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活
很多人分不清精神生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含义。有人认为,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我感觉到了满足,这就是精神生活上的成功。其实不然,所谓的精神生活并不是我们因为收获而产生的满足感,而是在追求这一事物当中所产生的精神感受才属于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当然存在差异,但是却是我们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否则我们会变得虚伪和麻木。因此我们说追求生活必须从精神生活与现实生活同步出发,我们奋斗的目标也必须保持两者兼具。圣母大学的《你会为何奋斗》的公开课中有这样一段经典的语句:“我们为了让更多人快乐而奋斗,也许我们的力量很小,还不足以为其带来任何改善,但是我们会因此而快乐,而他们也会因为有人为他们而奋斗感到喜悦,这就是我们奋斗的目的,我们是奋战中的爱尔兰人。”
从这段话中,看到了一个真理:精神追求远远大于物质需求,一份感到快乐的源泉是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需求。
精神追求
我们所需要探讨的精神追求主要针对一点,就是与物质追求的关系。很多人称自己为了家人而奋斗,为了朋友而奋斗,那么我们所奋斗的究竟是什么呢?为了家人而奋斗的一定是为了让家人感到幸福,而很多奋斗者眼中家人的幸福就是更好的物质条件。为此,他们减少了陪同家人的时间,减少了与家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从而导致家庭条件越好家庭中的幸福指数越低。这就是忽视了家庭成员精神需要的主要表现。
而了为朋友而奋斗的人,更多是在给予朋友物质和金钱中的帮助,虽然能赢得朋友的感激,但是却疏远了彼此的距离。欠钱者感到不安,借钱者感到不值,友情成为了这种帮助的牺牲品。假如朋友之间在帮助之时给予足够的精神安慰,那么两者的就不会出现层面上的变化,两者的感情也不会出现裂缝,而这一切只需要我们注重一些精神追求。
物质生活的提高没有精神享受提高美妙,因为精神享受才是物质生活的基础。很多人未曾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物质生活满足了,才会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其实,只有注重精神生活,才能满足自己的物质追求,否则物欲永远是一种无休止,无尽头的诱惑,离精神追求也会越来越远。
从圣母院大学公开课获取的人生箴言:
生活必然会分为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要想清楚两者的关系,就必须把握两者的平衡,在平衡的临界点中获取感悟。精神生活不是物质生活的升华状态,恰恰是物质生活的基础根本,学会为物质生活奋斗之前,必须先学会韦精神生活而奋斗,如此才会体会到奋斗的乐趣,才会收获奋斗而来的果实。
第四节 收获已经不能触动我们,付出才是一种快乐
奋斗是我们一生不曾停止的活动,那么我们感到的快乐更多是在奋斗之中还是在奋斗之后呢?曾经我们为了收获而奋斗,而不断地付出。然而是否发现,付出的过程中才是收获快乐最多的时候,而意想之中的结果却不能再让我们感觉到发自内心的快乐。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的付出与收获成正比,他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就越多。”但是,太多人都只看到了收获,而把付出的过程当做了一种心酸的历程。其实幸福感并不是只来源于收获,来源于以为的攫取,更多时候付出也是一种幸福。
以天下父母对儿女的心意为例。父母为儿女付出是一生的“工作”,在这漫长的一生中有多少父母是为了获取儿女的回报而付出的?有多少父母是因为自己的收获而奋斗的。但是在这一生中,父母看到儿女获得收获而满足,而感觉到幸福,而对自己的收获却很少有太大的感触。这不是仅仅是一种水居下而利万物的思想,而是一种对幸福的追求,这种追求的方式就是不断地付出。
有人说,为了自己,为了儿女付出才会感觉到幸福,而为了他人付出则是另外的定义,这一过程无法让我们感觉到快乐。这种想法是否过为自私了?我们的社会发展、进步有多少是在他人无私的奉献中获取的呢?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难道是为了自己才研制杂交水稻的?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钱学森教授,难道是为了自己在不断进取奋斗的吗?当然不是,可以说我们的社会发展绝对离不开无私的奉献,而这些无私的人也充分地体会到了,付出是一种幸福,是一种快乐。
