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概况
一、地理环境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面积14.7万平方公里,是个内陆国家。北面与中国西藏毗邻,东界锡金,东南、西、南与印度接壤。该国地势高峻,素有“山国”之称,境内山地占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海拔900米以上的土地约占全国总面积二分之一。地势北高南低,北部横贯着喜马拉雅山脉,中部为岭谷交错的山地,南部是起伏不大的一条狭长平原。尼泊尔的河流大都发源于喜马拉雅山以北,即中国西藏。几乎所有河流都是自北向南奔流而下,注入印度恒河。尼泊尔主要有三大河系:东部的沙普塔·科西河系,中部的沙普塔·甘达基河系和西部的沙普塔·卡尔纳利河系。这些河流水流湍急,落差很大,虽然航运价值不大,但蕴藏着极丰富的水力资源。
尼泊尔人口2320万人,全国共分为5个发展区、14个专区、75个县、3995个村和36个市镇,首都加德满都,国旗是世界上唯一三角形的国旗,国花是杜鹃,货币为卢比。
二、气候资源
尼泊尔气候总的来讲属亚热带地区气候,受南亚热带季风影响很大。气候大致分为三季:4~6月为热季,7~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3月为凉季。由于南北地势高低相差悬殊,各地区气候差异颇大。一般说来,北部高山终年寒冷,中部山区与河谷气候温和,南部平原则常年炎热。北部山区冷季最低温度可达——40℃,而南部平原热季最高气温可达45℃。年平均降雨量:南部约为2300毫米,中部约为1500毫米,北部仅为500~600毫米。全年90%的降雨量集中于雨季。
尼泊尔除了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动物资源外,其他资源都比较贫乏。全国人口的平均文化教育程度也相当低,因而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水力资源:尼泊尔境内高山纵横,峡谷交错,分布着无数大小河流。其中绝大多数河流为北南流向,落差大,水流急,流量充沛,为尼泊尔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水电资源。全国水电蕴藏量为83000兆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估计为2700~4213.3兆瓦。目前尼泊尔水力发电量为37.3千瓦,占其水电潜力的0.5%。在发展水力发电方面,尼泊尔有着巨大的潜力。
森林资源:尼泊尔的森林资源比较丰富。其木材曾是主要出口商品之一。主要木材有婆罗树、黄檀、云杉、枞木、橡树和雪松等。硬木林覆盖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60%左右。长期以来,由于管理不善,滥砍滥伐现象严重,加上全国80%以上人口以木材作燃料,森林(包括灌木林)覆盖总面积逐年大幅度下降。尼泊尔从南到北生长着700多种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主要集中在尼泊尔中部地区。由于资金缺乏,人才不足,目前这些很有经济价值的资源还远未得到开发和利用。
矿产资源:尼泊尔境内山脉为喜马拉雅山系,比较年轻,矿产资源不太丰富。目前发现有铁、铜、菱镁、云母、石灰石、铝、锌、沙金等矿床,还有镍、钴、石墨、石膏、铂、硫、金、银、石油和天然气等地质构造。目前只有云母、大理石、石灰石和菱镁矿得到较大规模的开采。其他均在普查勘探阶段,尚未发现有商业性开采价值。
土地资源:尼泊尔是一个农业国,土壤对尼泊尔的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尼泊尔的土壤分为5大类:冲积壤、残积壤、红壤、灰壤和高山草甸壤。尼泊尔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水土流失在3000万立方米,且经常引起洪水泛滥成灾。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不仅给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而且也殃及下游的印度恒河平原。
三、人口语言
尼泊尔全国总人口数为23214681人,其中男性11587547人,女性11627134人,年平均增长率为2.27%。全国家庭有4311747户,平均每户5.38人。按地理人口分布情况:北部喜马拉雅山区占7.37%,中部丘陵区占44.2%,南部特莱平原占48.5%。按发展区人口分布情况:东部发展区占23%,中部发展区占34%,西部发展区占20.2%,中西部发展区占12.6%,远西部发展区占8.6%。人口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157.73人。全国城市总人口数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4.2%。其中加德满都河谷三镇地区人口最多,为1093414人。
