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4300000042

第42章 尊师重教(5)

头悬梁,锥刺股。挂角读书,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孙康映雪。这些刻苦读书的例子被乡村社会树为榜样。“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乡村民居村落里那些日后将成为国家精英的士子,营造出别样的乡村风景,这些人有的是豪门世家,更多的则是寒门子弟,但在科举制度面前,他们都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乡村社会,从宗族到家族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将巨大的热情倾注到乡村文教建设上。乡村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都揣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少年初登第,皇都得意回,禹门三尺浪,平地一声雷。这个梦想化为一场又一场传奇好戏,伴随着激动人心的喜悦在乡野山居次第上演。

前些年,我有一个朋友搞陈永贵的专题片,写脚本,发现了什么新大陆似的,说永贵大叔是中国五千年来第一位农民宰相。我一看就笑了。数千年来,从田野登上庙堂的精英士子,哪一个鞋帮子上不沾着泥土?又有几个不是传统的农民?

张:这样的话题,应该非常有意义。西方当今这一套保障民主自由的制度建造起来之前,中国的文官政治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政治制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是纸上的诗句,曾经是活生生的事实。历史上,布衣而取卿相者,比比皆是。平民子弟,通过察举或是科举,进入国家官僚队伍,形成了“君臣共治天下”那样的格局。这样的客观存在,形成了对帝王独裁的强力制衡。

与科举选官的古老体制相比,如今的干部是怎样的一个选拔程序?不在我们的对谈范畴,我们来个“子不语怪”好了。我们希望的是,不要人为将自己民族的历史全部抹黑抹杀。礼失求诸野,如何遴选人才、入仕者如何从政,本来就是古礼的重大内容,这里面可资借鉴的东西非常多。

鲁:科举制度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乡村建筑中。前面我们说过广大乡村有村必有庙,无庙不成村。而庙宇中间,关帝庙、文昌阁是最普遍的重要建筑。关庙倡导忠义仁勇信,文昌则关乎一村文脉。与文昌阁相呼应,尚有魁星楼。这两座建筑,规制或有大小,但位置无不醒目。有的建在公共空间的中心位置,有的以阁楼形制悬置于村落主干道街巷之上。有实力的村落,乃至要花大力气仿照州县城建规制,建造一座缩小版的文庙。文庙里专供孔圣,与文昌阁、魁星阁配合起来,在村落空间视觉到心理启迪,给人以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

像孙家村那样拥有独立“书房院”的村落并不在少数。即便不是专门建筑,每一个村子也会想方设法让子弟有一个诵读诗书的地方。前年曾有一位在呼市居住的老人回乡,他上了我们村的护城楼后,百般感慨,他说小时候几户人家集资,曾共同延请一位塾师在这里教过书,他在楼上读书一待就是五年。抗战军兴,老人随父出口逃到绥远,上的是傅作义创办的绥远奋斗中学。

我大学毕业教书,校园所处曾是河曲城关富户聚集之地。四合院院连院,虽经过战火洗礼,但当年建筑规制大致还在,每几户必有一个书房院。事实上,山西民居村落,学堂建筑必不可少。或作为私家宅院的配属建筑,延请塾师教育本家子弟;或者,独立于民居建筑之外,作为村社公共学堂,供本村子弟进学就读。有的还收外村子弟来学习,我曾在你们盂县一个村子看到一段残墙,上面有“义塾”两个字,想来就是这样的建筑。

风气绵延习染,乡村人当年对文字崇拜有加。凡带字的只张片纸都不允许随便丢弃,更不可以随意亵渎,家居院落的某一墙壁要筑一小小窑阁,专供焚烧字纸之用,窑阁额首,镌有“敬惜字纸”四字。村落庙宇和学堂、书院,则建有惜字亭,学子必须将用废了的纸张带到惜字亭前,恭恭敬敬点燃,仿佛让文字在火焰中得到重生。

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化民成俗。文教兴,巫觋止。子不语怪力乱神。科举当是正途,其他则为左道,乡村社会的浓厚文教传统从另外一个层面保证了乡村的理性秩序。

