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4300000021

第21章 娶妇迎亲(2)

清初偏头关万家起事反清,最后失败。清军进入偏头关,万家老夫人命人把蒜挂在大门口,半个偏关城里纷纷效仿,蒜瓣高悬,说是要驱赶臊膻之气,给清军一个大难看。清军扑入万家老宅,万家老夫人将大门紧锁,放起一把火阖家自焚殉难。直到今天,说起狐臭,在乡间仍被称为“臭骨头”“臭筒子”。这确乎已不单单是生理体征描述。

我们县里,有几个村子据说祖上不慎,不小心娶回“臭筒子”,从此坏了名声。外村人一打听籍贯,避之唯恐不及。奇异的是,凡是有酸臭说法的人家女儿,往往生得格外娇媚,要多漂亮有多漂亮。山里家境贫寒的人家,娶妻也顾不得许多,明知有问题也只好娶回来,不然就得打光棍。据说,做娘的临出门吩咐女儿,新婚之夜,要缠定男人,将他的鼻子捂在自家腋下,让他服帖了这种气味,他这一辈子也就服帖了。

张:在东亚板块、在黄土高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千万年的冲突、碰撞、互动、交融,书写了华夏文明史上厚重激越的华丽篇章。民族融合,血脉混杂,早已是既成事实。但异族统治、血腥屠杀,毕竟潜入了民族记忆的深层。几乎遍及全中国,包括鲁迅叙述的江浙一带,大人吓唬小孩子都爱说:“麻胡子来了!”所谓麻胡子,隋炀帝开修大运河,监工的麻叔谋是胡人,杀人无算,最是喜欢活吃小儿。那是怎样的恐怖记忆?元朝统治中华,人分四等。老百姓口口相传,说不仅十户人家共用一把菜刀,还有“十户人家要伺候一个鞑子”,异族统治者竟然拥有对每个新娘子的初夜权。想要轻描淡写地抹去那样的记忆,恐怕只是一厢情愿吧。

鲁:打听过人家,两下里都有结亲的意愿,下来就暗暗请人前来合婚。合婚,要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呈上,看两下是否有犯冲,是否相克,属相“隔”与“不隔”。

张:请原谅我打断一下。你在这儿所说的“隔”或者是“格”,说明你对乡间话语的记忆非常准确。其实,这个字还是合婚的“合”字。念成“各”,这是晋方言,也是古语。农户各自出一头牲口,联合耕种,叫做“合犋”,但读音是“格犋”。一升的十分之一是一合,但说出来是“一各”或“一结”。两人合得来合不来,说成“各着各不着”。——你前面所说的“接年捞饭”,其实是“隔年捞饭”。

鲁:合婚,要懂得天干地支,五行相生相克,如此这般。民间有《玉匣记》,属相是否相克,一查便知。道是:

自来白马怕青牛,

羊鼠相逢一旦休。

蛇见猛虎如刀断,

猪遇猿猴不到头。

龙逢兔儿云端去,

金鸡见犬泪交流。

这里有多少道理?或者说有多少没有道理?大致上说,这一套说辞,可以将男女双方的年龄拉开,年龄区间保证了选择的余地,一来照顾到男女生理发育的不同,二来,将男女婚配年龄控制在适当范畴之内,达到性资源配比平衡。说没道理,真没道理。真的要说没道理,还真的有它的道理在。

张:这一套把戏我早年就接触过。十二属相,六对相克,其实是非常浅薄的一个排列组合。我给它拆解一回,它是将十二属相分成三组。1、2、7、8一组,3、4、5、6一组,9、10、11、12一组,每组两两相克。走江湖的故作神秘罢了。人的出生年月日时,一个生命来到世间的时辰,不会全无意义,但将其绝对化神秘化,实在没有多少道理。

两家相互不那么满意,不好直接拒绝,借用属相不合,可以婉拒。反过来,两家都乐意结亲,即便八字相克,合八字的又有破解之法。家长过分迷信八字,拆散好姻缘造成悲剧的例子也不少。这应该归入传统文化的负面部分。我们不能一说传统,就把什么古旧把戏都夸赞起来。

在奶奶和父亲的叙述中,乡下当年没有“订婚”“结婚”概念,有的只是“定亲”和“完婚”概念。双方家长对儿女亲事基本认可,接下来男方要奉上礼银若干、礼品如仪,是为“下定”,女方欣然接受,是为纳采。然后将各自儿女的庚帖交换,便是换帖。有所谓三媒六证在场见证,两家定亲。定亲之后,再择年月日子,一家送女、一家娶妇,这叫完婚。