尼泊尔全国有22种主要语言和方言,分别属于3种语族,即印度——雅利安语族、藏缅语族和亚澳语族。尼泊尔大多数语言都是口语,无文字。官方语言是尼泊尔语,是由普拉克里特语和梵语演化而来。讲尼泊尔语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一半以上,而且尼泊尔人都能听懂尼泊尔语,因此,它实际上起到有助于民族团结和统一的作用。尼泊尔语由于成为国语而受到统治阶级的保护,同时也吸收了许多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词汇,近年来,还更为自由地借用梵语的词汇。除尼泊尔语外,英语在尼泊尔也颇为流行。尼泊尔的上层人士、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一般均能用尼泊尔语、英语两种语言文字讲话和写作。此外,印地语在特莱平原的一些地区也通行,许多商人都会讲印地语。
四、民族宗教
尼泊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大约有35个在语言、地域、服饰、宗教信仰等方面相互区别的民族和种姓集团,其中有8个大的民族集团,他们是郭尔卡人、尼瓦尔人、马嘉人、古隆人、林布人、克拉底人、波提亚人和犁布查人。郭尔卡人属于印度——雅利安人种,是占统治地位的民族集团,操尼泊尔语,主要分布于加德满都河谷,也有许多分布在全国各个城镇,人口200多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尼瓦尔人是第二大民族,总人口150多万人,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居住在尼泊尔谷地,讲尼瓦尔语言,经商者居多,在尼泊尔经济、文化、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塔芒人是尼泊尔的又一主要民族,人口100多万人,多分布在北部和加德满都谷地东西两侧的山区里,但也有大量人口居住在东部,主要信奉佛教,讲塔芒语,属于蒙古人种。
宗教在尼泊尔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尼泊尔的主要宗教是印度教和佛教,其他宗教流派还有密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萨满教。印度教为尼泊尔的国教。印度教在尼泊尔的流传比佛教晚,但后来逐渐成为在尼泊尔居优势的宗教。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信奉印度教的人口占总人口的80.6%,主要在上层种姓婆罗门和切特里、某些尼瓦尔族人以及特莱平原居民中流行。佛教在尼泊尔占有重要地位,佛祖就诞生在尼泊尔。由于尼泊尔许多统治者既笃信印度教,又保护佛教,因此,虽然印度教仍是尼泊尔占统治地位的宗教,但佛教仍占一定地位。佛教主要在塔芒人、古龙人、谢尔巴人和居住在其他一些高山区的民族和部落中流行。信奉佛教的人口占10.7%。信奉伊斯兰教的人口占4.2%,大多数属逊尼派。信奉其他宗教的人口仅占4.5%。
五、政治制度
尼泊尔现在实行的是西方式和印度式的多党议会民主政体。1990年11月9日,已故比兰德拉国王颁布新宪法,标志着尼泊尔实行根本的政治改革。新宪法序言除确定了保证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保护每个公民的自由等西方资产阶级宪法的宣言以外,还确定了在尼泊尔建立西方式的多党议会民主制的一系列原则:以建立巩固的议会制政府代替过去的陛下政府和评议会政府;以立宪君主政体代替过去的君主政体;以多党制代替过去的无党派制;以建立独立的司法体系代替过去的司法权也“源于国王”的原则;以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代替过去的国王可以依自己的判断修改、终止宪法条款的原则;最后,以尼泊尔“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民主、独立、不可分割、主权、印度教、立宪君主制国家”代替“印度教君主国”的基本性质。
