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4300000013

第13章 新冬旧年(3)

我们那地方的农民,在冬天农闲时候常常到陕西、内蒙古一带做些小生意,两边的人也常常发生债务关系,虽然隔那么远,也从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记得是2004年,家乡一带下了很厚的雪,一个后生来到我邻家大爷家里,他来自陕北一个叫做哈拉寨的镇子,隔河离我们这里有将近一百里的路程。原来,邻家大爷在秋天贩花椒和干姜到河对岸,说好腊月里结账,结果忙东忙西一直拖到大年三十这一天。他还正嘀咕,说自己怎么就没抽出这么点空子。结果人家来了,但跟他交易的并不是小伙子本人,而是后生的父亲,他父亲不巧在腊月头上突然去世了。农村交易,也不过千把块钱的往来,后生为结父亲生前这笔账,竟然隔河冒雪步行了一百里。

张:我们家族,在红崖底属于张家老六股,最是人丁兴旺。过年磕头转门楼,平素上坟数坟头,老者们会念叨大股的事儿。大股的老坟占着一处好风水,两道山沟环绕一座小山包,那是上讲究的“二龙戏珠”,如今偏偏没有了人烟,断子绝孙了。原来大股的立祖名叫黑黧虎,曾经在县衙里当差。县太爷在任上病重时节,将二百两安家银子托付给他,结果县太爷病故,黑黧虎昧了这二百两银子。坑蒙拐骗,坏了良心,是否就会断子绝孙?但老百姓口口相传,就那么认定是万古不易的真理。过年,有上坟祭祖挂家谱种种仪式,家谱上大股分明断了香烟,后人指指画画数落说道,黑黧虎简直是钉上了历史的耻辱柱。

鲁:过年,有仪式的一面,而作为民情风俗深入到生活内部,可圈可点的地方特别多。

2010年,山西南部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200多号人被大水捂在下面8天8夜。头一批获救9人,第二批获救130多人,35人遇难。我们去采访获救矿工,头一批获救的那9个人,8天8夜躺在矿车里,救出来的时候,肚皮上生出的蓝毛有两寸长,都发霉了。其中一个来自翼城县的小伙子,在第六天头上开始说胡话,精神几近崩溃。他不停给同乡念叨说还差谁谁500块钱,差谁谁100块钱,说你们如果活着上去了,到开了资,回家过年之前一定给人家还起。他的同乡平静地对我说完“还起”两个字,我发现自己眼睛里已经蓄满泪水。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否则死不瞑目,这恐怕是来自乡村的传统训练和文化习染。

欠债的人还清一年积债,过年也落得舒坦,轻轻松松。大年初一挨家挨户拜年,一团和气。一个人浑身无债,在乡村社会里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如果谁一旦违犯这个规则,欠债不偿,那你就已经做不起一个人了,那你在乡村中的交往将被彻底阻断。而且从此会祸延家族,从此这一家人哪怕做人处事出现一点点闪失,一点点失误,更不用说谁家子弟赌博吸毒,离婚养小,都会在街谈巷议乡村舆论中被无限放大。甚至儿女娶嫁的紧要关口,关于这一家人的斑斑劣迹会及时传到未来亲家的耳朵里,最终导致婚事告吹。

张: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老百姓日用常新的这些话语,成为某种内省的心理禁忌,成为规范人们言行的箴言。大年节下,人们要走亲戚、扮红火,哪个村出了什么不仁不义的事体,亲戚传亲戚,一正月会传遍四乡八里,乃至民间艺人会扮出街头活报剧,即刻让丑事恶行受到无情鞭笞。

我村有个张岳飞,与后山的韩赵云,都是我们那一带早早参加革命的名人。他们这样有趣的名字也是上级首长给取下的。张岳飞在革命成功后当了官,过年从来不回家探视父母。老父亲患胃口疼,一天需要吃半颗镇痛片,给儿子打信到太原,一个月需要一毛五分钱,一年下来不到两块钱,张岳飞竟然坚决不给。他拽着官腔说:我们把自己整个献给了革命事业,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爹妈?转头给他小儿子零花钱,一出手少不得两块钱。后来回了老家一次,他老娘尚还在世,他私下将房产提前售卖掉,怀揣现金扬长而去。张岳飞这般为人,在红崖底就成了一个反面典型。族人说,要开除他的族籍;村人说,这王八蛋死了不许回村入土!大家也只是说说罢了,具体能奈何了那个当官的张岳飞什么呢?但老百姓的“说说”,叫做上了口碑,那差不多就等于民间史官的史书。好比我们的教科书上,长城是越考据越长,意义也越来越伟大,反正老百姓祖祖辈辈要念叨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悲惨故事。老百姓的口碑,比官家的史书更趋向永恒的正义。