张:科举制度布衣而取卿相者毕竟是少数。但因应这一制度的存在,以科举为功利目标的广大民间私塾,却生出了超越功利的意义。孔子倡导的富而教之,果然达成了“务民之义”的效果。广大民众尊师重教,懂得礼义廉耻,这是一个多么文明的伟大民族。有人说,重要的任务是教育农民,有人说,要改造中国的国民性,只是传统文明不合某些人的要求罢了。

城乡二元化已然多年,乡村的败落,近几年变得格外突出,败落的速度愈加惊人起来。几十年来,从乡村考取大学的农家子弟数量不能算少。他们中一定有人早已步入仕途乃至身居高位,读书考学,除了改变个人命运之外,还报反哺乡野的情形,较之过去却是太少了。

父辈读书的冬学,只留下一个传说。我这一代读书的小学,只剩下几段残墙。我们父子出钱赞助过的新建的小学,没有了一名学生。

有个张石山,尚且能够多少说说当年红崖底的文教历史,追述一点尊师重教的村下传统,往后,会有谁也说说什么吗?而他又能说出些什么呢?

鲁:是啊,聊以自慰的是我们至少还能说点什么。

我就干脆再敞开来,说得宏观一点。山西历史上的官方办学一贯非常突出。春秋时代有孔门高足子夏在西河即如今山西晋南讲学授徒;汉代有郭泰罢官回乡办学;隋唐时代有著名的文中子王通,于河汾聚徒授业,来自各地的门徒达千人以上。进入明代,与晋商崛起同步,山西省官办学堂数量始终居全国第一位;到清代,山西各县学堂数量猛增,日后统治山西三十八年之久的阎锡山的家乡五台县,散落于各民居村落的学塾达二百多所,入学人数达三千多人。

官学之外的私学,更不可小视,遍布全省各地的“书院”,该是个中翘楚。有名的如平定州的冠山书院、石楼书院,太谷凤山书院,平遥超山书院,汾阳卜山书院,这些有名的书院,不过是山西明清两代众多书院中的数所而已。山西从辽代开始创办书院,到明朝山西书院共达七十五所,到清朝末年,全省书院的数量增加到一百六十九所。几乎每一个县有一座书院,就连偏远的河曲县,还有一所拥有百年历史的河阴书院。

书院高于散落于村落民居的学堂和私塾,建筑格局与学术程度绝非普通学堂可比。设有讲堂、学舍以及藏书楼,有着浓郁的学术气氛。延请博学硕儒担任山长、院长,授业解惑,切磋学术。当晋商的脚步踏遍欧亚大陆的时候,山西出现了如傅山、阎若璩、白孕彩、戴廷栻等博学多才的大学者,还有通过科举荣身、位高权重的学问家陈廷敬、祁寯藻、徐继畬等朝廷名臣。清朝初期,山西不仅是富可敌国的晋商故里,而且是全国的学术重镇,江南大儒顾炎武慕山西浓厚的学术氛围,涉江渡河来到山西,游遍晋山晋水,去世之后葬在了司马光墓旁。1902年,山西大学堂正式成立,为近代中国最早创办的三所大学之一,是中国省一级创办的第一所大学。

张:顺民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说出了我们山西关于文教的若干史上辉煌。

我虽不是教员,但有时会想一点关于教育的话题。一个应试教育,什么都统一,将老师和学生都束缚住了。山西的教师,无论教语文还是历史的,把你上述这些有关山西文教的常识,给学生们讲授讲授,有何不可有何不好有何不妥呢?恐怕这也是很难办到。教育不是给人插上翅膀,倒是给人套上了锁镣。于是,我们不得不相信“学术在民间”,我们还是只得“礼失求诸野”。

鲁:礼失求诸野,其实正说明宏观概念的教育尚存在着高考指挥棒之外的各种可能。

我记得你让张溥从小背诵《三字经》,两三岁的小人儿背得滚瓜烂熟,她十二三岁就能做一手好文章,这无疑是来自另外一种教育的成果。我宁可乐观地认为:尊师重教的传统,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续而未断。

