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2400000013

第13章 对农文化传播:乡村治理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4)

除了送电影下乡,调查还显示不少农民对送扬剧下乡感兴趣,这可能与当地的地域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扬剧,又名“淮扬戏”、“扬州戏”,是江苏省的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江苏省扬州、镇江地区、安徽部分地区和南京、上海一带,由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扬剧在J市农村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特别是年纪较大的农民,都有听扬剧的喜好。由于年轻人大量外出求学、务工,现在留在农村的基本都是老人和小孩,这部分人群对扬剧还是有着较大需求的。

还有很多农民表示,虽然自己对扬剧并没有特别的喜好,但还是希望政府多送扬剧下乡。“虽然我们自己不听,但村里有那么多老年人嘛!老年人都爱听。再说扬剧也算我们这一带的特色文化了,应该发扬光大!”

送扬剧下乡活动不仅满足了一部分中老年农民的文化需求,在保护民间传统文化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扬剧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在现代文化工业的冲击之下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选择流行文化,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发展困境。如果不对传统文化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会消失殆尽。送扬剧下乡活动是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一次有益尝试,虽说听扬剧的主要群体是老年人,但通过经常性的演出,扬剧可以在青年群体中培养一批听众,为其可持续的发展培养受众基础,这对扬剧未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与电影、扬剧相比,近年来,农民对文艺演出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是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分不开的。自从电视在农村普及了以后,农民们在电视上看到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形式,如歌舞、小品等等。特别是各类晚会及文艺巡演,以其丰富的节目类型,热烈的舞台气氛给农民们提供了一场场视觉盛宴。相比于农村以往的节目表演形式,文艺巡演的吸引力无疑是巨大的。而且歌唱、舞蹈、小品等节目形式本身在农村就拥有众多的爱好者,文艺演出把这些节目形式综合为一体就吸引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但和送电影、送扬剧相比,文艺演出的成本较高,如果要经常送文艺演出下乡就需要寻找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也是送文化下乡活动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

然而在调查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农民表示自己对以上三种送文化下乡活动都不感兴趣,对此也不关心。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类。一部分农民是因为对以上三种文化活动形式本身就不感兴趣,他们既不喜欢看电影,也不喜欢听扬剧和看文艺演出,他们的兴趣爱好在目前的送文化下乡活动中还没有被涉及,现有的送文化活动还不能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可见要吸引这部分农民参与到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中来,就必须拓宽节目类型,提供更加多样的选择。可以在充分了解这部分农民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为其量身定制一些文化活动,不仅可以惠及更多的受众,还可以扩大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影响面,使其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

也有一部分农民,特别是农村中的青年人,他们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掌握一定的电脑与网络操作技术,已经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送”下乡来的文化,他们更愿意主动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需要的文化。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给他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所以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必要去参加“送文化”下乡的活动。

还有一部分农民因为经济的因素无暇顾及文化休闲活动。现在的农民越来越趋于经济化、理性化,在调查当中,有77.7%的农民明确表示对他们来说,挣钱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们往往从经济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

在调查中,有农民告诉我们:“现在在农村务农收入很少啊,根本不够生活。日子都过不下去哪有心思去娱乐呢?都忙着去挣钱了吧,生活是好了,但又忙得没有时间去玩了。但还是挣钱重要啊,总不能为了娱乐不过日子了吧?哈哈!”现实情况也是如此,许多农民忙于打工挣钱,每天并没有什么闲暇时间来进行文化休闲活动。在访谈中还有农民表示,“只有生活富裕了,日子好过了,才能有心思搞文化娱乐活动,整天为生活发愁、奔波,哪里还有心思去参加文化活动?”这确实也是农村文化建设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

3.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参与评价

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实际参与程度呈现出这样的特征:

