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61800000013

第13章 通畅奔放的歌唱呼吸(1)

呼吸在歌唱中是极为重要的。其重要性,有人称之谓“动力”;是“关键”;“呼吸做好了,歌唱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中外的声乐前辈,当今的歌坛名家,对呼吸都极为重视,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比如:“吸气要深”,“气沉丹田”,“吸气如闻花”等。这些讲的是“吸气”。至于“呼气”——实即歌唱时的“用气”,大家提得较少。一般是在歌唱时要求:“气要保持”“要控制”,“要结实有力”……。无疑,各种提法,各有道理,都来自实践的总结,都值得学习与研究。

人生下来就会呼吸,且无需学习便运用自如,这是人的本能。许多著名的歌唱家,他们歌唱时的呼吸已从“本能”变为一种高超的本领,并且仍然是非常舒服自如,没有特别故意地做作。这说明好的歌唱呼吸应以生活呼吸为基础,并如同生活呼吸一样的轻松自如。但又比生活呼吸要更夸张、更兴奋、浑身充满气息。因为生活中呼吸的任务是为身体供氧并排除废气,起呼吸循环的作用,而歌唱呼吸的目的,则是为了歌唱时的气息更饱满、更有威力、更舒畅,因而更富有表现力。这是歌唱呼吸不同于生活呼吸之根本所在。因此有必要很好地加以具体研究。

一、吸气

有人为了歌唱时气足、气长,总想吸得很多很深,因此吸气时有明显的动作,吸得很猛,吸得有声,如同抽气进去一般,吸气后胸部高挺,有堵塞感,便以为是气吸足了,这完全是误解。其实这是胸部紧、憋气的结果,实际气息的吸入量并不多。若用上面吸气方法歌唱,则气息不通畅,声音紧,喉头硬并带有喉音,高音不容易唱上去。请做这一试验:按照上面的方法尽量吸气,便可见胸高挺、气憋闷,甚至脸涨红,这时口与鼻不出气,气仍留在体内,并立即将胸口完全放松,胸口放下了,气不憋了,人就舒服了,自然脸也不红了,只觉得腰围膨胀一些,说明气的感觉只是在腰围。而这种感觉只要稍微兴奋一点的吸气,便可达到,完全不必要使劲猛吸,不必挺胸红脸。正确的吸气应是很松畅的,气不像是吸进去的,更不能是抽进去的,它是自然地流进去、放进去的。具体做法是:吸气时上身完全放松,胸部绝不高挺,上腹部和后腰很舒服地往外松开,随即胸部也有舒张感,体内空间增大使得气很自然地放进去。这样的吸气既松畅又适度,吸后人很兴奋,胸很宽敞,无压迫感。以这种吸气的感觉来歌唱,气息通畅,声音容易做到整体共鸣。到了高音区,只要感觉更兴奋些便能唱好。

人在生活中都有打呵欠的体验,细心体会打呵欠的过程,就会发现打呵欠的最起始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很舒展的吸气,这种吸气不仅使腰围膨胀,而且头顶、耳朵都张开了。这时候从头顶至腰围,整个上身都充满气息,所有腔体都张开了。这种吸气的感觉是非常符合歌唱要求的,在歌唱的过程中若能始终保持这种张开耳朵的感觉,歌声将是非常丰满、畅通的。以前也听过“打呵欠”式的歌唱,当时只理解为打出来的那个阶段(高潮阶段),而这个阶段嘴已张得过大,喉头太撑,声音靠后,不利于歌唱。

在实际歌唱时若总是在“打呵欠”,毕竟不合适,它只是作为帮助人们更容易体会吸气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在实际歌唱时,我常强调只要很兴奋,很深情地想把歌词的意思唱出来,这样在唱之前自然有很舒服的吸气,近似打呵欠开始的吸气。大家知道,平常讲话一点没注意到吸气,因为讲话的吸气是自然的,也是下意识的过程,它依语气的不同,句子的长短而变化。假如你要向远处呼叫某人,在喊出之前准有吸气,且是随着你想呼喊声音的大小、长短、情绪而自然地调整吸气量的多少。可见吸气本身就带有感情,富有表现力,是依歌唱感情的需要而吸气,因而吸气本身也就是音乐表现的一部分。前面说的那种故意使劲地吸气,是脱离音乐的,它像切菜刀一样,每吸一口气就像往完整的音乐上切一刀,把完整的音乐切割成许多小段。这种吸气不仅对发声不利,对音乐表现也极为有害。所以歌唱时一定要把吸气融化在音乐之中。

以上说明吸气是为歌唱服务的,而歌唱时所发出的声音本身就是呼气的一个进行过程,因此,可以说吸气是为呼气服务的,所以我们必须特别重视研究呼气。

二、呼气

从唱歌角度看,吸气之后就唱,唱完又吸,是吸、唱;吸,唱的交替进行,呼气就是在唱中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呼气的好坏就是歌唱的好坏,足见呼气的重要性。

