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3900000057

第57章 百家说海(11)

朱尔澄:《关于什刹海文化社区》

我认为,1992年市政府批准的《什刹海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对什刹海地区的定性、定位都是合适的。如果赋予其完整的内涵,真正朝这个大目标去建设的话,我认为有两个概念是应当明确的,一个是社区的概念,一个是特区的概念。

从社区概念来说,全国特大城市,特别是几个直辖市,在社区建设方面创造了很多经验。社区基本上是与行政区相一致的。我希望在西城区能够出现打破行政区划的社区。因为有什刹海这片水域,是否可以搞成一个跨两个街道的带有示范意义的特殊的社区来精心地培育它。社区究竟是什么?解释很多。我个人认为,归根结底是一个文化问题,是靠文化的维系力。要使社区真正建立起来,根本上要从培植文化的维系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我们挖掘什刹海历史文化的渊源,保存历史文化的载体——文物古迹,同时在整治建设中培养现代的什刹海文化,搞一些能体现历史、民俗及当代民情的文化建设。

我总有些遐想,希望什刹海在环湖改造过程中能够在衣、食、住、行几个方面体现出文化来。比如“衣”,现在很时兴民族服装,能不能在什刹海搞点知名裁缝、知名品牌的成衣店、时装公司呢!“食”的方面,可以把北京的各种小吃、西城的老字号引进来。我特别难忘南京夫子庙的晚晴楼。穿着手画丝绸小袄的小姐,每送上一道小吃就送上一首诗,能把几个旅游团拢在一起,大家团团融融、欢欢乐乐。我们什刹海周围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做呢?“住”的方面,我觉得破烂的大杂院是没有什么保存价值的,应该把专家们研究的所有代表北京民居特色的建筑再现在什刹海周边,搞成一个民居博物馆。还有“行”,在改造周围大交通环境的同时,内部环湖可以设置各种各样老式的交通工具。大连都有民警骑马巡逻,我们能不能有类似的小马车、步辇等历代各种交通工具?

衣、食、住、行这些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维系力还要靠人这一主体去实现。文化需要人们的认同。文化没有认同,谈何文化!人们是不是认同这片水域,认同这种文化,根本上还是在教育。像大翔凤小学那样,要真正地去教育。我总觉得重要的问题在于在什刹海周边加强这种教育。

再有,从什刹海的管理上说,建议成立一个确有实权的管理委员会。

在上海,已经有这样的管委会,真正具有执法权,设执法大队。

另外一个概念是特区。能不能在原来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的规划范围之外,扩展到东城区的钟鼓楼一带,成立一个特区。中央对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视的,建议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一项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措施,成立什刹海特区,比八达岭、十三陵特区更难,难在有这么多居民在区内。但从长远来看,特区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体制不顺、执法不力等问题。

有时我想,特区和社区究竟哪个难。表面看是特区难,因为涉及行政区划。但从根本、长远来讲,是社区难。真正把这儿建成有示范作用的有什刹海文化作为维系力的社区,应该是我们西城区的长远大计。

——1997年

编者话:朱尔澄,曾任北京市第三中学历史教师,时任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秘书长。

朱尔澄同志在1997年“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

上提出了“关于什刹海文化社区”的新见解,强调“应当明确什刹海是一个社区和一个特区的概念”。

她认为,“从什刹海的管理上说,建议成立一个确有实权的管理委员会”,“真正把这儿建成有示范作用的有什刹海文化作为维系力的社区,应该是我们西城区的长远大计,也是北京的长远大计。”

这是一个富有创意的认识。关于“社区”和“特区”,她认为不是个别和孤立的,这个问题也是回避不了的。情况在不断变化,形势在不断发展,由什刹海地区性质、功能、要素、范围与管理的研究引出的什刹海究竟采取何种管理组织形式、何种体制,仍是一个需要探索的大问题。什刹海建设“社区”、“特区”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朱尔澄同志作了比较明确的阐述,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共鸣,成为当时研究的热点课题,尽管其文章尚有需待研究之处,但至今对我们仍有启迪意义和研究价值。