经常参加的人数比例很少,偶尔参加的人的比例与从未参加过的人的比例基本持平。而不同的送文化下乡活动农民参与其中的程度也有明显的差异。经常参加送电影下乡的农民有28.2%,偶尔参加的人有38.7%,从未参加过的人占33.1%;参与送扬剧下乡活动的人数情况是:经常参加的人占18.1%,偶尔参加的40.3%,从未参加的农民有41.7%;送文艺演出下乡的数据的对比更加明显:经常参与其中的农民只有8.3%,偶尔参加和从未参加过该活动的农民各占45.8%。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农民在送电影下乡活动中参与程度最高,其次是扬剧,而对送文艺演出下乡的参与程度是最低的。影响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参与度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活动的频度、节目本身对农民的吸引程度、客观存在的一些外在制约因素(如:农民是否有时间,观看节目的便利性等)。对送电影、送扬剧、送文艺演出三种活动形式来说,根据之前的调查,我们知道农民最感兴趣、最需要的依次是文艺演出、扬剧和电影,对这几种活动的参与程度理应也是相同的顺序,而排序的结果却恰恰相反。由于对相同的农民群体来说,客观存在的外在制约因素大致相同,那么造成这种结果的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三种活动举办的频度影响了农民对其实际的参与程度,这也是和之前调查的农村现有的送文化活动的多少排序相符合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经常参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农民比例很少,是因为给农民所提供的送文化活动本身数量不足,影响了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参与。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在同一个村庄一部分农民参加过送文化下乡活动,而另一部分农民却表示自己从未听说过有这样的活动,所以也没有参加过。这就说明,在大量的从未参与过送文化下乡的农民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不知道相关信息错过了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可见在此过程中,对活动信息的宣传告知存在着很大的缺陷。除了宣传告知工作的不到位,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影响农民参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民群众的闲余时间较少,影响了他们对送文化活动的需求和参与。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享受者,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主体,在农村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参与。作为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接受对象,农民对活动的参与对活动效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闲暇时间是社会成员全面发展自我的基本时间保障,农民群众的闲暇时间状况关乎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的广度、深度和力度,是农民群众参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极为基本的一个前提。那么,农民群众的实际闲暇时间状况怎样呢?调查中绝大多数农民都表示自己每天的工作、生活事务繁忙,空闲时间较少。在制约农民参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外在因素中,“没有时间”排名第一:有48.8%的农民因为没有时间而不去参加送电影下乡的活动,同样这也是40%的农民不去看扬剧表演的原因,而因“没有时间”放弃观看文艺演出的村民也达到了13.6%。由此可见,农民的空闲时间对他们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之大。

农民群众闲余时间有限,这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参与。即使文化活动符合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许多农民也在文化下乡活动中缺席。

访谈中农民们反映:“我们也喜欢看看文艺表演、听听戏什么的,但每天都要忙着干活挣钱啊,哪有时间去看这些活动?一般回家看看电视就睡觉了。”

特别是农村中的一些妇女,白天不仅要外出打工,晚上回家还要做家务,闲余时间更加有限。“没有时间啊!整天忙得很,又要种田又要忙家务,没工夫去参加什么文艺活动。”如此一来,送文化下乡活动就少了相当大一部分的青壮年受众群体,只有一部分老年人才能从中获益,影响力大打折扣。

第二,送文化下乡活动徒有形式,不重视实效,农民的满意度较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接受主体是农民,目的在于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所以应当以农民的满意程度作为活动实际效果的衡量标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送文化下乡活动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形式,并没有关注它的实际效果,因此,农民对其的满意程度也比较低,对其参与程度自然也会随之降低。对送电影下乡活动感到非常满意的农民只有9.6%,比较满意的占27.7%,大多数农民感觉一般或是不太满意。送扬剧和送文艺演出的情况稍微好一些,有16.7%的人对送扬剧下乡活动非常满意,比较满意的有59.5%,感觉一般或不太满意的占23.9%;对送文艺演出下乡活动非常满意的农民有23.1%,比较满意的50%,感觉一般或不太满意的一共占26.9%。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农民对三种送文化活动的满意程度最高的是送文艺演出下乡,其次是送扬剧下乡,满意程度最低的是送电影下乡。排除农民对这三种节目形式的喜好程度、需求程度的差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因素导致了农民对送文化活动满意度较低。以送电影下乡活动为例,对该活动不满意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排名第一的不满因素是电影的放映次数太少,占86.7%,第二大不满因素是播放的电影陈旧,没有吸引力;另外有74.7%的农民觉得送电影一般露天放映,观看环境不好;还有71.1%的农民认为送电影下乡活动没有进行很好的宣传,常常无人通知或通知不及时。

