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95100000013

第13章 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2)

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的特征或本质的反映,它已超出了感性直观,标示着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判断是借助于概念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做肯定或否定的断定。如“我们是学生”就是判断。推理是从事物的联系中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人们常说“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让我想一想”等,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它是通过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而形成的,因而具有间接性。它超出了对事物感性形象的反映,深入到了事物的本质,因而具有抽象性。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它比感性认识更高级,但同时也使它容易脱离实际。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有质的区别的两个阶段。同时,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是理性认识产生的必经阶段。人们只有在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本质,也只有通过对感性认识进行概括、抽象才能形成理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就没有理性认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感性认识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不能很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只有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认识,才能很好地指导人们的实践。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总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而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在实践的基础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通过实践和调查研究获得十分丰富而可靠的感性材料。我国当代着名科学家竺可桢,为了研究生物和环境条件周期性变化之间的联系,数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地观察各种气候现象,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记录气温、气压、风向、湿度等气象要素,每年都要仔细地记录北京北海公园的冰冻和融化、植物开花、燕子归来、布谷鸟初鸣等物候现象的日期,积累了大量感性材料,在此基础上才形成物候学理论,到晚年写成了《物候学》专着。第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创造,这就是将丰富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才能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了三十年的时间观察和记录行星的位置,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可惜由于他缺乏理论思维,始终没有能从这些材料中发现行星运动的规律。而第谷的助手开普勒却借助于他积累起来的丰富材料,经过一系列的推理和计算,最终从这些感性材料中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规律。

2.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这是一次意义更为重大的飞跃。这次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于:

第一,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是否正确,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使正确的理性认识得到证实,错误的理性认识得到纠正,不完善的理性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第二,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又需要理论的指导。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其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目的。

要实现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一般性的东西,而实践要解决的问题和涉及的事物都是个别的、具体的、丰富的。因此要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2)使理论为群众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为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当然,在理论转为大规模的群众实践以前,必须经过一系列尝试和试验,总结经验教训,以避免大规模的群众实践失败。(3)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社会物质力量,理论是不能转化为实际的。例如,有了建筑设计图,有了施工队伍,如果没有建筑场地、机械,就不能施工,造不出房子。又如,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画出了类似飞机的飞行器草图,但由于当时物质条件不具备,直到20世纪初,真正的飞机才飞上天空。这说明,理论向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来说仅仅经过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反复,是不能达到的。这是因为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的发展及其本质暴露程度的限制,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受到人们的实践范围、立场、观点、方法和知识水平等主观条件的限制。因此,人们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才能达到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关于地球形状的认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古代有人认为“天圆地方”,地球是方的。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人们才普遍地认识到地球是圆形的。但是,地球是怎样的圆形,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实践回答不了这个问题。150年之后,牛顿认为地球是扁椭圆形的,但也有人认为地球是长椭圆形的,好像直立的鸡蛋。到了18世纪,巴黎科学院派出测量队对地球进行了测量,才证实地球是扁椭圆形的。近几十年来,特别是有了人造卫星和电子计算机,对地球测量的精确度大大提高,对地球扁椭圆形形状的认识也越来越精确。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经历了8000多次的失败,才找到了合适的电灯灯丝。由此可见,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并不是简单的,而是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认识过程具有无限性。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多次反复,达到了对它的正确认识,并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对这一客观事物的认识就算完成了。但对整个世界来说,认识并没有完成。世界上存在无限多样的事物,人们认识了一个事物,还有其他事物需要认识;旧事物消失了,又会产生新的事物,新事物层出不穷,有待人们去认识,认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无穷无尽的。因此,对人类来说,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时刻,即人们已经无所不知,到了知识的“顶峰”和“尽头”,再没有什么需要认识了。

三、真理及其指导作用

1.正确理解真理的含义

“真理”是一个美好的、崇高的词语。古往今来,真理扣动了无数思想家、文学家、诗人、哲人、科学家及一切进步人士的心弦,并引起他们热情的讴歌!那究竟什么是真理呢?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有三层含义:首先,真理是一种主观认识,它不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本身,而是对它们的反映;其次,真理是一种正确认识,是与客观事物相一致的主观认识;再次,真理是透过现象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上。

