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8300000042

第42章 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2)

世界宗教是宗教自身发展的最高和最完备的形态,它是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庞大帝国在宗教上的反映和体现。目前,世界宗教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它们被统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二、世界宗教的特点

与民族宗教相对而言,世界宗教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世界宗教对各民族无排他性,它所信奉的神不是某一民族特有的保护神,而被认为是全宇宙的最高主宰,其传播范围以全人类为最终目标,具有世界主义的特征;第二,具有系统而完整的教义,包括神学、哲学、伦理道德、社会思想与政治思想等项,以及较严密的教会组织、寺院制度和受过系统神学教育的神职人员;第三,它打破了民族宗教特有的繁琐礼仪和陈规,废除了大量献祭与陋习,简化礼仪,突出信仰,易于被其他民族所接受。

三、世界宗教的发展及其历史价值

世界宗教产生于奴隶社会。后来,由于封建统治当局的大力倡导与扶植,在帝国中成为国教。封建统治者除依靠暴力外,尚需借助神力。而一些宗教成为国教后,便与政权结合在一起。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天主教,不仅成为欧洲各国的国教,而且教会自身已发展成为西欧最大的一个封建领主集团,凌驾于西欧各国政权之上,梵蒂冈的罗马教皇一度成了亚欧的太上皇。

世界三大宗教历史悠久,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中期;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伊斯兰教创立于公元7世纪,至今都已有了两千年左右的历史。在长期的社会变迁中,它们不断地适应新情况、新形势,不可避免地衍化、分裂出许多支派和宗派。如:基督教分为三大支派: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每个支派下,又有若干宗教,共计有156个宗派。每个宗派之下还有若干教会团体。佛教、伊斯兰教也各有数十个宗派。每一宗派,除具有该教的共性外,又各有其特点,在教义、组织和礼仪方面均有差异,并有各自的名称和所强调的教义。事实上,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的名称仅是其各宗派的总称。

世界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一旦产生,就深刻地影响着当时、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些教派和宗教人物确曾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恩格斯曾把西欧的宗教改革运动称为“一个伟大的时代”。在历史长河中,没有世界三大宗教就没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文学、艺术、建筑等灿烂的文化。基督教的经典《新旧约全书》,是古代犹太人和中东其他民族文化资料的总汇,是这一地区的百科全书,包括了传说、法律、民歌、天文、生物、神话、民俗等方面的珍贵史料;佛教的《大藏经》对东方的文学艺术;《古兰经》对阿拉伯的文学、艺术、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世界三大宗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有关国家的国教,属全民信仰。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巨匠都是宗教信徒,他们从中得到灵感,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在美术方面,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大卫》;在音乐史上,莫扎特的《魔笛》、《安魂曲》、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等,已成为旷世之作。至于在建筑,雕刻方面,更是有目共睹:佛教、伊斯兰教庄严肃穆的寺庙,基督教的罗马式、哥特式的高耸教堂,这说明了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宗派的流传,保存和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四、世界三大宗教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世界三大宗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入我国已有数百或数千年的历史,使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较大的影响力。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伊斯兰教和佛教是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全民信仰的。如佛教宗派之一的喇嘛教,又称藏传佛教,则是我国藏族、土族、蒙古族、羌族等少数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又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保安族、乌兹别克等十个少数民族,基本上都信仰伊斯兰教。

世界三大宗教都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只要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和社会根源存在,世界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将长期存在。

1.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发展

唐宋时期,是伊斯兰教在我国传入初期,这一时期的伊斯兰教徒基本上是一些阿拉伯、波斯或其他的外国商人,另外也有一些这些国家的穆斯林士兵和使节。他们来华后,分地聚居,保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独特的生活方式。由于他们来华的目的主要是经商而不是传教,因此非但没有遭到当时统治阶级的反对,反而被允许与中国人通婚和定居中国。于是许多伊斯兰教徒娶中国妇女为妻,繁衍子孙,由侨居逐步演变为“土生番客”,其子孙后代也成了土生土长的中国穆斯林。但总的说来,这一时期,中国穆斯林的人数不多,一般居住在一些处在交通要道的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因宗教生活和世俗习俗的需要,他们出资修建清真寺,并以清真寺为中心,聚居在一起,聚居地区被称为“蕃坊”,有的一坊一寺,有的一坊数寺。今日广州的怀圣寺,泉州的清净寺,都是这一时期留下来的清真古寺。