王东、赵重清:《深深的殷切期望 重大的历史责任——读何鲁丽同志的两篇文章的感悟》

何鲁丽同志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先后为什刹海写了两篇文章,一篇写成于1997年11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何鲁丽同志应邀在西城区召开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精神文明研讨会”上讲话,后形成文稿(即本书代序);另一篇写于2013年7月(《写在九记出版之际》),前后相距长达16年。在这16年间,北京的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提高了,什刹海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读这两篇文章,总的感受是她对什刹海有着深厚感情,一直关注着什刹海的保护与发展,对什刹海的情况了解得非常深入,对什刹海出现的问题观察颇具敏锐性,所提要求既符合实际又富有哲理和前瞻性,对什刹海的研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这两篇文章虽相隔16年,但都强调指出“城市中的历史遗存越多,城市景观就越丰富,独具特色的古都风貌就越强烈。”

这两篇文章明确展示出她对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她这一思想指导着我们保护与研究什刹海的工作,文章中蕴含着对后来者的殷切期望,让我们更感肩负历史责任之重大,也进一步启示我们什刹海保护与研究工作应该重学习交流,持续探索,勿急勿躁,逐步达成共识,踏实前行。

学习这两篇文章,得到的感悟可归纳为历史责任、持续探索、学习交流、殷切期望四个方面。两篇文章虽相隔16年,但其基本观点、中心思想是一贯的且在发展中。

(一)历史责任

什刹海有悠久历史。何鲁丽在1997年指出:“北京是世界着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城市发展具有3000年的建城史,自金、元、明、清建都,亦有800多年的建都史。北京文化遗产可分为五个层次,即:文化古迹、革命文物、历史名胜、历史文化街区和文化环境。”十六年后的今天,什刹海已成为“北京面积最大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这里曾经有过“舳舻蔽水”、“曾是北京民众消夏和纳凉的地方”,曾经有过“荷花市场”,也曾有过“众多的庙宇、府第、名人故居、老商号,又有相当数量保持原格局的胡同与四合院,其中‘金丝套’是什刹海的一个特殊地区,亦有人称之为核心地段,一定程度上保持其风格特色。”她强调“什刹海地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过去上至皇亲国戚、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各阶层文化在这里共存共融,充满了北京城的大量记忆。可以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展示着历史的印记,一草一木都诉说着传说与故事。”引导我们读懂历史景观蕴含的历史文化。而早在1997年,何鲁丽就曾指出:

“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文化古迹,不仅是对北京负责,而且是对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应负的历史责任。”

启示我们,事关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责任实在重大。身为中国首都北京的市民、什刹海研究者、保护者、建设者应时刻想到“历史责任”,更当具此认识,付诸行动。

(二)持续探索

1997年,何鲁丽同志曾指出:“北京已确立了建成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要改善、城市要建设。

旧城改造会不可避免是由外围向中心地区推进,将会不断面临拆除、拆迁与保护之间的问题和矛盾。如何保护古都风貌,是从专家到百姓群众都关心的问题。”“通过论证、规划、多方筹措资金等,对文物古建进行妥善保护并加以合理的利用,从而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经济效益、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应该注意的是有时不仅仅要保护一个院落、一组古建,还要包括它所处的周边的环境,如街巷、水系等。”

16年后,何鲁丽同志指出:“上世纪90年代初期,北京进行了危房改造,出现了房屋建筑大面积被拆除,胡同消失的局面。”虽然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住房条件有利,“但在成片拆除前,许多地片对其中的文物没有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界定,当时有些人也没有认识到一些建筑和街区的历史意义,没等到调研清楚或达成共识,就已经拆除消失,造成了不少遗憾。”

何鲁丽的这一批评是中肯而符合实际的,告诉我们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付出了沉重代价。

16年前,何鲁丽同志曾指出:“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建设一流历史文化名城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存越多,城市景观就越丰富,独具特色的古都风貌就越强烈。”

16年后,她又指出:“我认为城市中历史文化遗存越多,城市景观就越丰富,独特的风貌更显现。”

相距十六年的时空,对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保护的信念不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决心依然不变,对历史文化名城持续探索的精神与时俱进。

“那些没有等到调研清楚、达到共识就已经拆除消失”的事实,正是我们一些老专家们和有识之士日夜忧虑、担心“大拆大建”的“心病”。其根源就在于有些人对文物保护缺少认识或为利益所驱使,对于那些于历史文化缺少认识者,不妨可称之为“历史文盲”。如何提高认识,减少“历史文盲”,增加更多的历史文化的自觉保护者呢?何鲁丽在1997年曾指出:

