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47300000022

第22章 因明学研究(8)

【记】为啥唯这自相是胜义有呢?法称论师就说了“事体能相者、谓唯能作义之能相故”这样一句话,《广释》里头的“事体相状者,唯有功能能为义故”还是《滴论》里头的这话,因为《广释》是未定本,所以稍微有些不同之处。“由是所营故”就是:因为这是所求的目的———把境给认清是目的。“为义”的“义”,前头说是境界、事实。这里就说,义、境界、事实有所捨的、所取的,也就是有应该捨弃的,有应该取得的。所捨的,就是指那些应该被人捨弃的,所取的,就是那些应该被人取得的。“所须义之能作,即成就”就是:目的达到了就叫成就,也就是该捨的捨弃了,该取得的取得了,这就叫成就。《广释》里头的“力能”,对应于梵文的wakti,说,成就目的的能力是力能,这个词我觉得一直不大顺,但还能大致理解。这实现目的的能力(力能),要是是事物的相状(特征),那么这能力就是自相特有的!《广释》原话里有个“以相状为义”,这个“义”,就强调了是事实!这还是很明显的经部思想。彼之事体,是实事、是事体,“事体”就是“胜义有”,这两个词实际上是一回事儿。

【广释】此之义者,谓即是此。何以故?有功能能为义即说为“胜义有”。依邻近及非邻近虽能作智之不同显现,然均是功能能为义,是故说言即此为胜义有。所为义者,谓即由此现量境界所成就,而决定显现为分别境界性。若如是者,此亦非观见性。依此无有所为义故。依观见、则有义故。因此,即此虽为自相,然非分别之境界。

【记】“即此为胜义有”的“此”,就是这样!这就是这样———《滴论》就应该这样理解才对!因为与这个《广释》同时以及稍微早一些儿,还有其他人对法称论师的著作的解释、说明,有些与《广释》不一样,《广释》这里就是强调一下,我这样的解释才是正确的。为啥我这样才是正确的呢?因为所谓的“胜义有”有“有功能能为义”的意思,刚说过“胜义有”就是“事体”,这儿又说,“胜义有”有“有功能为义”的意思,所谓“有功能为义”就是说:它有目的实现的能力!接着《广释》说,因为远近的不同而使得认识有清楚、不清楚的不同,不管怎么着,清楚也好,不清楚也好,“均是功能能为义”———都是有目的达到的能力,也就是说:境界有能让你认识到的能力,要是根本没有这个境界,你就不可能认识到它,则清楚、不清楚什么的,根本就谈不到。也只有这样的认识对象,才能算是胜义有。所以,是从现量的对境才能有目的达到的能力而不是比量的对境!有时比量的对境也好像能观见一样,但实际上它并没有被观见,目的并没有达到。对于这一点儿,我是这样看的:比如说———我看一个东西,我要是直接看见,当然这是最好的,这就是《广释》中说的“有功能为义”,但是要是这样一个情况呢,有一面镜子正对着门,屋进很深,我在进门的时候,直接看见的是镜子里的某物,因为屋进很深,这个东西其实是在我背后方向。这样看见镜子里的东西,算不算“目的达到”、算不算“功能能为义”?这一个我现在还拿不定!按《广释》的说法,是不算的,可我还是纳闷。

《广释》接着说,现量所对境,是达到目的的,它是“胜义有”,它是自相,比量所对境,不是胜义有,不是自相。

《广释》的说法,在这儿好像是转了很大的弯,其实用不着这么复杂的。

【滴论】其余为共能相。

【记】对应的梵文是anyattsamanyalaksanam.

【广释】若决定此为自相者,即此非观见性,若有非是自相,即此,为共相。由分别智所决定之义,不能作依邻近等使智有不同显现,如是所增益之火乃增益而有,并增益而住于近远,此增益不因近远使智之显现有异。因此说与自相不同。由表示共同性故,此共相即所谓共同性。增益性者,即一切火之共相,

【记】现量所对境是自相,有“有功能为义”,就是自相,胜义有者是自相,其他那些不是自相的,就是共相。再明白些说,共相就是分别智的认识对象,是不会根据远近而出现认识的差异的,比如说我们增益出来的火,它是因为增益才有的,我们设想它远、它近等,但事实上我们不会因为设想了它的远近而有认清楚认不清楚的区别。这是与自相绝对不同的。共相就是共同性、有共同性的体相,它是语言的结果,在《集量论》里头讨论过共相并不是实在物。比如说我们所增益出来的火的体相,就是被我们给设想成所有的火共有的,所以说它有共同性,它是共相。

【滴论】此为比量境界。

【记】这句话对应的梵文是soo’numanasyatvisayah.