2.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人们在认识过程中,既可能发现真理,又可能产生谬误。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统一。

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两者有着严格的界限,是不能混淆的。

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首先,真理和谬误互相依存。它们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真理是相对于谬误而言的,谬误是相对于真理而言的。人们通过揭示真理而发现谬误,也可以通过发现和纠正谬误而接近真理。其次,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真理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例如,牛顿力学是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范围的真理,如果把它用于微观高速运动,就会变成谬误。同时,真理是全面的,把真理性的认识从它完整的科学体系中孤立出来,断章取义,真理也会转化为谬误。另一方面,谬误也能转化为真理。谬误是正确认识的先导,人们可以在纠正错误、总结教训中得到对事物的真理性的认识。我们平时讲的“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就包含着这样的道理。

3.坚持用真理指导我们的实践

真理作为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真理可以指导人们自觉地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实践中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获得成功。因此,我们在一切实践活动中,都要认识规律,掌握真理,坚持用真理指导实践活动。

中国人民曾经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今天,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一伟大实践中,我们仍然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真理是美好而崇高的,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古希腊哲学中有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就体现了把追求真理看做是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在中国革命中,许多先烈高唱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慷慨赴刑场,更是体现了为追求真理宁肯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精神。人们每获得一个真理,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接近;但我们永远不能穷尽真理,所以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第二节把现象作为认识入门的向导

一、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着名诗人苏轼在游览庐山时感慨万端,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身处庐山之中却又不识庐山真面目呢?生活中轻信他人之言上当受骗的时候,人们也会感慨“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这是为什么呢?这些都涉及现象与本质的问题。

1.现象和本质的含义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从认识事物的现象开始,但必须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能真正认识事物。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事物的现象是复杂多样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是正面地、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则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真象和假象都是客观的。例如,我们在地球上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好像太阳在围绕地球转动,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它从反面表现了太阳系中地球的自转。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组成事物的各个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与规律是同等程度的概念。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质的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就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2.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首先,现象和本质是互相区别的、对立的。主要表现在:

第一,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可以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例如,我们每天看见太阳东升西落,似乎太阳绕地球旋转,而实际上是地球绕太阳旋转;我们只能看见熟透的苹果往下落,却看不见使其下落的万有引力。

第二,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多种多样的,而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例如,苹果落地、房屋倒塌、河水流动、飞机坠落、陨石降落、地球绕日旋转、太阳东升西落、黑洞现象形成,等等,这些表现形态可谓多姿多态、千差万别,可是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都是引力相互作用的具体表现。

第三,现象多变易逝,本质则相对稳定。在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本质是相对不变的,但它表现出来的现象则是经常变化的,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具体形态。比如水有三态,即液态、气态和固态,但这三种状态都是水的表现或现象,其本质仍然是H2O。又如,一个人外在的言行是多变的,而支配他的言行的内在的思想品德,尽管也是变化的,但相对于其言行来说,在一段时间则是相对稳定的。

同类推荐
  • 思维的模式

    思维的模式

    “知道如何知道”,探索思维的奥妙,这是人类千百年来面对的难题和谜题之一,也是这本由包霄林著的《思维的模式》试图寻求的答案。人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始终依靠大脑中思维的模式,这个模式类似于“软件系统”,是一种包括有机结构在内的知识系统与情感、意志等因素组成的统一体。《思维的模式》从哲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语言学、社会学等角度,深入阐述了“思维的模式”是怎么构成的,有什么样的本质和特性,它在模式识别、语言理解、意义赋值、问题解决等方面有哪些功能。
  • 西方哲学十二讲

    西方哲学十二讲

    像其他有关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一样,本书也是对哲学的回忆。不过,本书并没有事无巨细地回忆每个时期每位哲学家的思想,而是把目光集中投射到他们思想的某些方面。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试图让回忆更深入一些,在澄清哲学家本人思想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当代视野来揭示其中的深层蕴涵,另一方面也通过问题本身的如其所是来展开对问题本身的回忆与参与。通过这样的方式,本书探讨哲学如何思考以及如何哲学地思考。
  •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论语价值——换种角度读经典

