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激励;
一切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
一切知识都是空虚的,除非是有了工作;
一切工作都是徒劳的,除非是有了爱……
——纪伯伦
第一节人生的重大课题——爱情、婚姻和家庭
一、关于人生发展的阶段
美国着名精神病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埃里克森认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所以这个理论可称为“心理社会”阶段理论。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艾里克森关于心理发展的基本思想是承认本能和社会文化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变态是本性需要与社会要求的不相适应。为此艾里克森提出了“心理社会危机”的概念,即每个阶段都存在的社会要求在个体中引起的紧张和矛盾,人格发展就是自我调节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不断整合过程。根据心理社会危机的不同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任务,存在着特定的危机。
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
阶段
主要矛盾
发展内容
婴儿期(0~2岁)
信任对怀疑
满足生理需要,发展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儿童早期(2~4岁)
自主对羞怯
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
学前期(4~7岁)
主动对内疚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学龄期(7~12岁)
勤奋对自卑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青年期(12~18岁)
同一性对混乱
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忠实的实现
成年早期(18~25岁)
亲密对孤独感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
成年中期(25~50岁)
创生对停滞
获得创生感,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
成年晚期(50以上)
完善对绝望
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教师处在后三个阶段即“成年早期、中期和晚期”,其基本特征是:
1.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只有具有牢固的自我同一性的青年人,才敢于冒与他人发生亲密关系的风险。因为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就是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一体。这里有自我牺牲或损失,只有这样才能在恋爱中建立真正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获得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埃里克森把爱定义为“压制异性间遗传的对立性而永远相互奉献”。
2.成年期(25~65岁):繁殖感与停滞感的冲突
当一个人顺利地度过了自我同一性时期,以后的岁月中将过上幸福充实的生活,他将生儿育女,关心后代的繁殖和养育。他认为,生育感有生和育两层含义,一个人即使没生孩子,只要能关心孩子、教育指导孩子也可以具有生育感。反之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贫乏和停滞,是一个自我关注的人,他们只考虑自己的需要和利益,不关心他人(包括儿童)的需要和利益。
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3.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整合与自我绝望的冲突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智能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当老人们回顾过去时,可能怀着充实的感情与世告别,也可能怀着绝望走向死亡。自我调整是一种接受自我、承认现实的感受;一种超脱的智慧之感。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调整大于绝望,他将获得智慧的品质,埃里克森把它定义为:“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时期信任感的形成。因此,第8阶段和第1阶段首尾相联,构成一个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二、教师的人生课题
教师一般处在成年期,包括成年初期、成年中期和成年晚期,在每个时期都会有主要的矛盾,如果不能得到解决,就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冲突,影响心理的正常发展,留下一些心理问题。从这三个时期的三种矛盾出发,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有三种矛盾:
1.亲密与孤独的矛盾,关键是能够拥有美好的爱情。
2.繁殖与停滞的矛盾,关键是自己对于儿女和家庭的义务能够实现。
3.自我整合于绝望感,关键是对一生的自我总结,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否满足?
同时我们结合自身的经验能够感受到:在成年期特别是成年中期,教师也是学校的业务骨干,正是事业的上升直到鼎盛时期,需要大量的精力投入。此时又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维持家庭的完整运营,去养育孩子,去赡养自己的老人,就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各种不协调和冲突。
前面两个矛盾我们将在本章中予以讨论,分别以爱情和婚姻两个方向展开,对“自我整合与自我绝望”我们放在其他章节来展开“成功与幸福的教师”部分,再来讨论。另外,本章还要讨论家庭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关于休闲和娱乐的问题。
第二节理智爱情——教师如何实现爱情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曹禺
爱情是什么?有人说,“爱情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人说“爱情就像吃河豚,味美但危险”;有人说“爱情是一朵长在断崖上的灵芝,想要得到必须有勇气”;有人说“爱情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还有人说“爱情是看到他(她)脸红、心跳加速的兴奋剂”;等等。也许“爱情”是一种主观直觉的心理状况。
一、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情感体验,爱情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等等。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发展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是两颗心灵相互向往,吸引,达到精神升华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
耶鲁大学教授斯腾伯格提出“爱情三向度”理论,他强调“爱情”实际上可从三个方面来看——亲密、激情及承诺。其中亲密是“爱的情绪”(感情)元素,指两人之间投合、相知相惜、心灵结合的情感,两人交往时可凭借感觉来沟通,分享个人所拥有的。包括了生理上的需求和冲动,如相处时的感受、外表与吸引力等都是属激情层面。“承诺”是“爱的认知”元素,指两人之间的承诺,是一种理性的抉择,也是维持两人关系长久的动力。承诺常由忠诚关系的建立而患难与共,或是借订婚、结婚等付诸实现。“完整的爱”,这三个元素缺一不可,也就是两人之间必须在情绪上、生理上及认知上能相互满足与肯定。
