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62900000010

第10章 “修辞立其诚”:礼的正当性问题(2)

显然,此处与前面引用过的荀子说明政治共同体和礼之“起源”的几处论说的致思理路是一致的。考察这段引文,若抛开“起源”之类的诠释,就可以看到,荀子实际上以“群”、“礼义”为人类生活之“不得不然”。这一视角,在前引《礼论》首段及以下的论说中表现得更为直接: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然则从人之欲,则势不能容,物不能赡也。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然后使谷禄多少厚薄之称,是夫群居和一之道也。

可见,依荀子的本意,他论“群”、“礼义”之所起,主要并不是通过追溯它们的历史源起,将其正当性诉诸其久远古老的“正统性”,而在于显明“礼义”之产生乃是人类生活的不得不然之“势”,具有必然性,并因此被视为“道”。表面上看,这与“起源”进路的理解不仅均具其合理性,且都能达成荀子的论说目的——为礼的正当性辩护。但这两种理解所涉及的正当化方式有本质的区别。如前述,在第一种即“起源”进路的理解框架中,礼的正当性基础是荀子出于辩说目的而作的技术设置,带有很强的权宜色彩。第二种进路中的正当化方式,是将礼的正当性建立在其必然性的基础上,不仅可看成苟子(对礼)的信念的通俗化表达,也体现了一种对必然性的亲近感——推而言之,这也可以表现为对一切“不得不然”之物的接纳,即荀子在相当程度上认同的“因”的态度。这一点,以多种形式不同程度地贯穿于他关于礼(尤其是礼文)

的具体论说之中。

从荀子的论说来看,礼之为“不得不然”,在于其不得已而起之“分”义。如前引文所示,他从“群”的生活入手论此“势”之当然,隐含的前提正是承认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性:“使欲必不穷於物,物必不屈於欲”。循荀子论说的思路,由“欲”之自然且当然,而有“群”之必然;由“群”之必要,进而有“分”义之不得已;在此基础上,始能论“节欲”或“养欲”:故虽为守门,欲不可去,性之具也。虽为天子,欲不可尽。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所欲虽不可尽,求者犹近尽。欲虽:不可去,所求不得,虑者欲节求也。道者,进则近尽,退则节求,天下莫之若也。

按文意,“近尽欲”与“节欲”当就“分”义之两极而论。

依上者(如天子)言,“近尽”其欲而致“养欲”之功;依下者(如守门)言,通过节其所欲,而给其所求。这是等差之义的体现,即荀子所谓“德必称位,位必称禄”。他称此类差等为“不同而一”之“至平”,“群居和一之道也”,意谓其要归于“治”,自有其当然之“势”。不仅如此,按荀子的论说,礼之文饰同时也根植于人情之自然,不只是等差之义的含蓄表现。

鉴于荀子关于“情”的讨论在所谓“人性论”的层面似未受到足够重视,先简单回顾一下他的相关论说: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目明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於人之情性者也;感而自然,不待事而后生之者也。

就此看,荀子所谓的“性”表示人天生之官能及其自然产生的欲望本能,当无可疑。他常以“情”、“性”同论,并不表示他将“隋”、“陛”、“欲”看成同样“一个东西”。事实上,这三者的微妙区别对荀子可能是很重要的。