送文化下乡活动要想吸引农民参与,发挥实效,提升活动的质量是根本。如果送下乡的电影都是一些老旧题材,宣教意味很浓的影片,毫无趣味,怎么能吸引农民群众参与其中呢?加上现在农民已经有了更加丰富的媒介选择,完全没有必要依赖于政府的“送文化”,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其他的文化娱乐方式达到满足自己文化需求的目的。调查中,有高达36.6%的农民不去参加送电影下乡活动,原因是“有其他文化娱乐方式,没有必要去露天观看电影”。农民已经以一种“积极的受众”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会自己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对媒介或是政府提供的活动进行选择,对这些媒介或是活动的使用情况又会作用于他们对该媒介或是活动的判断和评价,从而影响到他们下一次对这些媒介/活动的接触使用。要想吸引农民参与其中,只有使提供的内容符合农民的需求,真正关心农民的需要,通过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农民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我们也就农民对于送文化下乡活动的期望做了调查,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希望可以定期举办送文化下乡活动,使送电影、送扬剧、送文艺演出这些活动常规化,给他们提供固定的公共文化服务。

另外,大多数农民还提议应该在节假日多开展送文化的活动。因为很多外出打工的人节假日都会回家和家人团聚,由于农村文化活动匮乏,大家见面了也就一起打打麻将,或是在家里看看电视,很没有意思。在这个时候举办送文化下乡的活动,不仅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还可以把村民们聚在一起,大家一起看节目、看表演,增进了彼此的交流机会,有利于村民们联系感情。农民们普遍希望节目的形式更加生动活泼,内容更有趣味,但是在节目内容是否要贴近乡村生活的问题上,很多农民都表示无所谓。他们不仅喜欢农村题材的电影、戏剧、文艺表演,对一些城市里流行的,更加现代化的文艺形式也有着浓厚的兴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农民视野的不断开阔,农民的文化需求也更加丰富多样,他们希望接触到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娱乐方式。另外,农民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的观看,更希望在节目中多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提供一些让农民自己参与的机会。如果自己身边的人参与了表演,一定会吸引更多农民的兴趣,提升其对送文化下乡活动的关注程度。

从根本上来说,目前农民对送文化下乡活动满意度较低的原因就是在于这些活动并不关注传播的效果,只是徒有形式。送文化下乡活动虽说应由上级政府以公共文化服务的名义提供,但到了村一级,却全部变成了单向的自上而下的强行推动。镇级文化站下乡活动,都以镇政府的红头文件下发的形式要求村委全力配合。

如此一来,送文化就成了政府自上而下的硬性摊派和强令宣传,自然收不到什么传播效果。这样的文化下乡根本就没有进入乡村社会的机理,接触不到农民的真正需求,也就根本无法提高农民对国家文化动员的认同。

同类推荐
  • 巢已空情未了

    巢已空情未了

    人口老龄化与空巢家庭,已不再是一个国家内政问题,它冲击着世界繁荣和稳定,涉及民族国家,牵连社会安危,攸关家庭幸福,直系个人命运。人口海啸汹涌澎湃,席卷中国,多代同堂逐渐消失,养老服务缺位,在激进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政策性忽视社会保障导致的各种矛盾和落差开始显现,包括家庭解体、贫富分化、地区发展失衡、环境污染等经济和社会问题,老龄化此时重创中国,雪上加霜。
  • 中古汉语判断句研究
  • 成功教师必做的11个探究

    成功教师必做的11个探究

    教与学理论和实践知识的掌握是教师配合新课改的前提,是教师迈向成功成熟的第一步,本书旨在为教师全面解说这些问题。书中对以下11个教育界炙手可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分别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研究性学习解读与实施;情境教学;情感教育;问题解决教学;元认知策略;微格教学理论与实践;杜郎口"旋风";学生心理行为矫正的艺术;师生沟通的艺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 伦敦AB面:首次展示真正的英伦贵族范儿