张:你们护城楼紧靠县城,恐怕难以抵挡城市的扩张拆迁;我们红崖底偏僻山沟,恐怕也暂时无法转捩日益破败的趋势。回到我们对谈的本题主旨,故乡大地曾经负载的历史不会消亡,曾经氤氲在村庄上空的文明气息不会消亡。至少还有我们两个在,这叫“人还在,心不死”。

拿我们省作协所处的南华门来说,比起大学、社科院等文化人相对集中的单位,我们巷子里走出的大学生、留洋生、博士生所占比例是最高的。这绝不是偶然的。这儿聚集了许多有担当的文人学子,仅就教育子弟后人这一条而言,大家人自为战,战果堪称辉煌。文明的传承,包括尊师重教的传统存在,以我们难以深究不可量化的方式在起作用。

鲁:前面你谈到农民们培养子弟不易,我曾经做过一些具体调查。在进入21世纪之后,农家日常的最大支出就是教育,可以占到一个农户全年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这还仅是基础教育。如果子弟考上大学,那负担就更重了。我有一个朋友,他家在我们县南部山区,地广人稀,他和他弟弟考上学校之后,娘老子两个人把别人撂荒不种的地包种了不少。种了多少?种了整整一百亩;种了几年?种了整整四年。有一次我同他一起回乡收割庄稼,远远看见山梁上老两口背着比他们身量大几倍的庄禾,缓慢移动的身影在秋天的天穹之下特别显眼,朋友不由得珠泪滚落双腮。

我们那一个人口不足十三万人的蕞尔小县,县城人口由本世纪初的不足两万人,在短短的十年间,常住人口达到将近十万。城镇化口号之下,政治、经济、文化诸多资源大踏步从乡村撤出,乡下人不得不离别家乡进入城市,租房赁屋陪子女读书上学。而教育产业化之后,又将农民的教育投入放在与城市人口一样的水平线上,其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要知道,教育仍在产业化,大学生毕业之后就业的形势仍然严峻。尽管如此,底层广大民众到底不甘舍弃供子弟高考读书走出乡村这几乎唯一的通道。有如飞蛾扑火,这不能不说是另外一种悲壮。

张:文峰塔可能垮塌,魁星楼可能拆毁,广大民众向往文明的心志永在,古老的乡野传承千载的文明灯火不灭。

我读小学的药王庙的庙院里有几块残碑。其中一块残碑,提到了“学堂地”。在我们红崖底的所有耕地中,老者们还能指出那块具体的学堂地。地块不大,面积三亩出头。那曾是建国前村中公有的专用土地,其出产专供村中学堂花用。

冬学不存,小学破败倾圮,那块残碑也终将字迹磨损的吧。但学堂地的名堂还在,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留在我的文字记录中。

同类推荐
  •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第三卷)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本书所论及的,从诗人的先天资质,到后天的品德修养、读书学习及社会实践;从写景、言情,到咏物、咏史;从立意构思,到谋篇炼句;从辞采、韵律,到比兴、寄托、自然、空灵、曲折等各种表现手法和艺术。本书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 感动心灵的精品美文:人生立志卷

    感动心灵的精品美文:人生立志卷

    《别停下生命的脚步》,讲述的是人生的梦想与追求,生命的感悟与思考,人生的启迪与智慧。本卷中所精选的一篇篇华美文章,是作者用自己敏锐的目光捕捉生命的雨丝,用丰富的内心去感悟生活的真谛,用美丽的情怀追忆岁月的风尘,用睿智的大脑思考未来的命运。
  • 发现小说

    发现小说

    本书见证了阎连科自己的文学观,但同时又超出他个人文学观的阐释,重新界定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边界和层次,也重新为文学的优劣作了独特的富有启发性的判断。利用他的理论可以非常现成地把世界文学、中国文学进行清晰的归类、判断,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可操作性,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鲁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鲁迅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

    《时间背后的河流》收录了叶延滨最重要短诗作品,主要包括《干妈》、《环行公路的圆和古城的直线》、《囚徒与白鸽》、《寺中扫帚声》、《蜜月箴言》、《时间到了》、《最后的年轮》、《现代生态学》、《月族》、《石碑与青藤》、《一个人在城外》等百余首,供文学爱好者欣赏。
热门推荐
  • 复仇萌妻哪里逃

