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忍耐,宽容他人
常言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工作冲突,我们都应该学会忍耐,宽容待人。
有人说,在佛前修行五百年才得以相遇,而每天与我们擦肩而过的人有很多,也许这正是因为我们在佛前许下了心愿,只是人们有时不懂得珍惜这样的一份缘罢了。人都是敏感的动物,会因为别人一个眼神而误认为对方是看不惯自己,也会因为别人一句玩笑话而记恨在心,与其记恨一个人,不如学会善待一个人。人生在世,艰难困苦都不能让我们屈服,又何益去和别人计较一些生活的小细节呢?更没必要咬牙切齿地去报复中伤别人,以为这样才可以解恨。其实这是很愚蠢的做法,这样不但会让别人更贬低我们的素质修养,还会让别人在生活与工作中彻底远离我们。
在美国的一个市场里,有个中国妇人的摊位因为生意特别好而引起其他摊贩的嫉妒,大家常有意无意地把垃圾扫到她的店门口。大家都以为这样一来她的生意就会慢慢地不好,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位中国妇人只是宽厚地笑笑,不予计较,总是耐心地把垃圾都清扫到自己的角落。旁边卖菜的墨西哥妇人观察了她好几天,忍不住问道:“大家都把垃圾扫到你这里来,你为什么不生气?”
这位中国妇人笑着说:“在我们中国,过年的时候,都会把垃圾往家里扫,垃圾越多就代表会赚很多的钱。现在每天都有人送钱到我这里,我怎么舍得拒绝呢?你看我的生意不是越来越好了吗?”从此以后,那些垃圾就不再出现了。
宽容不是迁就,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充满智能的处世之道。中国妇人用宽容宽恕了别人,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这种化诅咒为祝福的智能确实令人惊叹。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宽容别人,就等于送给了自己一份神奇的礼物。
一个人的心境是可以由自己来决定的,指出别人的错误也许非常重要,然而,宽宏大量的原谅他人的错误才是更高一层的功夫。
很多事情,本来也都可大可小,可有可无,每个人的身上也总有几处污点。疾恶如仇的人猛盯着那些地方看,心中充满了憎恶;有容乃大的人却假装看不见那些脏污的地方,设法往好处看,只要瑕不掩瑜,他心中就盛满了喜乐。
曾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在成功之前,就是一个心胸开阔、光明磊落的人,深受亲友敬重。一次,罗斯福的手表不翼而飞,他四处寻找,发现是邻居偷了他的表。证据确凿之后,所有人都等着看好戏,看看那个邻居会得到什么样的下场,但是罗斯福却一直毫无动静,既没有找那个邻居讨回自己的手表,也没有再追究这件事,整个偷窃案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后来,邻居之中有一名好事之徒实在忍不住了,他好奇地询问罗斯福,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情查个水落石出,弄个清楚明白呢?
罗斯福回答他说:“如果我找他理论,或许可以把手表要回来,但是大家以后见了面却会十分尴尬,对我来说也得不到什么好处。我相信只要我做得很好,别人就不会再找我麻烦了,大家可以快乐地相处,那么损失一只手表,又有什么关系呢?”
罗斯福一直将宽容待人作为生活宗旨。他从小地方做起,培养自己坦荡开阔的胸怀,无论遭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不会轻易屈服。
18世纪时,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对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9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的结果是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但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大功为已有。他曾真诚地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一次次的责难,我是很难深入研究这个定比定律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不仅是胸怀、气度,也是智能,就犹如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方云色,落花流水,都蔚为文章。
人生的路很短暂,如果一味地生活在仇恨之中,那么我们的一生就只能收获仇恨,而不会感受生活的温暖与快乐。许多时候,不幸不可避免,但也不要任意地延续自己的不幸,仇恨和报复不仅不会让人快乐,反而会成为一个沉重的精神负担,也等于给自己埋下了一颗炸弹,引火烧身,即使报复成功,也不会化解仇恨,自己也什么都不会得到。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地对待他人,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更美好。
