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17200000023

第23章 菩萨化贫妇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有意考验俗人的意志,常常显现神通,变化无常,而每一次变化,又都向人间昭示一种真理,给人们带来巨大的震撼。

据说有一年五台山的大孚图寺举办一年一度的斋会,无论贤圣道俗,到这里都可平等行财施和法施,因而又叫“无遮法会”。这年,参加斋会的人很多,寺中的僧人们忙得不可开交,有的忙着收点各种各样的布施,有的忙着关照那些远道而来的虔诚的信徒们。

这天早晨,大孚图寺还沐浴在晨雾中,寺院众僧已陆续起来,准备新一天的活动。这时来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贫穷妇女,她背上背着婴儿,手里拉着一个幼孩,身后跟着一只瘦犬。她神色疲倦,说话时声音都有些发颤:“我从南边乡下来,特来敬奉圣主。”

守门的僧人将她打量了一下,只见她除了身上的破衣烂衫之外,再没有一点多余之物,便好奇地问:“施主如此贫穷,拿什么来敬奉圣主呢?”

贫女说:“我是没有什么财物,可我有受之于父母的头发,我愿将头发剪下,以表诚心。”说着,顺手将头发剪了下来,递给僧人。僧人接过来,只见那一缕头发特别光亮,干净得一点尘土都没有。

这时寺主走了出来,将这个贫妇人又打量了一下,说:“施主远道而来,一路辛苦,先进去歇息歇息,过一会儿就可以用斋了。”

贫妇人显出焦急的神色,说:“我还有急事,要到别处去,能否先给我斋食?”

寺主略微思考了一下,说:“行,佛祖以普度众生为心,施主有急事,理当照顾。请跟我来。”说完,领着贫妇人向斋堂走去。

来到斋堂,寺主叫人给贫妇人三份斋饭,说:“你们母子三人就在这里好好吃吧,吃完了好赶路。”

贫妇人说:“我的那条狗也是个生灵,佛祖对所有生命都是平等的,请给它也来份斋食。”

寺主听了有些不高兴,但又觉得她讲得有道理,就又给了她一份,便想转身离去。

没想到贫妇人又说道:“我腹中又怀孕了,未出生的孩子也是生灵,也应该得到一份斋食啊!”

寺主极不耐烦,呵斥道:“你这个贫妇人也太贪了!一个没有出生的孩子,凭什么要吃斋食呢?还是赶快自己吃完了走吧!”

贫妇人反问道:“未出生的孩子难道就不是人吗?”

说完,只见她腾空而起,现出了祥瑞的文殊菩萨的法相,那只瘦犬变成了菩萨骑坐的狮子,那两个孩子也变成了两个童子。五色云气,弥漫在寺院的上空。文殊菩萨在空中唱起了偈语:“瓢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吾超三界,却被阿师嫌。”

文殊菩萨唱完偈语,便隐没不见了。寺院中的僧人和俗众,见此情形,无不大惊,忙跪拜在地。寺主更是懊悔万分,痛哭道:“我真是有眼无珠,不识真圣,还留下我这两颗无用的鱼目干什么呢?”说完就用手使劲地抠自己的眼珠。众人苦苦劝阻,方才停手。

从此,这位寺主对来寺的俗众,无论贫富,都一视同仁,再不敢有丝毫偏心。后来又在文殊菩萨乘云而起的地方建塔,将菩萨化贫妇时所留下的头发供奉在塔中。

感悟

很多人都有“以貌取人”的坏习惯,等认识到自己错了的时候,恐怕很多事都已经错过了。佛说,众生平等。无论对待谁,我们都应该一视同仁,这才是真正的慈悲。

佛学常识六根、六尘、六识

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

六尘,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尘者染污之义,谓能染污人们清净的心灵,使真性不能显发。六尘又名六境,即六根所缘之外境。

六识,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言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而生的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因为是八识中的前六识,故常被称为前六识。

佛学典籍《法华经》

《法华经》,全称《妙华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经典。在汉文佛典中有三个译本:《正法华经》、《妙华莲花经》、《添品妙法莲华经》。《法华经》共二十八品,八万余字,包含了净土思想与密教陀罗尼咒的内容,可谓是大乘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在中国佛教史上受到了普遍的重视,曾被称之为“经中之王”。信徒们都认为读诵、奉持、抄写此经皆有极大的功德。因此,中国古代对《法华经》的研究经著有《法华经疏》、《法华经义记》、《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法华玄赞》、《法华经会义》等之多。

同类推荐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如何解脱(禅·心灵·灵性)

    本书用佛学观念关注了生命的本质,开篇就在探究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本性禅师认为,生命存在的意义不在于追求幸福,而是在追求现世的尊严,和来世的拯救。在探究生死的过程中,回答了何为解脱这一问题。
  • 全然接受: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联系

