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2200000043

第43章 武术中医文化(2)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的健康和继承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大力推广武术运动,使武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是中国武术史上的鼎盛时期。国家体委和中国武协遵循毛主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按照武术运动的本质特征和功能价值,全面规划了武术运动的发展方向。大量埋藏在民间的拳种套路和技术被挖掘出来,促进了武术运动的民族化、科学化、大众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使武术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国家体委的倡导下,调动8000余人的队伍跋山涉水,深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挖掘整理了100多种拳系,编成了《中华武术拳械录》,录制了394.5小时的录像带,共征集到文物资料482本,古兵器392件,有关珍贵实物29件。为了弘扬中华武术,在1982年召开的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积极稳步地把武术推向世界。”1985年,在西安举行了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筹委会,这是武术发展中历史性的突破。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亚运会上,武术第一次被定为正式比赛项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武术的魅力与风采。

同时,国际武术联合会也正式成立,从此武术开始了走向世界的新历程。1994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已被世界单项体育联合会正式接纳入会。随着武术运动的不断发展,武术的对外交流日趋频繁,到中国来学习武术的团体和个人络绎不绝,邀请中国武术专家、教练员去讲学授艺的国外团体和国家日益增多。国际及各洲的武术组织相继成立及日趋活跃的国际武术竞赛活动,使武术运动进入了一个有组织的发展新阶段,推动了武术在世界的普及和运动水平的提高。

7.1.2 中国中医的演变与特点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疾病诊断与防治及摄生康复的一门传统医学科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治疗的积极面在于希望可以协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而消极面则是希望当必须使用药物来减缓疾病的恶化时,还能兼顾生命与生活的品质。此外,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仅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1.中医的起源

中医源于生活实践,医药知识的积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生活实践无疑是获得原始中医药知识的最重要途径。医史学家研究表明,人类对医药的认识最初是与觅食活动紧密相连的,即所谓的“医食同源”。

人类在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在防御敌害与自然灾害中,在适应环境中积累医药知识。

原始社会氏族成员由长时期采集并逐渐过渡到种植植物,对其咀嚼尝试,积累了一些有用的植物知识。人们逐渐认识某些植物对人体有益,某些植物对人体有害,某些植物可以治病,这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火对食物的咀嚼、消化、味道,甚至保鲜都十分重要。在医学史上,火的使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火减少了因生食产生的大量疾病,特别是大大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在用火御寒、烧烤食物过程中,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疼痛,逐渐产生了热熨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某些疼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病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经络学说。

2.中医的形成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随着社会和文化的演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医理论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日渐丰富。记录和传播这些知识的方式,也由原始的口耳相传,师徒相承,发展到文字记载,一些医学专着相继问世。

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着是《黄帝内经》,总结了在此之前的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初步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随后,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西晋时期的《针灸甲乙经》相继问世,这些医学专着的出现,初步奠定了中医理论发展的基石。隋唐时期,《诸病源候总论》、《唐本草》、《千金方》撰写成书,丰富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金元时期,出现了各有创见的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四大医学流派。他们的学说对后世影响很大,被称为“金元四大家”。明清时期,中医学发展速度迟缓,但惊现了一部医学巨着——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着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辛亥革命以后,随着西方文化及西方医药学在中国进一步的传播,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使中医学的研究和应用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7.2 中国的武术与中医

7.2.1 中国的武术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最为耀眼的活动内容。

谈起武术,人们往往用八个字来形容它,那就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

纵观中国武术文化的发展,可以将其分为武术文化原始形态、准武术文化形态及武术文化形态的最终形成等几个阶段。

(1)武术文化的原始形态。

几万年前,甚至更为遥远的史前时代,原始社会中人类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原始人必须一方面依靠群体力量抵御猛兽的袭击,一方面还要发挥自己顽强的斗志和强悍的体魄去进行积极的自卫,造就了原始人勇猛的性格和格斗技艺。生产力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文化发展,最终导致了原始武术文化的形成。

(2)准武术文化形态。

从时间跨度上看,是指先秦到两汉时期的武术。这一时期武术形式初步形成,武术意识逐渐出现。独立的武术形式的形成是准武术文化形态的一大特征。意味着武术已开始从原始社会多位一体的状况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形式。经过秦汉较长时间的政局稳定,武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与军事技术分离走向竞技,而且得到交流,出现了系统的武术理论着述,《汉书·艺文志》中就收有“剑道三十八篇”、“手搏六篇”等论述。自两晋到隋唐,武术意识更加成熟。这一时期出现了口诀要领,说明人们已能用较精练的语言把技击精华要点加以浓缩和概述。到了隋唐五代,随着社会的繁荣,武术得到蓬勃发展并出现了套路的雏形。