    复仇萌妻哪里逃

    盛世以前没有真心实意爱过一个女人,直到遇上了她。而陌清悠却也因为他,开始了一辈子的沉沦。到了最后的最后,才发现,原来这根本就是昙花一梦,谁是谁非,早已分不清楚。
  • 都市田园空间

    都市田园空间

    一次失败的相亲,像是风吹过天台,留下一个大头娃娃……失手打破大头娃娃,田大力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在人流拥挤的城市里拥有一片都市田园。一个来到大城市的农村小子因为得到一个神秘空间而混的风生水起,开店铺,兴狗场,回馈家乡。顺便利用空间繁殖珍惜生物赚钱,拯救濒危动物,培育新品种。这是一个穷小子努力奋斗,抓住机遇,走上成功道路的故事。
  • 花美男们恋上我

    花美男们恋上我

    前言:嗨,大家好,我是水夏樱沫的第二个号,这本书,送给喜欢看水夏樱沫的小说的小说迷们,谢谢你们的支持!!我,夏可娜,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孩,虽然我没有倾城的美貌,但我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不花心,不是财迷,我只希望开开心心的活着。只到遇到他,韩竹丁;还有他,羽澈曦;他,皇甫英;和他,刘翰宇。当他们同是恋上我,我该何(xuan)去(ze)何(shui)从?
  • 要选他还是他

    要选他还是他

    原本开开心心的陈梦阳,突然遇见男神。第一次在咖啡店见到男神,他特别温柔,但是在学校的他竟然判若两人!后来才知道其实她认识他们两个!一个温柔如猫,一个霸气如虎,两个都很优秀,可是偏偏可怜的小羊对两个人都有好感,她一直在想,要选他还是他啊!
  • 天然呆的腹黑进化史

    天然呆的腹黑进化史

    他从小挣扎在生死边缘,蝼蚁般卑贱地活着,杀人如麻漠视生命,野狼般孤独。他那简单直线的思维根本无法与“文明世界”的规则相接轨,那么好吧!如果不愿屈服,那便只有颠覆!且看一只天然呆小正太的女王腹黑进化史。
  • 游戏王pw

    游戏王pw

    本作完整的题目应为《游戏王paralleledworld》,意为游戏王的平行世界。如题,本作将会打破穿越的老套路,将决斗组合出更多可能性,当然,作为小说会兼顾一部分剧情。以下为简介正文:另一个世界面临毁灭,需要一个救世主,结果神选择了我。他问: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救世方式,你选择什么?我说:我选择决斗卡片。从此,我的脑海中多了一个系统;从此,开始了我与命运的纠葛。PS:虽然看上去比较严肃,但读起来肯定不会那么沉重,我保证,同时求大家的支持。
  • 天降猫王:校草殿下,别来无恙!

    天降猫王:校草殿下,别来无恙!

    “照顾好这只猫。”这是某人的要求。“简单!”她爽快的答应。可没想到有一天怀中的黑猫突然变成帅气的他!“仆人,本殿饿了!做饭!”“仆人,本殿衣脏了!洗!”“仆人,本殿作业没写完!”“……”我去!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她泪奔。“我—不—干—了!”“哦?什么?再说一遍试试?”他逼近。面对这大少爷,她只好就罢……~(T?T)~呜呜,原来猫咪这么难养!!
  • 王者荣耀vs英雄联盟

    王者荣耀vs英雄联盟

    地球上,遭受到史无前例的灾难,不管是古代,现代,神话,都遭到了灭绝。爆炸过后,空中的流光带走了一部分的人,谁也不知道他们是辛运儿还是别的什么。最先出场的是大众男神李白和嚜狐的男神狄大人,那么,李白将如何在王者峡谷中闯出一番天地,又会有怎样的恩怨情仇?
  • 傻瓜,我未曾离开

    傻瓜,我未曾离开

    目视前方,却错过了旁边的风景,自己所追求的未必就是适合的,回头看看,或许有更值得珍惜的。
  • 末世之不灭

    末世之不灭

    末世来临,规则打破,制度没有建立,李易靠着自己家传的武学,一步步走来,走出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