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4300000022

第22章 娶妇迎亲(3)

在过去,要相亲。就像张老师你的第一次全国获奖的成名短篇《镢柄韩宝山》里头写的一样,相亲是女孩子的家长要审看那个后生家。后生由媒人带了,女方父母相看外貌,察言观色,言谈举止当然要慎重。同时,如果女方满意,这后生也能看见那女孩子的长相姿色。相亲这一关当然重要,若女方家长看不上,基本上也就没戏啦。且说这么几位。

一位,家族肥胖症。个子又不低,虎彪彪的,相亲屡屡受挫。进门将太阳光挡在外面,横看一堵墙,纵观一座山。

女方家长问说:娃娃体重有多少?

答:一百公斤。

女方的娘头晕目眩惊呼起来:啊呀呀我那闺女呀。

一位,高中高我一级,没毕业就进了铁业社,有了工作,风光无限的样子。相亲说话,坐下头三句尚可,婶子大娘叔叔大爷叫得勤快,第四句就露了怯。大秋天,穿一件半袖衬衫,人就奇怪。

问:穿这来少你不嫌凉?

答:我奶奶说来,八月的汗褡火灵单,没事。

下来几句,没一句离开他奶奶如何如何说。结局可想而知。

一位。就是我弟弟学木匠的师傅。师傅亲娘死得早,遭逢了个后娘。后娘高个儿麻子脸,媒人带对方家长前来相看家道,这里滚茶热水,礼数周全。虽是后娘,说起儿子来跟亲生一样,夸说:我们家这娃,聪明伶俐,勤快好学,身怀薄技,不愁吃喝,将来自己养活自己没问题。话已经说到这份上,女方家长已经准备将这门亲事定下,谁知,后娘转而长叹一声:可怜我那娃,从小身子单薄,什么都好,就有一样,落下个唾血的毛病。

一句话,把个亲事搁在一边了。后娘已经去世多年,我弟弟的师傅给我们盖房,吃饭中间,说起这后娘还咬牙切齿。

所以,相亲仍然是婚姻程序不可或缺的过门。过门演奏好了,下来才能进入婚姻正戏的主旋律。

说到成亲拜堂,张老师你比我年长,凡事又肯留心,你知道的老礼肯定比我多。你得好生谈一谈。

青庐红毡拜天地

张:谢谢鼓励。我从1950年到1960年,从三岁到十三岁,在红崖底生活整整十年。听老辈叙述,特别是听我父亲的转述,我记住了不少乡间曾有的民俗。这些,与我自己经历亲见的各种民俗,复合叠加,构成了我的所有民俗记忆。

大娘过门时,我父亲七八岁。当时,娶亲还时兴坐轿。但大娘的庄子是那样一个沟掌里的窝铺,绕行官道要走五六十里。结果,大娘是乘着一匹小毛驴出嫁来红崖底的。

女娃娃们念叨的童谣里这样吟唱:

眉豆豆花,根子里开,

大郎喝酒二郎筛;

三郎端将菜盘来,

四郎他骂我是烂奴才。

我又不是驴上马上跌将来,

花花大轿娶将来。

看我的头,杏花油,

看我的脸,粉眉粉眼粉蛋蛋,

看我的脚,红鞋绿裹脚!

也是说到小脚,戛然而止。

身为女子,做一回新娘,能够坐一回轿子,那是终身的荣耀。

大娘虽是毛驴驮来,在红崖底照样是阖村的盛大节日。娃娃老汉要来围观,女人们打扮得一水时兴,负责搀扶新人的妯娌辈,还要专门选择那脚儿格外小巧的。话说村人观瞧新媳妇,新媳妇戴着盖头,人们除了看排场热闹、看新媳妇的穿扮,主要先看她的脚。老汉们这一看,连连撇嘴。女人骑毛驴,两只脚在鞍架两边甩打甩打的,老汉们说:好狗日的,还要打塌驴膀子哩!

大娘尽管脚大,大门上被搀下毛驴,照样要被人牵挽搀扶了,踩着红毡到礼棚下来拜天地。——父亲说,乡下,哪有什么红毡?地下铺的是席子,但司仪撒帐的执礼人员偏偏要高喊:搀扶新人上红毡!

