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71000000050

第50章 电视问题新闻的采访与报道(3)

1961年

5月,第一批"自由乘车者"(指1961年为抗议对美国南部长途汽车乘客实行种族歧视而采取行动的黑人民权人士)设法进入南方,继续静坐,要求取消选举法中的限制。电视新闻立即播放了愤怒的白人和采取蔑视态度的南方当局的形象。

1963年

在劳工节,克朗凯特主持了第一个30分钟的电视新闻节目。内容是他当天上午在海恩尼斯港对肯尼迪总统的采访,中心话题是对不断加剧的越战问题的质疑。此外,风华正茂的年轻记者丹·拉瑟直截了当地描述了南部警察与黑人之间的一场冲突。

11月22日中午12点30分,肯尼迪总统遇刺。13时32分,美联社发出快讯:"两位牧师称肯尼迪已去世。"此时,全美国的电视机不约而同地打开了,仅纽约一市的收视率就从30%急升至70%。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主持人克朗凯特开始播发第一则详细报道。当天没有其他新闻,正常的电视节目均被取消。

当晚,"空军一号"专机飞抵华盛顿。观众看到仍穿着那件带血的粉红外衣的杰奎琳·肯尼迪陪伴着她丈夫的遗体,而新任总统林登·约翰逊在机场发表了简短的讲话。

11月24日,电视镜头聚焦于国会圆形大厅——肯尼迪遗体的安放地点。12时30分刚过,被指控暗杀肯尼迪的左翼的"争取公平对待古巴委员会"成员——奥斯瓦德被从达拉斯警察局带往县监狱。在纽约,三大电视网控制室的监视器均捕捉到这个场面,全国广播公司决定立即转向达拉斯,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的镜头仍然停留在国会。在警察押着奥斯瓦德穿过地下室大门进入达拉斯一个地下停车场时,全国广播公司的汤姆·佩蒂特(Tom Pettit)离这名疑犯只有几英尺。当佩蒂特开始描述这个场面时,一个彪形大汉——达拉斯一家夜总会的老板杰克·鲁比(Jack Ruby)——连推带挤地从警察和记者中穿过。然后他出其不意地掏出手枪,对准奥斯瓦德扣动了扳机。人们清楚地听到了那声清脆的枪响,这是电视史上第一次直接的、真实的、赤裸裸的谋杀。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美国广播公司录下了这个场面,三大电视网在那天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播放。

1965年

约翰逊总统派美国海军陆战队干预多米尼加共和国的争端,160名记者随即蜂拥而至。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伯特·昆特(Bert Quint)驱车进入叛军控制的地区,随后发回了第一手的观察资料。

8月,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的莫利·塞弗和两名越南摄像师拍摄了《火烧锦尼村》一片。由于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该地区受到枪击,作为报复(在越共撤离后)夷平了这个有150户的村庄。"越南的战争就是这样,"塞弗在燃烧的房子前说,"越共早就跑了……这次战斗打伤了三名女性,打死了一名婴儿,打伤了一名海军陆战队员,掳走了4名老人。"沃尔特·克朗凯特采用了这个片子,引起轩然大波。批评者说片子太实了,不应该批评美国士兵,报道是片面的,消极的。为此,想显示战争不人道一面的塞弗差一点丢了饭碗。

1968年

3月,越南梅莱村上百名平民被屠杀。电视节目揭露了这一暴行,公众反战呼声日益高涨。

4月4日,在"孟菲斯清洁工罢工"期间,马丁·路德·金遇刺,许多城市发生骚乱,华盛顿特区和芝加哥频繁出现暴力行动。街头愤怒的夜景在电视上一览无余。

在芝加哥举行的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三大电视网对反战示威者与警察的对峙与斗争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当周累计占用的时段均超过30余个小时。

1969年

秋天,荧屏以极强的画面冲击力反映了发生在华盛顿的反战游行。

11月,有关"登月"的系列报道令全世界的受众叹为观止。

1970年

4月30日,在全国电视联播节目中,尼克松总统宣布对柬埔寨实行地面入侵,此举引起全国范围的震惊和愤怒。大学校园里的抗议浪潮风起云涌,有些甚至演化为暴力行动,致使学生和地方警察发生冲突。

