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坚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民族教育长足发展的关键环节
回族教育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难题,就是师资力量尤其是回族教师数量严重短缺。而在短期内解决这一问题并非易事。多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始终坚持充分发挥汉族教师的作用,担负对回族教师传帮带的任务。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起,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固原民族师范、吴忠师范等,在培训和培养回族教师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每年招收应届毕业生中还保证女学生比例不少于50%,为回族聚居地区重点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回族女教师,对普及回族教育尤其是提高回族女学生入学率、巩固率作用显著。
三、民族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新形势新任务凸显了加快民族教育改革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接受良好教育,成为各族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如何进一步推动宁夏民族教育改革的发展,成为全区上下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1.宁夏民族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环境恶劣、人口自然增长过快与人文环境复杂是制约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生态环境恶劣是严重制约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南部山区丘陵沟壑纵横,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农民居住分散,从而导致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小,教学力量不足;受六盘山影响,西海固北部属于干旱带,六盘山南侧属于阴湿山区,气候呈现春来迟、夏热短、秋凉早、冬寒长的特征,防寒取暖和干旱用水成本高,贫困地区学校公用经费紧缺,发展教育资金几乎全靠国家和自治区转移支付。
②人口自然增长对民族教育有制约作用。
教育的发展与人口素质的提高呈正比,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必然影响到人口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到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难以形成追求知识、刻苦读书的良好社会环境。因父母文化素质高而降低生育率的情况在一些民族地区表现得很明显,说明发展教育对降低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宁夏人口自然增长率排在前10位的都是回族聚居县,在教育投入方面,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是长期困扰当地民族教育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发展民族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对教育的投入要求很高,人口增长过快严重地制约着民族教育的发展规模、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
③民族地区复杂多样的社会人文环境影响着民族教育的发展。
受商品经济大潮冲击和眼前利益的诱惑,一些回族群众不能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培养子女成才之间的关系,在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下,滋生了“上学就业难,经商赚钱快”的思想,让子女辍学经商。尤其是受中国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传统观念、宗教意识的影响,使民族地区农村女童入学率低,妇女文盲率高。这种状况的存在,影响了回族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回族群体素质的提高。
(2)教育成本高与投入水平不高仍然是制约民族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
一是山区教育费用要大大高于川区,主要花在:①工资的地区差价;②基本建设原材料、运费成本高;③取暖费开支大、附加运费高;④回民寄宿制中小学校住校师生多,伙房、宿舍、雇工成本高;⑤“三免一补”;⑥回民寄宿制中小学学生助学金。二是移民搬迁给宁夏民族教育带来了新的压力,需要新建大批学校和重新进行教育资源分配。三是多数市县(区)无力按法律规定设立民族教育专项经费。四是化解各级各类学校欠债。五是营养早餐和免费午餐经费。
(3)农村学校师资队伍水平不能适应当前教育发展需求。
农村学校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和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在回族贫困地区,外地的学生分不进来,本地的毕业生留不住,山区的一些骨干教师流向川区,造成南部山区教师数量不足。从学科结构上看,中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能等学科教师短缺;从教师编制看,初中教师缺编多,小学教师缺编少;从城乡分布看,城镇教师超编,农村教师缺编。尤其是农村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外流,后备教师力量不足,教师基本是地方化;在中小学专任教师合格学历获得方式中,成人自学考试毕业生的比例很大,这些教师因未经正规师范专业的系统学习,教育方法、教学水平、综合素质都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
(4)城乡教育、山川教育差距拉大,实现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受经济社会发展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一直呈现不均衡状态。近年来,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集中体现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同一地区、同一城市学校间的差距也很大。一些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批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不均衡,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不均衡,学校间升学率不均衡。同理,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也使得学生接受到的教育有所差异。
(5)职业教育相对滞后。
宁夏民族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民族基础教育的办学形式基本上以普通教育为主,职业教育相对滞后。主要是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职业学校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缺乏;一些领导干部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足;职业教育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滞后。
2.改革和发展民族教育的对策
(1)强化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治教意识。
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治教的能力,依法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级党政部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水平和执行民族政策的意识,切实把民族教育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真正做到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事业,重点支持少数民族教育工作。要加大执法力度,进一步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在人财物等各方面支持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确保党和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全面落实。
(2)足额保障经费需求。
要把优先发展民族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民族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民族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民族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并尽快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民族学校的办学条件。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发展民族教育提供根本保证。
制定和完善符合民族教育特点的校长和教师培养、培训、选拔、流动、奖惩措施和办法;编制、人事、教育等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区分不同类型,制定中小学教师编制比例;制定优惠政策或奖励办法,鼓励和吸引城镇骨干教师和师范类高等学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和农村中小学任教;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农村回族女教师。
(4)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农村教育发展模式,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建立健全新的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体系,规范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充分发挥其经济发展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安全阀作用,保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要把靠技能致富、靠技能成才、靠技能创业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和自治区主导产业相适应的具有宁夏特色的民族职业教育体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5)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民族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教育资源的调整,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科学地优化教育资源;加强教育督导,从学校建设、师资配备、资金扶持、资源共享、福利待遇等方面实现均衡发展。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民族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17年实现区域内民族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6)增强高中教育的升学率,逐步扩大民族地区高中教育的受益比例。
在现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中教育,进一步扩大少数民族地区高中生占其适龄人口的比例。
注释:
①宁夏回族自治区文教厅:《关于调整结构1964年教育事业计划的意见》,《宁夏教育年鉴》(1949-1985),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版,第64页。
②《宁夏教育年鉴》(1949-1985),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版第165页。
③《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中央对西藏工作的指示精神,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宁夏教育年鉴》(1949-1985),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版,第105页。
④《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宁夏教育年鉴》(1949-1985),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版,第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