“北京是一座内容丰富的巨大‘博物馆’。”“这些历史文化保护区在首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地向市民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激发人们对故都、故乡、故土的热爱之心,给人以知识和美的享受,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素养。”

2013年,何鲁丽指出:“各级政府应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为实现经济与社会、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以部署实施,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在对历史文化区域的规划、实施科学保护和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利用,使群众从中享受和受益。”“我们要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日’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宣传,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愈来愈深入人心,社会各界共同担负起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传承与连续。”

以学术研究为先导,持续探索,规划先行,将历史文化区域的规划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宣传教育为手段,提高保护历史文化意识,少一些愚昧,多一些智慧、理性,有了历史文化保护认识的提高和规划的引导,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一定会出现新气象,水平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三)学习交流

何鲁丽曾经肯定1997年召开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是“很有意义的”。指出“通过讨论保护历史名城与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提高大家对保护历史文物重要价值的认识,增强保护文物的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积极探索对城市的历史文化的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进一步广泛宣传普及文物知识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意识,唤起群众爱祖国、爱首都、爱家乡的意识,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首都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

16年后,何鲁丽指出:“什刹海研究会成立二十多年来,研究会以区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传承历史文化,积极发掘和研究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广泛进行实地调查,召开各种类型的研讨会,收集整理了大量的史料,编辑出版了相关书籍,为什刹海地区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专家经过精心调查、潜心研究,编写了《什刹海九记》一书。

书中的每一‘记’都从不同方面对研究工作进行了归纳总结;每一‘记’又通过实践对先前的研究深化认识进行了综述,为今后什刹海的保护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可以说这是一部文献类的书籍。”

通过学习与交流,相互沟通,提高认识,进而取得共识。什刹海研究会从创立之日起,正是沿着一条团结、组织专家,开展调研、研讨、总结经验、提出建议这样一个路子,一步一步踏实前行的。

回顾什刹海研究会14年来的工作,我们感到在什刹海研究的深度方面、广度方面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对比何鲁丽同志的要求,我们更感到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认识和实践上的差距,还需要认真学习、总结、研究。

可以说,做好学习、交流工作是什刹海研究会的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什刹海研究会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前进、健康成长。

(四)殷切期望

何鲁丽1997年指出:“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城里一处人文胜迹与自然景观都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风景地区。元初新建大都,在紧傍什刹海的东岸确立了纵贯全城南北的中轴线。由此形成布局严谨,具有高度建筑艺术水平的北京旧城。什刹海地区历经数百年的沧桑,成为集历史和自然文化景观于一体的历史文化风景区,也可以说是一座民俗博物馆。搞好什刹海地区的保护与整治,对于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将是一个有益的启迪,可以促进千年古都、百年街区的保护性建设和开发。”

同类推荐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系列”之第一本《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数年里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如今终于得以付梓出版,作为本书编撰者,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并向大家表示感谢。此书稿因为是编撰,在成书过程中,我通过多方渠道,搜集并参考了大量一手或二手文献资料,均一一注明了出处,在此向众多原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如您觉得我应该给您支付一些稿酬,就请尽管同我联系吧。
  • 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

    乡村文化的秩序转型与价值重建

    乡村文化彰显了乡村淳朴、仁厚的民俗习气,表现出自然而独到的文化品格,在这种文化中既有“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情结,也有“趋福避祸”的民间信仰;既有“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的朴素道德观,也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良善交往原则;既有平和淡然的生活态度,也有充满希望的未来期冀。
  • 思想课堂-道德笔记

    思想课堂-道德笔记

    为你的头脑镀金,为你的思想导航。思想笔记系列丛书包括:道德笔记、典籍笔记、婚姻笔记、家庭笔记、教育笔记、经济笔记、科技笔记、历史笔记、伦理笔记、论爱笔记、美学笔记、民俗笔记、农业笔记、情感笔记、人生笔记、人物笔记、人性笔记、儒学笔记、商业笔记、社会笔记、文化笔记、文学笔记、心灵笔记、修身笔记、养生笔记、艺术笔记、语言笔记、战争笔记、哲学笔记、自然笔记。
  • 桂海苍茫