如何呼气呢?应该说如何歌唱就如何呼气。由于呼气在歌唱时已不被注意,它完全由唱所替代,唱好就是呼气好。那么,如何唱好(呼气好)呢?它就是我们各专题所讨论的。总的说是依据歌曲感情的需要,很尽情、很通畅地将气送出去(唱出去)。具体的请参看各专题的内容,特别是歌唱状态和字、声关系两专题的内容。

这里我想单就呼与吸这两者的关系来加以分析。我认为:呼吸、呼吸,先呼后吸,主动是呼,被动是吸。只有呼得彻底,才能吸得舒服。在教学中常遇到前面提到的猛吸气,高挺胸的人,我就请他们先叹一口气,把残气放完,并保持叹气时放松胸部的感觉,同时根据歌词的意境,很深情地唱出去,这样,虽然没有专门叫他吸气,但在出声之前他自然会吸气,并且吸得舒服,唱得也舒服。用这一办法解除僵硬、紧张是很有效的。前面说的是开始唱的第一口气。那么在唱的过程中的每一次换气将如何呢?我的体会是:在唱每一乐句的最后一个音时,就用叹气的感觉将这个音“叹”(唱)出去,以期在乐句唱完时,气也用完,胸部也放松下来,恢复到最开始“先叹一口气”的感觉,接着又很兴奋、深情地唱下一句,这时气又是很自然且舒服地吸进去了。我在教学中如发现学生吸气不好,就常在呼气上找原因,用呼气解决吸气的毛病。

请做两种试验进行对比:①先尽情地、充分地、尽量地多吸气,并记住这种感觉,然后放松,恢复正常呼吸。②再尽量地把气呼出去,呼得越痛快、越长时间、越彻底越好,然后再来一次尽情地、充分地吸气。试比较这两次吸气的感觉,必定是第②种比第①种吸得更兴奋、更充分,整个肌体都舒张起来。这是因为第②种比第①种呼得彻底的缘故。如果说吸气可依据下面所要唱的乐句的感情和用声的需要而有所不同,那么,呼得彻底则应在每一乐句末都能体现。不仅在激情、大声、高音、长乐句要呼彻底,在深情、轻声、低音、短句也要呼彻底,这样就能在唱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轻松、愉快的感觉,避免常见的越唱气越憋;越使劲气越往上提、越感觉气不够用的毛病。

呼得彻底才能吸得舒服、充分,还可以从生理学的角度得到更好的解释。人体的呼吸循环,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歌唱演员和吹奏乐器的演奏员,就是利用这些“废气”来演唱、演奏的。他们变废物为音乐,是最神妙的废物利用者。二氧化碳不呼出则氧气吸不进,越唱气越放不下来,胸部憋闷,头昏,有的人甚至于晕倒,这除了心理紧张的因素之外,与体内二氧化碳过多,氧气不足是大有关系的。只有二氧化碳充分排出之后,才有更多的空间让氧气充分地吸进去,这样就能保证头脑清醒,心胸舒坦。每次呼吸都是这样,整个演唱就能保持清新爽朗的轻松感。

三、歌唱时的用气

细心观察,日常生活中,人因心情不同而所用的气息状态也不同。人有喜怒哀乐,时有低声细语,偶有纵情欢呼,每句话中又有抑扬顿挫,可说是千变万化。歌唱则甚于日常的说话,变化更多,幅度更大,更夸张,因而气息的应用更是变幻无穷。要很具体地讲明这些变化如何不同是困难的。歌唱时的用气,总体说是按以上提到的呼吸的一般规律,随着歌曲感情的变化而顺其自然地变化的。但是歌唱时的用气有几点需要着重提出来讨论:

1.气息的支持力。初学者在听到歌唱的气息要有支持力时,总是不管轻、重、强、弱地用一股劲把气像木棍一样顶在胸部,在唱强音、高音时更是使劲地喊叫,这样的用气是不灵活的,声音也缺乏生命力,不易表达歌曲的感情变化。其实气息的力量不能像木棍一样地顶着,它更像一条软鞭子,轻轻挥动,犹如长绸飘舞,当向空中猛然击打,由于鞭条急速地抽甩,即会发出“啪、啪”的响声,很有爆发力,但是它仍然是一条软鞭子。气息的力量就应是如此,不管任何时候都应是松畅的。唱强音和高音只是靠加强气息的弹性力量,增加气息的流量和流速来完成,不能靠使劲、用力来达到。

气息的力量不同于筋骨肌肉的力量。气息通畅才能有力,气息的力量主要用于发出声音。而为了负重、抗衡,需要筋骨、肌肉收缩,使之结实、坚硬有力量,这就要憋足气才能有力量。使劲、肌体坚硬、憋气是为了干重活的,不能用来歌唱。因为憋气时气息自然就不流畅,就越发无力去进行歌唱。说明:使劲有碍于歌唱。

让我们做一个小试验:用左右两手的手指,各捏着一个充气量同等的气球和塑料袋的吹气口,再同时将手指放开,这时气球将往外飞出一小段,而塑料袋将垂直飘落地上。这是为什么?因为塑料的材质是结实坚固、没有弹性的,袋内的空气再多也不可能流动,产生不了动力。而气球的材质是柔软有弹性的,它能促使气球内的空气往外流动(喷出),故而能产生动力使气球飞出去。