元代是中国伊斯兰教大发展的时期。自1219年起,成吉思汗(1162~1227年)及其子孙,三次西征,吞并中亚,后挥师中国,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两大洲包括广大伊斯兰地区的庞大帝国。在忽必烈征服南宋统一中国的过程中,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被组成“西域亲军”,参加了对中国的征战。战后,这些人被就地屯聚放牧,分驻在全国各地,尤以中国西北为多,其他散处西南和中原,后来还有一部分人被迁往江南。这批随军东来的穆斯林,绝大部分不带家眷,定居后与当地居民通婚并繁衍子孙。除此之外,元代统治者还把一大批有技艺的穆斯林工匠遣送至中国各地,其中绝大部分也在中国定居。元代西域来的穆斯林及其后裔被统称为“回回”,属色目人。因穆斯林对元朝开国有功,所以,社会地位仅次于蒙古人,而高于汉人和南人。穆斯林上层受到元朝统治者的重用,其中一部分人已跻身于统治者行列。元朝时期,由于穆斯林人口急剧增加,加之社会地位较高,因此伊斯兰教传播、发展比较迅速,并逐渐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地域特点。所谓“大分散”是指穆斯林当时已遍及全国各地。所谓“小集中”则指穆斯林聚寺而居的特征。为了进行宗教活动,全国各地修缮和兴建了许多清真寺,除着名的长安的清教寺、广州的怀圣寺、泉州的清净寺等大规模的重新修葺外,在燕京、和林、杭州、定州、鄯阐(昆明)都建有着名的清真寺。此外,为了对穆斯林进行教育,当时还特别设置了“回回国子学”、“回回国子监”,以教授阿拉伯文和波斯文。由此可见,元代伊斯兰教在我国已发展成为同佛教、道教并驾齐驱的又一大宗教。

明清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伊斯兰教在中国的地位和影响与前代不同,逐渐由发展趋向衰微,并出现了某些带有中国特色的演变。由于在明朝开国功臣中有不少是伊斯兰教徒(如常遇春等),因此明朝历代统治者对伊斯兰教采取怀柔政策。一方面,为立功的穆斯林封官加爵,并敕建了不少清真寺(如西安的化觉寺、南京的净觉寺)。另一方面,对伊斯兰教又作了一些限制,如禁止色目人互相婚配,禁宰耕牛,禁穿胡服,禁用胡语、胡姓,实际上是强迫穆斯林汉化。在这种政策迫使下,许多穆斯林功臣名将和名人学者,取汉姓汉名,甚至隐瞒自己的穆斯林身份。

清代,满族统治者对伊斯兰教徒采取以歧视、高压为主,怀柔为辅的政策,对于起来反抗的穆斯林则进行残酷的镇压和屠杀。尽管如此,明清时期,伊斯兰教仍被中国一些少数民族所接受,并逐步形成维系这些民族内部团结、形成共同生活习俗的纽带。

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来华的穆斯林学者日益减少,广大中国穆斯林与汉民族生活在一起,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穆斯林中懂阿拉伯文和波斯文,能直接读经释义者越来越少,并出现了教职人员后继乏人的现象。为了改变这一局面,中国穆斯林一方面创立了以“经堂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宗教教育制度,另一方面,一些伊斯兰教学者开始用汉文译着伊斯兰教教义,并在明末清初形成了以南京和云南为中心。在他们的着作中,一般都将伊斯兰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之更有中国特色。

2.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期、鼎盛、衰落三个时期。

(一)从西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佛教的早期弘传时期,在这一时期,佛教的发展是逐步推进的。开初,它只在统治阶级、上层人士中传播,下层的民众是被禁止信奉的。在中国所修建的少数寺庙,主要是供来华的外国僧人与商人进行宗教活动的,随着佛教思想在民众中传播,佛教在社会中的影响逐渐增大了。从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佛教开始流传到民间,这时中国出现了第一个出家当和尚的人——朱士行,他潜心佛学,认为当时在我国流传的经书在翻译上存在不少问题,决心求取真法。公元260年他西行求法,开中国西行求法之先河。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到583年),由于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提倡,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印度佛教的主要派别都已经传入了中国,佛教的经典也大量地翻译了过来,由于统治者的支持,各地广修佛寺,仅建康(今南京)就有佛寺500多座,唐诗中留下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名句。僧侣的人数也迅速增加。南朝梁武帝还亲自制文发愿,四次出家舍身同泰寺,佛教得到了迅速发展。

佛教在中国的发展遭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抵制和排斥,特别是儒家和道家。它们常常站在同一战线,共同批判、反对佛教思想。但佛教对儒家和道家的态度却常常是有区别的。对儒家,由于它是古代中国的王道政治、宗法伦理的根基所在,在中国社会,特别是在统治者和士大夫中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佛教对它往往采取靠拢、迎合和调和的态度。而对道家,佛教往往是采取以牙还牙、奋起反击的方法。这个时期出现了中国佛教史上佛教遭受统治者取缔打击的“三武一宗法难”中的“一武法难”和“二武法难”。