我父亲弟兄七人,爷爷给他们提亲不是一点犯愁。你有多少家产,七个儿子日后一分,能有什么好光景?我大娘,是从箩掌那样一个山庄窝铺娶来。那地方我随宝山用毛驴驮上大娘去过,好家伙,山梁陡峻,连毛驴都不敢走。那毛驴也怪,说山梁太陡,让大娘下来,你打死它也不走;没法子,让大娘上去,嘿,它倒开步了。后来我学过了物理,方才理解了那匹驴——它背上负重,蹄子上才能有了摩擦力。大娘人才怎么样?单说一个肤色,够黑。村人送绰号叫做“黑草鸡”。

下来二大娘,是个童养媳。我家穷苦,能养得起童养媳吗?不料那家比我家还穷。母亲早死,父亲将二大娘小小童养出去,换得一些银钱度日。二大娘一头黄毛,两筒鼻涕,二大爷跳起来闯了关东。

童养媳,女孩子小小年纪六七岁被收养,当然也要铺纸。同时也就下定纳采,两家定亲了。女孩子长大,到了十一二岁,可以圆房完婚了,这又区别于寻常的娶妇迎亲。新娘子无须回到娘家,这儿早已改口称呼婆婆是妈妈,张家既是婆家又是娘家。奶奶给我的二大娘取名秋荷,秋荷做新媳妇的日子,先送到相好的邻家去上头梳洗,到晚间婚宴过后,不搞什么大吹大擂,新房不点灯,将新媳妇就那么推将进去,叫做“瞎推”。仿佛一切从简,胡乱完事的样子。仔细分析,这也不过是贫寒农家节约用度的一个权宜之计。礼法规矩,因人而异、因人而宜,显出变通的灵活性。

后来几十年,乡下青年男女结婚,法律规定必须去乡政府领取结婚证。农民的理解那就是花几毛钱扯回一张纸来。大家看重的,事实上严格履行的,还是此前的两家“定亲”程序,和此后隆重的娶妇迎亲盛典,也就是“完婚”。

“门当户对”的观念变迁

鲁:我的婚姻半径的话题还没有表述完全。张老师你再看看我说的是否言之成理。

1954年,农村开始实行合作化的同时,政府人为地将全国人民划分为农民户口和城市户口。从此之后,上苍生人以腿脚,政策偏不让你走动,农民哪怕是度荒出门讨吃要饭,也得到公社开介绍信。城市户口吃供应粮的市民中,又有工人与干部差别;干部中,县处级,科局级,股所级,设置科层种种,实质把人分了等级,有点类同印度的种姓制度。这样,人们在无形中交往半径再次缩小。市民户口,且不会与农民户口结亲;干部人家,又多半不屑于与工人结亲;县处级人家寻访同级亲家,如能高攀更佳。联姻通道狭窄许多,婚姻半径事实上更加缩减了。

我上高中的时候,户口制度仍然牵涉到同学们的就业升学。我们一干农民子弟,在学校里那真是《儒林外史》里马二先生游湖,上得断桥,他不看女人,女人也不看他。过了几十年,同学聚会,大家回忆说当年谁谁谁看上谁谁谁,后来成与不成,算是有点故事。我想了想自个,那个时候真的,居然,没有动过一点点心思。咱是个农村孩子,不敢痴心妄想。或者别人都有难忘的故事,可悲的是我没有故事可供遗忘。

1947年开始土改,全国农村从此给人划定成分,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地富成了人民的敌人,成了专政对象。到了上世纪60年代,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四清”运动重划成分,好多家庭又被重划成地主、富农。到了“文化大革命”,地主、富农家庭简直活在人间地狱,有事没事都是个事,批斗受辱遭歧视。所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打听“人家”又增加了新内容,无论如何一定看对方家庭的成分。

咱们的老朋友任存弼,在我省也是一位写得不错的作家。他爷爷叫任三,早年只身上后套打拼,名下有200顷土地。上世纪40年代初,秋后收租子,租户上待东家给他吃闷鸡,一根骨头卡在嗓子上送了个命,家道从此中落。1947年土改,家里本来定的是中农,到1964年“四清”运动,翻出老账,给定成地主成分。任兄1965年考上北师大,未被录取,只好回村当农民。家庭成分高,婚姻成了大问题。人人知道后生倒是好后生,但一说到成分,家家退避三舍。末了只好舍近求远,终于说成河对岸陕北一户人家。富农成分,倒也门当户对。头回相亲,踏冰过河之后,他那老岳丈突然口吟一段《孟子》来考老任,“齐人有一妻一妾居其室,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反”,老岳丈问他:“汝知之乎?”老任心里才稍有安慰,不论外人如何评价,自己觉得终于结了一门有文化的亲。

经历苦难种种,老任1977年恢复高考上了大学,妻子虽不识字,终是相濡以沫一辈子下来了。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新内容,不过是过去“门当户对”观念的革命化翻版。要说,门当户对也没有什么错。两户人家的家境、族群势力悬殊太大,焦大娶了林妹妹,终究没有平等可言。只是,论户口,论阶级,人为设置许多不平等,这才是真正的不平等。

