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9200000056

第56章 胡乔木对1982年宪法修改的六大贡献(3)

这类现象为数不少,其严重性在于发生这类现象的地方的农村社会政治文化状况或几乎倒退到解放前的黑暗落后状况,非切实大力扭转不可。除了必须整顿党的组织和作风(这个问题较复杂,这里暂不论及)外,我建议中央下两条决心:(一)在今年内有准备、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全国农村恢复乡政府、恢复村长(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生产队仍作为经济组织保留不变),并普遍在乡级设立派出所。如把乡政府设在公社一级,据安徽省凤阳县试点经验,脱产干部比目前还可减少。这当然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但不解决不行。故建议中央为此早日作一正式决定发给全党,在适当时机并可由人大常委作公开决定。在农业生产责任制推广以后,仍希望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兼负政权职能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至少是很困难的,势必造成许多地区的权力真空,使这些地区程度不同地成为这样那样坏人坏事的乐园。当然,这些地区的好人仍然占多数,但对坏人坏事无能为力,甚至会暂时地随波逐流。(二)必须坚持在农村实行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小学,不许中途退学,成年农民入冬学。社会主义、合作制、精神文明都必须建立在有一定文化教育的基础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理。决不能幻想在愚昧、落后、文盲众多甚至日益增多的条件下实现现代化。在农村普及教育,诚然困难很多,这正如计划生育一样,虽困难也不能在原则上动摇。中国今天在经济文化方面诚然落后,但是决不比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日本也是一个人多山多、大部分地区原来很偏僻闭塞的国家)还落后。为什么日本天皇在一百多年前能做到的事,我们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年后和执政三十多年后却不能做到?解放初期至六十年代前期虽然也没有真正实现普及教育,但是坚持了这一方针,还是比解放前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今天,在广大农村逐渐走向富饶的条件下,为什么反而放弃和批评这个自清末以来一直为全国所公认的口号呢?真正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实现普及教育,当然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一些步骤,在特别落后的地区要变通,但是首先必须无条件地毫不动摇地确定决心、目的和原则。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才能稳步前进,否则就会混乱,为今后的进步造成困难。

在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上,也请求中央和国务院早日作出正式的明确的书面的决定,并发给全党。以上建议是否可行,敬请中央考虑。

中央常委对胡乔木的这两项建议都很重视。邓小平于第二天(1982年1月11日)即写下批语:“我赞成乔木同志意见,如何实行,请书记处、国务院拟定。”陈云也在同一天批:“我赞成乔木同志意见,尤其是第二个问题。”胡耀邦于1月12日批道:邓小平、陈云同志批语、乔木同志信和所附两个材料印成中央书记处讨论文件,安排时间讨论。邓小平又于2月17日当面嘱咐彭真、胡乔木、邓力群:政社分开问题要说,现在的宪法草案没说,只说人民公社是经济组织。

中央书记处讨论通过胡乔木的建议后,胡乔木等即在宪法修改草案的相应条文加上:“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为落实这一重要变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发出相应的通知:1982年4月12日发出《关于宪法修改草案中规定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的通知》;1983年10月,又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

对普及义务教育问题,保留1954年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并加上“和义务”三个字,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四十六条)

六、提议设立国家审计机构,将审计监督制度列入宪法

胡乔木参与制订的1954年宪法,没有关于审计监督制度和机构的规定。当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跟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绝然不同。所以,只以苏联宪法为蓝本,没有去查其他国家的宪法资料。1975年、1978年两次修订宪法,依然没有引起对审计监督工作的注意。在这次修改宪法的过程中,胡乔木查看了外国的宪法。发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都有实行审计监督制度和设立审计机关的规定,而且审计机关的地位很高,有的直属总统,有的直属国会。审计长的任期长,地位相当于大法官。审计工作独立,任何人都不能干预。胡乔木由此想到,为使我国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也应该确立审计监督制度。胡乔木认为,宪法应该将审计监督确定为我国的国家制度,在新宪法中作出设立审计机构的规定,并明确其职责与权限。于是,胡乔木于1982年1月上旬先同主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姚依林商量,取得他的同意。又先后同万里、赵紫阳商量,他们也都赞成。

1982年1月12日,胡乔木写信给财政部部长王丙乾,请财政部研究此事。信中说:在调整国家机构期间,我同依林同志商量,拟在国务院下设一审计机构(名审计局或审计院均可),对国务院及其以下各机构和各大企事业单位独立行使财政、财务监督检查核算(包括预算和决算)工作。在全国各级设立垂直系统,培养选用高级会计人才,以利防止贪污浪费盗窃贿赂和其他各种不合法、不合理、不合算、来历去向不明的收支。这类工作因人手少、经验少、阻力大,必将遇到很多困难,但坚持到底,必能逐渐闯出一条路来。这事望财政部同志研究一下,参照各国情况和经验,在最近期内提出一个具体的建议和筹办人选。这一机构和它的职权并拟列入宪法。

第二天,胡乔木又致函王丙乾询问审计机构与财政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审计机构向国会的报告只限于帐目是否清楚,与财政部的预、决算报告不同。审计机构建立和健全以后,就用不着每年派出财务检查团了。是否如此?”