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质也,欲者情之应也。

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性之和所生,精合感应,不事而自然谓之性。

性之好、恶、喜、怒、哀、乐谓之情。情然而心为之择,谓之虑。心虑而能为之动,谓之伪。

关于现实欲望的产生机理,荀子描述得很细致。人生而有“性”且有“情”,情又为“性之质体”,故“情”与“性”相依,皆为不事而自然者。人“性”始为混沌,“感物之后,分为此六者,谓之情”:好、恶、喜、怒、哀、乐,随之即形成对外物的情感判断。具体地讲,若人无好恶之心,则世间万事万物于人无别;但人生不能无“情”,有“情”者不能不接物,并将“好、恶、喜、怒、哀、乐之情”投映于外物,由此事物即分别为可喜者、可恶者等等。由于“情”为欲望本能(“性”)之“质体”,当其感应外物而具方向性,就会赋予欲望本能明确的情绪意向,使其随“情”对外在事物的分别而具体化、现实化。如人的食欲本能,初时只是欲“食”,对所欲者并无判别,一旦“情”为外物贴上“可喜”、“可恶”等标签,人就必然会对所欲食者有所选择,从而确定其欲望对象,此时欲望本能就显现为有具体内容和指向的现实欲望。这种现实欲望以欲望本能为基础,以“情”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为形成条件,使原为盲目的“性”之本能欲求找到了实在、明确的方向。这是“欲者情之应也”的主要含义。此外,“情”还具有延续性,故其为欲望本能“认可了”某种欲求对象后,又会发动这种本能产生追求它的愿望:“以所欲为可得而求之,情之所必不免也。”至于是否将此愿望付诸行动,则取决于人对现实的理性判断,即“心为之择”(虑),故荀子言:“欲不待可得,所受乎天也;求者从所可,受乎心也。”

可见,有“性”即有“情”,有“情”即有“欲”;人对外在事物的具体欲望,发端于“性”而成于“情”。据此可明了,荀子以“情之应”描述“欲”,表明他注重现实欲望,并把“情”视为调节“欲”的关键环节。虽然他不乏精细的理论分析能力,但他显示这种能力主要是为了寻找调控现实欲望的途径。他一贯务实的思考和辩说品格,使他不会满足于仅认识和解说一般的欲望本能,而必然关注驱使人们渴求行动的现实欲望;他即便在笼统的意义上讲“目好色”等“生於人之情性”,也于有意无意问将讨论重心定位在经验性的现实欲望上。因此,他屡用“情性”一词,决不是无心之举;“情”、“性”、“欲”虽同属一体而不可分割,但三者的区分并非可有可无——这种区分正为他论礼所必需。

从上述“情”、“欲”的关系看,“情”可谓是“养人之欲”的关键之处。“欲”之难养,正在于“情”之不调。就此,荀子明言礼乃是基于人之“天情”并为调养其好恶喜怒哀乐而设:

故情貌之变,足以别吉凶,别贵贱亲疏之节,期止矣;外是,奸也;虽难,君子贱之。……相高以毁瘠,是奸人之道也,非礼义之文也,非孝子之情也,将以有为者也。故说豫娩泽、忧戚萃恶,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颜色者也。歌谣謸笑、哭泣谛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声音者也。刍豢、稻粱、酒醴、?鬻、鱼肉、菽藿、酒浆,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食饮者也。卑绕、黼黻、文织、资粗、衰经、菲繐、菅屦,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衣服者也。疏房、槌颓、越席、床笫、几筵、属茨、倚庐、席薪、枕块,是吉凶忧愉之情发於居处者也。

此处为防人行礼以难为高而流于不当,故明礼之“中”。类似的论说,《礼论》中还有不少。通观此段,要之,“吉凶忧愉之情”必表现于外,有具体的表达方式。从表面看,礼只是在表达方式上节制人“情”,令之“发而皆中节”,但这种节制当然也会反映在其表达形式的载体(衣服、饮食等)上,从而达到“养人之欲”的目的。因为,“情”的表达物同时也是“欲”所指向的对象,并且,“欲者情之应”,对同一物的同类欲望,忧、愉之时表现各不同,通过调整“忧愉之情”并明确其相应的欲望表达,可以在相当程度上节制人的与那一方面“情”相应的欲望,如,“口好味”虽为人情所不免,但忧、愉时所好之“味”有轻重之别,吉、凶之礼因之规定相应的饮食标准,从而既使“欲”与“情”相顺而有所节制,又不致令人过于刻薄己“欲”而害“情”于不当。这是在明确等差的基础上,就个人之“情”、“欲”言,同时明了“养人之欲”的一面。据此,就可以理解荀子“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的感叹,实有着比字面更为丰富的意义。

然而,论礼以饰情、养欲为用,只是荀子明“礼以顺人心为本”的一部分,按其论说,礼的等差不仅为人群生活的不得已之“势”,同时也基于人情: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日: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若其所以求之之道则异矣。

此处表明,好高出他人,乃是人之常情,而有“荣”之实者必要求“荣”之名。但“名”并非一个挂空的东西,必定有相应且具体的表现形式。从礼的角度的来看,这即是显明等差之“藩饰”:

古者先王分割而等异之也,故使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佚乐,或劬劳,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将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顺也。……若夫重色而衣之,重味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非特以为淫泰也,固以为王天下,治万变,材万物,养万民,兼制天下者,为莫若仁人之善也夫!