哲理与智慧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要面对许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也要看尽不同的嘴脸,以及经历许多不同的人生遭遇,这些我们都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我们可以学会宽容与忍耐地面对人世间的一切,这样我们就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快乐与幸福。
以德报怨,原谅他人
人总是要求别人原谅自己做事、说话欠考虑的过失、失误,如果没有了原谅,我们会失掉很多做人的乐趣。每个人都有原谅与不原谅别人的权利。但不原谅别人,就得时时惦记别人的过错,时时为别人的过错而烦恼。有的人会说:“谁稀罕你的原谅。”对我们的原谅嗤之以鼻,进而做出让我们心情郁闷的事情来,使我们受伤的心灵雪上加霜,这时最高明的还是原谅。如果他人在我们原谅他的情况下感到内疚,我们会收获一份尊敬。原谅是一种手势,只有我们站得比别人高时,这种手势才有分量。
原谅是对过失的一种宽容。原谅他人能使我们和他人之间建立起一座美好的桥梁。
宋代的寇准与王旦,同朝为官,王旦为宰相主管中书省,寇准为副相,主持枢密院。两人性格相左,一个柔和,一个刚直,所以常有摩擦。一天,中书省有文件送枢密院,不合诏书格式,寇准便把这件事报告给了真宗,王旦因此受到了责备,中书省的官吏也受到了处分。没出一月,枢密院有文件送中书省,也违反了诏书格式,中书省的官吏很高兴地呈送王旦,认为报复的机会来了。王旦却叫人把文件送还枢密院。寇准知道后十分惭愧,拜见王旦说:“你真是有天大的度量啊。”王旦以德报怨,宽容对待同僚间的摩擦,不仅消除了彼此隔阂,确保了政坛稳定,而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善”出了政绩卓著的一代名相——寇准。
有人认为“原谅是一种比较文明的责罚”,有权力责罚,却没有责罚,有能力报复,却不去报复,这就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能够掌管他人的法宝。原谅他人、以德报怨的同时,他人自然会与我们拉近距离,成为我们可以依靠的人。
唐代的狄仁杰非常看不起娄师德,但实际上娄师德并不计较这些,还推荐狄仁杰当宰相。后来还是武则天捅开了这层窗户纸,有一次武则天问狄仁杰:“娄师德贤能吗?”狄仁杰回答说:“作为将领,只要能够守住边疆,贤能不贤能我不知道。”武则天又问:“娄师德能够知人善任吗?”狄仁杰回答:“我曾经与他共事,没有听说他能够了解人。”武则天说:“我任用你就是娄师德推荐的。”狄仁杰出去以后非常惭愧,尽管自己经常对他嗤之以鼻,但是娄师德却仍然能以宽厚、公平的心来对待自己,他深深地感叹:“娄公德行高尚,我已经享用他德行的好处很久了。”
有时,感化的力量远远超过武力的效应。当别人做了对不起我们的事时,我们应该冷静下来,甚至去关心他人的苦楚。也许,我们真的能感动他,使他能够体谅到我们的宽容。当然,能够做到以德报怨是需要有很好的涵养和开阔的胸襟的。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好多以德报怨的佳话,像“负荆请罪”的故事,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重用,老将廉颇不服,多次羞辱他,蔺相如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为了国家利益忍辱负重,终于感动了廉颇“负荆请罪”,蔺相如没有计较过去的恩怨,原谅了廉颇,二人结成生死之交。
欧阳修和王安石同朝为官。欧阳修非常欣赏王安石的才华,曾满怀热情地赠诗给他,希望他在政治和文学上都能取得卓越的成就。然而,王安石对他却很冷淡,甚至回赠诗说:“他日倘能窥孟子,此身安敢望韩公?”他自比孟子,将欧阳修比做韩愈,却又声称不敢攀附,这无疑是给了欧阳修一个闭门羹,然而,欧阳修并没有计较这些。后来,当他在朝廷担任要职后,还推荐王安石、吕公著、司马光3人当宰相。吕公著是前朝宰相吕夷简的儿子,他们父子俩都攻击过欧阳修,当时欧阳修被贬官滁州,也是他们从中起的作用。司马光与欧阳修也不投合,曾当面指责过他,但欧阳修以国家利益为重,从不计个人恩怨,这种高尚的品格很是令人钦佩。
另外,像曹操“割发代首”,诸葛亮“自降三级”,吕夷简不计个人恩怨保荐范仲淹等,也都是从国家、事业大局出发的典例。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原谅别人的过错就等于给了别人一个台阶下,相信如果有一天,我们做错了什么,别人也会原谅我们的。但是,原谅别人,就意味着对自己利益的让步,意味着让别人占一点小便宜,意味着让别人有一个犯错误的机会,因此,原谅别人并不容易。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为自己不原谅别人而找理由,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别人为什么不原谅我?”似乎并不是我们没有胸怀,而是别人没有肚量。那么,我们换个角度来想一想,对于别人,我们没有原谅别人,又有什么理由让别人先原谅我们呢?
其实,只要我们肯原谅别人,别人也会原谅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犯错误,因此人总有需要他人原谅自己的时候。学会原谅,远离的不仅是烦恼,还将收获快乐。在原谅别人的过程中,我们就已不知不觉脱离了平庸与俗气,清静的心灵中就会涌出快乐的甘泉。
哲理与智慧
学会原谅他人,甚至是以德报怨,这是一种教养和风度,是自身涵养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只有自己领悟到原谅的真正涵义,才能明白原谅的必要性,才能从中得到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