到我记事,村里谁家娶媳妇,新人到门都在傍晚黄昏。婚者,昏也。男女婚配,时辰要在白昼与黑夜阴阳混沌交汇的黄昏。

礼棚,古来叫青庐。青布幔帐,象征头顶青天。

新人与新郎官双双来在青庐下,面对高挂的族谱和父母高堂,执礼开始念诵:

太极初分两仪开,

周公之礼定三才;

阴阳交合乾坤义,

且叫新人拜堂来!

成亲拜堂是在黄昏,那么,当日上午新郎已经抵达丈人家门上迎亲去也。闺女出嫁,在娘家则有别母的仪式。同样是大宴宾客,有执礼人员念诵传统词儿:

在家别过亲生母,

到得夫家敬公婆!

诸如此类。

父亲回忆说,新媳妇下轿之后,拜堂之前,乡俗还有两个必需的节目。

一个,树枝弯了一张弓,高粱顶端的秸秆当做箭,新娘子下轿之际,新郎要回身比画射箭动作。这叫“回马三箭”。我分析,这或许是远古氏族时代“抢婚”习俗的记忆。

一个,新娘子抵达礼棚之前,要大火烧红一只生铁犁铧,令新娘跨过去;同时,有人在通红的犁铧上浇一瓢醋,蒸汽升腾,醋味呛鼻,新娘连连咳嗽打嚏喷,观众笑成一团。或曰,这是乡俗逗新媳妇、闹洞房的前奏。

这一项,我也有自己的分析认知。老北京,新人下轿,要跳火盆;我女儿结婚,回到夫家山东,在步下出租车之前,有人要点燃麦秸稻草,绕着汽车走那么一圈。以上乡俗种种,虽各有差异,但实质只有一个,这是远古流传下来的风俗禁忌。一个外部族的女子,进入本部族,她带有传染病的病毒如何得了?醋与火,都是用来消毒的。

到我记事,用醋来浇犁铧的风俗还有,回马三箭已经没人施行了。所谓新社会,倡导移风易俗,乃至大破四旧,许多饱含古老文化意味的民俗被谴责批判破坏殆尽。眼下,要创建新文化的提法震耳欲聋,不认识旧有的文化,何以界定新文化?新文化从哪里滋生出来?

鲁:我所知道的,在我们家乡,还有婚前会亲的乡俗。两家亲事谈定,已然订婚,女方家里要举行家宴,宴请未来女婿。宴席吃饺子,三五个饺子里包的都是盐,故意让未来女婿吃。女婿子咬一口,一脸苦相,未来的妻舅瞪起眼来问:里面有甚?苦相说不出,只一个劲儿摇头。妻舅并不甘心,再把眼睛瞪大一圈,再问:里面有甚?你得说出来!苦相女婿终于说:有甚哩?有盐。有盐有盐,意味着有缘。众人一哇声叫好,会亲饭就吃到高潮了。

晋城一带,女方为亲事举行家宴,这顿饭吃得颇有诗意,乡俗叫做“添灯”。

张:这又是“十里之外,乡俗不同”了。按说,新女婿去吃老丈人的家宴,是在婚后“认亲”的民俗仪式中,好比过门的新媳妇要认亲。

新媳妇头天黄昏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已经拜过了公婆。在新婚第二天,新婚夫妇还要共同祭拜家堂神主牌楼,属于古来的告庙仪式。新媳妇正式过门,成了家庭新的成员,告庙之后,要到公婆堂前正式认亲。正像唐诗上说的那样:“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开口要叫公公——爹,公爹含含糊糊应承一声;到炕头称呼婆婆——妈,婆婆端坐炕上,今番“三十年媳妇熬成婆”,开始给媳妇下达指示。新婚二日,当然不需要下厨上碾磨。唐诗上都说是“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嘛。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认亲。

嫂子小姑陪伴了,到近支血缘家族认亲,磕头行礼,叫大叫小。记得一位远房叔叔成了家,那新媳妇来家拜认奶奶,奶奶给了两毛钱,那在红崖底就是大大的开明长辈了。同时,开了竖柜,取出挂面,让大娘立马给煮了一碗奉上,新媳妇享到这般口福,念叨了多少年奶奶的好处。

到第三日,新媳妇回门。这叫“回三”。回娘家要连住九天,称为“住九”。小姑娘,或许才十二三,乍然离家,岂能习惯,回三住九,说来真是极具人性化的一桩乡俗哩!