佛家人常说,施比受更幸福。所以他们把化缘也视作一种功德的积累。我们人生中的奋斗其实不是为了最终的收获,而是奋斗过程中付出所造成的效果。也许我们全心全意奋斗了很久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但是无论我们无怨无悔还是心有不甘,这都是我们针对我们付出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还有人把付出称作一种别样的幸福,这份幸福是在汗水与辛劳中体会到的。我们身边有很多正在追求这种幸福的人。在这里我们不去崇拜那些英雄,让我们来正确看待一下身边平平凡凡的人。在我们身边都存在怀有远大梦想的人,中央电视台里有这样一栏节目,叫做发明梦工厂。节目中采访的都是一些草根发明家,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明创造了众多实用的机械。如一些山地越野车,自动烙饼机器、水上自行车等等,当记者问到这些人创造动力来源时,没有一个人回到是为了金钱,无论这些家庭条件如何,无论他们相距多么遥远,他们的答案惊人的相似:“我希望我们的发明为了更多的人带来生活的改变”,如此淳朴的一句话成为了这些伟大发明家的奋斗理由,也使得他们无论经历多少次失败都不会放弃。他们因发明过程中的努力付出而感到幸福,更因自己的发明对为他人生活带来改变而感到满足。他们没有在乎过自己的发明最终可以收获什么,只在乎自己的付出可以影响多少人,带来多少改变。这就是他们快乐的源泉。
在河北的邢台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位于邢台市某地的一家石膏厂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坍塌事故,当时事故现场正在作业的41名工人全部被压在了废墟下。由于事故地点地势特殊,抢险工作十分艰难。历经了七天七夜的救援,救援组才找到了被困的主要群体。但是救援组发现,在这不足三十平方米的小空间中,29人在没有一滴水没有一点食物的情况下坚持了170多个小时。
当救援足把这29人就上来之后,虽然所有人都非常虚弱,但是有些人还可以勉强说话,可以说话的人指着一个方向说道,那里面还有人活着。救援组马上施救,最终却挖出了一具尸体。十天的救援工作完成后,42人全部找到,除了第一次救出的29人之外,其他12人全部遇难。但是这些存活的人却说了一个令所有人震惊的故事。
原来,这29人在被困三天之后几乎前崩溃,甚至有人对当时的黑暗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想要提前结束的自己的生命。但是当这29人即将全部绝望之时,却听到了一个微弱的声音,这一声音非常微弱,像是穿过了层层阻隔才抵达这里。这个熟悉的声音来自于他们认识的一个工友。工友告诉他们,他也被困在了废墟中的其他地方了,但是他已经听到救援组的声音了,并且得知救援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当中。这位工友劝告里面的29人,不要放弃,救援人员很快就可以将他们救出了。
随后的两天里,这29人会按时听到这位工队回报的救援进度,以及他和救援人员的谈话。但是后来的次数却越来也少,直到第三天,这位工友没有再发出任何声音。困在里面的29人以为这位工友已经被救出,全部安心等待救援队伍对他们的施救,果然到了第七天的时候他们被安全获救,但是与他们想象的救援角度不同,于是有人指出在另一方向还有人存活。可惜最终救援队找到的只是一具尸体。
获救的29人纷纷猜测,为何同样被困的工友会编造谎言鼓励他们。后来他们根据这位工友被困的地点以及深度猜测出,这位工友的的确确可以听到救援队伍的声音,但是却没有与救援队伍取得联系。在得知救援队伍正在紧张施救时,他所想到的却是如何鼓励被困在更深处的朋友们,而不是思考如何使得自己获救。这位工友的表现与作为,令所有人为之敬佩。也使得他在所有人心中烙下了英雄的形象。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付出也许不是什么惊天地的举措,也许只是几句简短的话语,但是只要肯付出就可以产生效果,就可以收获回报,也许一次付出使得自己失去了一切,但是这份付出却换回了更多人的所有。
付出并不困难
付出并不困难,就在于我们一念之间。这一念之间产生的差别就非常巨大。也许我们可以拯救一个或者更多人的人生,也许我们的付出对于他人没有丝毫帮助。但是极少有人会因为付出而后悔。因为我们可以在奋斗的过程中收获更多。
也曾有人说过,我不想付出。因为曾好心帮过倒忙,最终被人埋怨一通。其实,我们要理智而全面地对待这件事,在我们帮助他人的过程中,相信他们已经说过太多的谢谢,这些谢谢是他们真心真意对我们的认可,我们并不能因为最后他们道出的一丝埋怨而否定一切。
试想,假如我们需要别人帮助,是希望一个曾好心却无意帮了倒忙的人来帮助我们,还是希望找一个陌生人帮助我们。必然是前者,因为我们可以确定他们有一颗愿意为他人付出的内心。
这就是一种他人的认可,这就是我们付出的意义,这才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付出与收获不同,付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收获只是短暂的瞬间。瞬间并不能代表永恒,因此获取长久的快乐和幸福我们应该从付出中寻找。付出就代表我们在奋斗,当我们把奋斗的结果看淡之时,我们就不会再感觉奋斗的过程是一种心酸的历程,而是一种快乐的享受了。
从圣母院大学公开课获取的人生箴言:
奋斗与付出都是一种获取快乐的途径,但是太多人把快乐与幸福定位在奋斗与付出的结果之上。这就导致太多人感觉结果是甜的,而过程却是苦的。然而,我们不应该用瞬间决定永恒,付出不仅仅是为了结果与回报,因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的享受,让我们学会享受付出与奋斗,我们就可以感受到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