备,避免出现弊端。
19.如何看待中国申报文化遗产现象?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遗产,申报文化遗产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更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申报文化遗产旨在唤起民众对祖先创造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的重新思考,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对推进以德治国有积极意义。
在对待各种文化遗产方面,要警惕的是急功近利。我们拥有利用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的权利,但提高经济效益不能以损坏、牺牲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代价。不可否认,一些地方政府申请文化遗产的初衷是为了发展地方的旅游事业,关注的是经济利益,对保护、抢救的兴趣远不如对开发、利用的兴趣大,对特殊资源进行快速的“贴现”、“变现”。但旅游开发、经济收入不是申请保护的终极目的,保护文化遗产是一项功在千秋的事业。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项历史任务的艰巨性,采取有力的措施将保护文化遗产落到实处,将抢救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建立科学的具体标准:一是长期扶持,加大投入,提高待遇,培养人才,建立博物馆进行展示和保护;二是动员和培养民间的保护力量,举办活动,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认识。
20.目前在消费领域放眼望去,满眼皆是引领名牌、时尚和名流生活的宣传语,某房地产企业打出“领袖风范,贵族园邸”的宣传口号,有人戏称“消费者买的不是房,是符号”。因此,有人认为我们正在进入“符号消费”的时代。对此,你怎样看待?
符号消费是指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除消费产品本身以外,更注重这些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档次、情调和气氛,即对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内涵”的消费。
从历史的角度讲,人类自从进入文明时代就产生了“符号消费”。原始人喜欢佩戴贝壳打磨的饰品,贵族女性穿丝绸锦缎则代表了不同一般的地位,封建时代帝王的装束与众不同以体现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威,这都说明“符号消费”不仅仅存在于当今时代。因此,从满足大众的群体认同与归属需求方面来说,符号消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代的“符号消费热”被商业利用,人们竞相购买华而不实的奢侈品、高科技产品、艺术品和时尚品,导致价值观被商品市场左右,道德退而为物质服务,最终导致社会更加物质化。例如有贫困大学生拿救济金购买高档手机;一边是富豪团购豪华车,另一边是温饱尚未解决的贫民。
因此,对于“符号消费”我们要理性看待,一方面它体现了人类心灵深处认同归属的趋向,另一方面,我们更要防止“物质至上”的不良社会风气的滋生与蔓延。
21.近年来国产青春偶像剧如火如荼,如《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婚姻保卫战》等等收视率都取得不俗的成绩,有的甚至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请对此现象作评论。
青春偶像剧是指集数不多(一般30集以内)、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以细腻爱情戏为主、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对象的时装电视剧。
长时间以来,青春偶像剧一直是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制作较多。近年来,国产青春偶像剧大量出现,如《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婚姻保卫战》等。我想它成功的原因在于:(1)定位在今天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并且提出很多社会问题,比如闪婚、脱离父母怀抱、渴望自由和成功,女性要求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家庭地位等,这都是当今80后年轻人关注的热点。(2)整个主方向是健康向上的,而不是像某些国产青春偶像剧,剧中的人物大都时尚光鲜,严重脱离社会现实。(3)格调轻快明了,人物台词幽默却不乏深刻意义,另外演员都具有一定的演技,自身形象健康深受年轻人喜欢。
然而,我们也应该在成功的背后看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从大的方面讲,这毕竟属于少数现象,大部分青春电视剧仍然“不接地气”,仅仅是一部华丽包装的时尚大戏,误导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同时,各级电视台蜂拥而上,拍摄所谓的“青春励志大戏”,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播放渠道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