新媳妇住九,新郎赶了毛驴或者大车,陪了老婆去住丈人家。这时节,轮上新郎在丈人爹那宗族里认亲拜望。丈人村上,小姨子、大舅子,少不了逗弄新女婿。打打闹闹的,娇客新女婿和丈人家打成一片。

我父辈兄弟七人,堂兄弟十来个,包括侄儿辈成家,迎亲娶妇的风俗,几十年嬗变,不妨说从中可以集中看出整个社会的嬗递变化。

鲁:我四十好几,不敢说自己“不惑”,张老师“耳顺”之年,在咱们作协大院文人圈子里,你是公认的民俗文化大全。咱俩对谈,我今天倒是特别想听张老师你多说一点。比如,除了电影电视里看过坐轿,你亲眼见过坐轿子没有?在你的记忆里,当年女人出嫁如何穿着?我总觉得,穿衣打扮,女人要比男人天然敏感,往往能嗅到风气变幻,跟风赶浪而不落伍。

花轿迎亲

张:我或许太喜欢我们的民族文化,属于“信而好古”,比常人多留意,记忆也相对好一点,于是,我就有了一肚子的杂耍,一肚子不合时宜。顺民抬爱,我不妨就来一个知无不言。

我的大娘,是骑着毛驴过门的。脚大,是那种萝卜脚,玉米棒子脚,让人笑话差点打塌驴膀子。

二大娘是童养媳,和二大爷成家,闹了一回“瞎推”,连毛驴都没骑上。

三大娘,有的一说。我那三大爷,是个懒汉。兄弟六七个,觉得日月没指望,躺着吃饭比起来干活省劲。弹歌小唱,赌博鬼混,能老子不管三十的儿,爷爷拿这号儿子也没办法。自然,婚姻也就没个着落。后来我爹在太原干上了大工头,家道兴隆起来,爷爷这才张罗给三小子打问人家。黄花大闺女没可能,三大爷找了个寡妇。三大娘十七出嫁,十八死了男人,没孩子、没家业,娘家婆家一商量,同意改嫁。说是寡妇,男方是个三十岁的懒汉,寡妇再嫁开口就是一百大洋。

一百大洋的寡妇也是寡妇,过门坐轿按礼法就不兴坐花轿。坐的什么轿?是个黑顶子轿。寡妇再嫁,头上另换一重天,所以拿个黑顶子遮了天。

四大爷是村里受苦全把式,还是草台班的台柱子,演得来《汾河湾》《蝴蝶杯》种种戏文。抗战开始,又当上青抗先的队长。但四大爷不识字,夜校民办教员专门给他吃偏饭,一个季度下来上级区长来考察,“文化”两个字,四大爷给忘啦!说那一个“文”字,“看见面熟熟的,车梯呀的”,反正认不得。成家找了个四大娘,黄花大闺女,好人才、好针线。娶亲订的是花轿,鼓乐班子又吹又打。中间偏偏出了惊险情节,花轿路过鬼子的千佛寺炮台,鬼子兵拦住花轿,硬是要看新媳妇的小脚。碰上这样倒霉事诚属无奈,但老百姓竟然拿来笑话人,老张家的新媳妇,哈哈,让日本人给看了脚啦!

我真正见过的花轿娶亲,却是在太原市。

建国初期,老式娶亲还能看到。街上鼓乐一路响来,城里孩子一哇声嚷:娶新媳妇的过来啦!大家一团旋风奔上街,只见一顶轿子,明黄颜色,流苏飘动,四个轿夫身穿号衣,走得风快。鼓乐欢快,轿杠颤悠颤悠的。新媳妇什么样?她也不曾掀开轿帘,微现花容半面。在我童年的想象里,她一定很美,一身红妆,樱唇半启,巧笑倩兮。

那轿子,一阵风,像梦一样飘远去了。

到堂兄宝山靠山们结婚,村里哪还有轿子?用几个劳动日,才能换得使用社里大车的权利,用一辆牛车去迎亲,便是那时节的最高规格了。

车上铺了谷草,新娘子一身光鲜,有送女客陪着,围了花被坐在车厢里。大车辕条上,贴了红纸,牛头上拴二尺红布,乃至车把式的鞭杆上、鞭梢上,也系了红布条。这牛车便成了一挂喜车。黄昏时分,喜车从沟外赶回来,临近村庄,车把式甩几个响鞭,等着看热闹的娃娃撒欢呐喊:新媳妇来啰!村口一派欢腾。