【广释】且此亦为显示为比量之所取故,说言“此者谓为比量之境界”,即所取之自性。共相者,许说为比量相故,此说自相之文处须当读故,因此,应少用力故,于此现量品,显示比量境界。

【记】解释共相境就是为了显示它是比量的所对境,所以法称论师明确地说,“此为比量之境界”。本来下一品才是比量、为自比量,到那儿再讲才是最合适的,这里提一下,只是为了对应解释自相,所以再这儿稍微说一下,在这现量品里头提一下比量境。

【滴论】唯此现量智为能量果。

【记】这句话对应的梵文是taddevadcadpratyaksamdjbanamdpramanaphalam.

【广释】于境排除邪了知已,为排除于果邪了知故,说言“即此现量智”等,若显示现量智无间,即此为“能量果”。

【记】对于境的错误见解已经排除了,为了排除对果的错误见解,所以法称论师说了这句论文。

【滴论】唯以了知义为自性故。

【记】对应的梵文是arthapratitirupatvat.

【广释】云何为能量果耶?解言:“证知义”即通达。若于现量智中有自体者,即此以分别为性,彼之事体者,谓此唯是此[66],此之所以,说如是言,“能符合之智即能量”,能符合者,亦非唯依无义则不生起,虽若无种子等则不生起,然非能符合芽等故。因此,所取之义虽已摄士夫[67]7,然若说其智所决定无疑者,则唯有能与义相符合之所作业,若由随所成立故,智已能符合,即此亦是能量果。能符合之能符作用亦唯转起之境极青色,如是前已显示。极青色义性,亦即是此“唯以证知义为自性”之现量,是故“即此为现量果”。

【记】为啥现量智就是量果呢?“证知义”就是通达,《广释》里的“证知义”,就是《滴论》原文里的“了知义”。就是说:因为对认识对象通达了,要是说现量是以通达为性———现量就是对自相的认识、通达,那么它的体性就应该是对认识对象的通达!“彼之事体者”的“事体”,前边儿说“即胜义有之异名”,现在这儿就是说:现量就是这样,必需通达认识对象,要是不能通达认识对象,你就不是量!也正因为现量能通达认识对象,所以说现量智本身就是量果!

实际上重要的,是能量的问题,因为“能符合之智即能量”,能量决定了现量智本身就是量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因为前边对现量的认识对象,“自相”,讨论了很多,现在就是说:虽然讨论了半天认识对象,但实际上那并不是根本,根本之处还是能量。这个“能符合之智即是能量”的“能符合”,可也不是只依“无义则不生起[68]”,不能只凭“无则不生”,因为“无则不生”只能保证二者有不相离的关系,比如说火与烟,没有火肯定不会有烟,这里指没有认识对象肯定认识就生不起,没有相分见分肯定也就没有!但只这“无义则不生起”行吗?它能算“能符合”吗?没有这个东西,则认识就不会生起,有例外吗?好像不是,龟毛兔角是不存在的,但对龟毛兔角的认识、判断,还是有的。也就是说:“无则不生”是一个方面,但不能仅凭“无则不生”。《广释》里举了种子与芽的例子,要是没有种子,肯定不会有芽,因为种子与芽有不相离关系,虽然说要是没有种子绝对不会生芽,但你是不可能从芽得到种子的。所以,认识虽然说是因被心识所缘取的对象引生而起的,但是,它还得有使人达到认识对象的作用,借着这作用,才能得到认识对象。认识与认识对象相符顺,这样就得到量果。认识与认识对象能够相符的这个作用使得你通达了认识对象,比如说青色这个对象。认识的使你通达认识对象的作用只是青色的显现而已,认识本身就是以对象的通达为体性的———按唯识的说法,就是变现出认识对象来,所以,现量本身就是量果。