    全然接受: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联系

    布莱克拥有担任禅修老师和心理治疗师20年的丰富经验,在本书中对许多学生、客户的案例做了详实的分析与阐释,为我们提供系统化的实修方法,告诉我们如何转化悲伤情绪并重获完整的人格。塔拉也从身为一个女人的角度出发,陈述了她作为禅修行者,是如何面对并接纳自己的失败、伤痛与缺乏自我价值的感受;以及她的客户和学生是如何以书中介绍的实修方法,彻底接纳自己和他人。塔拉抱持慈悲与宽容之心,为重建人的尊严而奉献生命的岁月,她的教导既及时又实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每一个人都是佛,都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圆满。最重要的是,本书能够重新唤醒我们的佛性,也就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喜乐与自在的权利。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无死的金刚心

    无死的金刚心

    神秘伏藏本书前身是《琼波秘传》,用空行文字记录,千年来以神秘伏藏的方式存在着。在某年的某个神秘时刻,作家雪漠跟它相遇了。依托二十多年瑜伽修行的生命体验,雪漠于光明境中穿越历史,与北宋时期的雪域玄奘琼波浪觉对话,向世人揭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
热门推荐
  • 总裁的野蛮秘书

    总裁的野蛮秘书

    她只不过是一个小出纳,却在一次意外中,成为了公司小开的秘书,她并不专业,秘书却做得如鱼得水频频笑料百出。他是集美貌与智慧一身的段氏皇太子,却在老头子的安排下,接受了一个外行来做秘书,这个女人不专业之外,还野蛮无理,几次三番地爬到他的头上来撒野!
  • 阿蒙

    阿蒙

    血与火的辉耀,罪与法的深渊。四千多年的混乱纪元,败者之剑如蜡烛融化,这是英雄辈出的时代,而他们终将被征服。当梦境亦失去自由,诸神沉沦,丧钟为谁鸣?!!绯红星辰照耀下,古老的力量已然苏醒,世界的阴影正蠢蠢欲动,命运的王座失去了主人。我手持锈烂的匕首而去,我必骑着战马载着美丽的姑娘归来。我是姬歌·莫亚,我必将用手中的剑缔造属于自己的秩序!!!…………PS:这是我心中盛大灿烂的魔幻世界,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
  • 天下大贼

    天下大贼

    不要一样的贼不一样的大贼
  • 单挑花心恶魔

    单挑花心恶魔

    那个邪恶如诱人犯罪的恶魔,大把美女缠身的花心大萝卜,居然有如此温柔似水的时候?啊,我要沦陷这圣洁的如同天使的美男。什么?根本没有披着羊皮的狼?天使是恶魔的孪生弟弟?!天,差点投错怀抱。还好知道的及时,很快天使成为囊中物。可什么时候开始,竟对恶魔动了心。激烈如火的恶魔,你,原来也有这么可爱的时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傻王爷的笨王妃

    傻王爷的笨王妃

    穿越醒来一句泥煤,坦然接受。自己做了那么久的特工,都是做别人的手下,这一世一定要自己做自己的老大。为了过的舒心,为了更好的隐藏自己的势力,也为了给自己个自由,把自己嫁给了一个傻王爷。自认为嫁了人,就可以安定,就可以发展自己的力量。却不曾想,自己掉进皇宫夺嫡大战。发现自己费尽心思保护的人,却是………………
  • 柯南·道尔的一生

    柯南·道尔的一生

    本书详实地描述了一个因小说人物成功得享名利却又对这个虚构人物恨之欲其死的作家柯南·道尔的一生。
  • 混沌九令

    混沌九令

    天地间的一切,都离不开轮回的宿命,一次次的轮回让天地间出现不同的时代。??天地悠悠,轮回不止。纪元更替,兴衰无常。九令合一,天命者归。??失落无数轮回的混沌九令重现人间,新的时代也再次来临。当九令合一,这天地间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 惊世盛宠

    惊世盛宠

    某女嚣张曰:“你是我的,给我安分点,明天把所有性别为女的,不是奴婢的,全部赶出府,一个不准留。不然……我就玩遍天下美男!!!”
  •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难纪实

    悲壮的挽歌:11·24特大海难纪实

    本书如实反映了“11·24”特大海难的整个救助过程。灾难是不幸的,但在灾难面前,党中央、国务院和我们的各级党委、政府所表现出的高度负责精神,我们的干部群众所表现出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我们的人民子弟兵所表现出的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是值得称道和弘扬的。本书客观分析发生“11·24”特大海难的深层次原因。这一事件有天灾,恶劣的天气和海况,也有人祸,管理上的漏洞和事故背后对人民生命财产的漠视。如果我们能够像本书期盼的那样认真汲取教训,灾难也是一种财富,它警示我们不再忽视安全,不再淡漠生命,不再重蹈覆辙。
  • 江山孤客

    江山孤客

    十五年相伴,当身为皇子的陆承淮面临抉择之时当如何自处?是天下...还是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