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尔德用十年辛苦
还清了因赔偿丢失了借来的项链
而欠的债,却突然知道
那丢失的项链是假的。
本夜话题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文章艺术美探源
宋代的文学家苏辙,在评论司马迁的文章时说:“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苏辙把文章的风格和作者的经历联系了起来,并且认为是名山大川和燕赵豪俊影响了太史公文章风格的形成。司马迁写《史记》之前,的确曾经游历了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两岸的广大地区,遍览名山大川,寻访名胜古迹,和许多有威望的人交往。这样,在游历中丰富了阅历,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性情,增长了才气。自然,就会对文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明朝的吴宗信,在给周亮工的一封信中写道:“南中风气甜美,易使人无骨。公郎趁年少,宜早归北地,以太行千仞,坚其柔脆。”(周亮工《尺牍新钞》卷十二)吴宗信在信中劝周亮工趁儿子年少送到北方,以雄山健水,陶冶性情,让柔弱的少年变得刚强起来。
清朝的诗人黄景仁,在《将之京师杂别》这首诗中写道:“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要以北方冰天雪地骏马奔驰的生活,来增加诗中慷慨悲歌的豪迈气概。
鲁迅先生也说:“我不爱江南,秀气是秀气,但小气。”(《鲁迅书信集》下卷)以上,都是崇尚北方雄奇壮观的自然美,把这种壮美看成是美的极致。但是,偏爱江南旖旎秀美风景者,也大有人在。南朝的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正是这江南的景色,打动了陈伯之这位去国将军的思乡之情,唤醒了他酽酽的乡愁,遂应招南归。
生于北方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由衷赞赏和深切怀念。
唐代北国词客韦庄,在《菩萨蛮》词中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对江南,可谓是沉迷不悟,流连忘返。
自然之美,各有千秋,欣赏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有了不同的偏爱。你膜拜的是“骏马秋风冀北”的雄奇刚健之美,他崇尚的却是“杏花春雨江南”的清新秀丽之美。
文章也是一样。不同的文章,有各自不同的美,正如“骏马秋风冀北”美之于“杏花春雨江南”美的不同。
一部中国文学史,文章之美,群峰并峙,气象万千: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表达感情无遮无拦,是一种直率与淳朴的美。
《庄子·逍遥游》,想象奇特,联想丰富,是一种诡奇多变的美。屈原的《离骚》,以美人香草寄寓深沉的政治情怀,是一种恢弘瑰丽的美。司马迁的《史记》,以诗人的情怀书写惊心动魄的历史长卷,表现了崇高而壮烈的人生精神,是一种雄伟壮烈的美。
《孔雀东南飞》,用缠绵悱恻的笔调描写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婚姻爱情悲剧,是一种凄迷哀婉的美。
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人生苦短的感叹、渴慕贤才的愿望和重整河山的雄心,是一种悲凉慷慨的美。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虚构的世外桃源,对理想社会作了美好的想象,是一种清明淡远之美。
北朝民歌《木兰诗》,以乐观的笔调描写了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经历,呈现了一种明快风趣的美。
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讴歌春天,礼赞人生,洋溢着浓郁的蓬勃青春之美。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有一种幽静沉寂的美。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避实返虚,渲染奇寒,是一种清新奇逸之美。
李白的《蜀道难》,“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讴歌自然伟力,咏唱山川险峻,是一种峥嵘奇峭的美。
杜甫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悲歌离乱,忧怜生灵,有一种凄惨深沉的美。
李贺的《南山田中行》,“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以飘忽不定的思路把丰富的想象和奇特的意象串联起来,展示了跳跃跌宕之美。
白居易的《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因琵琶女的沦落遭遇联想到自己的人生沉浮,感人伤己,有一种悲切感伤的美。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以鱼儿的游动来表现潭水的澄澈,是一种空灵超妙的美。
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呈现了人生的恍惚迷离和悲哀伤感,有一种朦胧虚幻的美。
苏洵的《六国论》,俯瞰古今,着眼天下,纵横恣肆,斩钉截铁,是一种冷峻犀利的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在感怀今昔之际沉思人生的哲理,有一种高逸旷达的美。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交织了丧失亲人的悲哀和理想破灭的失望,是一种凄厉哀婉的美。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叙说三分天下历史,演义豪杰争雄故事,描绘了气势壮阔、波谲云诡的历史画面,是大气磅礴的美。
施耐庵的《水浒传》,是一部风风火火闯天下的英雄成败史。绘声绘色,为农民起义赞歌,浓墨重彩,替梁山好汉造像,有一种悲壮赤烈之美。
吴承恩的《西游记》,情节离奇,充满幻想,人物诙谐,乐观自由,是一种轻松愉悦的美。
曹雪芹的《红楼梦》,以宝黛爱情的悲剧呈现封建社会贵族青年男女的历史宿命,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败透视封建社会的没落。整部小说,透着一种幽凄悲凉的美。
鲁迅先生的《阿Q 正传》,以阿Q 的性格承载民族精神的缺陷,有一种冷峻嘲谑的美。纵览浩瀚的世界文学,文章之美,异峰突起,各呈异彩:荷马史诗《伊利亚特》,把神话融入英雄传说,描写了起伏跌宕的特洛伊战争,是一种神奇悲壮的美。阿拉伯民间故事《天方夜谭》,讲述一个个风趣生动的阿拉伯传奇故事,富于瑰丽奇妙的想象,充满了浓郁的异域色彩,有着浪漫奇异之美。但丁的《神曲》,以虚构的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经历,展示中世纪末期意大利社会各阶层的精神面貌,是一种恭肃神秘的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用幽默的笔调,描写堂吉诃德带着侍从桑丘的游侠经历,是一种悖谬滑稽的美。
歌德的《浮士德》,表现了浮士德博士探求真理的历程中经历的五个悲剧,是一种深沉睿智的美。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以宏大的叙事方式描写俄法战争前后的俄罗斯社会风貌,深刻揭示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有一种博大凝重的美。印度文豪泰戈尔的《摩诃摩耶》,以深切的同情描写少女摩诃摩耶不幸的婚姻遭遇,揭示印度种姓制度的残酷,是一种悲泣哀诉的美。奥地利的现代派作家卡夫卡的《城堡》,描述了主人公K 去往城堡工作的经历,反映个人与社会的隔膜,是一种荒诞离奇的美。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着力表现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茫茫大海上孤独地和鲨鱼搏斗的艰难经历,是一种苍凉悲壮的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他的《伊豆的舞女》,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主人公和江湖艺伎熏子之间的感情纠葛,是一种缠绵悱恻的美。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通过对主人公流水般的意识的细腻描写,表现二十世纪初社会的变迁和青年的苦闷,有一种隐秘内省的美。拉美著名作家、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思,他的《百年孤独》,借布恩地亚家族奇特的百年历史,为作家自己童年时代的全部体验寻找文学的归宿,传说与现实交织,梦境与历史重叠,呈现出怪诞魔幻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