《广释》里的这个“通达”,是指认识清楚,确实认识清楚了。在前边有说到,认识清楚、看见与得到、或者说证得,根本是两个概念,认识清楚按圣位来说,只是见道位,而证得则是究竟位(有些书上给说成“不动地”)。我这只是一个不恰当的类比,因为我们凡夫的根现量、意现量不是这样的。

关于量果,其实《广释》里的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给这样简化:认识有使你通达认识对象的作用,使你通达认识对象的作用与你通达认识对象的认识无异,所以,这个(现量)认识也就是量果。《广释》里其实是把认识分成了两段,先一刹那是现量认识,是无分别的,接着的是判断,这后一刹那的判断与前一刹那的认识是一体的,前一刹那是量,所以把后一刹那叫量果。

《广释》的这个说法其实与陈那唯识是不一致的。《集量论》里说:一念认识本就有见分、相分、自证分,三者才构成认识,这三者是同一刹那就具备三者,所以说现量智本就是量果。

【滴论】与义相似性、为彼能量。

【记】这句话对应的梵文是arthasarupyammasyampramanam.

【广释】若智“以证知义为自性”故,即是能量果者,然而能量何者是耶?说言:智若与此之义相似,谓等同,即能量。此中识若依境生起,即此与境相似,如依青色义生起,即此与此境相似。如依青色义生起时,则似青色,云何相似?亦说此为行相相似。

【记】要是因为量智是以通达认识对象为体性,就说现量智是量果,那么量到底该怎么说呢?法称论师的这一句“与义相似性为彼能量”(就是《广释》手稿中的“智若与此之义相似,谓等同,即能量”)就是解释。说:识是依境而起现行的,它自然与境有相似性,比如说境是青色,当然识要认成青色,这与境相似的识即是量。依青色而生起的识,就似青色,为何依青色就似青呢?因为似青是青色显现的行相!

【滴论】由此增上力、能成就义之了知故。

【记】这句话对应的梵文是tadvawadmarthapratitisiddhermiti.

【广释】除智以外,非无相似耶?若如是者,则即此智为能量,亦即此为果。除于一事体中,若不许为所立及能立者,云何此相似非能量耶?说言“由彼之增上力”等,言“彼之”者,即指相似。“由彼之增上力”,谓由相似之力证知义,即通达。“成就”,谓成就之因由,即此之所以。现量之智“以证知义为自性”者,谓由相似之增上力成就,即所谓证知之义。若由是故识显似青,即由此故,决定证知青色,若依诸眼等智生起,即由此增上力虽不能安立此智领纳青色,然由领纳相似青色故,安立为了别青色。若由此于同一事体成相违,即于此中由所生能生之因由虽非所立能立之事体,然而可依安立及安置为门。由如是故,于一事体中由某自性为能量果,无有相违。如是智与此相似者,即安置之因,而所安立者,即以领纳青色为自性。

【记】除认识之外,有相似性吗?依青色而生的认识与青有相似性,那么是不是说除认识之外,还有相似性的东西?比如说这棵苹果树的青色本身与那棵枇杷树的青色本身就是相似的!按唯识的说法:相似性与识是不相离的!这是唯识的基本观点。所谓相似性,本就是识的一个判断!《广释》说,要是这样的话,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识本身既是量,又是量果!可问题是:同一事体(“事体”,指实有物),它不可能既是能立又是所立!要是这样的话,相似性又咋能是量?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法称论师说了这句论文。不过韩老论文中是“由此增上力”,而《广释》的手稿中是“彼之增上力”。

同类推荐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心经随喜

    心经随喜

    胡兰成亡命日本,1966年应邀在名古屋讲述佛教重要经典《心经》,这段期间,他流亡如新,生命亦彷佛在萧条之境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创造的生机。胡兰成讲《心经》,彷佛是在聊生活、谈时局、说历史、观赏艺术,但谈着聊着,却又印证了佛法不离人生。此书是胡兰成不世出的日文著作,孕育了他之后写作《禅是一枝花》的思想核心。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

    本书以参透世理人情的智慧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禅的入世智慧,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禅在心中心中有禅,处处即禅心不妄动,超脱化外原本无物,何染尘埃等六部分内容。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热门推荐
  • 历史苍茫