也有进步青年,践行上级倡导的新式结婚。

比如我二大爷跟前的大姐翠凤结婚,翠凤是村里的团支书,汉子是县上公安局的干部,两人就是新式结婚。大姐也不铰脸,也不上头,男人独自个,骑了个自行车来迎亲,大姐坐在后衣架上,就那么一道烟走了。

二大爷脸子好生难看,平常惯爱骂人,这时不知道该骂谁。

大婚礼单

鲁:是啊,娶妇迎亲,终归是乡间的大喜事。后来“文革”期间,更有革命化的婚礼,两人都是手捧红宝书,结婚像是宣誓加入什么团队。

张老师你刚刚说的“铰脸”“上头”,还有“送女客”,这些都是怎么回事?我倒是听说过这些名堂,可惜未知其详。

张:好,咱就先说说铰脸。

乡下女人寻常要铰脸。脸上的汗毛如何处置?女人们的传统办法是相互帮忙铰脸。铰脸,当然不是用剪刀,而是用一条线。一个线头咬在嘴里,一个线头抓在手头,另一只手扯定中间,就做成一把铰脸的器械。脸上扑了粉,有的扑上豆面,线段勒动,就将面部汗毛统统拔除。

但姑娘家不兴铰脸,她要到出阁前夕,才平生第一次铰脸。于是,铰脸也叫“开脸”。乡下有歇后语说:大闺女铰脸——头一回。

听大娘姐姐们说,铰脸生疼生疼。但一经铰脸,面部光净有加,更利于涂脂抹粉。女人为了漂亮,开刀刮骨都情愿吧。

铰脸过后,大闺女临出阁还要上头。上头,顾名思义,就是将姑娘时代的蓬松披散的发型,改换为向上聚拢梳理的少妇发型。比如姑娘家拖着大辫子,媳妇们再没有这样的。上头,要请村里的精干女人来操作,好比城里出嫁请动了美容化妆师。

头发梳理上去,要盘出发髻。发髻名堂多多,在我们盂县,女人出嫁多半要盘“昭君髻”。女儿出嫁,远离父母,或许就借用了昭君出塞来寄托了心情。或者,这是清代的发式。异族统治,异服改制,我们的女人们梳理一个昭君髻,仿佛嫁给了异族人,曲折传达出某种复杂的民族心理情绪。

从奶奶到前头几位大娘,出嫁时头上既然盘了昭君髻,包拢头发的一个刺绣绦带就叫“昭君条”。新娘发髻上,要插上银钗、玉簪之类,颇有点“翠翘金雀玉搔头”的意味。昭君条上,要别上去玉质帽花和银质八宝。八宝,是八种花式的银质头饰。奶奶做新娘时的这套妆饰,我当然见过。平日不会佩戴,只在走亲时候、出席重大礼仪活动,方才上头。

同类推荐
  • 揭皮

    揭皮

    当文化在中国还没被教授的讲坛和学者的理论弄糟时,我还能够感受一些它所能传达的纯粹的力量。而今当之文化在商业包装、媒介炒作、市场绑架下而尊严丧失殆尽的时候,这种力量也随之消失了。
  • 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提起唐诗,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在唐诗里,你会看到秀美的河山,你会闻到清新的花香,你会听到离人的哀怨……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的唐诗选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以“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来选择诗文,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没有入选,如《石壕吏》、《卖炭翁》等等。为了惠顾广大读者,我们继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照多种唐诗编本,精选出了三百首唐诗,编成了这本唐诗大全集。目的在于为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绵薄之力。
  • 红楼梦一百句

    红楼梦一百句

    近几年,随着电视讲坛和影视剧的热播,经典名著《红楼梦》再次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其人物和剧情再次在中国民众的心头掀起阵阵涟漪。本书撷取原著中若干诗词曲赋及一些重要的段落、文句,分别从人物个性、情节构思、作者、成书以及脂评等不同面向,对《红楼》一书给予精简而又入味的介绍点评。作者系红学研究中的翘楚,无论是作品本身,还是红学研究通史,无不了然于心,故其笔下的这些评点绍介,虽明净可诵、清浅可喜,然无一不是大匠运斤的得力之笔,快读之,更增对“荒唐之言”和“悲凉之雾”的深刻理解。
  • 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雾外的远音:英国作家与中国文化