“一武法难”是北魏太武帝灭佛。魏太武帝是一个崇信道教的供奉。提出:彼沙门者,假西戎虚诞,妄生妖孽。因此要:其一切荡除胡神,灭其踪迹。佛教遭受了进入中国以来最大的打击。

“二武法难”是北周武帝灭佛。周武帝在位时采纳道士卫元嵩和张宾的意见,信道轻佛,毁塔寺、焚经书、僧还俗,使佛教受到第二次重创。

尽管佛教遭受如此打击,但佛教却很快恢复元气,迅速发展了起来。这一时期也就成为佛教早期弘传时期。

(二)隋唐时期是佛教在中国发展的极盛时期

中国佛教经过南北朝的发展,到了隋唐进入了它的极盛时期。这个时期极盛标志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寺院林立,二是僧尼众多,三是宗派涌现。

隋文帝建立隋王朝以后,就利用佛教来维护王朝的统治。他广建寺塔、广度僧尼、广写佛经、广交僧侣、广作佛事来大力扶持佛教。他在位不过二十余年,但倡导修建的佛寺竟达3792所,新造佛像16580尊,缮写新经132086卷,还整治了大量旧寺庙、佛像、佛经,使佛教的影响比南北朝时期又进了一大步。

进入唐朝,统治者更是竭力扶持佛教,因为只有佛教才能把现实的世俗问题,引入未来的幻想天堂,又不对现实做任何担保,所以受到统治者的青睐,这是唐代大力尊佛的原因。唐太宗曾自称“皇帝菩萨戒弟子”,鼓励出家当和尚。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扶持,致使佛教势力和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的极盛时期。这时全国拥有大中寺庙近5000个,小的庙宇近4万所,僧尼近30万人。佛教在当时的规模可想而知。与此同时佛教的各个宗派逐渐建立起来,主要有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法相宗、律宗、密宗等,标志着佛教的兴盛,使唐代的中国成为世界佛教的传播中心,各国来学佛法的僧徒云集长安。

“三武法难”发生在唐武宗时期。到唐武宗时期,佛教在社会上影响日益增大,寺院经济迅速发展,一度竟到了“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其七、八”的地步,佛教势力的发展不仅直接触犯了世俗地主和贵族的利益,而且也直接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引起了唐武宗灭佛。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唐武宗下令灭佛,没收寺院土地财产,毁灭寺院和佛像,强迫僧尼还俗。仅还俗的僧尼就达26万人之多。

(三)唐以后中国佛教衰落时期

从五代十国开始统治阶级更强调儒家的“三纲五常”,虽然也不放弃道教和佛教,但和唐朝的大力扶持不同,采取了利用和限制相结合的政策,即政治方面利用,经济方面限制。佛教虽然也有局部的繁荣和强盛,但总体上说逐渐走向衰落。

五代十国时期封建王朝更替最为频繁,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佛教虽然保存下来,但大多数宗派已经衰落。这期间发生了“一宗法难”。公元954年后周世宗即位,955年下诏整顿佛教,佛教几乎遭受灭顶之灾。当时,废佛寺3万余座,收铜佛像而铸铜钱,还俗僧侣无数。经过这次打击,佛教人才寥落,一蹶不振。

同类推荐
  • 中华谚语(第七卷)

    中华谚语(第七卷)

    该书本着科学、规范、实用的原则,从收集的数万条谚语中选取其中的精华约11500条。收录的谚语哲理丰富,涉及范围广,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百态,从军事历史到处世哲学,从天文地理到农、工、商、建,从养生保健到琴棋书画……大千世界,千姿百态均有涉及。本书为了便于读者阅读和掌握,在每句谚语下面标注了简单的释义
  • 执悟

    执悟

    《执悟》记录着初础同志读书学习的勤奋经历,包含着他对管理工作的静心思考,蕴涵着他对人生阅历的经验积累。全书共94篇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上篇为《读书与思考》,下篇为《小故事的启迪》。虽然,书中每篇文章的篇幅不长,但从一个金融管理者的独特角度,反映了作者学习过程中的感悟,无不闪耀着作者的思想火花。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乃至其他各个行业的管理者都有一定的现实参考作用。
  • 中国和中国人

    中国和中国人

    本书集合英国汉学家翟理思的3种著作《中国和中国人》、《中国的文明》、《中国札记》合辑而成,其内容不但包括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制度、法律、教育、宗教、哲学,也包括了中国社会生活和习俗的方方面面:占卜、赌博、和尚、文字、迷信、礼节、娱乐、新年、鸦片、风水、打油诗、妇女的地位、不同时代的风俗习惯等等。
  • 德国人