根据这一新宪法,尼泊尔的国家机构由王室、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和其他机构组成。王室是尼泊尔统一的象征,实行世袭制。虽然国王是王室的首脑,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对立法、政府和司法等高级官员有任免权,但他已完全成为立宪君主,一切职责都是象征性和礼仪性的。议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分众议院(下院)和国民议会(上院)。众议院设205个议席,国民议会由60名议员组成。议会享有广泛的立法权利。宪法规定国家的行政权属于国王和大臣会议。国家的一切管理由大臣会议负责。大臣会议由首相和若干名大臣组成。首相由国王任命在议会众议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的领袖担任,其他大臣根据首相的推荐由国王在当选众议院议员中任命。法院分为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县法院三级。最高法院由一名首席法官和14名其他法官组成。首席法官、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县法院的法官都根据司法委员会的推荐由国王任命。
尼泊尔现有政党26个,其中全国性政党有尼泊尔大会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尼泊尔民族党等。
六、风俗礼仪
尼泊尔因存在不同的民族、种姓、宗教信仰和地理区域,因此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各具特色的风俗礼仪。尼泊尔人最通常的表示致意和欢迎的方式是双手合十,然后说“纳马斯特”或“纳马斯卡”。熟人见面以“兄长”称呼。传递东西要用双手,不能单手,不能用左手。外人不能随便进尼泊尔人的厨房。尼泊尔人很少经过正式登记注册才结婚,离婚很少,但存在一夫多妻和一妻多夫的习俗。尼泊尔人生孩子要举行一套庆祝仪式,例如孩子出生后3天取名字、第一次喂食米饭、第一次剃头、圣线典礼、成年礼等都要举行仪式。尼泊尔人的衣食住行一般说来都比较简单。爱吃薄饼、羊肉、土豆,爱喝牛奶和甜茶。平原地区主食是大米,山区主食是玉米、荞麦和小米等。肉食主要是富人才能享用,穷人很少吃肉。用餐时每人有一个盘子盛放食物,用右手抓着吃。
七、重要节日
尼泊尔素有“节日之邦”之称,一年中要庆祝的节日多达50多个以上。这些节日一般分为宗教节日、历史节日、传说节日和节气节日。尼泊尔人庆祝和纪念节日的方式在农村和城市不一样,农村通常是以聚会、跳舞和喜宴庆祝和纪念,而在城市里大的节日则有文艺演出、体育表演、群众集会和庙会。主要的节日如下:
德赛节:又称大德赛节、十胜节。在公历10月,民间最大节日。节日共15天,全国放假7天。在放假的第3天,军队在老王宫附近广场举行宰牲(牛、羊)仪式。第4天(即十胜日),国王和王后在王宫为尼泊尔官员、群众和外国人点红。
灯节:在德赛节过后半个月,即公历10月或11月。节日共5天,全国放假3天。放假的第一天为吉祥天女祭拜日,晚上每家均点彩色排灯。
民主日:2月18日(1951年)。推翻拉纳家族统治后,特里布文国王在这天颁布临时宪法。全国放假一天。
湿婆节:祭拜湿婆神的节日,主要活动在晚上,故原意为湿婆神之夜。在公历2月,全国放假1天。这天,来自尼泊尔和印度各地的群众云集在加德满都城东的湿婆神主庙帕苏帕蒂纳特庙,祭拜湿婆神和唱歌跳舞。
洒红节:又称好利节,在公历3月,纪念黑天神的节日。印度教徒在这天成群结队,唱歌跳舞。
八、风景名胜
尼泊尔历史悠久,拥有许多文明古迹,共有8个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单,此外有18个博物馆,14处皇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其中,珠峰国家公园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每年到各公园及保护区来访的游客数量居来全国游人数量第二位。奇塔旺国家公园是接待游客最多的公园,面积1700平方公里,有50种不同的草本植物和43种动物。安纳普尔纳是最大的保护区,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自然景观充满原始野味。
加德满都王宫广场:坐落在加德满都市中心,已有数百年历史,始建于13世纪前的李查维王朝。自15世纪末起,成为加德满都历代马拉国王的正式官邸。
帕坦王宫广场:位于与加德满都毗连的帕坦。帕坦建于公元299年,是尼泊尔最古老的城市。建筑物修建的时间多在17~18世纪。具有明显特色的古迹是一个全部用石块砌成的黑天神庙,建于1667年,雕刻精美,被誉为“尼泊尔建筑艺术的奇迹”。
巴德岗王宫广场:位于加德满都以东约13公里。13~18世纪曾为独立的马拉王国之都。该市素有“露天博物院”之称。这里有长达500年的马拉王朝的王宫,包括许多各具艺术特色的宫殿、庭院、寺庙、雕像等,被誉为“中世纪尼泊尔艺术的精华和宝库”。
帕殊帕蒂纳特庙:建于公元5世纪,是南亚最重要的印度教庙,坐落于圣河巴格马蒂河岸边,占地260公顷。寺庙的主体是一座塔式建筑,周围许多小寺环绕,与主体建筑构成众星捧月之势。
兰毗尼: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位于尼泊尔南部特莱平原,距印度只有20多公里,是世界各地佛教徒渴望朝拜之地,也是当代佛教复兴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