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对创造力内部因素的分析,是很难取得一致认识的。但是,崇尚自由,打破陈旧写作规范与格式的约束,选择自己认为适合的形式,记录下自己的灵感、思想,或者由几个单词联想而撰写成一则短小故事,写作短篇小说、编写广播剧,以及面向未来的故事,哪怕并不完整,或者主题不甚明确,也被看作是极有价值的,谓之创造性写作训练。有时,不甚清晰的思维混杂些新奇的想象,也被认为是具有创造性训练的写作活动。
对于创造性写作训练,学生们的反应一般都很积极、踊跃。在他们看来,这种训练给了他们一片本该拥有的自由活动的天地,可以激发他们围绕文题展开创造性的思维,这种训练非但不会使他们减低对写作知识与写作技能的掌握,而且他们被激发的创造性写作的兴趣会促进其有效作文,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写作活动过程中。
从近年来一些国家写作训练的题材与方式看,创造性写作训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突破原有写作教学的条条框框,给学生写作以充分的自由。在写作训练中,不再强调诸如题材、体裁、篇幅、语法及主题等具体写作要求,而让学生进行一些充满想象性和创新性的单项训练,这些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想象的翅膀和敏锐的洞察力,为以后进行完整而规范的创造性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英、美等国,体现这一训练特色的最普遍而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有两种:头脑风暴与自由写作。第二,借鉴学术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格式,根据所调查、收集和提供的众多资料进行综合或局部的深入研究,最终形成一篇结构完整的论文。一般将这种写作训练称之研究性论文的写作。显然,在研究性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人的思想、观点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运用所掌握的资料,在他人思想或观点基础上进行独立而自由的思考,从而推断出自己的结论。
1.“头脑风暴”与“自由写作”
“头脑风暴”训练的形式相当灵活。在英美等国,“头脑风暴”又称思维风暴,最通常的组织方式是,教师在抛出一个话题之后,把学生分成两个或三个一组。每一小组围绕话题做一种叫做“brainstorm”(思维风暴)的游戏,学生尽可能地敞开思维想出一连串希望他的同学回答的问题。
这时候,只要与话题有关,任何稀奇古怪的想法都是允许的。当列出一定数量的问题之后,每组再重新审视一下其成员所提出的问题,经过讨论形成共同的问题,把问题的数量减少到五个左右,然后再根据他们所共同关心的问题,确定其小组讨论题目。在小组讨论题时,学生开动脑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最终完成需要做的作文。
和完全个体性的“头脑风暴”写作训练不同,这种训练是把学生的写作置于集体思维碰撞中,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开拓思路,从而确立自己的写作主题、范围及内容。另外,通过集体讨论,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如何把一个宽泛抽象的话题变成一个具体的有针对性可供论述的论题。学生的审题能力,谋篇布局的能力在不自不觉得到了提高。
实际上,单纯的个体性的“头脑风暴”写作训练并不多,更多的是将它与其他训练内容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训练序列。不但一些国家的教师们这样设计,甚至就连一些正式出版的语文教科书在编写“头脑风暴”写作训练内容时,也注意对其做出序列化编排。英美等国的一些中学教师还常常告诫学生,在进行“头脑风暴”写作之前,需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你为什么写?二是你写给谁看?由约翰.巴伯编写、查尔勒斯莱兹有限公司于1991年出版的第三学段的《英语》(English)共分四个单元,其中第三单元为写作单元。
在这一单元中,编者编排了以下一系列训练内容:词语素描簿;从头脑风暴到最后完成,精制草稿,写出思想。编者把“头脑风暴”训练与词语素描簿、写出思想等整合为一个训练单元。在“词语素描簿”中,编者要求学生在小纸簿上用词语记下自己的观点、梦想和梦魇、希望和畏惧、谈话的片断、对周围事物的所见所感。在“写出思想”训练项目中,通过寻访父辈及祖父辈的童年生活,写出自己对那个时代的认识、思考和感受。同时,还要求学生创作简单的诗歌、编写故事,编写剧本,以及叙述自己的兴趣、爱好等,以训练学生作文的多种能力。显然,这些内容给“头脑风暴”训练增加了许多理性成分和科学化的东西。
需要说明的是,为配合“头脑风暴”的写作训练,在此之前,教师常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种训练虽然可能是随机性的,但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及写作习惯,诸如在心脏和水泵、人脑和计算机之间寻找相似点,等等。教师们认为,这种训练在题目抽象的和难于领会的探索性的写作中极为有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和进行想象。在叙述、描写中,它可以帮助学生就事物观察得更清晰和更具体。
以下是德国语文教科书一则有关学生自由思维和写作训练的案例,作者是Woldietrich Schnurre。训练题目是《我喜欢写什么》。
(1)喜欢写《明镜周刊》:这块镜子是谎言家——它提供的不比别人多。这块镜子是施舍家——它总是把目光投向别人,从不转向自己。它是图片修理家。别人在镜子看我将怎么样?如果这块明镜在镜中自我端详,那会看到副什么样的面孔呢?