武术意识的出现促成了中国武术文化从原始形态到最终的形成。

(3)中国武术文化形态的最终形成。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武术文化形态得以最终形成。它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武术文化体系的完善;二是中国武术文化内涵的成熟。到了宋代,民间武术界就流行着“十八般武艺”的说法。中国武术发展至它的成熟期,以其宏大、系统、迥异于以往的面貌,宣布武术文化形态最终形成。这时,武术文化形态具备着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也具备如下特征:

武术门派、流派形成、武术内功形成、武术套路的形成、内家拳的出现等。

2.中国武术的文化特性

中华大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历史环境孕育出了中国所特有的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技击文化的武术,无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中国武术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接收和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可以说武术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武术文化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

(1)“德、艺”的统一。

中华武术武德观念最为鲜明的表现为“德”与“艺”的统一。儒家的“仁义思想”,深深地浸透在古代武术的武德观念之中,“学拳以德行为先”就反映出了这样的观念。综观我国传统武术的各个项目,均能呈现出东方文明的气质——争斗而有礼让、有劲而不粗野、艺纯熟而不玄浮、情饱满而含蓄内向,富于观赏且追求高尚的精神气质。传统武术所显示出的美,也具有东方文明的特点,以优美为主,与西方文明所突出的壮烈、惊险,富于强烈刺激性的审美观构成鲜明的对照。可见,传统武术中“德、艺”的统一,使武术在其本质特征之上,又渗入浓厚的理性因素。

(2)“天人合一”的哲理性。

中国武术生长在传统文化的环境之中,它的指导思想无不体现传统文化。武术所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因此哲理性很强。“天人合一”的观念是道家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表现。认为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应顺乎自然才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武术练功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训练,讲究“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武术练功要求按不同的季节、时辰、时令等,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达到练功的目的。如孙福全《八卦掌》借助天地之气候形式法,《少林八卦五行功》按不同季节练不同的功法等。此外,从“天人合一”思想引发的“圆”与“空”的观念,是人对天地自然特色的领悟,因而也是练功的最佳方式与境界。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阻,圆而又空则做到活泼自如,循环不息,故不少拳种以圆、空为基本架式与手法。

如峨眉拳和太极拳等均以圆、空为技击特色,而太极拳更是吸取了“易有太极,易生两仪”和“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等太极哲理而产生的。

(3)传统的辩证法思想。

我国古代哲学朴素的唯物论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包含了阴阳对立、阴阳互转和阴消阳长等基本理论。这些朴素的辩证法在传统武术的劲力运用、技击法则、演练风格及战术思想等方面都得到充分体现。对刚与柔这一矛盾关系的处理,是区别不同武术拳种的标志之一。传统武术认为:“无柔无以至刚,无刚无以即柔。”没有纯粹刚的拳术,也没有纯柔的拳术,刚与柔是相互存在而又相互对立的。太极拳是“极柔软然后极刚坚”,体现了“阴极生阳,阳极转阴”的阴阳辩证观;而刚劲勇猛的少林拳等外家拳,也是“刚中寓柔”的,“柔在他力之后,刚在他力之先。”攻与防的辩证关系,是武术技击术的一个重要原则。提倡进攻与防守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进攻能转化为防守,防守能转化为进攻,“攻不忘防,防不忘攻”,“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攻中寓防,防中寓攻,这蕴涵了阴阳辩证法思想。

(4)中国武术的技击性。

技击性是武术的核心,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过以技击性为动作设计原则形成的各种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如太极举以棚、履、挤、按、采、挒、肘、靠为主要攻法;形意拳以劈、崩、钻、炮、横为基本五拳;长拳以踢、打、摔、拿为四击;八卦掌以推、托、带、领、搬、拦、锁、扣为八法。而器械又根据不同种类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实战搏击又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打法。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武术具有攻防技击的特征而区别于其他体育项目。

从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来看,武术有技击运动和套路运动两种表现形式。技击运动为散手和推手等对抗性项目,着重实用,有明显的攻防技击特点;套路运动则讲究表演艺术效果。追求美感,但都仍是以体现武术的根本特征技击性为目的,力求表现逼真的攻防动作,给人技击含意的感受。

(5)中国武术的养生性。

人们从事武术练习,一般来说,是把健身、技击实用等作为主要目的。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人体科学是建立在中医学的基础之上。

同类推荐
  • 审美教育书简

    审美教育书简

    弗里德里希·席勒(1759—1805) 德国古典文学和古典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与歌德并称为“德国最伟大的作家”,死后与歌德合葬。席勒与歌德的合作创造了德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十年,他的《欢乐颂》被贝多芬谱为《第九交响曲》四海传唱,他以美学为依托思考了人性的完善、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改良。席勒的著作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从蔡元培到郭沫若,从鲁迅到田汉,从王国维到朱光潜、宗白华,无不推崇他的思想成就、受到他的直接影响。
  •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战争故事