鲁:这个张岳飞也真够典型的,革命革得全然没有了起码的人情味。或者减去一个字,叫做没了人味。

张:张岳飞和我爹都是干过地下党的,算是我爹的上级。到了晚年,常来我家走动。留给我最后的印象,这位老兄人之将死,有点老来回头向善的样子。我爹意味深长说了一句:我们这茬人,都到了归位的时候啦!不说死亡、入土,说的是归位。当时我便怔住,浮想联翩。

——咱回头说过年。

鲁:“一夜连双岁”,年节划分出头年的腊月和下一年的正月,其实过年是一个连续性的盛大活动。

腊月里,家家紧张筹备年货,之外还有一项重要事宜,就是已经成家另过的子女要拜望长辈。夫妻双方的爷爷奶奶、姥爷姥娘、父亲母亲自不必说,近支长辈,父系的叔叔伯伯姑姑、母系的姨姨舅舅,同辈年长的兄长和姐姐,都要走到。腊月里前去看望,必备礼品,对没有收入的长辈还要敬上三百五百的现金红包,实际上是让老人大年初一拜年时给小辈压岁钱的储备。林林总总,这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敬老尊长,负担虽重,绝无怨言,这是维系亲情的一个重要礼仪,同时也给下一代做出了榜样。

木匠、铁匠、泥匠,还要看望师傅师娘,这个礼数差池不得。我弟弟十六岁学木匠,从拜师学艺开始,每年八月十五和过年都要拜望师傅,礼数周全。八月十五送月饼五十个,外带两瓶酒水,两条香烟;过年,除烟酒之外,还要送半腔羊肉。三年没有工钱的学徒结束后,师傅会跟徒弟商量,要徒弟再跟师傅干上一两年,工钱随行市付给。干过三年之后,我弟弟的翅膀实际已经硬了,手艺学得差不多了,自己可以独自出去揽活挣钱,但还是跟师傅干了两年。后来他独自撑起摊子,但师徒关系却伴随终身。年节礼仪不敢有任何含糊,师兄师妹娶嫁,帮着张罗摊场,忙得跟师傅家的三小子似的。

张:老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其中蕴涵着深深的感恩之情。五伦之内还有朋友关系,前人在史上流传下那样多生动的故事,给咱们树立了那样多的榜样。敬养师父师娘养老送终,帮助故去的朋友赡养遗孀子女的例子不胜枚举。就一般而论,中秋节、过年这两大节日,探视长辈亲朋好友,拿一点礼物包括银钱,折射出的是人情的美好。

走亲串戚新正月

鲁:在河曲,如今的风习都是正月初一邻里拜年,大年初二出嫁的闺女和女婿带外孙回娘家。净小子没闺女的人家见别家的闺女女婿迎面过来,开那女婿的玩笑:结婚时候下了多少彩礼,这彩礼吃不完啦?大家嬉笑一回,各自赶路。

没闺女的人家,大年初二将会迎来另外一帮客人上门。我家与姥爷家一河之隔,姥爷去世早,母亲是家中老大,很早就担起长姊的责任,替姥娘支撑门面。后来姥娘不在了,姨姨们回娘家是回我家。大年初二,我们兄弟几个各自要到岳丈家,得提早帮母亲备好酒席所需。到中午十二点,姨姨、姨父家连同两个表弟六口、一个表妹一家三口,舅舅家连表弟一家三口,大小十五六口一齐踏冰过河来。父亲则在腊月里酿好米酒,准备招待一群外甥们。

他们都贪父亲的米酒。家乡的米酒,熬好软米粥趁热置于坛中,放好酒曲,加黄芪、枸杞、红枣,最后掺进去五斤十斤高粱老烧酒淹满坛子,围上棉被放在锅头加热发酵。每天用木棍搅动一次,到十五天黄酒制成。蒸馏老烧二次发酵,没了火气,显得更加沉稳,更加绵厚。那黄酒色如茶汤,极易入口,饮者遇风即醉。那种感觉是再没有的,像冬夜里沉睡在暖炕头,一夜无梦,不会伤身。

大表弟养着三辆大卡车,每一年沿着地图要把整个华北的公路跑遍,一进门就问:大姨夫,黄酒做好没?