1971年

年初,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出《五角大楼的出卖》,轰动全美。此后,三大电视网和公共电视都热衷于探究毒品、犯罪、过度富有和腐败等问题。

1972年

慕尼黑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美国广播公司的体育报道独占鳌头。霍华德·科塞尔(Howard Cosell)等体育节目主持人协助报道了恐怖分子杀害以色列运动员的事件。

1975年

3月29日,越南共产党人攻克岘港。当美国电视观众看到南越士兵同老百姓搏斗、争相登上运输船以便离开这个城市的"壮观"场面时,甚感惊骇。

1983年

10月,贝鲁特发生卡车炸弹袭击,241名海军陆战队士兵丧生。据称,此次事件是一个亲伊朗团体所为,而关于这次袭击的骇人听闻的电视连续报道,使美国人在"人质危机"后的心情更加沉重。

1986年

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几秒后爆炸,机组人员全部丧生。在30分钟之内,美国有69%的成年人得知了这一悲剧,来源分别为口传(37%)、电视(36%)或电台(22%)。但是有83%的人说,他们最后是从电视上得知大部分消息的。

是年,在一场经典的"人民权力"示威中,由科拉松·阿基诺(Corazon Aquino)领导的的菲律宾革命,一举推翻了独裁者费迪南德·马科斯(Ferdinand Marcos)。美国各电视网进行了戏剧性的实况报道,再加上一些通讯社和大报的宣传,使美国人对此表现得极为热情。以至于群众支持阿基诺的浪潮压过了里根总统对马科斯的长期偏爱,终于使他在最后时刻承认了阿基诺的新政府。

苏共27大后,戈尔巴乔夫的"公开性"原则促使新闻界突破"禁区",矛头直指党内不正之风和社会上存在的吸毒、卖淫、走私等各种社会问题。

1987年

CNN抢先发布"金融股票暴跌"的即时报道。

1988年

9月11日晚,美国广播公司的彼得·詹宁斯发表了一篇特别报道——《沙漠中的战斗部队》,此片被誉为"在军事集结时期最好的电视节目之一"。

同月,日本新闻媒介对"利库路德"丑闻案的揭露,使当局陷入战后以来最深刻的信任危机。这一事件也是自"明治维新"以来,发生在日本的一系列贿赂事件中最严重的政界受贿丑闻。

1989年

CNN对前苏联及东欧的政治巨变进行"地毯式"播报,使卫星电视的全球影响得以彰显。

1990年

9月16日,在早新闻中,美国有线新闻电视公司发布了空军参谋长麦克尔·杜根对《华盛顿邮报》记者的谈话。报道透露了部署到海湾的美军行动计划,令五角大楼极为震怒。

11月,当报纸记者继续追查里根和布什同"伊朗门"和向政府武装提供武器事件的关系时,比尔·莫耶斯在公共广播公司《重罪与轻罪》(High Crimes and Misdemeanors)节目中,全面揭露了政府的违法行为。莫耶斯认为,里根和布什在他们是否参与的问题上都说了谎话。

1991年

1月16日18时35分,美国广播公司的加里·谢泼德(Gary Shepard)在巴格达的拉希德饭店的房间里向主播彼得·詹宁斯开始作海湾战争的实况口播。

对反对米哈依尔·戈尔巴乔夫的政变,三大广播公司在一周内使用了225分钟的黄金时间加以报道。

1992年

为挖出"雄狮食品公司"的不轨行为,美国广播公司新闻杂志节目《黄金时间直播》的两名雇员偷拍了这一连锁企业对不洁食品的处理过程。在播出了其中的节选后,报道引来了一场经典的新闻侵权诉讼案。

1993年

10月,电视网播出索马里士兵在摩加迪沙大街上拖着一名美国士兵的尸体招摇过市的镜头后,数以万计的美国公众致电白宫,强烈要求从索马里撤军。

1996年

"橄榄球明星辛普森被控谋杀案"成为当年美国电视台"爱不释手"的热门新闻之一。

1997年

7月30日,在晚间电视新闻时段,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率先披露了涉及克林顿总统的琼斯案中,律师已向一名叫威利的前白宫女职员发出传票一事。次日,各媒体的相关报道纷纷跟进。

8月底,威尔士王妃戴安娜在巴黎的一起车祸中香消玉殒。美国广播公司、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那一周对此事件的报道耗时197分钟。

