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0100000004

第4章 裨治文与传播西学的机构(1)

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为达到在中国传播福音的目的,采取了多种传教方法,如文字宣传、教育传教、医药传教,等等,并为此创办了各种机构。裨治文与这些机构都有着密切关联。

第一节 裨治文来华

裨治文,中文又名高理文,1801年4月22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贝尔切镇(Belchertown)。

裨治文少年时期,在他父亲的农场平静度过。据他兄长回忆,裨治文自小品质良好。他兄长说:“我所知道而且能证明的是,在他青少年时期,他总是待人友好,听话,真诚守信,努力工作以帮助父母,‘他在精神上热忱地为上帝服务’。”以他为荣的兄长,显然遗忘了裨治文可能存在的缺陷。

裨治文在1822年到阿默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学习之前,一直在贝尔切镇父亲的农场工作并在此期间接受基础教育。他在《美理哥合省国志略》的序言中写道:

……及至力强年壮,助父于农圃牧之间,四季日工而晚课,并无虚度片刻韶华。

裨治文接受宗教教育的条件是得天独厚的,他父母都来自非常虔诚的清教徒家庭,在信奉上帝方面对他言传身教,特别是他母亲。虽然其母在1814年10月裨治文13岁时就去世,但裨治文经常与他妻子爱莉萨(Eliza J.Gillett Bridg-man)提及他母亲及其对他的影响。其母对这个儿子倾注了大量的感情,非常关注他的精神生活,作为一名信仰坚定的清教徒,她殷切期盼裨治文能早日皈依上帝。裨治文不负所望,在11岁时(1812年),就皈依了基督教。

裨治文在阿默斯特学院学习了四年,1826年毕业后进入安多弗神学院(Andover Theological Seminary),在此接受了三年严格的神学训练。

裨治文进入安多弗神学院不久,就表示愿意做一名海外传教士。他在给姐姐的一封信中提到:

我想,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我成为传播福音的教士。我要到我不知道的地方去工作,世界是我的田园,我最渴望和每天祈祷的就是如此。

裨治文向往的“田园”在1829年变成了现实中的中国,令裨治文想不到的是他一辈子都会在这块“田园”里工作,直至生命消逝。而使他实现这个愿望的契机是由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提供的。

如前所述,马礼逊到达广州之前,就与美国教会联系密切。马礼逊来到中国后,仍然与美国宗教界保持密切联系,向他们发送在中国传教的情况。

他的信件经常在美国公理会的著名期刊《传教士先驱报》(Missionary Herald)上发表。

1820年,马礼逊被聘为美部会通讯秘书(corresponding secretary),负责向美部会提供有关对华传教资料,以便美部会决定是否派遣传教士到中国。

马礼逊刚到中国时,就希望美国基督教会能派一个人来广州与他共事,他在1807年12月28日的信中说:“如果我们的美国教友熟悉一位适合到中国传教的人,他又很愿意承担这项工作,也许教会最好还是默许。”大约在1809年,马礼逊曾给美国传教会写信建议向亚洲派驻美国教会。

马礼逊失去米怜(1822年去世)后,在没有助手的情况下独立工作,更加孤独,所以,马礼逊更加希望美国教会能派人到中国传教。

1827年11月中旬,马礼逊向美国教会发出一封公开信,要求美国教会派遣能用英文讲道的传教士来中国。几天后,他又给美国公理会写信,希望他们考虑中国的请求。

马礼逊的呼吁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传教士先驱报》1828年10月载文说:“为什么不派人去帮助他,为什么美国的教会不应当派人去,这是没有充分理由的。”1829年,美国海员之友会(Seaman's Friend Society)在年度报告中也呼吁有关方面注意,“每年有三千个美国和英国海员访问中国广州港口”,并且决定一旦有合适人选就立刻派往广州。美部会秘书则在给马礼逊的回信中说:

……大约在10中旬,公理会在纽约举行了年会,它对海外传教事业具有一种新的特别的推动作用。所谈及之处,特别能体现美国人事业心的地区是中国……只要我们找到两位适合这项工作的人,我们就派他们前往,去开展你提出的各项有益的计划。