故此,“天子袜裷衣冕,诸侯玄褚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乃是依其“德”、“位”、“禄”而设。在荀子看来,这样一种标明等差的文饰,显明“荣”者之“荣”,有诱人上进之功。并且,设置这种“尊贵的表记”,也是基于对人性的洞察,确切地说,是利用了人们对“表象的语言”的自然尊崇。关于这一点,很少有人像卢梭一样讲得如此直白:尊贵的表记,如王座、王笏、紫袍、王冠和纹章,在他们(人民)看来都是神物。用这些赫赫的表记把一个人装扮起来,就能受到他们的敬重。这个人不用军队和威胁的手段,只要一开口,人们就服从。现在人们要取消这些表记,……王室的尊严将从所有的人的心中消失,国王只有使用军队才能得到人民的服从;臣民之所以尊敬他,完全是由于害怕受到惩罚。

从为政的角度看,这种“尊贵的表记”无疑同样适合于描述礼,关于这一点,徐于的讨论极为深入,甚至在说法上也与卢梭似出一辙:

夫法象立,所以为君子。法象者,莫先乎正容貌,慎威仪。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为冕服采章以旌之,为佩玉鸣璜以声之。欲其尊也,欲其庄也,焉可懈慢也。夫容貌者,人之符表也。……《诗》云:“敬尔威仪,惟民之则。”若夫堕其威仪,恍其瞻视,忽其辞令,而望民之则我者,未之有也。莫之则者,则慢之者至矣。

正是在此意义上,荀子将显明等差之礼仪视为一种政治的“修辞法”。按他的理解,通过以“尊贵的表记”“藩饰”在位者,可以树立其权威,从而使其法令得以自然、畅通地施行:

故先王圣人为之不然。知夫为人主上者不美不饰之不足以一民也,不富不厚之不足以管下也,不威不强之不足以禁暴胜悍也。故必将撞大钟、击鸣鼓、吹笙竽、弹琴瑟以塞其耳,必将铜琢、刻镂、黼黻、文章以塞其目,必将刍豢稻粱、五味芬芳以塞其口,然后众人徒、备官职、渐庆赏、严刑罚以戒其心。

此“先王圣人”之“知”,即是知人之天然性情,了解并利用人们对于贵重文饰自然而然的尊敬。据此,荀子又表明,礼仪之差等,不仅是礼义必然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虑及人情而不得已为之,或者说,这是“礼本于人心”的另一面,基于人之“自然”。

荀子的以上辩说,正与郭店楚简《物由望生》篇所谓的“礼,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者也”相应,同时,也就可以理解史迁关于“礼”的议论:

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此处出于《史记·礼书》篇首,可谓与荀子的看法如出一辙。

同类推荐
  • 儒家智慧一点通

    儒家智慧一点通

    一位圣者用生动的故事、深入浅出的语言为现代人上了一堂关于儒家智慧的人生课,希望能以孔孟之道指点迷茫人生,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

    《幽默心理和幽默逻辑》主要内容包括:交流之难源于人性本身、幽默、诡辩和雄辩、把颠倒黑白的胡话转化为幽默等主要幽默心理相关概述。
  • 《易经》心得

    《易经》心得

    《易经》似乎深不可测,其实《易经》是来源于现实的,它必然也能指导现实。《易经》是对宇宙玄机的探索,对人生哲学的概括,对天、地、人之关系的总结。一千个人看《易经》会有一千种不同的解读,但也一定会有一千个不一样的收获。
  • 二重论

    二重论

    本书分为两大卷共五个部分。第一卷共两部分,是对二重论的逻辑学研究;第二卷共三个部分,是对二重论的哲学研究,并包括几个初步的应用研究。
热门推荐
  • 鬼神阴阳

    鬼神阴阳

    本来以为师傅让我下山是让我历练,谁知道却另有隐情,僵尸,恶鬼,以及那可怕的降头,还有那神秘的秦始皇陵,各种危险要命的事让我遇到,我是该高兴呢?还,是悲哀呢?
  • 对着流星说我爱你