    历史苍茫

    一群热血青年在追求各自理想的过程中,不幸卷入了各大神秘集团围绕着传说中能操控整个宇宙的“宇宙全息传感系统”而展开的明争暗斗,上演了一幕幕悲欢离合的故事,然而这一切事件,竟早就在一个历史学者的预测之中……
  • 成败也萧何

    成败也萧何

    异世大陆,百般争夺,谁主沉浮迷茫少年,随波物流,却看我如何傲立于世间,主宰世间
  • 锻傀

    锻傀

    一条断路,埋葬无尽尸骨,恒古并存。一团仙火,焚殆异界万灵,明儿不灭。一座海岛,斩尽州域天才,恐怖无比。一位少年,自傀儡中涅槃,断苍穹,骑神兽,掌仙火,灭海岛,破断路,立天下,开启一段神话,受世人所歌颂。
  • 爱情心理么么哒

    爱情心理么么哒

    爱情其实没有那么难,只要你能看透对方的心理,一切都会变的轻松自然。爱情高手之所以能够笑傲情场,就是因为洞悉了爱情的秘密,而这秘密,正是爱情心理。这本书先从表象切入爱情,介绍爱情本质。要经营好爱情和婚姻,就要了解恋爱各个阶段的爱情心理。不是每段爱情都能开花结果,认识到爱情失败的原因,才能更好地开始。在这本书里,你都能找到答案。
  • 相约星空

    相约星空

    想写一个好看的故事,不经意间,可以笑一笑的故事!
  • 从天而降:冥王大人混豪门

    从天而降:冥王大人混豪门

    “黑白无常随本王一起到阳间游玩一番吧!”“我主圣意臣等不敢违背”“那你们就先本王一步转世去吧!给本王铺铺阳间的道路”“谨遵我主圣意,尔等先行一步”黑白无常走后,调皮的冥王却改变的他们与自己在阳间的命运。让已经转世后的黑白无常一顿好找!冥王去哪儿啦?又遇到什么???????
  • 靠,我要带球跑

    靠,我要带球跑

    明明上一刻还窝在被窝啃薯片看笑话书,居然低血糖昏迷了。面前这个严肃的黑脸人自称阎王给我小心陪着不是。天,弄半天我是冤死的。好吧,不能回去我穿越也成要金山银山挥霍不完要有钱又帅的美男要倾城之貌气死貂蝉羞死王嫱可是,这是怎么回事,我是奉子成婚的小妾,呕,好你个穆云白,老娘为你一天辛苦不说,你还在那边娶美娇娘,不管了,先送你个难忘的洞房花烛夜,收拾细软款款走人。却不料美男如此多娇,引得我这个小女子折腰啊。
  • 武道王神

    武道王神

    黑道大哥穿越到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成为了一个‘武二代’……原本他以为可以在这个世界占据一片天空,可是醒来才发现一个十分残酷的现实。什么?丹田被封印?那还玩毛啊!快点找个妹子洗洗睡吧。反正有个强大的老爸,有事他顶着……可……这个世界的妹子好像都喜欢那种‘战斗力’强的男人呢!我战斗力不足?说我不是男人?“嘿嘿嘿嘿……”某人发出一阵十分怪异的笑容。
  • 你好,总裁大人

    你好,总裁大人

    苏简清白身竟在三个晚上糊里糊涂的没了。第一夜:腰酸。第二夜:腿疼。第三夜:腰酸,腿疼,脸色差!以为是工作太累,汗蒸房里蒸蒸去累,可没想到汗蒸房里出现帝国大总裁,手里拿着情妇守则:“苏简,你违反条款!”“情妇守则第一条:不允许在公众地方裸露身体,汗蒸房也不可以!”“……?”情妇?她可是清清白白的好良民,怎么可能会做情妇!“弄错了,这不是我签的!我要公道!”“错了?”君彧冷眼丢下合约,欺身而下:“苏简,我们谈谈老婆合约。
  • 守护甜心之樱梦小姐

    守护甜心之樱梦小姐

    樱梦其实是亚梦。亚梦是首富的女儿。因为父母没时间带孩纸,把樱梦送给了人照顾,和姐姐分散了。等她爸妈赚到大钱,成为首富,想重新把樱梦带回来,可是,别人又说樱梦送给人了。这样爸妈彻底绝望了。亚梦一天天长大。有了新甜心,新仇恨。最后也和姐姐相认了。