在马礼逊的强烈呼唤下,美部会终于选中裨治文和雅裨理(David Abeel)到中国传教。

1829年9月23日美部会助理秘书格林(David Green)向裨治文表示希望他到中国做一名传教士。经过考虑,裨治文同意接受美部会的派遣到中国传教。10月3日,按照美部会秘书伊瓦慈签发的文件,裨治文被授予圣职。

1829年10月14日,裨治文和雅裨理等人从纽约启程赴华。

在出发前,裨治文收到美部会秘书签发的一封很长的“指示”信,要点如下:

致裨治文牧师

亲爱的先生:

公理会咨询委员会任命你为美国教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个传教士,在中国人中间推广福音,感到这是他们指定你去担任具有巨大利益和责任的一项事业……终有一天,福音将在中华帝国获得胜利,它那众多的人民将归向基督,你要以此自勉,让那神圣的热情在你胸中燃烧,竭尽所能和坚韧不拔。作为基督的一个战士,你要抱着希望,在这个成就中高兴地有你的份。

关于在这样一个从未试验过的地域,你的处境将如何,本委员会感到无法掌握足够的情况,因此,要对你的计划和工作下指示就不可能很具体,如何行动必须要在上帝的引导和帮助下,由你自己来判定。

你特别要向伦敦传教会的马礼逊牧师请教……一切重要的行动,你都应当和他商议……

本委员会料定你的注意力将有数年时间放在掌握中国语言文字上……希望广州或澳门能作为你常住或永久居住的地方。

本委员会要你做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希望你利用一部分时间去散发传单和书籍,特别是《圣经》。因为中国政府不会容许公开传教,介绍福音知识的最好手段,乃是印好的传单和书籍……

除了你别的工作外,要牢记你的首要任务,是在中国人中间推广福音……当前拦住去路的障碍必须扫除,准备工作必须完成。我们仍然认为,不一定需要很长时间,福音的影响就将在中国觉察到,虽则我们并不企求奇迹的出现,可是上帝的旨意会迅速打开一个宽敞而有效的门户。过去三十年的政治革命,可作为他人的先驱,其影响将扩充到那些建立得最长久、最安全的政府中去。因此,要抱着希望而工作……

由于你要去的地方范围大、利益广,你将比几乎所有的兄弟们有更多的便利,为此,在你工作和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要求你把有关中国人民的特征、状况、风俗、习惯等,特别要对这些情况受他们的宗教影响,向美部会作出完整的报告……从这封指示信中可以看出,美部会对中国的了解,显然是基于马礼逊对中国的了解。

须提及的是,促使裨治文和雅裨理成行的另一大因素是美国商人奥立芬的帮助。奥立芬,1820年开始来华,1851年死于归美途中,他是少数不仅自己拒绝从事鸦片贸易,而且公开谴责这种罪恶勾当的商人之一。在裨治文来华前,奥立芬就提出由他免费提供裨治文一年的住宿。他写信给其合伙人塔博特(Charles N.Talbot),要求给裨治文“提供一个房间、一位仆人、洗涮用品,并在你的办公桌旁添一把椅子,一切都算在我的开支中”。奥立芬长期扶持在华的传教事业,他经常给来华的英美传教士提供舱位,被誉为“中国传教士之父”。

他的几位儿子在他去世后,也展现出这种品性。容闳去美国时,就是搭乘奥立芬兄弟公司专来中国运载茶叶的“亨特利(Huntress)”号商船,自香港至纽约,不取船资。裨治文曾发感慨:“我从未曾碰到过这样的人,如果每个商人都像他那样虔诚,传教事业将会有很大的发展。”当奥立芬去世时,裨治文主编的《中国丛报》撰文说:“这使传教业失去了一位最热心的支持者和最精明的顾问。”经过一百多天的颠簸,裨治文等人终于在1830年2月19日到达伶丁岛。

休息两天后,裨治文与雅裨理乘小船到澳门寻找马礼逊,得知马礼逊在广州东印度公司商馆内,他们又设法于2月25日晚9点来到了广州的外国商馆。

在广州,裨治文与雅裨理受到马礼逊“父亲般热忱的欢迎”。裨治文在给美部会的报告中写道:

马礼逊博士对我们非常友好,尽他可能提供一切帮助。除了给我一些个人建议外,他还给我有关他英国书商的订单以便拿到中国字典,这一直延续到我能从东印度公司图书馆借书。他还送我三四十本中国书,以及其他很多急需要用的物品。

3月25日晚,在马礼逊的介绍下,裨治文第一次与梁发相识,并一起祷告。裨治文在日记中用一句话描述了他对这第一位中国传教士的印象:“他有耶稣的形象。”裨治文刚来中国时的基本工作是“学习语言、布道、准备和分发书籍、教《圣经》和通信”。他来华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字。马礼逊和一位中国人“罗先生”(Lo-seen-sang)曾充当裨治文的老师。

对于早期来华传教士而言,学习中国语言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东西文化传承不同,语音系统迥异。而且传教士到海外传教时,一般已近中年,诚如梁发给伦敦会的一封信中所说的,他们舌头太硬,难以调整语音。当时外国侨民中懂中文的只有3人——马礼逊博士;德庇时爵士,他是东印度公司商馆的最后一位主任;还有就是威廉·C.亨特。这是由于中国商人来中国的时间短,清政府又严厉禁止外人学习中文,所以他们不愿意也不能够致力于学习非常难学的中文。而裨治文能借助的学习材料又极少,主要能利用的是马礼逊的一系列汉语研究著作,包括他自己编著的《华英字典》、《广东省土话字汇》、在米怜的帮助下完成的中文《圣经》等。

裨治文在离开美国之前,没有机会接触中文,在来华的旅途中,才开始向同船伙伴、美国商人亨特学习中文,所以来华后,裨治文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中国语言上。据记载,自3月份起,“1830年所有的时间,裨治文都用来学习语言,学习广州及其邻近地区的方言”,以至要向父母亲解释为何没有回信,他说:“我希望朋友们不要以为我忘记他们了,要掌握中国语言,我必须全力以赴。”裨治文在1830年11月雇用了另一位教师,50岁左右的年纪,每月薪金为16美元。在艰苦的学习过程中,裨治文曾经考虑到马礼逊创办的位于马六甲的英华书院学习中文,被时任英华书院院长的吉德(Samuel Kidd)劝止。吉德认为裨治文在周围讲广东话的地方学习广东话,比到英华书院的条件更有利。

裨治文在吉德的劝说下,最终打消了念头。裨治文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成为当时成就最高的汉学家之一。

由于中国方言众多,不同地区的中国人也有可能完全无法理解对方的语言,这使新教传教士在语言上就很难向中国人直接传教。所幸的是,中国文字统一,因此尽管方言复杂,彼此都能通过文字相互沟通。换句话说,对早期来华传教士来说,尽管中国方言众多,只要掌握汉文,就能有效地达到传教的目的。

正如米怜所说:

不管是以何种洗练的语言来表达,在传播人或有关神的知识上,印刷媒体显然要比其他媒体更占优势。作为加深理解的手段,中文书籍之重要性也许要比其他传播媒体还要大,因为,阅读中文的人口要远比其他民族为多。

裨治文也认为在中国的环境中散发大量书籍和小册子是传播基督教的唯一途径。他说:既然中国政府不允许公开传播福音,那么传播基督教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印刷大量的书籍和基督教小册子……因为中国人好读书,他们有其自身的宗教、伦,基督教书籍是他们所需的其中一种,而基督教书籍可以在这个帝国的下层民众中找到归宿。所以裨治文等人在倾其全力学习汉文的同时,把重点放在翻译等以印刷媒体为传教手段的“文字播道”的工作上,希望中国人在阅读中接受基督教信仰。

裨治文等人通过掌握中国语言知识,出版单张书刊,是他们在华传教的最主要方式之一。有论者把这种传教方式称为“无声传教”(Silent Evangelism),也有学者把它称誉为“打造镀金的钩子”。

但是慑于清政府禁止传教的政策,传教士一般不敢亲自散发宣传宗教的文字材料(这包括传教小册子和中文《圣经》),而是利用与他们接近的或已受洗的中国人做此活动。裨治文就通过梁发等一小批中国人进行,派梁发他们带着中文宗教宣传材料到广州附近的郊区散发。如果路途较远,裨治文还支付开支。