    新课标课外快乐阅读丛书——快乐心灵的战争故事

    快乐阅读,陶冶心灵,这对于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都具有深远的意义。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能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的蓝天。
  •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探索数学发展

    中学理科课程资源-探索数学发展

    追溯数理化的演变历程,对话最新颖权威的方法,探索最成功的课程教学,感受最前沿的科技动态,理科教育的全程解码,数理化的直面写真。
  • 思想道德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

    本书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思想道德修养课组的教师教学经验的结晶。以帮助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出发点,以专题的方式集中讲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官难免应该掌握和理解的主要问题。它避免了同类教材中存在的内容重复、互相裹挟的弊病,比较精练而全面地体现了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是出现于21世纪初的带有新鲜气息的一本适合大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教材。
  • 学生精品美文:一本甜的书

    学生精品美文:一本甜的书

    本书是作者金明春送给青少年读者的一份厚礼。身为一名教师,作者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浓浓的温情。正如作者所说:这本书是甜美的,让阅读成为享受。阅读这一篇篇青春励志心灵美文,能让你的人生生动起来,能让青少年读者感悟到,阅读是快乐的,阅读是美丽的,阅读是生动的;阅读可以诗情画意,阅读可以妙趣横生,阅读可以趣味盎然。同时,透过这一篇篇心灵美文,我们可以体会到,教育,是用爱浇灌的事业;教育,是离心灵最近的工作;教师的工作,有着一种更加神圣的担当。
热门推荐
  •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

    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书法文化阶梯丛书-秦汉纵横
  • 异能战斗者

    异能战斗者

    上官凌展是一个异能者,本书记录了他的传奇冒险经历。
  • 艺兴一意爱上你

    艺兴一意爱上你

    (QQ群:474403769)看飞机划过天空,不见了安汐转身离开机场,毕竟自己在意的那个人做飞机走了。“等等。”在身后传来有一个人的呼喊。安汐回过头,看到张艺兴手上拿着花,正一步一步的走来。
  • 山河破碎

    山河破碎

    北宋末年,皇帝昏庸,奸佞当道,朝政黑暗;官吏贪污,增税加赋,搜刮民脂,逼民造反;诸强环伺,虎视眈眈,内忧外患,江河日下。奸佞之子,杨门独苗,魔教后裔,义结金兰;汴京三侠,威名远扬,行走江湖,驰骋沙场;惩恶扬善,扶弱济贫,反抗强权,功过自判。侠义精神,仍需弘扬,为国为民,以何定夺?人生抱负,终难实现,隐退江湖,追梦大荒。
  • 穿越之女皇传奇

    穿越之女皇传奇

    一个女特工,在执行任务中竟然意外的穿越了。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故事,普天之下莫非皇土,而我就是你们的皇!!!你们都乖乖的归顺我吧!!!不然是没有好下场的!天下之众,莫非吾之子民!!所以,那些美男子们啊!!!!!都乖乖的到本皇的脚下吧!!!!本书已恢复更新,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以后,每天尽量保证一更!
  • 神炎传说

    神炎传说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神炎大陆天佑王朝传承几千年,一直被奉为天下之主!但近年三大武林联盟逐渐鼎盛,势力及影响席卷天下,似乎大乱将起!孙胤岚,一个即将出生的婴儿,来在了一个不该来的时候.......!
  • 天命少年历险记

    天命少年历险记

    孤独少年生活忽然变得不平凡!梦见堂吉诃德,目睹古代英雄的战斗,原来他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了一场圣杯战争中。一个个强大有各自故事的对手不断出现。然而看似不寻常的命运背后,其实有一只手始终在掌控着一切。孤独少年能否战胜恶敌,战胜命运,和女主过上新的生活?
  • 香火神道

    香火神道

    神之道,在于信仰和祭祀。先贤英烈,妖魔鬼怪,聚一方香火,均可入神道。周子玉重生于这样一个香火神灵的世界,他凭借手中的成神系统,开神庙,播信仰,驱邪神,斗妖魔,收集亿万香火,成就无上神道。去地府喝喝酒,和仙人耍耍闹,怀抱美艳女鬼,背靠妖精娇娆,还有四海龙女,在头上嘻嘻笑。成神的日子,真是太逍遥!大道三千,独尊神道!(书友群:184880677欢迎各位书友加入讨论,入群请验证书名。)
  • 九界独尊:女王归来

    九界独尊:女王归来

    韩紫陌一朝穿越就踏上了寻弟之路,被众多美男所追捧……韩紫陌被欧阳墨雨的背叛从此不再相信爱情也渐渐地变得成熟低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直到他们的出现让她重拾了对爱情的信心,可是我该选谁啊……苍天啊大地啊!!!谁来帮帮我,我该选谁。
  • 非世七界

    非世七界

    一个梦的故事,引发了现世大变化,经历种种穿越异世,才知道世界有多大,浩瀚无边的星际中又有什么,看一个真正的普通人如何活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