    本书分段排列《论语》原文、译文之后,附列古今中外名人相关思想的精彩言论,内容涉及修养、学习、处世、待人等诸多方面。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随便问吧——有关孔子和《论语》

    随便问吧——有关孔子和《论语》

    本书以问答加链接的特殊形式,讲述了孔子坎坷而伟大的一生、孔子的生活与追求、孔子的思想魅力、孔子的教学奥妙及孔子的深远影响力等知识。
热门推荐
  • 农民工玩网游

    农民工玩网游

    有一天,当他一马当先犹如一柄利剑狠狠插进敌方心脏,面对万千强敌却依然傲立不倒的时候;当他以一己之力扼守住中国区服务器咽喉要塞长达数个小时还依然如一尊铁塔巍然耸立在要塞前方的时候;还会记得那个曾被新手村一级怪物秒杀的菜鸟新手?
  • 唯你一人

    唯你一人

    青春不谙世事的锦晓晴在去福利院做好事的半路上被莫名其妙的黑衣人拉跑了,今天本是个游山玩水谈谈恋爱粉红无限的好日子才对,但由此而展开的一段美丽恋情却在无声无息的游走,有钱的富豪大少爷看上了这个善良小女生,看看最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吧!
  • 苏君与白玉

    苏君与白玉

    苏君是一个人,白玉是一只貂看他们闯五大界寻八神石登灵宵踏瑶台重现五千年前那旌旗蔽空,与天叫板的辉煌一刻只是这次,他们还会失败么?
  • 双溪杂记

    双溪杂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如果爱情

    如果爱情

    是出身?还是不够坚定?7年等待,已经物是人非,在回首》能否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痴心守候,是辜负还是回应?如果说,7年前不够坚定,7年后,请深爱!
  • 欢喜游龙笑

    欢喜游龙笑

    域外幽冥教教主夜幽的弟弟夜冥夺权,发动叛乱,教主夫人凌音幻将女儿送走之后,便与夜幽二人不知所踪,而他们的女儿虎清欢机缘巧合之下被龙虎镖局的当家收养。凌音幻的好姐妹俞红影,在夜冥的暗杀中侥幸逃脱,得知真相的她,创立碧云阁监视幽冥教,在监视过程中发现夜冥派人潜入中原各大帮派企图掌控整个中原武林进而一统中原的阴谋与野心。俞红影将幽冥教的阴谋透露给了拥有朝堂和江湖两股势力的凌云山庄,凌云山庄派出少庄主秦少游到各大帮派去戳破幽冥教阴谋,秦少游在任务途中遇到行走江湖的虎清欢,巧妙利用武功高强的虎清欢助其去完成任务。司空龙朔受命于俞红影到凤凰城寻找凌音幻的女儿,而他错把龙虎镖局二小姐龙喜则当成凌音幻的女儿…
  • 绝恋之爱恨恢恢

    绝恋之爱恨恢恢

    她,容颜绝世却自小目盲,不可得见。他,才智绝伦,从小远征,战功赫赫。他爱她。他们青梅竹马,理应在一起?不不不,她恨他,恨不得他去死。但她却忘记了,没有爱又哪里来的恨!
  • 隋唐英雄传

    隋唐英雄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至尊殿堂:俯首称臣

    至尊殿堂:俯首称臣

    【日更】她是没有名气的古惑女,有样貌,没身材;有能力,没背景的二有三无青少年一枚。听说她可是她的关门弟子,将来整个黑道界都是她的。从此便找来杀身之祸,处处逃躲。“奶奶的!我什么时候这么招人喜爱过?走哪跟到哪!”某次逃命中,OhMyGod她傻了。她可是睁着大眼强吻了人家啊!强吻算什么?她可还丢给他一张红色的毛爷爷作为补偿!谁知下一秒就被像小鸡子似得拎回来:“亲完我就想走?你点负责!”妈蛋!还要负责?第二天她就被拐走了“如果你想离开就打倒我吧!前提是你可以碰到我!”此刻的她正被他手下架起。
  • 行云无定

    行云无定

    那个一身蓝的家伙,肯定是五行缺水,看看,还一身的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