    桂海苍茫

    一个人的体验,一位作家的眼光,穿越千年广西,穿越地理桂海。于是,赤子之心发现了一份份被遗落的时空形态,一片片人们应该拾捡的文明碎片。本书是著名散文家、广西作家协会主席冯艺关于广西的人文地理笔记。笔记里有许多广西史书上不该忘却的背影,许多或伟大或平凡的人文墓碑。作者以本土作家的高度责任感和一腔人文情怀,描述了广西这方水土浓密的阳光和水气背后的苍茫的人文地理。丰沛而智性,详实而诗意,融文化积淀与个体体验于一体,意境苍凉。于是,从本书您也许会看到另一个人文的广西。
热门推荐
  • 韶光贱

    韶光贱

    付秀莹,女,河北无极人,1976年生,现居北京。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毕业。知名作家。代表作品有《爱情到处流传》、《旧院》。曾获首届中国作家出版奖等多种奖项。供职于《小说选刊》编辑部。
  • 仙魔传记之星云舞

    仙魔传记之星云舞

    一生短暂,天道不公,如果给你一种选择?平平淡淡过百年凡人生活或过二十年修炼生活,你会怎选?我定然会用二十年活出别人一生的精彩。我相信,最后我一定会:只手掌乾坤,双脚踏八方,破灭五行,寂灭阴阳。虽然也许这不现实,但我还是会坚持。
  • 灿白丶血祭

    灿白丶血祭

    或许,只是想和你平静的生活在这个名为彼岸岛的地方,相爱一辈子。为什么,你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可能,这也是我应得的,谁能怪你?只能怪我,为什么要杀了你的家人,为什么要杀了那么多无辜的人?对不起,请求原谅也变得这么困难吗?
  • 替身夫人

    替身夫人

    他:神秘组织暗影的首领,宛如神祗的面孔下是一颗冰冷的心。她:绝望离开,凤凰涅槃,只为雪耻。Angel吧里,她无助的拽着他的裤脚。从此,噩梦开始了,自尊被无情地践踏着。情如风,情如烟,改名水梦,让所有情感随梦而去,剩下的只有恨。“南宫剑心,我不再是水木语,我叫水梦”,魅惑的表情下尽是孤傲。
  • 重生杀手王妃

    重生杀手王妃

    她叶希儿是21世纪顶级金牌杀手意外穿越到天国皇朝成为了和她同名的叶希儿丞相的痴傻嫡女
  • 树荫下消失的锦年

    树荫下消失的锦年

    一年前他的家庭破产,父母躲债在外,留下他独自守着家庭,陪伴他的是从小的青梅竹马。一次他和债主打斗的过程中被毁了容,之后被父母送去了韩国治疗。一年之后整过容的他再一次回到了曾经生活的城市,再一次遇见了她,遇到了一群男生女生,在平凡的校园里,过着平凡的生活。那些已经消失的,和不曾消失的,渐渐的就在我们恋恋不舍的回忆里开始模糊了。香樟树的树荫最后遮住了过去的路,同时也遮去了我们的记忆,飞鸟破空悲鸣,那些破碎的伤口突然被拉的越来越大。时光,像是裂出了一道缺口。于是那些所谓的悲伤,所谓的泪水,所谓的回忆,都一涌而出了。
  • 无限动漫之天才系统

    无限动漫之天才系统

    穿梭在动漫世界中,与亚瑟王决战,被御坂美琴拯救,带着天才系统,在游历中找寻自己人生的意义。——————我要成为正义的伙伴!“叮,获得宗师级瞬步高手四枫院夜一指点,瞬步提升等级,现在等级为专家级!”快速学会所有技能,这就是天才系统!
  • 我拿流年,乱了浮生

    我拿流年,乱了浮生

    这本书主要讲述一个职场女人在她爱的一个男人身前,如何让爱人为她倾倒,在另一个女人面前毁灭她的复仇记
  • 先婚后爱:顾先生请出局!

    先婚后爱:顾先生请出局!

    他的一句“我们试试”试着试着,她把自己的心给试进去了,一次意外有了孩子,却没想到有一天女人会带着球跑了,好不容易追到手了,女人拿着一张人流手术的单子递给他,“慕小沫,你到底有没有心,”他嘶吼道。
  • 最美的你们

    最美的你们

    记忆里那段美好岁月,陪伴在身边的你们还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