    德国人

    我们自小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对德国的哲学怀有无比的崇敬之心。随着改革开放,才知道德国不仅有缜密而抽象的哲学和深奥揭示资本秘密的经济学,还有许多顶尖级的科学家、音乐家、文学家、诗人,这才开始注意德国。
  • 服饰的进化

    服饰的进化

    服饰,诞生在文明的源头。它的出现,标志着文明的开始。可以说,服饰,就是文明的一个LOGO。各个文明的碰撞、冲突、融合,推动了服饰的进化,促进了衣冠的聚会、色彩的狂欢。服饰史是一种存在,它又不仅仅只是一种存在。它又是一部变化史,一部流动的传承史。各种变异,各种改革,在它的腹心深处喧响。那里,交错着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上演着不同类型的“战争与和平”、不同形式的悲愁与喜悦。从远古到清末,服饰曲折地表达着人类;它以一种外在的形式,表达着民族的内在精神,表达着文化的内在层次。
热门推荐
  • 星魂之冢

    星魂之冢

    一念成神,一念成魔。神魔一念间,该何去何从!我的世界有我主宰!
  • 那时的我们

    那时的我们

    张慕凌生于80年代上海,家境贫寒,心比天高。嫉妒漂亮孤傲的舒凝,喜欢含蓄儒雅的韩哲,年少的她以为一切都能自己掌控。象牙塔中,遇到风流倜傥的老师邱宗民,他爱她吗?还是有何秘密?在光明与黑暗的起落间,终发现,人生轨迹不全由自己,是非本不泾渭分明,要得到这些,必会付出那些。答案,源于内心;而真相,但留人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仙魔榜之戏耍天下

    仙魔榜之戏耍天下

    一个信奉神明、习武修仙的遥远时代。佛道魔,三分天下。九天之威,九幽之怒,逆天仙法,绝世修为,尔虞我诈共铸那段没有文字记载的岁月。只是,他却与这样默认的俗世格格不入。他,一介孤儿,竟还没来得及传宗接代便被拉进全是老光棍的佛门,唉,可哀!他,机智聪明,却又因修为实在太低常只能无奈被算计,唉,可叹!他,油嘴滑舌,撩妹高手却又只能将到手的美女饥渴望着却不敢吃掉,唉,可悲!他,意气风发,欲畅游天下山河与繁华却因俗世羁绊而只能全靠做梦,唉,可笑!.......呵,好一个“可哀可叹、可悲可笑”的叶莫逍!且看他在这乱世争霸中,吟诗风流,撩妹撩到腿软;笑看他在这凶险暗流中,机智油滑,戏耍三方天下!
  • 末世中餐馆

    末世中餐馆

    如果世界是个游戏,那么从恐龙毁灭、人类诞生到末世降临都只是这个游戏开启了新的资料片。如果这个世界也只不过是试验场,人类跟培养皿中的微生物无异,那么在新纪元人类又该何去何从?会如何发展?“话说为什么简介写得如此严肃主角却是个开餐馆的,难道在末世里吃中餐就能生存下去了吗?设定能不能别这么儿戏啊混蛋。”
  • 命运城市

    命运城市

    最受世界瞩目的被誉为有史以来最天才之一的推理作家,在据自己说一生最得意最骄傲的作品完成前夕,与世长辞!这部没有完结的作品,引发了前所未有疯狂的推测……而想要寻开一切的谜底,就要从一个即将被毁灭的城市说起……
  • 公是先生弟子记

    公是先生弟子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散仙世界

    散仙世界

    借尸还魂以后才发现,这个世界没有筑基修士,也没有元婴修士,更不存在化神修士。有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散仙劫。这,是一个散仙的世界!
  • 一颗星辰落千年

    一颗星辰落千年

    雨落花楹平波影,风舞含香梦千年。碧水清清悬如镜,倒映芳华繁花景。
  • 壮烈的开端:南昌起义研究

    壮烈的开端:南昌起义研究

    本书分析了南昌起义对我军建军思想、作战理论的形成、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对起义的背景、决策、过程、转移等事件作了重点描绘。
  • 晚安,八九点钟的太阳

    晚安,八九点钟的太阳

    《晚安八九点钟的太阳》是一部描述学生生活的青春文学,全书以幽默情节一气呵成,充斥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基本反映了这个时代学生的一些梦想与迷惘。是我目前为止最满意的作品。希望大家可以从中享受到阅读的快感------特此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