张:乡下人攀亲,不用谁来教导,他自己会衡量,攀高结贵那是自讨无趣,莫如把握一个门当户对。说到婚姻当事人,媒人家人也会衡量,讲究一个般配不般配。便是最普通的农家女儿,也懂得一个朴素的道理:不会挑的挑高楼,会挑的挑当头。当头是什么?是指那个汉子,自家日后过日子的当家人。

我村一个老汉,嫁闺女高攀了南乡一家财主。财主过寿,老汉也赶上牛车应邀去祝寿。但财主家前两门亲家都是富户,人家赶的是三套骡子车。我村的老汉竟然上不了人家的席面,在厨房用饭。闺女觉得夫家小看了老爹,哭得泪眼婆娑,老汉不好发作,自己憋了一肚子气,临了得的是气臌加噎食病,一命呜呼了。

这或许是个极端例子。老汉的亲家,看人下菜、上门欺客,那就叫为富不仁。我村的老汉为之得病,病根是在攀高结贵。

父亲当年,在我读高中的时节,与他那些脚行伙计聊谈,我知道他是专门说给我听的。他说:日后我这小子找对象,新社会了嘛,让他自由恋爱去!不过,他找回什么人来也成,不能给咱找下地富反坏右!阶级斗争学说的践行,那种可怕,深入到了人的骨髓。自由恋爱,说得多浪漫啊!阶级压迫、等级种姓制度,早已污染了自由、绑架了爱情。说来话长,真个令人欲说还休。

父亲和母亲的婚事,偏生有些趣味。我爷爷跟前戳着七根光棍,看看就发愁。我姥爷跟前,却是生了六个闺女没小子。没有儿子的人家,势单力孤,受外人包括宗族里欺负,姥爷给我妈他的六闺女打问人家,就专门要找那弟兄多的。我村的放羊汉,是苌池镇上人氏,出面给两家保媒。我爷爷一听对方的条件,自家就笑出来:这家人怪异,哈哈,不嫌咱儿子多!

当时,我爹十五,我妈五岁。媒人从中做了手脚,后生瞒了两岁,说成十三;闺女添加三岁,说是八岁;相差不过五岁,真个般配。而这点把戏,两家都清楚。我爷爷这里,儿子们打短工、扛长工,且要慢慢积攒娶媳妇的银元;姥爷那头,等米下锅,趁早给闺女定亲,也好马上拿到礼银过光景救急。

我爹给我叙述,下定换帖手续繁复,关键是两家讲定的礼银兑现。当时,父母定亲的礼银讲定银元四十枚。银元交割完毕,请人写了婚书,婚书上面要写上婚姻当事人的三代名讳,主婚人某某、证婚人某某,婚姻男女的生辰八字等等。民间认可的婚书,自古以来都具有法律效力。我妈,当年五岁的小姑娘就成了我爹未过门的媳妇。老话讲,生是张家的人、死是张家的鬼了。——假若,那早早定亲的女孩子,在过门之前夭亡,她在法律和乡俗的意义上都是她丈夫的妻子,日后是要与丈夫合葬的。

我爷爷与我姥爷,这是两户多子女的穷人家,也不妨说是门当户对。

至于女方家长要一笔彩礼或曰礼银,这个风俗或曰规矩,一直延续到现在。大哥宝山定亲,礼银是人民币260元。算来大致是那时一个人五六年的生活费用。女方所要的几身衣服,当年流行的平绒大衣、毛线围脖,包括本应是女方预备的梳妆匣子洗脸盆等等,也是我爹在太原置办齐全,我1962年冬天放寒假背回盂县老家,并且是我赶路十六里,给大嫂她家送上门。

女方家讨要彩礼或曰财礼,也是惯受报章批判的一个题目。闺女出嫁,给别家去当媳妇,娘家还能指靠多少?养活闺女十多年,那是一种投入。讨得若干财礼,算是一点补偿。家里用来救急度日,多一半还要攒起来给儿子娶媳妇当财礼。——当然,有的地方,风俗有所差别,讲究的是要给闺女陪嫁。陪嫁丰厚与否,牵扯到闺女日后在婆家的地位。一地风俗如此,家家都是这样,老百姓便也从善如流,只好照办了。

鲁:就我的见闻来看,婚姻酝酿阶段,尽管说法蛮多,实际情况却没有那么复杂。婚姻半径并不太大,打听人家,用不着找第二个人询问,对方的底细已经一清二楚。至于延请媒人,同时等于请了一个传话的,显得相当郑重,把婚姻这事情正式提上了日程。媒人呢,有的还兼任婚姻仪式的组织者参与者。这样,对媒人的要求要比过去更为苛严,德隆望尊之外,须是两家共同信赖的熟人。

同类推荐
  •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人间百味(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泉水