(2)喜欢白色。它是对死的挑战——白色床单,白色婚礼,白色圣诞节。它是死亡的帮手——在白色石灰中。白大褂、医生和他的白色。白粉笔和黑板。光芒和黑夜。白色兄弟。面包师起义。工业“白雪”。白色——智慧?
(3)喜欢写树。见树不见林——伐木工是伐木痴?没有树就没有船,没有船就没有新发现。一个没有树木的世界是一个没有战争的世界——矛、弓、箭、煤……错误广告。圣诞树,和平棕榈叶,雷电之神的橡树(象征力量和自由)、橡树和剑、盒子和棺材,床,领悟之树。
前面说过,“自由写作”是把写作当作一种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交流的手段。如果从写作主体的内心压力看,自由写作是把写作者的内在紧张调适到适度位置上,有利于充分发掘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思想及情感。
在自由写作训练中,教师并不在文法、词法、句式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在这里,写作是一项纯粹任意的活动,可以不分段,可以无主题,但要求内容完全真实,写作过后再利用学过的语文知识检查习作,在10-15分钟内做出订正。经过数次这样的训练,再将其初步改写成一篇较为完善的作文,教师再讲解有关作文结构知识。
与传统课堂上的写作训练不同,自由写作训练呈现出的是一种开放式课堂教学结构。在这里,写作看似茫然无序,实际上,学生是真正的写作活动主体。写作不是重复前人的故事和任何虚饰浮华的东西,而是自己心灵和感情的一次倾诉和释放,自由写作与头脑风暴训练相似之处在于,都注重学生个体内心生活积蓄的倾吐,从写作的内容和题材上解决制约学生的写作材料问题,但自由写作的范围更为广泛,内容要求必须是真实的,从写作教学的顺序来说,一般自由写作安排在“头脑风暴”训练之后。
2.研究性论文
与单纯的创造性写作训练不同,研究性论文写作首先必须遵守学术论文写作的一般规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在作文中提出新颖的见解、观点和结论。
在欧美一些国家,进入高中阶段,写作教学便有了一项新的要求,这就是研究性论文的写作。所谓研究性论文,实际上就是学术论文。高中阶段的研究性论文写作,与大学论文写作,在主题的深度与内容的广度上,都是有区别的。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研究性论文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初步尝试用一般学术性语言,包括一些观念、主张的阐述,“或赞扬什么或反对什么,或表白或批驳,给他们自己增添一点理性色彩”。作为一种基本的学术训练,研究性论文写作是进入大学学习的一种重要准备。
高中阶段的研究性论文写作,有一定的规范和格式。美国一家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对研究性论文的写作规范及其要求所作的指导包括:
(一)什么是研究论文:进行研究的方法、研究论文的结构;
(二)研究论文写作的计划:选择主题,控制主题;
(三)开始研究论文的写作:确定资料来源,评估资料,准备文献目录;
(四)做笔记:笔记卡;
(五)写作前准备:确定中心内容,主题说明,安排材料,写研究论文提纲;
(六)研究论文初稿:根据提纲写初稿,运用引文,标明资料来源,编写最后的文献目录;
(七)修改研究论文:研究论文、文献目录的几种基本格式。
研究性论文从搜集资料,到调查、访问、观察,再到注释,做文献索引,到完成论文,具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和规范。教师在写作训练中必须让学生尽早地熟悉并掌握这一规范。当然,研究性论文,顾名思义,首先必须先研究(Research),然后才能诉诸于文章(Paper)。因此,教师在写作训练中的另一项职责是,鼓励并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发现问题,分析矛盾,从而抓住问题的关键,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最后,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
体现研究性论文写作的创造性,是在教师提供论题以后,学生确立具体论文题目,并且运用所掌握的资料进行比较、推断及综合分析,独立地展开论述,最终得出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提供的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论题”(topic),而让学生自己确定具体的写作论题。很显然,这些话题必须是学生所普遍关心的,比如说,为什么16岁以前必须呆在学校?我能只花不到十美元就买一个袖珍计算器,干吗还得背乘法表?