裨治文还在广州的欧美人士当中布道。他向美部会报告说:“雅裨理和我从抵达广州之时起,每个礼拜日都在美国商馆布道。”裨治文有时也到黄埔锚地为海员布道,夏季非贸易季节则在澳门布道。

在裨治文的早期在华生活中,学习语言、布道和散发资料是他的基本活动,对当时和后世产生影响的则是他在出版、教育和组织等方面的工作。

同类推荐
  •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万事不求人手册(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以下几方面告诉大家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的处理注意事项:居家建造、理财购物、机械购用、安保防护、权益保护、法律咨询、家庭医疗、喜庆辞令、实用文书等。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爱国报国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三、名言警句卷——爱国报国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四大名石故事

    四大名石故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

    《礼仪常识读本》从礼仪概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餐饮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公务礼仪等七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一些常用的礼仪知识和规范。既可作为党员干部和社会人才培训教材使用,又可满足不同文化层次、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阅读需求。
  • 走进定西

    走进定西

    本书侧重于收集人文方面的背景资料,在定西的历史地理环境中,通过它的景观、民俗和民间艺术,给读者展示了定西简明的历史脉络。
热门推荐
  • 劣少的下堂妻

    劣少的下堂妻

    她只是个养女,所以她逆来顺受。从小到大,他都把她当奴隶使唤。但她毫无怨言,因为她爱他。因为爱他,所以她笑着为他打点婚礼;因为爱他,所以她替他掌管了公司……因为,爱他……所以她不得不坚强面对他眼里迸出的森冷恨意,含着泪对他笑说:“恨我,就来抢回本该属于你的总裁位置!”
  • 仙女法则

    仙女法则

    我也赶时髦,穿越了?不过,仙女法则?199条?啊啊啊,我要回去!!!(原创,不喜勿喷,如有相同,纯属巧合)
  • 我们的幸福

    我们的幸福

    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的今天,人们所不知道的中国农村……
  • 天域真神

    天域真神

    一息若存,希望不灭。身怀神武血脉的王辰,肩负重担,带着家族的仇恨,带着梦想踏上武道。杀仇人,寻武道,名动天下,带领着家族,带领着没落的宗派,他开始了他的征程,开始了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问鼎之路,何其困难,无边杀戮,蔓延而来。且看,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神武血脉,君临天下!金刚之身,问鼎苍穹!
  • 公民道德建设(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公民道德建设(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分析、研究性学习的理论要点、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要点、进一步普及“义务教育”、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学校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与规范办学、推进九年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新基础教育的价值取向、基础教育中的师德建设等。
  • 魔龙真神

    魔龙真神

    绝世魔典,帮助少年开启无上天赋从泥泞中崛起,杀遍九州,屠戮深渊,问鼎苍穹终有一日他站在群山之巅,驻足四望,却发现茫然不见敌手原来,那曾经高不可攀的巍峨高峰,已在脚下……
  • 皇历

    皇历

    他眼看一个个部落被屠杀,为保家族,他与兄弟一路征战,灭仇敌,杀枭雄,练武决,揽娇美,嬉笑怒骂间玩转江湖!而在他一统大陆之时却遇到一个大麻烦……
  • 时空调查员大人

    时空调查员大人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时空管理局的调查员了!”“那么我的工作是要做些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反正地球那疙瘩就归你管了,先说好,是所有宇宙的‘地球’哦,咱们这里刚好缺一个地球人,而那疙瘩总是有一堆乱七八糟的麻烦事,全部!全部都归你了!完成不要可是要扣福利的哦!”“说好的福利到底是什么?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啊!”
  • 最强暖男

    最强暖男

    【都市火爆新书】江大学生秦北偶得三大超能力
  • 萌夫和尚农家妻

    萌夫和尚农家妻

    天苍苍,野茫茫,董家小丫没爹娘,嫂不疼,哥不爱,董家小丫是乞丐。好了好了,别在我耳边吵吵了,我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可怜到吃口施舍的野菜团子就噎死的倒霉董小丫。我是拥有现代思想的董晓雅。什么?只是字变了,其余没变?姐姐让你看看真正的脱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