    泉水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太虚伪了,太爱面子了,说做不一致,没有不知道的事情,很会在人面前自吹自擂出风头,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吹唬的都快要飘起来了。有时候脸很大,不知道是胖的还是吹气憋的。
  • 诗与思的交响

    诗与思的交响

    本书作者系高校教师,本书包含从教多年所撰写的论文及平日所创作之散文、诗歌。专业论文合并为“思”的部分,主要涉及新闻传播学,兼有高校教育方法论的探讨。创作诗文合并为“诗”的部分,作者通过诗化的语言表达自我对生话,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看法。这部书稿,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分门别类的将不同类别的文章串联起来。全书从严谨的理论思考渐渐过渡,到对浓郁醇厚的亲情友情,通过出行远方作者释放自我抖散一地疲惫,在远方回望自我,回望人生。读者通过阅读本书,可以深刻体会到时空变化带来点点滴滴,从上山下乡的火热年代到新世纪的光怪陆离,作者娓娓道来,似闲庭信步。
  • 龙腾砚

    龙腾砚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
  • 军旅日记

    军旅日记

    这本《军旅日记》的原则一是说实话,照原样。本子上怎样记的,怎样抄下来。因此不同时期都有当时的话,甚至是错话和幼稚的话,现在不好理解的话。二是日记不是全部。一年只摘录了几十篇。三是日记特点是事情多、学习多、会议多、接待多、吃饭多。这后面“三多”,特别是最后一“多”正好是要反对的。
热门推荐
  • 医务管理工作实用手册

    医务管理工作实用手册

    本书详细介绍了医院医务工作的流程以及医务工作相关的法律解读,能帮助医院医务工作人员,临床医生更好的开展工作,并知道临床医务人员依法行医。
  • 证券投资学

    证券投资学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证券投资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同时资本市场日新月异的成长变化也对证券投资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构建中国特色的证券投资学体系建立了雄厚的基础。《普通高等教育金融学专业重点规划教材:证券投资学》作者在总结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资本市场理论,并结合多年的证券从业经验及教学实践,从全新视角构建证券投资学的理论体系,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体系新颖、理论与实践并重,更加适应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及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需要。
  • 战龙九重天

    战龙九重天

    "万古岁月之前我们的祖先自此地走出,杀出一个朗朗乾坤。不曾想到万古岁月之后我们竟然还是退回了此地。我为季阳,定要做那九天上的骄阳,重振我族威名。”
  • 墨日有梦

    墨日有梦

    抓一把风,轻抚指尖的忧伤仰起头,拭去眼角的泪光宽广的天空,无处安放深思过才记清风的方向微笑过才懂得火的颜色自由与放纵,孤独与冷漠——你和我
  • 心灵的咏唱使

    心灵的咏唱使

    如果你能来到游戏里的世界,你会怎么做?和新的同伴们一起精彩的活下去的故事即将在神秘的字符下开启!但是等待着他们的不只是战争的烽火,更有着怨恨的黑暗以及背后的阴谋!未来由你们守护还是毁灭,大家的争议互相交错,现在,战争开始了
  • 校草大人别这样!

    校草大人别这样!

    一次偶然,她外婆救了他爸爸,于是,两家为刚生下来的两个孩子定了娃娃亲……………………切记,本文纯属浪漫系列,剧情虐心,请勿喷血……
  • 鸦——CROW

    鸦——CROW

    独自守护一个城市却毫被人所知,继承家族使命却想要斩断这一切羁绊的默默无闻的英雄的故事。“为了她和它我愿付出我的生命!”“为了心中的正义,我愿与一切为敌!”
  • 竹子不平凡

    竹子不平凡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这才刚回国多久,妈咪爹地就扔了个重磅炸弹——“妈咪,我不要订婚,我有男朋友了!”某竹子撒娇“不行,没得商量。”某竹子转变策略:“爹地,我……”还没等她说完,“宝贝,就听你妈妈的话,那个男生很不错的。”某竹子欲哭无泪中ing……“少爷,夫人让您和韩氏集团的千金订婚。”“哦?”某腹黑男挑了挑眉,“是她?哼,小竹子,你终究逃不出我的手掌心。”啊咧,他家少爷怎么笑的这么惊悚,小佣人抹了把冷汗。看大灰狼如何一步步吃掉纯洁的小绵羊吧!沐麒QQ:3374570089,有兴趣的小伙伴欢迎入坑哦!
  • EXO之捉迷藏

    EXO之捉迷藏

    转自EXO王道吧SK灬独白xi神虐文,主鹿晗视角——第一人称。中长,结局BE。较虐悲剧向,慎入!
  • 繁景流年

    繁景流年

    {全文删除修改,新书同人文求支持。}——————当繁花落尽夏梦似景虽流年已逝却依然等你———繁景流年【繁花似景,流年已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