二表弟向来实诚:没黄酒我们明年就不来了。

表妹夫早就看见塑料卡子里装好的酒浆,不顾一切扑将上去占在怀里:这一壶我要带走,今天不能喝!

我家三个秃小子,爹妈跟前没闺女,初二这一天儿子孙子都出门走亲戚去了,但家里有来客,出现的是别一种热闹,这一下也算补上了缺憾。

苦的是女儿远嫁的人家,过去是路远,闺女不能及时赶回。所以我们那地方说到嫁女有一句顺口溜,叫做“石城吴峪董家庄,沟塔东梁王义庄,有女不嫁那三村六舍九地方”,端是展开了一幅乡间婚姻娶嫁地图。担心闺女嫁远了不易回来,所以过去人们的婚姻半径格外狭小。

高考制度恢复三十多年,学子远游异乡异邦,婚姻半径脱离乡缘随地缘学缘有所变化。加上男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只能今年回男方家,明年回女方家轮流开来。河曲县在晋西北是教育大县,每年通过高考走出大山的学子有三四百人,定居“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甚至远在海外的游子不在少数。工作繁忙,远涉重洋,都可构成过年不回家的理由。隔着太平洋那么一盆子水,儿女们三年五载回不来,家长在年节就特别落寞。做母亲的这时候就难免抱怨,一边干活一边就甩瓢撂筷子,嘴上不说,脸上挂出来:这念书念出蛆来啦?

不回家的情形当然属于个别。我们一帮同学,一到腊月二十三,城市里炮仗响起那一刻,仿佛顿时听到召唤,纷纷打电话相约回乡。血缘亲情,在过年的特定时刻格外凸显。

张:所谓亲戚,说来主要是姻亲关系。走亲戚,表面上是要到外村、外乡,与外姓、外族往来走动,其实说到根上,母亲的娘家,属于父亲的妻族、儿女的母族,还是血缘亲情。忙乱一个腊月,到正月里,人们最要紧的事情除了家族团聚,敬神祭祖拜年,就是走亲戚了。走亲戚,老百姓说亲戚之间就是要多走动,走亲走亲,越走越亲。

春种夏锄秋收,真是农家少闲月,亲戚之间平素当然也有走动,到底不胜大正月里成为一个极其普遍的乡俗活动。

我记事的时节,村人习俗还是要严守破五说法,不过初五不会出远门。闺女回娘家、女婿给岳丈家拜年,多在初六。上些年岁的,守着老屋,等闺女女婿外孙等亲戚来了好应承招待,出村走亲戚就成了儿孙们的任务。有的中年人,上头有丈人丈母,但自家两口子也当上了丈人丈母,还得掂兑日子整体协调。怎么协调?出嫁的闺女再亲,女婿再算贵客,外孙再娇惯,凡事大不过一个礼字,总得把探视敬奉老人摆在头里。

当年,还是私有制,中等户头家家养着大车,小户人家最低也有一匹毛驴。初六这天,家家备车备驴,村口通向沟外的路上,人欢马叫,一派喜庆热闹。女人们都拣选最时新的衣服打扮起来,小孩子新袄新裤,棉裤的裤脚都用彩色松紧带绑扎停当,女孩子们点了胭脂,红头绳在辫梢那里好鲜艳。大车辕条上,毛驴鞍架上,都有“日行千里、六畜平安”等等字样的红纸条幅。娃娃老婆们坐在车厢子里,汉子家除了驭手,一般也不乘车,穿戴得新崭崭的,在一边步行。当然,走亲戚都要带礼品,馒头油炸之类,统称“礼道”,这样的走亲戚,特别叫做“行礼道”。老百姓口口相传的顺口溜,专说行礼道,乃至记录下了那些年的风俗包括服饰变化:

初一年,初二闲;

初一绕村子转,(咱们山西口语里,绕村子是满村子的意思)

初二吃擀面。

初三祭三官,

初四拜四郊;

初五扫五穷,

初六六出门。

小大衣子拍拍帽,

上篮篮行礼道。

新女婿,俏皮后生,好比如今的手机随身听,当年也要使流行玩意儿装扮自己:

裤子叠成三炮台,

腰里挂着三箭牌。

——三箭牌是什么?是银质的三样小饰件,挖耳、剔牙和通烟锅子的银针。绦带结得长长,让那几样挂在裤带上的东西半隐半现露出在衣襟下。

丈人丈母、姥爷姥娘、舅舅妗子、姨姨姨父、姑姑姑父、姐姐姐夫,亲戚名堂一大堆,其实捋下来不过是三族中的两族:母族和妻族。对我们老张家,奶奶的娘家离红崖底二十四里,叫个大独头,那里是我爷爷的妻族,同时成为我父辈伯叔们的母族。过年走亲戚,最当先就是到大独头我的老舅爷家去拜年行礼道。这门亲戚,具体又称之为奶奶的“人主”家,在我的辈分上,称作老人主。奶奶1888年嫁到我们老张家,直到两年前我母亲去世,还要请动老人主。这门亲戚,与我们老张家走动了不止一个世纪。

十多二十口人,到老舅爷家还要过夜。土炕上,一张被子下往往要睡三四个光屁股孩子,尿了炕,互相推诿责任,老舅爷笑呵呵地在院里架起柴火来烤褥子。老妗子的灶头风箱不停,大锅蒸笼冒气腾腾。

去过大独头,伯叔们这才分头去走各家的亲戚。我父母要是在太原没回来,上姥爷姥娘家走亲戚就成了我的任务。姥爷跟前没儿子,二姨嫁在本地,大姨和我妈都在太原,平常我自然是常到姥爷家,把我惯得性由天地。大正月走亲戚,情况便有所不同。我也得装束起来,姥爷行二,往下三姥爷四姥爷五姥爷家都得带上礼道,登门磕头拜年。既然带了礼道,那么几个姥爷家就得分头叫我上家吃请。我得盘腿坐在炕头的客位上,人模人样的,学着席间应对,说些礼节性的话语。

同类推荐
  • 心语如丝

    心语如丝

    本书是一部散文随笔集,作品分为“心语如丝”和“闲暇小语”两个部分。在书中,作者以一位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眼光,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着眼,着力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书中文章多以其在西安的生活、工作为主,文笔细腻唯美,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 读者精品——往事回味

    读者精品——往事回味

    爱人的目的是爱情,为了目前的小波浪忽然舍得将几年来两人辛辛苦苦织好的爱情之网用剪子铰得粉碎,这未免是不知道怎样去多领略点人生之味的人们的态度了。本书收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往事回味的故事
  • 草庐漫话

    草庐漫话

    本书写了甲子七月之初,爱子溺水亡命。他用十二岁的稚嫩身躯,在我心上划了一道血泪奔流的新台湾海峡。顿失骨肉的巨大哀伤与痛楚,似一场无法预期的山洪爆发,将我身心吞没。老辈人用“是儿不死”这些老话儿一遍遍为我的心灵的创伤包扎止疼。好不容易,我才从泪眼模糊中回过神来,我清楚,为了雪压双鬓,垂垂暮年的双亲,还有早已木偶般发呆的妻子,自己必须要振作起来。我咬咬牙,把爱儿往昔影像,一股脑压进了深深的记忆底层,决心不再想他。在人生最难熬的一段岁月里,我拼命读书,试图从书籍中寻找我灵魂的寄托与安慰。
  • 解放一江山

    解放一江山

    2005年1月18日,是我军解放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胜利50周年的纪念日。这是个值得祝贺的日子,因为,在50年前的这一天,我军实现了陆、海、空诸军(兵)种联合渡海登陆作战的首次实践。这次战斗,在我军发展史上占有崭新的一页,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为中国文联下属的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年作家自选集”丛书之湖北作家熊尉东的评论随笔集,收录熊尉东近年来在报刊、网络上发表过的时评、随笔近50篇。作者以独特的眼光和深层次思考,客观理性地剖析了近几年来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倡导以一己之力,努力做生活的“在场者”和社会的“建设者”,而少一些盲目的抱怨、回避或跟风。该书的另外一部分随笔小品,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一些体验、感悟。
热门推荐
  • 客滇述