    对着流星说我爱你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暗恋的对象在暗恋其他的女孩子,你会怎么办?是直截了当告诉他自己喜欢他or不在喜欢这个女孩子离这个女孩子远点呢?而在刘晓艾这里却变成了这样:大神,我帮你追她!
  • 家有世子妃:爷你还不就寝

    家有世子妃:爷你还不就寝

    顾风华两世为人早就看透了种种勾心斗角。可是她偏偏看不透沈南琛这个腹黑男!她就不知道了,自己在家里斗表姐斗庶妹正开心呢,哪里冒出来的这么一个杀千刀的来搅活台。沈南琛说:“乖,你把这几个跳梁小丑交给我好了,哪里用得着你亲自动手呢?”“……”沈南琛说:“乖,你在家好好休息就好,哪里用得着奉承这一帮子老妖婆?”“……”沈南琛说:“乖,你就好好负责貌美如花,看我给你赚个天下!”“……”
  • 富太太

    富太太

    世界上没人拒绝财富的招手,也没人能拒绝爱的诱惑。沙面岛绿树缠绕,环境优雅,袒露着南国和异国风情。西欧古典建筑风格的维多利亚酒店坐落在四面环水的岛上。
  • 仙生途

    仙生途

    众生芸芸,虚空待碎,管他是神是魔,我只求一道可成仙,只求一法可得长生,世间万事与我何干,这一条仙生途,何处才是终点。
  • 香格里拉——远古的呼唤

    香格里拉——远古的呼唤

    本书愿以“香格里拉叹息”为题,点出了香格里拉的象征意义。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使香格里拉这个神奇的名字越过中华大地,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天国。小说中描写在香格里拉生活的人延年益寿,青春永驻。这可以说是真正的“天人合一”的象征。那么,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是否也有佞人顿悟的道理呢?香格里拉的永久存在确实不等于人类个体的永生,但是,香格里拉的混坏却一定是全人类的灾难。用杜甫“造化钟神秀”来描绘香格里拉,那是再精当不过了。香格里拉是大自然本身,是人类赖以存活的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告诫人类不能继续对大自然毁容的警示。香格里拉确实是在叹息,而且叹息的很久了。
  • 上古世纪之龙之路

    上古世纪之龙之路

    安格雷拉坐在蛇腹峡谷上看着升起的骄阳,做了一个决定,他要踏上龙之路的征程。
  • 黯雾

    黯雾

    人生是一场奇幻之旅,隐约于黯雾小径的陌生人是敌是友?不论你做出哪种判断,都注定要卷入剑与魔法的史诗洪流。
  • 腹黑少爷来一发:甜心宠溺

    腹黑少爷来一发:甜心宠溺

    当腹黑总裁、豪门世家、污力滔滔的名门少爷遇上可爱呆萌千金,呆萌配腹黑,名牌配淡雅连衣裙,贵族跑车配草莓蛋糕,会摩擦出爱的火花?会嫌弃互相排斥?————————本文甜宠浪神污力虐恋,浪文恋人1v1,爽翻天~虐虐虐不心疼死你,甜甜甜不腻死你,宠宠宠不羡慕死你!【本文作者大大原创,禁止转载、改编、橙光游戏、同人、续写等,当然不是不可以,但需经作者大大本人同意~】————————推荐朋友作者【水晶宁可】书《复仇三公主的专属三王子》要围观哦!
  • 武动乾坤之三生石祖

    武动乾坤之三生石祖

    前世的她受尽屈辱,妈妈被逼跳海,最爱的人投入最恨的人怀中,甚至连孩子她也保不住。今生她祖灵觉醒,哪怕逆了这天,焚了这海,颠倒乾坤,倒流时空,也决不让恨她的人畅快,爱她的人心伤。三生三世之缘,三道魂魄之身,三生神石之灵。不是只有林动才能称霸天下,拯救苍生。且看她身为女子亦焚天煮海,逆转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