二、爱情的条件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爱情”是一种人人都向往的,包含复杂成分的一种东西,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亲密关系的满足,另一方面是服从性的支配欲,为婚姻作基础,从而实现公民的社会义务——为人类的繁殖作贡献。那么如何才能获得爱情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加以分析:
1.首先是一个生理和心理正常的人。一个生理正常的人,才能有正常的性的欲望,为爱情的提供生理动力。一个心理正常的人,才能试图理解爱情,并控制自己的欲望,为合理的实现爱情提供支持。
2.有条件获得亲密的爱情伴侣,这是爱情实现最为关键的条件。爱情本来是相爱双方共同的事情,如果缺失了任何一方的努力,就不能称作是完善的爱情。这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谈恋爱的对象”。要实现这个条件,又需要下面涉及到其他条件。
3.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感情投入。两个人从不熟悉到熟悉,到完全的接受对方,共同享受爱情的甜美,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进行亲密的交流,进而达成深刻的理解。只有这样,爱情关系才不会如流水般飘摇不定。
4.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支持。按理说,爱情应该是最纯洁无瑕的,爱情本身是不应该参杂各种世俗物欲的东西。但是,在当今社会,要维持良好的爱情关系,没有物质基础几乎是很难的意见事情了。比如:吃饭、送礼品、出去游玩都是需要花费的。这事实上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人所共知的现象。难怪现在有些年轻说,“这个时代,我们谈不起恋爱!”那种柏拉图式的理想爱情当代社会已经十分难找了。
5.两性相吸的条件。两性相吸并不是像传说中的“一见钟情”“月下老人牵线搭桥”那样神奇和不可捉摸,仿佛可遇而不可求。婚恋研究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影响两性相吸的要素。比如女性倾向于选择更具有男子气概的男性,男性倾向于选择更温柔的女性。男性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年轻、美貌、忠实、善良的女性作为爱情对象,而女性往往更希望选择高大、健康、强壮、有经济社会地位、为人忠实的人作为爱情对象。
6.爱——需要机缘。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十年修德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很多时候,生活中的事情我们很难用理性去解释,我们便把它归于“因缘”。对于爱情来说,往往也需要因缘切合。但是人是活的,智慧和勇气往往可以创造美好姻缘。
三、教师的爱情状况及应对
按理说,作为富有知识的教师来说,在爱情方面的选择应该是容易和理性的,自然也应该是比较满意的,但是从不少研究和报道来看,基础教育老师的爱情状况并不容乐观。
(一)教师“恋爱难”
有调查显示,20-25岁的年轻教师普遍感觉压力较大,究其原因,除了工作上的适应之外,就是关于爱情的压力。从社会化进程来看,此期正是个人解决婚姻问题的时期,恋爱中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都有可能造成他们对人生、社会以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消极看法。我们不能不承认,由于教师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尚不够高,加之许多教师在校偏僻的学校工作,虽然对配偶的文化、性情等要求较高,但往往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
(二)教师恋爱为什么难?
尤其是青年男教师的爱情,成了很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经济地位不高。由于没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尤其是经济条件,仅凭教师的收入,想要养家糊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工作繁重,爱情投入不足。由于工作的性质,教师必须花最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没有足够的私人时间来投入爱情。
(3)人际交往范围。教师的交际圈一般不大,往往是同事之间的交往,这给教师寻找恋爱对象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其他因素。比如地域因素,对于某些偏远地区的教师来说,条件艰苦,更难以寻找到合适的恋爱对象。
对于女教师来说,也用有一些压力,比如工作繁重,爱情投入不足,人际交往范围局限等。除了上面共同问题外,还包括作为教师的个性,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失调,往往男性更少,也给女性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总体来书,在爱情方面女教师遭受到压力要小于男性。但是在年龄方面,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对于大龄女性教师,爱情可选择的对象就会比较局限。
这一系列因素,导致许多青年教师的亲密需要难以得到合理的满足,引发各种不良情绪,结果影响到工作,反过来又影响到对自身的发展,造成一个恶性的循环。更有甚者,对于某些人格发育不完善的个体来说,可能诱发性心理变态。一方面造成对爱情的失望和绝望,另一方面是寻找非正常的性满足,包括不适宜的伴侣和性行为。在第三章中,我们谈到过一些媒体报道的“禽兽教师”问题,实际往往是爱情得不到满足、性心理适应不良的问题,而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师德败坏。
(三)教师爱情难的应对
那么,既然青年教师在恋爱方面面临着这些问题,我们如何来积极的适应并调整自己,因对这些问题呢?对单身教师们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教师们首先不要急躁,爱情是一种缘分,没有来临时不必强求。
2.调整自己的爱情期望,不要落得“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况。
3.拓宽自己的人际交往圈,参加一些俱乐部和各种集体活动,可以接触更多的人,有更大的选择范围。
4.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心理素质,一个可爱的人才会被人爱!
5.努力工作,力争取得好的成绩,对于男教师来说,想办法合理地多挣点钱,可以利用周末去做一些其他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可以多挣钱,另一方面也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认识更多的人,说不定就认识了让自己心动的人呢!
第三节美满的婚姻——提升教师的婚姻质量
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是向游子敞开大门的地方——美国诗人罗伯特
家是心灵的归宿,是人生的港湾,也是一个人幸福的源泉。一个人再忙,也要想到自己的家,想到合家团聚的欢乐,想到因为自己在外,家里就有了妻儿的期盼。同时,家庭又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千户平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万家欢乐,是社会和谐的乐章。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家不齐,何能治国?同样,一家不能齐,何以“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