    客滇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昆明,今夜你将谁遗忘

    昆明,今夜你将谁遗忘

    大三毕业前夕,我干了一件大事儿,我把校花给……然后我借钱陪她去堕胎……
  • 千金难买有情郎:劣妻

    千金难买有情郎:劣妻

    出差回来,看到好友穿着她选的婚纱和未婚夫亲密的粘在一起她淡定无比的取过摄像机为他们拍照被发现后她没心没肺的说:“没有打扰你们吧!”淡定过后还是难掩心伤去酒吧买醉于是,她狗血无比的被人下药了,还狗血无比的跟人上了床。
  • 早安,我的公主大人

    早安,我的公主大人

    她是一个A国的公主,表面高贵得让人接近不得,其实内心孤独而毒舌。他是B国的王子,外表冷酷无情,内心实则还是了冷酷无情,是女生们所仰慕的对象。
  • 血灵劫

    血灵劫

    谢灵儿转世成了一个婴儿,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她被自己的母亲送入了大海。亲眼目睹母亲死亡的她,在无边无际的海上漂泊无依的她,能否活的下来都成了一个无人可以回答的问题。大难不死,成了一个小小的渔民之女,只有一个哥哥和娘亲相依为命。从小就天赋异禀,读书习武两不误,原本以为可以平静一生,却不小心得罪了权贵。为了生存他们奋力逃亡,却发现了一个一个秘密,待其慢慢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这个古老的大陆,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曾经的分裂,是否真如语言般可以合而为一?她的身份又究竟是如何的神秘?救得了天下,她是否能拯救自己?
  • 魔女七元素

    魔女七元素

    没错,这是一次穿越!相貌平常、生活平淡的我,竟然在再平凡不过的一天遇见了一位漂浮在半空中自称是魔界守护者的男子,一切让平静的一切脱离了正轨!我竟然成为了肩负拯救魔界使命,万人争抢对象的魔女。幸好,我美丽的褐瞳拯救了我被万民朝拜的命运,得以安身立命。因为,魔女的眼睛必须是紫色的。
  •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论语的人生智慧

    该书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视为智慧的源泉。它是儒家的经典之作,对很多文化名人产生深远的影响。本书主要通过《论语》中言语片段的引用、阐述、诠释、点评来论说孔子的智慧,将孔子的智慧之光一一领略,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最终,相信“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的智慧之师——孔子,定会让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也变得智慧起来。
  • 至尊无极逍遥

    至尊无极逍遥

    本书已经上架,欢迎去逐浪订阅支持.“他是地球的王者,华夏地下势力的主宰,天武大陆神风皇朝的三皇子,无极界的逆天霸主!”猪脚“我究竟是谁?”“你是九界之首,荒芜大世界的无上圣尊,人族的引导者,万界的缔造者,只手演化天地,造化万物,开拓万古……”一切尽在至尊无极逍遥游
  • 非妻勿动:叶总,别捉急

    非妻勿动:叶总,别捉急

    韩亚希被降职当狗仔不说,出师不利就拍到脱光光的活春宫?照片被废偷吃豆腐?又臭又硬的脾气却吸引了他,让她跟在身边,拍摄衣食起居。三番四次进入狼窟,韩亚希撞见过精壮腹肌,偶遇过身材曼妙的情妇,偷听过商业机密,发现他各种恶习。本应是斩立决的命,可叶宇辰偏偏宠的要紧。最后韩亚希看着那熟悉的天花板,终于被压在身下。主编到小记者再到首席特约;贴身记者到假女友再到契约老婆,韩亚希的身份一直在变。可她知道,不变的是,她永远都逃不出叶宇辰的手掌心。
  • 上界仙缘

    上界仙缘

    置家族死地而后生!一个小小奴仆谋划千年是否能成功?田玉着急的智商怎么玩坏小小奴仆谋划千年的计划。看主角不得已情况下夺舍同父异母弟弟再世为人能否创造神话。持续更新中。有点意思麻烦收藏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