同类推荐
  • 课外雅致生活-岁月的痕迹,吉他

    课外雅致生活-岁月的痕迹,吉他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 魅影柬埔寨

    魅影柬埔寨

    "边走边画系列丛书”第一辑的三本书,是作者夏克梁行走在三个国家过程中所见所闻的一些心得体会和以绘画的形式展现给读者作者所感兴趣的建筑景象。绘画作品中除了行程中的现场速写,大部分作品是作者回来后的创作作品,采用较为写实的表现方法,以此来展示尼泊尔庙宇建筑的神秘和神圣、柬埔寨建筑遗址的沧桑和凄凉以及印度古老建筑的雄伟和颓废。这本《魅影柬埔寨》是该系列中的一册,包括“关于吴哥”、“初识吴哥遗迹”等内容。
  • 昆曲

    昆曲

    昆曲(Kun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

    《音乐的历史》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发展历史进行了梳理。静心读来,高雅的音乐,经典的旋律,名垂乐史的大师,仿佛就在你的身边。该书逻辑和条理清晰,读者可以读一本故事书的状态来品读房龙的音乐思想,并由此大体把握欧洲音乐史的发展脉络,知晓那些光鲜的音乐家的别样人生。
  • 课外雅致生活-约翰施特劳斯生平与作

    课外雅致生活-约翰施特劳斯生平与作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喜欢你,是我一个人的事

    喜欢你,是我一个人的事

    心情和感悟,是我最好的救赎。在这里有一个默默无闻的我,期待着与你的灵魂相遇。
  • 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

    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

    豆瓣最受读者喜爱的人气作者艾小玛,治愈无数心灵的励志随笔集,暖萌上市!总有一些伤痛让那些男孩女孩一夜长大。《我们都是突然长大的》用清新机智的笔调,为读者提供有趣又实用的人生建议,并和读者分享了温暖美好的人生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可以读到那些长夜的无助和寂寞,那些因爱而生的伤痛,看到每一个人从成长到成熟的蜕变痕迹。正如作者艾小玛所说的,“每一年回头看看,就是觉得人生不一样了,就是觉得过去的自己太幼稚了。或许所谓成长,就是在自我反思的一刹那,突然之间产生了”。一次流泪,一场挫败,一些疼痛,一段漫长的自我治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突然长大的。"
  • 圣鼎纪元

    圣鼎纪元

    星空浩然,我却太过渺小,但,我不甘。万圣星者,至尊瞳师,道之王,千万年后,也会如一抹黄土。但星图,瞳术,道印永存。而我的路,也已然开启……
  • 霸道总裁:少女太腹黑

    霸道总裁:少女太腹黑

    冰山的风家大少爷,遇上外表可爱呆萌内心却腹黑的小千金。封家少爷颜值爆表却是一副玩世不恭,(真让人不爽)而我们女主角却是呆萌可爱倾国倾城。但却爱把自己打扮的稀奇古怪。主要特能扮猪吃老虎,腹黑,毒舌。(他们到底是怎么走在一起的呢?那就看书咯。)
  • 世界科技五千年

    世界科技五千年

    总的来说,罗马人更注重实用技术,而希腊人更注重科学理论。科学史家一般认为罗马时代的科学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从此,西方的科学发展从辉煌的希腊时代跌进了中世纪的低谷。而在漫长的中古时代,对世界科技发展贡献最大的国家是中国。
  • 大武侠之历练系统

    大武侠之历练系统

    万千世界,谁主沉浮?道不尽悲欢离合。金剑在手,谁能傲笑?说不完儿女情长。离离情愁,侠骨冰心,征途无止休。谁能停,为谁停,茫茫无间,前路空空。只道是,匆匆过客,瞥一眼间,千万年。轮回百转,爱恨情仇,侠之大者,莫能休。造物主造就世界万千,请随萧别离一同历练。
  • 死亡谷传说

    死亡谷传说

    令人色变的死亡谷,不仅仅因为它的未知性,更因为它的历代所有者。传说那里生人勿进,传说那里财宝如云。。。当有一天,从死亡谷中走出一少女时,大地是否能为之沸腾?
  • 腹黑郎君冷俏妃

    腹黑郎君冷俏妃

    她,本是一个单纯的存在生活里,背叛让她穿越,穿越到傻子二小姐身上,打姐姐,整大娘。只为证明自己不是傻子!想证明么?好!我就要让整个天下俯首称臣!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能干的法贝尔

    能干的法贝尔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程师瓦尔特·法贝尔先生突然改变了一周后直飞巴黎的工作计划,登上一条从纽约驶向法兰西的客轮。可是从这一天开始,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选择一生中从未经历过的航海,来展开那个既令他欣悦又让他追悔的悲剧旅程。
  • 妈咪靓汤

    妈咪靓汤

    《妈咪私房菜丛书》根据家庭一日三餐的营养需求,精选了一千三百多道营养食谱,食物搭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富含营养,有益身心,让你吃得美味,吃出健康。《妈咪私房菜丛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是家庭主妇的有益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