    极西的英伦、远东的华夏,这是一个帝国眼中另一个帝国的斑斓光影:从飘渺如梦的“蛮子国”,到定格在画屏上的古典中国;那凝聚东方灵感的园林与戏曲,激起的何止是对异域情调的讶异?而开放的“文人当政”模式,渊懿的儒道思想恰正成为拯时济世的智慧源泉。距离滋生欣羡,接触深化了解。当两大帝国在十九世纪的苍穹下骤然相对,当两次世界大战惊破西方幻梦,古老的中国文化在英伦几经风雨之后,仿佛紫檀匣中的珍藏,正散发着幽幽馨香……本书将引导你拨开历史的迷雾,聆听那遥远异域关于中国的声音,追寻数百年中英文化交流的行行足迹。
热门推荐
  • 至尊混沌道

    至尊混沌道

    主角意外进入神秘裂缝得到了仙魔传承之后回到过去,在天道之下如何成长。又如何带领身边的亲人对抗各界的敌人征战六界,实现那惊世的破道之旅。过程悲剧又惊喜,实力慢慢进步中,天道如何算计他,命运如何考验他。笑看主角如何破天取道,一步一步的成长,最后成为掌控一切之人。
  • 冷艳成狂

    冷艳成狂

    或许我只为复仇而生,仙界中人,你们残杀我父亲,设计让我实力全失,更杀害我心爱女子,不可饶恕。
  • 极星祖皇

    极星祖皇

    虚弥破碎,化作亿万空间!极星神辰意转世降临古老的兵铠大陆,且看辰意如何在这大陆上以手中的刀剑冲出阻碍!为寻虚弥破碎的原因,得涅槃,化阴阳,一路前进,成就祖皇!
  • 风君戏妻(君临天下系列之一)

    风君戏妻(君临天下系列之一)

    [花雨授权]她就像个不可侵犯的天使,一个“失去双眼”的天使,却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在初次见面时,便将代表他尊贵身分的帆船坠链给予她,没料到她反而一步步陷入危险之中!祸是他惹的,为了……他愿意分一半的视力……
  • 灵帝传奇

    灵帝传奇

    这是一部一族从毁灭到复生的悲壮史。当绝望与死亡如枝藤蔓延,末世的帝睁开毁灭世界的瞳,那时起,九天的动荡拉开了封闭千年的帷幕。真相接踵而至,命运百转轮回,一个普通的乡村少年,两个截然不同的身份,三大国的明争暗斗,一切的一切,都在星辰的运转中悄然注定,刻下结局……权与力的王座上,一顶紫色的王冠承载着千载乱世沉浮,而王座下埋着九族的森森白骨,孤独的王闭着双眼,耳边回响着那一日戚风细语,突然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从一开始到最后,都只是想要,都只是奢求着那份卑微的、最后的幸福而已。
  • 猎爱重生:错惹冷魅撒旦

    猎爱重生:错惹冷魅撒旦

    雪地重生,邂逅狼君,这到底是难解的缘,还是难解的虐……救命恩情,破身为奴,岂料处处关心,却接二连三,弄巧成拙,暗夜,他化身为狼,寒锐的眼眸透着魅入骨髓的诱惑,嗜血的獠牙寸寸而生,狠狠折磨着她……“你既然敢接近我,就该知道沦为玩物的下场!”
  • 剑芒星帝

    剑芒星帝

    星转乾坤写不下去了但是这一本我会坚持的谢谢大家
  • 乌空凉雨

    乌空凉雨

    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我独自徘徊没有尽头的彼岸,那时年少的我,不知为何喜欢上了恋爱·····
  • 清漪虞妖

    清漪虞妖

    皇后竟生出了一个妖女,血红色的瞳孔,青莲般的胎记,必为千年一遇的虞妖,被处死却意外存活,进入修仙大派,发生了一系列胆战心惊的故事,,,
  • 长嫂难为

    长嫂难为

    写实的文字,经过艺术加工,这是一本小说。我是方家的小孙子,只想透过我的眼睛去描写我的所见所闻。国民好媳妇,真的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