研究性论文的写作,并非都是完整的篇章训练。有时,结合阅读教学和课文内容进行一些局部性的单项学术性训练,也可以称之为研究性论文的写作。比如,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南麦克伦堡查尔第高中一位教师所进行的“重要引文”写作训练就是一个典型的单项而富有研究性色彩写作训练。这位教师在中学二年级学生读完了名着《简·爱》之后,进行了一项有关《简·爱》引文的研究。他为这一项读写训练确立的训练目标是: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风格、语言以及了解该书的主题思想。显然,这一教学目标难度很大。
这位教师自述道:学完几章后,我要求学生记下所看到的重要引文。这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可以是他认为重要的,也可以是能引起思考的,甚至仅仅是直觉上喜欢的。记下这些引文后,必须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解释为什么选它。这些解释又引发更深入的课堂讨论。学完这本书以后,我让他们再回到所选的引文,且把它们运用到重大的主题,如爱、宽恕和独立上。学生要写一篇文章,说明所选的引文是怎样表现这些主题的。这就形成了他们对这本书的主要评价。用了20分钟,结果学生们大都写出了有独特思想创见和老练的文章。
注重培养和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是研究性论文训练的重要内容。处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不少发达国家十分注重让学生认识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以强化新型公民意识。如美国一本语文教科书以《美国的印第安人》为题,让学生做一篇作文。显然,这是一篇研究性论文。学生要完成写作任务,不但要了解和搜集美洲印第安人及美国的印第安人的风俗、习惯及其历史,而且还要了解美国印第安人所处的境况。教师为学生所提供的具体指导为:
首先,列出提纲总结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相近似的风俗习惯。
其次,要求学生再列提纲,总结白人对印第安人文化的看法和印第安人实际的文化情况有什么不同。
最后,要学生写出两三件他本国的文明习惯,而这是不同文化的人所曲解的,还要准备好全班有关不同的文化教养的讨论。
二 作文指导模式
作文过程是什么?格雷夫斯认为,是导向解决问题的一系列操作,其过程由作者有意或无意地选择写作内容开始,至完成文章结束。格雷夫斯是从作文主体描述写作过程特征的,实际上,作文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指导对于学生作文及其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在不同写作理论指导之下的写作训练方式与作文过程指导模式也不尽一致。
教师命题、讲解文章的文体特征和写作要求,提供范文,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然后要求学生模仿范文进行写作,学生完成作品交给老师评定。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作文教学指导的一般程序,但不是指导模式。模式是在一般写作程序基础之上,根据一定的写作假设和理论而形成的稳定而典型的写作指导的途径和方式。
(一)观察指导模式
观察指导模式是通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整体水平的一种指导过程与方式。所谓观察能力,就是观察事物及观察生活能力。这是学生获取素材及提炼主题的前提和基础。在世界许多国家的作文教学中,持这种观念的学者相当普遍,但最为典型的当属苏联一批着名教育家,诸如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等,他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卓越的探索。
赞科夫指出,作文训练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