随后,姚依林也给王丙乾打电话,说:“关于建立审计机关问题,我和乔木、万里同志一起研究过,同意乔木同志的意见,财政部按乔木同志意见研究方案。开展审计工作,这是真干,不是假干。这对财政工作是有好处的。”

1月21日,王丙乾复函胡乔木:“遵照您一月十二日、十三日两封信的嘱咐,我们根据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的两份资料,结合我部掌握的情况,整理了一份《外国审计机构资料》。现送上,请审定。”信中还提出:“财政部拟于三月间派人去西班牙、奥地利进行考察,以借鉴外国审计工作的经验。”

1月28日,财政部给胡乔木、姚依林正式写报告,提出“关于建立审计机构的几点意见”,包括建立审计机构的必要性,审计机构的设置、任务、权限,以及具体实施步骤。胡乔木批示:“印发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人大党内副委员长考虑。”

2月17日,邓小平找彭真、胡乔木、邓力群谈修改宪法问题时表示:要写上审计机关的规定。至此,胡乔木设置审计机构的建议成为决定。

但对审计机关如何设置,一时没有定下来。一种意见是审计机关暂设财政部内,过几年再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关。胡乔木起初同意这种意见,后经仔细斟酌予以否定。因为财政部本身就是审计监督的对象,设在财政部内,岂非成了自己监督自己;同时,审计机构作为一个部的下属单位,也缺乏权威性,不利行使职权。还有一种意见是设在人大常委会之下。胡乔木认为这也不是办法,因为人大常委会不便也无法来管许多具体事务。经与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商量,最后确定还是采纳第三种意见,即直属国务院领导。胡乔木提出,宪法要规定:“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1982年4月28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交付全国各族人民讨论。在第六十条中,规定了实行审计监督制度,设立审计机关,开展审计监督等内容。

6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陈祖芬写上海海关关长事迹的长篇通讯。胡乔木看后写信给中央主管纪检、财经工作的领导同志,又一次提出财政部“应积极筹建审计机构,不能再延”的建议。7月31日,胡乔木在一期《群众反映》上写批语给姚依林、王丙乾和吕培俭(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催促“请考虑从速着手建立审计机构”。说“最好能在反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中建立起来,哪怕从小范围开始也好。”D10月初,胡乔木给王丙乾打电话,再次询问审计机关成立之后,国家预、决算由谁来办理,外国审计机关是否负责编制国家预、决算并向议会作报告。王丙乾让审计机关筹备组搞了一份材料,于10月9日给胡乔木送去,并函复道:“从材料中看,只有个别国家的审计机关负责决算的编制和向上报告,多数国家还都是由财政部办的,但审计机关要进行审查,并负责写出审查报告送议会,以便议会参考、审批国家决算。”10月5日,胡乔木函告宪法修改委员会副秘书长胡绳、王汉斌:“审计局,国务院决定暂设财政部,即独立后仍属国务院”。

经过反复讨论,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通过新宪法,列入了审计监督工作。在宪法第八十条中,“审计长”同国务院“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一样,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任免的行政领导职务;宪法第八十六条,“审计长”列为国务院组成人员,并单列一条;宪法第九十一条,对审计机关的设立及其职权作出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监督审计。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从上述六个方面可见,胡乔木作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之一、宪法修改委员会的秘书长,在1982年宪法的修改过程中恪尽职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出不少富有创新精神的重要建议意见。他善于通过科学的论证和充分的解释使领导和同事接受他的建议,采纳他的意见。同时,他又不固执己见,能够充分发扬民主,服从真理,从善如流。为使1982年宪法反映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而富有中国社会主义的特色,胡乔木确实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起到了别人难以起到的作用。

同类推荐
  •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

    "中国历代才女见于史籍的记载少的可怜,南朝钟嵘的《诗品》,评价了从汉朝到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其中女诗人只有四人,不到总比数的百分之四,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三十卷,入选的女作家作品,只有班昭和班婕妤各一篇。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悬殊,在文学辞赋上,女子真的比不上男子吗?当然不是。因为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本书辑录从春秋时期到清代较为重要和著名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女书画家等。让读者在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书画中悠然神往,想象一下才女们“蕙心纨质美韶许,玉貌绛唇淇水花”的风韵,感受那些从发黄的纸堆中走出来的“惊才绝艳”,品读风流文采的红袖馨香。"
  • 有趣的中国皇帝

    有趣的中国皇帝

    本书汇集了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以及不同朝代盛世时期的多位皇帝,上起始创“皇帝”名号的秦始皇,下讫清朝康熙皇帝。书中对他们的生平逸事进行了讲述。
  • 多情爱因斯坦