1998年

年初,围绕克林顿和莱温斯基的绯闻,加之后续的国会弹劾案,各电视网施展浑身解数,打响了一场历时13个月的"持久战"。

2月,在俄亥俄州某大学礼堂,CNN向全国直播现场观众与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的对话,问题涉及攻打伊拉克的原因及必要性等。

8月,CBS晚间新闻于某日播报中国长江流域及东北发生特大洪水的消息。

9月,众议员海伦·切诺韦斯、伯顿以及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海德的花边新闻陆续被曝光,堪称"桃色新闻月"。

1999年

7月,小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Jr.)的小飞机在靠近马萨葡萄园的大西洋上坠毁,他和妻子以及弟媳妇均丧生。媒介对此大幅炒作,持续的电视报道甚至盖过了其他新闻,包括北约轰炸结束后对塞尔维亚人的暴行和对"乱葬坑"的令人信服的揭露等。

2001年

9月11日,"当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向世贸大楼后,人们就不约而同地聚拢在电视机旁,万分焦急地等待着从电视里播出的每一条与恐怖主义相关的新闻。那天晚上,至少有8000万美国人在黄金时间(20~23点)收看了ABC、CBS和NBC的新闻节目。即使在恐怖主义分子发动袭击之前,每晚也有2000万到2500万观众收看三大新闻公司的晚间新闻节目。"

2003年

春天,CNN在伊拉克战争中锋芒毕露,全天候、滚动式、立体化地向全球观众提供前线战况,对枪林弹雨的写实性报道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新闻欲。

三、"电视问题新闻"的中西比较

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随着视角的转换与空间的位移,事物的多元特质往往会由隐至显。同理,对比中西方"电视问题新闻",不仅可以加深对二者的认识,更能使双方在互为"镜像"的观照中,折射出彼此在运作规律、价值取向、政治背景和文化渊源等方面的差异性。惟其如此,对"电视问题新闻"的进一步研究才不致成为沙上建塔、水中捞月之举。

1."保二弃八"与"多多益善"

张威教授在《中西比较: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一文中认为,"在新闻实践中,正面报道、负面报道和一般报道(指中性报道——笔者注)都是中、西方共同采用的方法,但它们在双方媒体中所占比例是很不同的。其中,"一般报道"的分布,双方比较均衡,但正面报道、负面报道的比例就非常失调。"在西方媒体中,与"每天出现的大量负面报道和负面倾向相比",正面报道"只是凤毛麟角。"相比之下,尽管我国的媒体"近年来加强了舆论监督的力度,也产生了不少……暴露和批评的负面报道,但正面报道仍享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诚如斯言!但是,除了定性式的宏观鸟瞰外,定量化的微观细察则是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另一翼。倘若将中西方新闻奖的获奖作品加以对比,我们即可获得重要的量化感受。"中国新闻奖"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全国综合性的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而前九届获奖作品中,表扬好人好事,正面报道的始终占多数,所谓"负面报道"则占少数甚至空缺。

根据笔者的进一步分析,在第一至第九届"中国新闻奖"的总数为139篇的获奖新闻作品中,属于"负面报道"的问题类新闻仅有10篇,占7.19%。

相应地,"普利策新闻奖"是备受西方媒体推崇的业内最高奖项。其评选人认为,"揭露政府官员的贪污腐败,关注社会弊病的滋生与防治,深挖公众瞩目的、与百姓生存紧密相关的热点问题,是他们首先要关注的问题。这样,就诱使西方记者对于"揭黑"具有浓厚的兴趣,而总是把政府官员、公司老总和各类公众人物当做监督对象,随时准备挖出其中的贪官污吏、营私舞弊、警匪勾结等负面新闻。"于是,从1917年至90年代,揭露性报道便占去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近半壁江山,达到40%。如果舍远求近,具体到2004年评出的第88届普利策新闻奖的获奖作品,"10篇文字类作品中(特稿写作奖未颁出)有7篇为负面报道,比例为70%,属于正面的只有一项,而在29项最后入围作品中,属于负面的有22项,占了总数的75.9%,属于正面的只有一项,仅占入围总数的3.4%。"而在同一年评出的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11篇文字作品中,负面报道为2篇,比例是18.1%。"

同类推荐
  •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青春期心理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青春期心理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
  • 俄狄浦斯的眼睛--伯格曼与电影哲学