    伦敦AB面:首次展示真正的英伦贵族范儿

    《伦敦AB面》不仅仅是一部旅游书,它还是一部关于英伦文化的“大观园”。《三联生活周刊》《ELLE世界时装之苑》《南方人物周刊》资深主笔王星、李孟苏、黄景路、王年华娓娓讲述你所不知的英伦故事。全书总体上分为两部分:A面,上流贵族阶层;B面,市井伦敦。内容共四章,分别从贵族和平民两方面讲述故老伦敦的过去、现在还有将来。包括英国皇室的渊源、贵族生活、贵族运动、新旧贵族之间的微妙关系及与普通民众息息相关的市井街区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等,为读者呈现出与传统认知完全不同的更为亲民的英国皇室、贵族及与之和谐共存的传统却不保守、轻松、自由与日趋繁华的市井生活,并由内而外解读了伦敦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即:上流与市井泾渭分明,有阶层没斗争;对王室真心敬爱,有君主无专制。此外,《伦敦AB面》收入了大量真实、有价值的一手照片,囊括了大量珍贵素材,包括珍贵的白金汉宫全景图、英国王室成员的日常照片以及众多伦敦实景唯美照片,极大地增强了该书的审美和可读性。
  •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历史视野中的大众媒介公信力

    本书以我国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史为线索,从政府、媒介、受众三方视角,对自1872年《申报》创刊至今一百多年内,我国大众媒介公信力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内政府的新闻政策、大众传播媒介的自我定位、受众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使用和认知这三个层面进行的观察和梳理,探讨了不同时期响大众传播媒介公信力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热门推荐
  • 上清道类事相

    上清道类事相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安迪尔克思学院

    安迪尔克思学院

    安迪尔克思学院是一所聚集全世界,拥有异能少年少女的学院,而我们的主角林雨唤,在16岁的时候发现拥有异能,因此按照规定他必须辍学,远渡重洋来到这所学院,度过他接下来的学院生涯,直到大学毕业才能回到社会,在这所学院内等待他的是许多麻烦的事情.........
  • 三日长过百年

    三日长过百年

    生活在黄土地上的“草根”百姓,因为一场骤然降临的巨大灾难,生命中迸发出令人惊叹的血性,义无反顾地投入抢救生命的战场。“小人物”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亲情与责任,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较之于外来大军轰轰烈烈的救灾行动,他们显得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 The Discourses

    The Discours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校园风流狂龙

    校园风流狂龙

    一个平凡的农村少年,一次机缘巧合之下从一本古书籍中参透了《潜龙诀》,从此他的人生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商海驰骋……另类的修真,另类的校园,另类的霸途,让你意想不到的故事发展,尽在本书之中。
  • 虐恋:冷总裁的小秘书

    虐恋:冷总裁的小秘书

    “妈咪,我们又回来了耶,不知道爹地知不知道耶?”一个小萌娃奶声奶气说道。只见一个高挑的女子接话:“宝贝,你怎么这样呢?你可是妈咪亲亲苦苦拉扯大的,怎么能关心那个不负责责任的渣渣呢?”
  • 芴动精彩人生

    芴动精彩人生

    被人强暴,整容后来到上海。百合网相亲,遇到渣男。第一次恋爱被伤的体无完肤的芴芴,在生下孩子后,决定为自己而活……
  • 万籁此都寂

    万籁此都寂

    我欲破天!必能封天!吾等小人列为人偶,苟活于世。何谓生?何谓亡?建议:每天看一章
  • 凤涅九天:且付深情共白头

    凤涅九天:且付深情共白头

    她是失去容貌和才华的相府嫡女,更是被践踏真情的可怜女人。一朝重生,她能否扭转自己的命运,报复那些欺她害她的人呢?他是月冷国的王爷更是开元大陆风刃阁的阁主,他认为世间女子不会有人走进他的心里却没想到自己却对她情有独钟。她原以为自己不会再动情却没想到自己却爱上了这个霸道的王爷。但却在他登基之后他违背了他对她的誓言,这其中是另有隐情还是只是个错误呢?在她终于对他心灰意冷的时候,他是否能够再度赢取她的原谅她的心呢?他们又将何去何从。且看他和她共同谱写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本文属于半宠半虐型)
  • 凰女袭

    凰女袭

    当预言降落在身,烽火狼烟,战火连绵,该怎么活的肆意潇洒,当她一身红衣归来,是颠覆了谁的江山,亦或是一统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