    多情爱因斯坦

    本书本着不“为尊者讳”的出发点,带你走进爱因斯坦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客观、公正与生动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血肉丰满的爱因斯坦。正如有句话所说的那样:“你不会因为大师的走下神坛而否认他的价值,反倒会因为他的真实而更加热爱他”。三开情窦,两次婚姻,N次情感走失、多场黄昏恋,特别是近期随着一批爱因斯坦私人信件的公开,终于掀开了相传已久的M夫人神秘的面纱;揭秘了爱因斯坦与前苏联女间谍码加丽塔及“末代女友”——普林斯顿大学图书管理员范图娃不为人知的地下情。
  • 开国将帅从这里走来

    开国将帅从这里走来

    本书通过对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故乡的采访,生动地描写了他们回故乡的故事,揭示他们作为国之栋梁的成因,那就是故乡文化的熏陶、故乡人民的培育。
  • 上海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

    上海三大亨——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

    一个世纪以来的传奇,几经沧桑世局,人事代谢,上海三大亨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所在,孰是孰非,功过任君凭说!传说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真的是吗?穿过历史的重重迷雾,翻看三大亨的传奇人生。
热门推荐
  •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评论(2009.2)

    公共财政是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以弥补市场缺陷并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目的的财政模式,其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必然要求公共财政制度的呼应和支撑。从此角度讲,公共财政制度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远未到位,公共财政建设之路还很漫长,财政的公共化改革也必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理论方面,还是在公共财政建设的实践方面,都会不断出现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
  • 渭城曲

    渭城曲

    那一年寒冬,是她与他的第一次遇见。她爱过一个人十三年,转眼却物是人非。她以为她的生命会在悲伤中慢慢流淌,却不料冬日里会带来一巨暖阳。悲伤离合,感春伤秋,多年的爱恨情仇。可是,即便如此,她也会永远记住那个冰冷的男孩,在那么一个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早一点,没有晚一点,恰好赶上了。我能遇见你,已经不可思议。”“全世界都会是你的,只有你,必须是我的。”
  • 人龙之战

    人龙之战

    自古,人龙共存于世。龙中有祖,以其龙头,龙脊,龙尾,龙爪铸成四柄屠龙利器,后世将手持屠龙之刃者,称为屠龙者。
  • 圣域血滴

    圣域血滴

    残垣断壁的古堡,陈旧的十字架,灵姬最后一次望向她曾经深爱的那个男人……前世轮回,看最后的转世者,血滴于圣域,再续前缘!
  • 借我春秋五十年

    借我春秋五十年

    本书是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也是作者的又一部宏篇巨著。作品叙述并描写了一个英俊少年从戏剧舞台到政治舞台的人生历程。洋洋洒洒、流畅生动的文字展示着作者精彩的人生经历和对生活的真诚感悟。《借我春秋五十年: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有众多人物形象,立体而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句时髦的词语——我们很快就与他们“零距离接触”。作者对亲历的数十个文化事件的详细描写真实地揭示了座城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堪称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借我春秋五十年: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配有百余幅历史图片,展现着作者所处时代的鲜明特色,书稿更加显得生动而丰满。
  • 冥塍传奇

    冥塍传奇

    不为龙椅座上尊,却做九天闲游臣。愿为天涯羁旅客,一朝展翅出红尘。
  • 彼世与此生

    彼世与此生

    1800多年前。汉王朝衰败。战火染遍了整个汉王朝。今天有无数新生婴儿出世。明日就有多少孩童饿死。青年纷纷响应号召,从军。从军会死。但不从军。会马上饿死。老人们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大多选择自缢。节省口粮。给后嗣多一点生存的机会。这是个人吃人的时代。故事就沿着东汉末期开始叙述!
  • UFO之谜

    UFO之谜

    本书收集了多年来有关UFO的一些传说,很多见诸当年的报刊,诸如“空中奇遇”,“神秘的失踪”,“天外来客”等等。美国政府两次成立科学家小组,对UFO资料进行研究,民间也成立了许多UFO协会组强。无声无息,神出鬼没的UFO吸引了全世界所有人们的关注目光。随着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一些有关UFO之谜逐步被人类解开,但仍有许多UFO之谜有待进一步研究。本书在资料客观翔实的基础上,也进行了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也许其中的观点并不能为读者接受。但如果您能加入我们的行列,和我们一起关注和探索UFO之谜,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学中忆季

    学中忆季

    乐悠扬,随风入心,心徜徜。来路众人奔忙,唯她侧,双眸凝望。
  • 我心微凉

    我心微凉

    一个在英国被爱情伤透了心的平凡女孩为了忘记过去选择回到故乡,却遇到了那个一直默默呵护着她的他,可正当他们渐渐沉沦爱河时,前男友前来纠缠,看她怎样活出属于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