    俄狄浦斯的眼睛--伯格曼与电影哲学

    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对20世纪的电影艺术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书以20世纪电影大师伯格曼及其电影作为理论阐释的切入点,以电影美学作为理论思考的出发点,对20世纪的电影美学做了一个整体性的透视,对伯格曼电影所展现的自我的现代性历程进行了追溯,对人的自我与精神、人在现代性背景下的自我性冲突展开了深入的阐释与探讨,具有较强的现实、理论意义与较高的学术价值。
  • 社会的底蕴(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社会的底蕴(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我们会为这样的关怀而感动,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不应该回避它所带给你的困扰,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它,通过投身社会来锻炼自己,成就自己。从这本书中,你可以将你的视野引向更远的地方,将你的关怀投向更远的地方,不知不觉中,心胸也变得更加宽广。
  •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

    玲珑编写的《教师如何做好课堂教学设计》从“为什么教”入手,首先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教学目标的来源,它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存在;依据教学目的,确定“教什么”即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它有导向、激励等多种功能;“如何教”则是从教学策略、方法或教学模式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是针对如何解决教学问题而采取的方法措施。
  •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学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一所学校是一部历史,沉积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校园文化生活,记载和延续着学校的学术传统和文化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的发展可视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开拓。
热门推荐
  • 新健康生活(下)

    新健康生活(下)

    本书内容包括:健康时尚精论、走出健康误区、健康温馨家园、养生保健经典、就医用药指南能内容。
  • 阳炎符咒师

    阳炎符咒师

    一个追求自由的人!
  • 半客

    半客

    “我是谁?”“为什么我的脑中会有这些文字。”“我到底来自哪里?”失忆的少年,身怀绝世武功。再生之后,他又重新征战武林。刀剑之下,半客强生。
  • 剪一段幸福入茶

    剪一段幸福入茶

    本书不是谈论茶的专著,而是以茶作引子,意在营造了一种优雅的氛围,让人在美好的幸福时光中,更容易获得真善美的启迪。本书分为生命成长、冷暖人间、幸福婚姻、挚爱亲情四卷十辑,每卷通过一种茶的感悟来交流若干个话题和故事,从故事中品出茶与幸福人生的关系,给我们一种感动之余的思考,一种智慧的所得,一种热爱生活、永不放弃的斗志。
  • 回眸一笑尽余生

    回眸一笑尽余生

    她,被封为第一美女,自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人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可世事难料,她却对这世上最不能给她专一爱情的皇帝一见钟情。他对她回眸一笑,她为他的一笑,孤苦一生。
  • 勇闯瓦罗兰

    勇闯瓦罗兰

    萧洒,一个21世纪宅男,无意中在打撸啊撸的时候穿越到了瓦罗兰,我的天老爷,我居然拜了剑圣为师,什么,老牛你要跟我结拜?阿狸妹妹啊,我不是你丈夫哦,虽然我也很想……
  • 驮水的日子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梦回三世鸳鸯镯

    梦回三世鸳鸯镯

    自己就是在后山过个生日,为什么陨石会突然砸下来,再次张开眼,请问这是哪。哦,穿越了。呵呵,生日愿望居然成真了!这也就算了,为啥每次穿越,都会有这个男人跟着。“你喜欢我吗?”“不,我爱你。”“我要结婚了。”“我知道,因为新郎是我。”
  • 孤女寡母的碎片式记忆

    孤女寡母的碎片式记忆

    东北向北有一座小城名为临城,孤女岑静就出生在那里,但她却不是孤儿,只不过破烂不堪的日子把她过成了孤零零地一个人。她有一个母亲,一个让人羡慕、嫉恨的女人;她也有父亲,不只一个,却搞不清哪个是亲生的,随之而来还有一些哥哥,她也搞不清哪个是亲生的……因为她的记忆已经碎了
  • 泪妾

    泪妾

    因为兄长的贪婪,她被迫嫁于他做小妾。婚后她的心渐渐沦陷。然而这样的一个男人却不只是属于她。她被丫环诬蔑,为了腹中之子决然离开了。再次被强迫着回到那个家,曾经的天堂成早已成了困住她的笼牢。一个倔强的女人及一个强势的男人,他们相遇、相知、相爱,但就能相守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